中國創新教育不僅需「知」更要有「行」

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考試。從進入學校那一刻起,就開始學會背書做題。好成績成為孩子、家長、學校一致追求的目標,分數成為評判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

我們的教育是育人還是造物?

學生不堪學習壓力離家出走、自殺、弒親等極端行為頻現。我們從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但我們培養的孩子往往高分低能,更別說什麼世界級的頂尖人……這是應試教育的後遺症,這是功利教育的惡果。於是以分為綱的教育體制被廣為詬病,所有的教育問題也都集中在教育的創新與改革上。

2月28日由中國教育研究網主辦的「2012中國創新教育高峰論壇」在京召開。這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兩周年之際由民間教育力量發起的一次旨在探討中國教育如何創新、如何切實改觀的一次高峰論壇。雖然是兩會前夕,但還是吸引了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屆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等100多位教育權威人士的與會。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

與會的專家一致認為,中國教育必須要創新,必須要改變。創新教育不僅需要理念和智慧,更需要切實的行動。

教育改變,行勝於思

「教育體制的改變是一項系統而繁雜的過程,具有其規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過一次兩次的改革而肅清一切教育問題,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教育大環境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中國教育研究網首席運營官魏家東在2012中國創新教育高峰論壇上接受採訪時如此說到。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社會裡,我們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扭轉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我們要做的不是與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對抗,也不是抱怨社會和教育體制,因為抱怨根本無濟於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在現有社會條件下追求真正的幸福」。「中國教育問題,除了憂與罵之外,我們更應該有切實的行動,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談到中國教育創新的未來之路,中國教育研究網首席運營官魏家東這樣說到。

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屆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

身處信息過剩的時代,創新教育不乏先進的教育理念,不乏先進理論的指導,而真正缺乏的是行為、是實踐,即我們不僅需要「知」更要有「行」。在2012中國創新教育高峰論壇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著名教育家郭永福指出,中國教育問題不能只停留在憂罵、抱怨、批評之上,而更多的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中國教育向良性方向改變。「中國的創新人才培養應從小抓起」,郭永福還指出。

「體制」真的萬惡嗎?

創新就是改變,就是要打破原有的體制和限制。

我們的教育更為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重知識輕能力、重繼承輕創新、重灌輸輕發現等等;擇校費昂貴、好學校難尋、大學畢業即面臨失業……這些都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質疑我國的教育體制,但我們的教育體制真的是一無是處,「萬惡之源」嗎?

「片面、極端的否定中國的教育體制,這是一種不負責任也不現實的想法。」這是 「2012中國創新教育高峰論壇」上與會教育專家、學者、一線校長等眾多教育界專業人士的普遍看法。

「教育體制的改變尤其是根本性改變需要時間,那是個大系統工程,這在中國沒有具體的時間期限。但我們不能只抱怨,更不能只坐等改變啊。」中國教育研究網創始人付永在論壇指出。「體制內困難我們可以嘗試體制外,一時改變不了全局,我們可以改變部分。改變不了一個人整個的心靈,我們改變一部分也不錯。總之我們從意識到行為都要動起來。」付永還指出。

中國民辦教育的興起,國外先進教育的湧入,對外教育交流、出國留學潮,這些也都是在體制內做起來的。目前中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持續增長,教育法制和制度建設日趨完善,教育公平也在日益改觀。教育改革逐步推進,人才培養機制朝著更為合理的方向逐步開展……這些也都是在體制內目前的教育環境下實施的。

「一切事物的發展皆有其兩面性,我們應辯證的去看待,一味的肯定一味的否定都將傷害最終的利益者,教育就是傷害我們的孩子。」 全國政協第八、九、十屆常委,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指出。

教育期待回歸本原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是教育史上長期爭論不休、並將繼續爭論下去的教育理論難題。由中國教育研究網主辦的2012中國創新教育高峰論壇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應是培養「人」。「人」,是自然之子,生來自由。他會跑、會跳、也會栽跟頭;會歌、會舞、也會哭泣;當然也會勞動、會工作、會有道德,有理想——本性使然。還要不要教育?要。怎樣教育?按照人性教育,為人性的更加順利展開而教育。

教育不是挖掘分數的機器,不是升學的工具,不是謀取職位的階梯,而是豐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載體。如何使我們的創新教育回歸教育的本質?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要回歸於生活,回歸於農業,回歸於兒童,回歸於遊戲」,即教育回歸於生活,而這個觀點在當今仍然適用。「我們的教育需要通過創新與變革,達到教育的回歸,回歸於自然,回歸於生活、回歸於社會。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快樂,才能使孩子主動學習。」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中國教育研究網首席專家周治平如是說。

教育的回歸,需要我們每一個熱心人士、每一個教育界人士付諸行動,從點滴做起。在本次論壇上舉行全球上線儀式的中國教育研究網不僅通過線上進行「教育無痕」理念的傳播,同時也開始著手進行線下公益活動「黑板擦行動」的開展。作為學校教育的升華和有效補充,「黑板擦行動」注重通過實踐與感悟,將知識轉化成技能,將意識轉化為行動,以豐富的實踐行動,鍛煉青少年未來成長必備的溝通力、領導力與社會責任意識,連接孩子、家庭、學校和社會。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有很多民間教育人士正在通過點滴的行動,把意識轉變為行為轉變為行動,促進教育的回歸。

我們無法一下變換體制,改變環境,但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就如同我們不能扭轉季節,但可以營造局部的春天。中國教育創新不僅需要我們意識先行,更需要我們社會各方付諸行動。相信在眾多民間教育人士的推動下,我國創新教育的發展與教育的最終回歸指日可待。


推薦閱讀:

智慧農貿 | 大時代來臨,農貿市場也需及時創新!
為何說不宜過度強調防止假創新偽創新
鱔魚也可以這樣出色 創新特色鱔魚菜品全集
思考的高度源於靈感與創新:這八句話洞察萬象,無論何人都應看看
中國12位名校長談教育創新

TAG:教育 | 中國 | 創新 | 新教育 | 創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