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學習心理的調適
賈玉璽博士/教授e-mail: jia_yuxi@yahoo.com.cn
本章目錄
2.0 引言---學習概述
一.學習的概念
廣義上的學習
二. 大學生學習的特殊性
三. 大學生學習的特點
- 學習主體的變化;
- 學習的自主性;
- 學習的專業性;
- 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 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素質的培養並重;
- 大學生學習的研究、探索與創新性。
- 學習主體的變化
中、小學時期的學習以教師為主,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大學生學習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的,這就決定了大學的學習帶有一定的創造性,即學生不僅能舉一反三,還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活化所學知識。
- 學習的自主性
- 學習的專業性
大學生的學習是在確定了基本的專業方向後進行的,因此其學習的職業定向性較為明確,即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適應社會需要所進行的學習;專業與學科群的劃分也為大學學習與未來職業生涯緊密聯繫在一起,而專業學習要求大學生既要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知識與經典理論,又要掌握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與專業基礎。??
- 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信息時代,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中心,學習、獲取知識的多元化帶動了學習方式的變遷,網路又開闢了一條學習的新途徑。???
大學開放式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成功之路。除課堂教學外,課外實習、課程設計、科研訓練計劃、學年論文、專家講授、學術報告及走向社會的社會實踐、諮詢服務等都為大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道路。???
- 知識的學習與能力、 素質的培養並重
無知必然無能。目前正在進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一再強調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樣重要。
- 大學生學習的研究、 探索與創新性
- 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
- 哈佛核心課程所體現的批判性思維的精神;
- 我們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現狀。
2.1 批判性思維
人類對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和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問題研究已有百餘年歷史。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被公認為現代批判性思維之父。他當時提出了「反思」,並定義為:對自己的一種信仰或所偏愛的某種知識形式,從它們所依存的基礎上和可能得出的結論上,進行積極的、持續的、仔細的審視。 ???
1. 對批判性思維的認識
關於批判性思維能力問題,來自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育領域的46位美國和加拿大專家於1990年發表了《批判性思維:一份專家一致同意的關於教育評估的目標和指示的聲明》,文中提出批判性思維認知能力的核心為:闡述、分析、評估、推論、解釋和元認知六個方面。
闡述:即理解和表達經驗、情形、數據、事件、判斷、慣例、信仰、規則、程序或標準的意義和重要性。闡述還包括如分類、對重要性的解釋和澄清意義這些亞能力。
分析:即鑒別陳述、提出問題、概念、描述,或其他試圖表達信仰、判斷、經驗、理由、信息或意見(看法)的表達形式之間的推論性關係。專家們將審查觀點、鑒定論點和分析論點的能力作為分析的亞能力。
評價:即評定對於感覺、經驗、情形、判斷、信仰或觀點的描述和解釋的可信性;評定陳述、描述、提出問題或其他表達形式之間的推論性關係的邏輯強度。
推論:鑒別和保證得出合理結論的必要元素;形成推測和假說;考慮相關信息並從數據、陳述、原理、證據、判斷、信仰、觀點、概念、描述、提出問題或其他表達形式中得到推論。質疑證據、推測可供選擇的辦法、得出結論是推論的亞能力。
解釋:陳述推理的結論;證明推理的正確性;用使人信服的論據來呈現推論。陳述結果、證明過程的正確性和呈現論據是解釋的亞能力。
元認知:自我有意識的監控認知行為,以及這些認知行為中所運用的認知手段、引起的結果,特別是以一種質疑、重審或糾正推論或結果的態度來分析、評價自己的推論性判斷。自我檢查和自我修正是它的亞能力。
- 哈佛核心課程所體現的批判性思維的精神
1991年美國的《國家教育目標報告》指出:「應培養大量的具有較高批判性思維能力、能有效交流、會解決問題的大學生」,「培養學生對學術領域問題和現實生活問題的批判思考能力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目標,這對於當前複雜多變的世界,培養會思考的公民和有能力的勞動者,意義深遠。」
核心課程與普通教育的其他課程不一樣,哈佛認為廣—博的知識並不代表掌握了一整套的巨著,或是領悟了大量的信息,或是對特定領域現有知識的了解。核心課程希望向學生介紹那些認為對本科生來說至關重要的領域,它旨在展示這些領域的各種知識和各種探求知識的形式,以及這些知識、形式是如何被運用的,其價值何在。各領域的課程雖然主題各不相同,但它們對特定的思維方法的強調是一致的。
哈佛核心課程體現的批判性思維精神可以概括為:①這些課程的目標都是為了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嘗試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②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識別推理和邏輯過程中的錯誤,正確理解和評估各種學科領域的知識,理性地評判倫理道德或學術觀點,並檢驗自身;③在對各領域重大問題的理解、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分類、綜合的能力,辨別事物變化的模式;④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維習慣,而批判性思維是科學探索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我們大學生創新思維的現狀
針對我國目前的問題,結合哈佛的經驗,我們應該注意在進行通選課程或選修課程的建設中,在突出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課程設置過程中,貫穿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注意將對批判性思維的認知能力的培養與情感表達相結合。批判性思維的諸條能力其實與國際上目前所提倡的調和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關係、推進入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科學素養」教育不謀而合。在課程中培養科學素養,在課程改革中將人文與科學相融合,將批判性思維結合到課程中是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動力。
2.2 主動學習
- 學習動機及其類型;
-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
- 關於主動學習的討論;
- 主動發展的內涵;
- 主動發展的心理特徵。
- 學習動機及其類型
-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 學習動機的多元性;
- 學習動機的間接性;
- 學習動機的職業性。
- 學習動機的多元性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多元性主要表現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報答性和附屬性學習動機。如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為了不辜負老師的教誨,為了取得其他同學的認可和獲得朋友的支持等;第二類屬於自我實現和自我提高的學習動機。如為了滿足榮譽感、自尊心、自信心、滿足求知慾等而學習;第三類屬於謀求職業和保證生活的學習動機。如為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和高回報的收入而學習;第四類屬於事業成就的學習動機。如希望自己在專業上有所建樹,希望自己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深感使命感、責任感和義務感等。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四種類型,實際上也表現出大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層次和水平。在同一個大學生身上,其學習動機也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受其中單一的動機所支配,但它們有主有從。研究表明,大學生四種主導性學習動機主要是:求知探索的動機、友情交往的動機、成就建樹的動機、自尊自主的動機。這說明大學生是以求知、求學需要為主要的、基本的學習需要,同時具有珍視友誼、重視自尊和榮譽、追求成功的特點,其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 學習動機的間接性
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直接性學習動機,如分數讚賞、獎勵、避免懲罰等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減弱;而間接性學習動機,如求知慾、探索、成就、創造、貢獻等,隨年級的升高而逐漸加強。從調查的數據來看,大學生1~4年級由直接興趣所引起的學習動機,分別佔32%、31%、28%和27%;由直接結果所引起的學習動機,分別佔25%、24%、21%和16%。從這一調查可知,不僅大學生直接性學習動機隨年級的升高而逐漸減弱,而且各年級的直接性學習動機均未超過35%。這說明間接性學習動機是大學生的主要學習動機。
教育實踐也表明,低年級大學生對考試分數很重視,常常因不能取得高分而苦惱。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對分數仍重視,但注重的程度減弱了。相當多的高年級學生,在某些課程上只要求通過考試,在另一些課程上則特別注重廣泛吸取知識,參與創造性的探索工作,掌握現代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也說明了隨著年級的提高,大學生的直接性學習動機逐漸減弱,而間接性學習動機則逐漸增強。
- 學習動機的職業性
我國在校的大學生,雖然絕大多數是按其報考志願錄取的,但學生的高考志願往往並非出自學生個人的意願(如囿於高考分數的限制或聽從父母的意見等)而帶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因此,不少大學一年級學生都有專業思想不鞏固的問題。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對所學專業了解的日益加深,認識到所學專業的作用,從而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喜愛程度逐年加深,職業化的學習動機開始逐漸鞏固。
- 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
- 學習目的;
- 學習興趣;
- 成就動機;
- 交往動機。
- 學習目的
- 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意識傾向,這種傾向是與一定的情感體驗相結合的,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因素。
值得指出的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一是事物本身的特性;二是人的已有的知識經驗,能滿足人們獲得新知識的需要,如實用的計算機、外語等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人對事物的愉快體驗,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別人承認或內在的滿足等積極情感體驗,會加強學習興趣的穩定性。
- 成就動機
大多數學生將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歸因於四種因素:學習能力、努力程度(內歸因)、學習的難度水平和運氣(外歸因)。低成就動機的學生常把成功歸為好運氣,失敗歸為自己的運氣差;而高成就動機的學生常將成功歸為個人的能力與努力程度,將失敗歸為功夫不夠,這類學生失敗並不能降低他們的自信心與對成功的期待水平,反而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因此,有必要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掌握正確的歸因方式。研究結果也表明,成就動機與學習行為成正相關,即成就動機在學習中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它與學生的學習毅力、學習成績與學習效率成正相關。
歸因理論的基本結論:1)個人將成功歸因於能力和努力等內部因素時,他會感到驕傲、滿意、信心十足;而將成功歸因於任務容易和運氣好等外部原因時,產生的滿意感則少。相反,如果一個人將失敗歸因於缺少能力或努力,則會產生羞愧和內疚感,而將失敗歸因於任務太難或運氣不好時,產生的愧疚則較少。歸因於努力比歸因於能力,無論對成功或失敗都會產生更強烈的情緒體驗。努力而成功,體驗到愉快,不努力而失敗,體驗到羞愧,努力而失敗,也應受到鼓勵。2)在付出同樣努力時,能力低的應得到更多的獎勵;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應受到更高評價,而能力高不努力的人應受到最低評價。
- 交往動機
交往動機是指人們願意與其他人進行交往、建立友誼關係的需要。在教學環境中,學生的交往動機表現在主動參與探索討論,喜歡與其他同學交流學習問題。麥基奇的研究表明,在熱情、友好、熱愛學生的教師負責的班級,交往動機高的學生占多數;在對學生冷淡、缺乏熱情與友好的教師的班級中,交往動機低的學生占多數,其學習成績稍好於交往動機高的學生。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與學生的交往需要相互作用,從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 關於主動學習的討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假如我們幾個人一起去一個比較陌生的地方,有的人去一次就能記住地點和經過的路線,下次再去,他就能充當嚮導了。而有的人去十次,也不認得路,但若是自己一個人尋找著去某個地方,卻又認得路了,這又做何解釋?
- 主動發展的內涵
「主動發展」的內涵是,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有較高的成就動機;熱愛學習,求知慾強,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极參与教學活動;學會學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發展方向,並能通過自我評價不斷掌握學習策略;有較強的選擇、評價、研究信息和問題的能力,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有以下六種主要的心理特徵。
- 主動發展的心理特徵
今天您做到了嗎?日清日高
2.3 學術誠信
1. 關於誠信的一個寓言和現狀;
2. 美國高校學術誠信教育;
3. 我國的學術誠信現狀;
4.美國學術誠信教育的啟示。
1. 關於誠信的一個寓言和現狀
有這樣的一個寓言:
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出發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梢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渡難關。」 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捨得丟,梢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 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裡。???
什麼是學術不誠信?
學術不誠信是指「蓄意的欺詐行為,其中,學生未經授權就企圖把別人的工作或努力說成是自己的工作或努力,或在任何學術練習中使用未經授權的材料或捏造的信息」。它包括偽造學術文件、蓄意妨礙或損毀他人的學術工作、幫助其他學生從事學術不誠信的行為等。
學術不誠信主要分為四類: 包括考試作弊、捏造、方便學術不誠信的行為和剽竊。
學術論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體現。韓國黃禹錫造假的科研論文先後都在《科學》等國際著名科技期刊上發表,給科學界和學術期刊界帶來巨大的衝擊和震撼。
更為可怕的是,最近發生在學術領域裡的道德、倫理、誠信之爭,比如論文虛假、學術不端、署名糾紛等,已從少數著名國際學術刊物波及整個學術期刊界,迫使期刊編輯重新思索一個「老掉牙」的問題:作者的論文應該怎樣寫,編者對論文又該如何審,是否還有更好的科學論文評估、審閱和發表程序?
美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現有高校4000多所。各大學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學術誠信教育,特別是像哈佛、耶魯這樣的研究型大學,從本科生入校伊始就開始進行。在美國,學術誠信教育(Academic Integrity Education)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的:
2.美國高校學術誠信教育
- 入學時發放新生手冊,簽署學術誠信保證書;
- 對教師進行指引和培訓;
- 開展多種活動進行宣傳和教育;
- 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
- 重視調查和研究;
- 及時應對新情況;
- 將學生納入學術共同體中。
- 入學時發放新生手冊,簽署學術誠信保證書
- 對教師進行指引和培訓
教師在引導學生遵守學術規範和對付學生舞弊這正反兩方面,無疑起著重要作用。芝加哥大學認為,不僅需要對學生予以指引,對教師同樣也需要予以指引。該校對新教師都要進行專門的職業培訓,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指導教師如何應對學生的舞弊。斯坦福大學鼓勵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文件夾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研究和避免構成剽竊。達特茅斯學院則明文規定了教師的三項職責:持續地向學生提供什麼是學術誠實的指導;改善能夠增強學生學術榮譽的程序和環境;經常性地審查榮譽守則的執行效果。
- 開展多種活動進行宣傳和教育
針對很多學生不了解,甚至從未認真讀過學術誠信條例的情況,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每年秋季開學之際,都會舉行一次「學術誠信周」的活動,讓每位新生在簽署保證書的時候閱讀學術誠信條例。阿爾伯特大學也有一個名為「學術誠信周」的活動,該活動是由埃爾克絲教授發起的。「有些作弊學生並不知道其行為構成了作弊」,埃爾克絲說,「雖然制訂了很多規範或準則,但學生並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們,因此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宣傳和教育。」奧克敦社區學院則通過散發傳單等形式,告誡學生作弊的危害和後果。
- 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圖書館
- 重視調查和研究
對大學生的作弊、抄襲行為進行調查和研究,為高校提供了降低大學生學術不誠實行為的可行辦法。拉格斯大學的麥柯克比教授於1990、1995和1999年對美國48所大學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榮譽守則制度有效地減少了學生的舞弊行為。這一調查結論促使一些高校開始建立榮譽守則制度。麥柯克比還做了另外幾項調查,得出的重要結論包括:利用互聯網進行剽竊在大學校園裡正有四處蔓延之勢。由於大學在這方面沒有給學生以明確的指引,因此造成大多數學生認為從互聯網上剪貼幾句話下來,即使未註明來源也不算是剽竊;老師對待舞弊的態度,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如果老師對學生的作弊不予重視或不採取嚴厲的措施,那麼整個班上的抄襲行為就會顯著增加。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歷來就重視對大學生作弊行為的研究。其重點研究的問題,主要集中於大學生作弊的心理,影響大學生作弊的相關因素,以及預防大學生作弊的措施等等。研究獲得了一些非常有參考價值的結論。例如,研究發現,明確性比制度更為重要。如果一項制度存在模糊之處,那麼就可能誘使更多的作弊發生。因此,研究者建議校方應儘可能地消除這些模糊地帶,明確告訴學生什麼是作弊以及作弊的學生如果被抓到會受到如何處理。
- 及時應對新情況
近年來,利用網路進行抄襲的行為,在美國大學校園裡悄然興起。對此,一些高校除了指導教師利用專門從事鑒定某篇論文是否剽竊的網站(如turnitin.com)和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之外,還對學生學術條例及時進行修訂,明確規定互聯網資源的引證規範。某些高校教師甚至讓學生自己先到網上去作鑒定,然後將鑒定結果連同論文一起交上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史蒂芬博士說,她實在痛恨看到學生剽竊,不願懲罰他們,「但也希望他們知道我們正在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這種試驗性的教育方法改變了教師過去一貫所處的被動地位,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 將學生納入學術共同體中
學術共同體不僅包括教師、學者,也包括學生,這是美國大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在美國,不少大學教授都會在第一堂課上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方面的教育,這種教育大都會採取討論的形式,讓教授也傾聽一下學生的意見。各大學在制訂榮譽守則時,也往往強調學生的參與。此外,許多榮譽守則制度都規定學生有檢舉作弊的義務,並享有參與判定處罰的權利。這種做法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這種方式成功之處在於,學生比教師有更多發現作弊行為的機會,並且學生的參與強調了大學是學生和老師共同的團體這個訊息。
3.我國的學術誠信現狀
事實上,有關大學生作弊、剽竊的報道,不絕於報端;大量的「槍手」廣告、論文交易廣告充斥於大學校園和網路,比之教授作弊,實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幾所高校出台了學生學術道德規範管理條例,並且還僅限於研究生。在如何防止和減少學生舞弊問題上,我國高校也還基本停留在懲戒的層面上,靠懲罰作弊被抓的學生來威懾其他學生,以達到預防和減少學生作弊的目的。這種方式對考試作弊可具有一定效果,但對於論文抄襲來說,由於更難被發現和鑒定,其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
4.美國學術誠信教育的啟示
(1)重視高校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
重視學術道德教育,不僅關乎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也是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推動學術創新的重要保證。大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是,使學生能夠成為創造新知識或形成新思想的人,這其中就包括為大學自身培養和儲備一流的教師資源,以使大學能夠不斷延續和發展下去。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教授(Rudenstine)就認為,「學生是處於實習階段的學者和研究者」。在這一階段,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和理論,而且首先要教會他們做到學術誠實。
在哈佛大學的《學習生活指南》上面,用加大加粗的字體這樣寫道:「獨立思想是美國學界的最高價值。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以最嚴肅的態度反對把他人的著作或者觀點化為己有——即所謂剽竊。」 其意義,顯然不僅在於制止和減少剽竊,更重要的是捍衛獨立思想這一大學理念,形成一種健康的學術氛圍。這種健康的學術氛圍,無疑會有助於學生養成獨立和創新的精神,並為他們日後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
(2)學術道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進行
不可否認,通過懲罰作弊學生,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威懾作用,但這種方式有其局限性,應結合其他的教育手段,方能取得更大效果。比如,我們可以借鑒美國高校的做法,在新生入校時簽署誠信保證書,建立類似於榮譽守則的制度,藉助圖書館和網際網路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教育,等等。另一方面,還應加強對教師的指導與培訓,以利於教育方法的正確運用和不斷更新;並應重視調查和研究,以有助於改進教育措施和及時發現、應對新問題。
(3)在制訂、實施學術道德規範時,重視學生的參與
學生也是大學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他們和教師一樣,參加科學研究和從事論文寫作,特別是研究生,一般還承擔著發表論文的任務。美國大學是將學生視為學術共同體的一員,這樣做的好處是增強了學生的學術榮譽感和紀律觀念,並在學生與校方、老師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上述經驗,在制訂、實施學術道德規範時,鼓勵和吸收學生的參與。實質上,參與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學生在參與中更能理解學術道德的內涵和實質,而不僅僅局限於考試不作弊、論文不照抄的層次上。
2.4 學習心理的調適
常見的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
- 學習適應不良;
- 學習缺乏動力;
- 學習過度焦慮;
- 學習心理疲勞;
- 考試焦慮和怯場。
1.學習適應不良
學習適應不良是大學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困惑,其具體表現有:
1、對學習缺乏應有的興趣、緊迫感和自覺性。
2、學習缺乏獨立性,習慣於中學時的學習方法,由教師安排自身的學習內容、學習計劃、學習時間等,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
3、不理解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開展學習活動。???
4、學習中精力投入不足,對本專業的知識、技能、要求認識不足,不知道怎樣建立專業知識結構,培養專業技能,學習帶有盲目性。???
學習適應不良的主要原因:
1、大學的教學相對於中學來講,在特點、方式和內容上有很大不同。大學老師一堂課講授的內容多,有時會與教科書上有很大出入; 教學方法也與中學有差別,加之對新環境不熟悉,人際關係生疏,思念父母的心理不能擺脫等,這些給心理素質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帶來情緒上的波動和不安,以致影響學習。
2、閱歷不足,在客觀環境發生變化時,明顯地暴露出適應能力差,不能儘快地隨著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以致影響學習。
2.學習缺乏動力
學習缺乏動力是指學習沒有明確的方向,甚至厭倦學習。在學習時不象中學時那麼有勁頭,主要表現為:
1、學習鬆弛。進了大學校門,從心理上擺脫了高中時的沉重壓力,思想上逐漸鬆懈,新的目標還沒有明確形成,所以學習的動力不如中學時強。
2、沒有學習的熱情,缺乏必要的學習壓力和心理喚醒水平,懶於學習,沒有學習的抱負和希望,求知上進心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娛樂等與學習無關的活動上。
3、學習膚淺,滿足於一知半解,不注意摸索學習規律,學習能力較弱,成績不好等。
3.學習過度焦慮
部分學生存在著過度的學習焦慮情緒。
具體表現在:
1、學習中心理壓力太大,情緒壓抑。
2、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總擔心自己學得不好,對可能取得的考試成績顧慮重重,信心不足,憂慮過度,以致寢食不安。
3、誇大學習中的困難,為此惶惶不安,焦慮萬分。
4.學習心理疲勞
學習心理疲勞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遲鈍,情緒躁動,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效率下降,錯誤增多,出現失眠等。
造成大學生心理疲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習活動中不注意用眼衛生; 學習內容單調,時間過長,生活缺乏勞逸結合; 學習的內容難度較大,學習過於緊張,使大腦神經持續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對學習缺乏興趣、厭煩、畏難; 或是由於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如家庭經濟問題、思想間題等。
5.考試焦慮和怯場
考試焦慮是指擔心自己考試失敗而憂慮的一種負情緒反應;考試怯場是指考生在應試中的應急反應。考試焦慮容易分散和阻斷注意過程,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專註於學習和應試,而是專註於各種各樣的擔憂; 考試過度焦慮妨礙記憶和回憶,使該記的記不住,想憶的憶不起;考試過度焦慮,還會使思維獃滯凝固,使具體思維能力無法正常發揮,創造性思維更無法進行。
考試緊張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要注意「適度」。適度會使人的活動變得積極,思維變得清晰。「過度」緊張使人的活動受到抑制。考試怯場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這種缺乏自信是由於過去考試失敗而造成了心理定勢,生怕考試再遭失敗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學生,在應試過程中緊張恐懼,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還引起生理上的不適,如腹瀉、失眠、噁心等。這些都是考試心理偏差的表現。
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 進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適應能力;
- 培養健康心理,提高學習效率;
- 克服學習過度焦慮;
- 預防、消除心理疲勞;
- 正確對待考試,提高應試技巧。
- 進入角色,熟悉生活,提高自身適應能力
2.培養健康心理,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要增強學習動力,主要是確立學習目標。目標能指導人的一切行動。進入大學,等於眼前的理想實現了,新的理想---目標又等待著自己去確立,這種新目標的確立要根據大學的學習規律,結合自己的實際,並且要進行新的努力。在目標的確定中應該注意使個人目標與社會責任聯繫起來,把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否則這一目標就難以實現。
其次,要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情感的凝聚,一個人如果對某件事情感興趣,那麼,他就會深入持久地去做這件事,力爭達到預期目的。興趣對於大學生來說,更為重要。它是求知的動力、熱情的凝聚、行為的指向、成功的起點。但是,大學生的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實踐活動的豐富,培養和發展的。所以,在學習中,大學生要善於發現激發自己興趣的事情,努力培養這種樂趣。
3. 克服學習過度焦慮
1、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能力,調整自己的抱負水平和期望目標,使之切合自身和客觀現實。
2、增強自信和毅力,不怕困難與失敗,勇於迎接學習中的挑戰,保持適度的自信心,克服虛榮心理。
3、加強心理調節,保持情緒愉快和穩定,探索、掌握切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遵循大學學習規律,以增進學習效果。
4.預防、消除心理疲勞
勞逸結合是預防心理疲勞的重要措施。學習一段時間,應該休息片刻、放鬆一下; 在學習之餘,參加一些文體活動,使身心得到調節和放鬆,應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使生活內容豐富多彩,還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此外,要學會科學用腦,掌握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如有些人感到早上效率最高,有些人感到晚上學習效果最好,在這種情況下多用腦,就會事半功倍。
5.正確對待考試,提高應試技巧
要充分認識到考試是衡量學習好壞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成績並不完全、準確、真實地反映一個人的知識水準,特別是對能力的反映更不全面。所以,大學生應重視考試,但不過分要求高分。要考得輕鬆,學得愉快。
提高應試技巧,首先要做好考前準備,即認真複習,有計劃,有安排,有輕重緩急。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使大腦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學習水平。尤其是臨考前幾天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保證以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走進考場。其次,要有應付「怯場」的辦法,考試時先做確有把握的題,難題放在後面做,這樣可以消除考試緊張情緒。假如考試「怯場」,可設法轉移注意力,使大腦興奮起來,諸如想一件令自己高興的事,或者是做幾次深呼吸,使情緒穩定後再答題。
例一:學習動機不足
例二:學習動機過強
推薦閱讀:
※應急能力建設亟待加強的八個方面
※中級社工師綜合能力第2~3章(視頻 文字 音頻) | 社工考試
※不懂這8條職場潛規則,能力再強也沒用
※如何培養幼兒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的絕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