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水氣與心病
08-01
心病從痰飲水氣證治源流 痰飲水氣,其性質相同。析言之,則痰稠而飲稀。至於水氣,有以為「 水飲之屬」 者,也有指 水寒無形之氣者。劉渡舟認為「 水指其形,寒指其氣」(《傷寒論十四講》) ,宜將兩方面聯繫起來理解。中醫對於心病與痰飲水氣關係的認識,可謂源遠流長,最突出的便是《金匱要略》設專篇予以論述,並以「 陽微陰弦」 概其病機。 《醫宗金鑒》謂:「 陽微,寸口脈微也,陽得陰脈為陽不及,上焦陽虛也;陰弦,尺中脈弦也,陰得陰脈為陰太過,下焦陰實也。凡陰實之邪,皆得以上乘陽虛之胸,所以病胸痹心痛。 」 這裡所謂陰實之邪,主要系指痰飲水寒之類,觀篇內9方「 俱用辛滑溫通」,多主豁痰蠲飲,便可明矣。自仲景以來,歷代對此多有論述。然追溯其源,則見諸《黃帝內經》 。 《素問·脈解篇》有雲:「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府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 痰飲水氣所以作祟,與心、脾、腎陽氣虛衰有關,而上焦心陽虛衰尤為發病之關鍵。劉渡舟指出:「 心屬火,為陽中之陽臟,上居於胸,能行陽令而制陰於下。若心陽不足,坐鎮無權,不能降服下陰,則使寒水上泛 ??」 此外,脾虛運化失職,腎虛氣化無權,亦可導致痰飲為患。痰飲上犯,或阻遏胸陽,或「 乘心之絡」,輕者胸窒憋悶,重者心胸疼痛。心脾腎陽氣不足,則每見心悸怔忡、短氣喘息、神疲乏力、納差腰酸、驚惕善悲等症。見諸舌脈,則痰為苔膩,飲多水滑;痰脈多弦滑,飲脈多弦細或沉,二者俱可見歇止之象。痰飲亦可犯胃乘肺,冒蔽清陽,或發為奔豚沖逆,在此不一一詳述。治療上,除考慮屬痰屬飲,兼寒兼熱(痰可化熱,飲多為寒)外,主要還應審辨正邪虛實,孰輕孰甚,大體可分如下幾種情況。輕者,正不甚虛,邪亦不著,主要見「 胸中氣塞,短氣」 等胸陽不暢,氣機不利見證者,宜茯苓杏仁甘草湯利氣化飲;兼心下痞塞者,可與橘枳薑湯和胃化飲。 胸陽不振,痰濁壅塞而見喘息咳唾、胸背痛、甚則不得卧而心痛徹背者,主以瓜蔞薤白之劑,如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意在通陽散結,豁痰開痹。 以上二者若心胸陽氣較虛,病涉胃脘,或見沖逆之氣者,宜用桂枝,其代表方分別為桂枝生薑枳實湯和枳實薤白桂枝湯。 正氣不足,尤其心脾之陽氣虛衰,兼以水飲者,宜用苓桂劑,代表方是苓桂術甘湯。本方內寓桂枝甘草湯,乃仲景用以溫心陽者,柯琴視為「 補心陽之竣劑」;桂苓相輔,則溫陽化氣,消飲寧心,王子接所謂「 通陽滲泄,保心氣以御水凌」 者也;白朮協茯苓,培土以制水。諸葯配伍精當,臨床療效確實。另需指出,仲景每於沖逆之證擅用桂枝,而水飲常見沖逆之象,或謂桂枝有降沖之力,其實仍是心陽溫健,坐鎮有權,陰霾得消的結果。本方可作為治療水氣胸痹心痛的主方,具體應用時,常酌情加減。若心腎陽氣勢微,水氣凌心,而見厥悸者,宜用真武、茯苓四逆之輩。 痰飲亦有化熱者,可酌情選用小陷胸湯等方。 除上述經方之外,時方中某些治痰濕者如溫膽湯、三仁湯等亦常用之。前者化痰而調氣,後者通陽以化濕,只要謹合病機,自能取得良效。名醫經驗《丁甘仁醫案》記載:沈,左脈滑而有力,舌苔薄膩,胸痛徹背,夜寐不安,此乃痰濁積於胸中,致成胸痹。胸為清陽之府,如離照當空,不受纖翳,濁陰上僭,清陽被蒙,膻中之氣窒塞不宣,證屬纏綿,當宜金匱瓜蔞薤白半夏湯加味,辛開苦降,滑利氣機。據蒲輔周經驗,冠心病常因心氣不足,痰濕阻滯,治以十味溫膽湯加減。該病虛多實少,治應以補為本,以通為用。不能破血攻氣,宜兩和氣血。任應秋認為心絞痛重症常系陽氣衰竭,心失溫煦,其治用《金匱要略》人蔘湯加味以溫補心陽。劉渡舟認為,心為陽中之太陽,心陽不足的心臟病,常用苓桂術甘湯,乃是「 溫葯和之」 的方法。苓桂劑溫陽化氣,利水平沖。如兼心神浮越而驚悸恐怖者,加龍骨、牡蠣以潛斂之;兼痰濕內盛者,合二陳湯以化痰;兼水冒清陽而眩暈重者,加澤瀉利水;兼虛陽上浮而面熱、心煩者,加白薇以清虛熱;兼心血不續而脈結或代者合生脈飲;兼腎不納氣而少氣喘息者,加五味子、紫石英;兼血壓偏高加牛膝;若陽虛水泛嚴重,見有畏寒肢冷,下肢浮腫,大便溏泄者,必與真武湯合用。鄧鐵濤認為,冠心病病機為心氣虛於內,痰瘀阻於中,早期偏重治痰為多,應著重從脾胃用藥入手,常選溫膽湯(加党參、丹參)為基本方。焦樹德認為心痹分虛實,虛有氣虛、陽虛、血虛、陰虛之別,實有寒盛、痰盛、氣滯、血瘀、食滯、熱盛之分。觀歷代名醫治療心病醫案和經驗多有建樹而少偏頗,值得我輩學習借鑒。治驗三則1.心脾陽虛,水濕不化 — — — 胸痹案(冠心病) 趙某,男, 55歲,冠心病病史7年,時感胸悶憋氣、心悸。近因患「 牙周炎」 服牙周寧、甲硝 唑後,癥狀加重於1989年2月21日入院。除胸悶心悸較甚外,不思飲食,神疲倦怠,便溏寐差,脈弦結而按之無力,舌胖而苔厚膩滿布,診為胸痹(心脾陽虛,水濕不化)。先擬通陽化濕法,以三仁湯加桂枝、藿香。6劑後舌苔化薄,更於方中加茯苓、白朮。三診胃納轉佳,精神亦增,仍有時胸悶心悸,再擬溫陽化飲之法,予苓桂術甘湯、人蔘湯、六君子湯合方,藥用桂枝15g ,茯苓30g ,白朮15g ,炮姜10g ,党參15g ,半夏12g ,陳皮10g ,白豆蔻6g ,杏仁10g ,枳殼10g ,甘草6g。6劑後胸悶心悸若失,癥狀好轉而出院。據臨床觀察,不少患者使用甲硝唑後,出現脾虛濕阻苔膩之象,值得注意。2.痰熱擾心 — — — 心悸案(Ⅱ 度 Ⅱ 型房室傳導阻滯) 盛某,女,48歲。2001年4月20日初診。胸悶心慌,時有心搏漏跳感,有時夜間憋醒,欲噯不能,或心前區作痛,易生氣,情志不遂時諸證加重。睡眠欠安,大便經常不暢。脈沉細弦,舌邊紅苔白。自述從1986年時即有「 房室傳導延遲」 。心電圖和Holter檢查: P2R 0126″, P後有脫落QRS波;Ⅲ導、aVF導聯S2T段低平或負正雙向。診斷:房室傳導延遲,Ⅱ 度 Ⅱ 型房室傳導阻滯。中醫辨證為心悸(痰熱擾心) ,予黃連溫膽湯加減,疏方:黃連10g ,半夏12g ,陳皮10g ,茯苓15g ,瓜蔞20g ,枳殼10g ,蘇梗10g ,竹茹15g ,香附12g ,夜交藤15g ,炙甘草6g , 6劑。4月26日二診:睡眠有所好轉,清晨覺氣短、善太息,脈細弦,舌心苔微黃。上方加丹參15g ,砂仁3g ,繼服9劑。5月17日三診:除偶感心前區作痛(可用手指明確界定痛處)外,余證均明顯減輕,未再憋醒。脈沉小微弦,舌紅苔白。複查心電圖: aVF S2T段由負正雙向轉為直立,Ⅲ導S2T段仍低平, P2R 0120~0122″。仍用前方加旋覆花10g , 10劑。後間斷服用此方至7、8月間,癥狀消失而停葯。2002年7月24日再診:由春節至5月間,氣短時有加重,在他院予服補益劑若干,效差。後自服前方18劑後好轉。7月23日複查心電圖正常, P2R0118″。因近期血壓不穩偏高,易急躁,脈數,苔白微膩。與溫膽湯和丹梔逍遙散合方加減數劑而安。後多次複查心電圖, P2R間期正常。3.心腎陽虛,水氣上凌 — — — 心衰案(老年性瓣膜病) 宋某,女, 72歲。2002年10月2日初診。系冠心病、老年性瓣膜病(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衰 Ⅲ 度患者。自覺心悸,稍動輒甚,每日發作數次,戌時易作。甚則喘憋不得卧,大汗出,每需送醫院搶救。脈數,苔滑。辨為水氣凌心之心衰。用《金匱要略》治療支飲之木防己湯加減:木防己10g ,葶藶子10g ,石膏30g ,桂枝10g ,茯苓15g ,赤芍15g ,人蔘6g ,山茱萸10g ,紫石英12g ,龍骨15g ,牡蠣15g。以此方為主,間服生脈飲加味。兩月後發作持續時間縮短,程度減輕。述發作時胸部以上汗出,脊中發熱,而兩足欠溫。考慮為命門火衰,虛陽上浮之象,改用苓桂術甘湯合附子湯加減,加鹿角、山茱萸、仙靈脾等溫補腎氣,間或稍佐知母、黃柏。間斷服藥半年,病情較平穩。1.應重視「 心為陽中之太陽」 的理論對於臨床的指導意義 心在五行屬火,《素問· 生氣通天論》:「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 心主血脈與神志,均與陽氣的主導功能有關。凡各種原因戕伐心之陽氣,如發汗太過,過服寒涼,稟賦虛弱,年老陽虛等,均可導致心陽不足,陰霾叢生,或痰濕水飲,或寒凝血瘀,從而引發胸痹、心悸、心衰等病證。另一方面,若心火偏亢,或痰飲化熱,也可變生諸證。總之,溫通心陽,化痰蠲飲除濕,是中醫治療心病一大法門,離照當空,則陰霾得消矣。2.治療心病不可一味活血化瘀 對於冠心病的治療,西醫以擴冠藥物為主,但有時易導致「 冠脈盜流」 現象發生,即擴冠藥物難以使病變區的血管進一步擴張,而將血流引向非缺血區,致缺血區相對缺血加重。而中醫辨證論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臨床中發現,不少患者長期服用活血化瘀中成藥,癥狀改善並不明顯,有的病情反有加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不辨證或辨證不準確。中成藥的應用同樣須在辨證基礎上施用,屬血瘀的固當活血,痰飲阻滯的則應化痰祛濕,不能只認病不對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生操心多多,苦多多,註定無人疼愛的女人手相
※納蘭性德 《飲水詞》第一輯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如何讓幼兒掌握正確的飲水方法
※糖尿病的五大食療誤區 限制飲水大錯特錯
TAG: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