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誰?

點擊上方戰友藍色字體即可關注最新資訊


對於《資本論》的研究對象,在國內多年來一直有爭論,沒有取得統一的看法。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 版序言中說:「我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對這一段話的理解上有很多爭議,特別是對這裡說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很多不同見解。這一序言中馬克思還說:「本書的最終的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這就涉及到很多學術問題。《資本論》中大量地運用了「生產方式」這一概念,究竟「生產方式」指的是什麼?《資本論》中用的「生產方式」的概念,與我們過去社會科學所理解的作為基本概念的「生產方式」並不完全一致。《資本論》中所講的「生產方式」的概念,包含的內容很廣泛,它是指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生產,可以是生產的技術方式,也可以是生產的社會方式。所謂生產的技術方式,就是生產力方面的方式,所謂生產的社會方式,就是社會關係、經濟關係方面的方式。《資本論》中,有時候僅僅是從技術方面來講「生產方式」,有時候卻是從社會方式方面來講的。而且「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一概念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用法。我認為,從整個《資本論》的研究對象來看,馬克思在序言講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指與一定的所有制相聯繫的資本和僱傭勞動相結合的方式。我們一般講,生產關係的基礎是所有制,這在某種意義上正確。但是馬克思並沒有簡單地僅僅講所有制是整個生產關係的基礎,而是特別重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的方式,把所有制同生產資料與勞動力的結合方式統一起來,把它作為決定社會經濟形態的基礎。

當然,我們講《資本論》的研究對象,一般地也把它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我認為,在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時,應該注意馬克思專門研究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與我們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的統一與區別。有很多人認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資本論》是破壞舊世界的、革命的理論,這當然有一定道理。因為《資本論》要闡明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給無產階級提供一個理論武器,讓工人階級起來擺脫剝削、擺脫壓迫,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從這一角度來講,《資本論》確實是革命的經濟理論。但《資本論》不是僅僅限於這些的。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時,他的研究對象的側重點確實是生產關係,是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揭示資本與僱傭勞動關係的本質,以及與生產力相聯繫的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

在社會主義社會,我們的經濟學也要揭示社會主義經濟關係的本質。我們對社會等特點。《資本論》中還講到了新社會的重要特點———「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問題。馬克思說,在代替資本義的高級的社會形態中,「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過去我們講社會主義的特點時不提這一點,沒有認識到這一重要特點,但現在已經有所改變。

學習《資本論》,真正掌握其基礎理論和方法,有助於我們判斷有關的理論是非。例如,我們的政策中,把雇7個人以下的叫做個體經濟,把雇8個人以上的叫做私營經濟。這本來是個政策的界限,是過去歷史過程的產物。理論界或實際部門長期以來好像認為雇8個工人以上就是資本主義,有剝削,雇7個人以下就沒有剝削,是個體經濟,而且好像認為這是根據馬克思《資本論》中的界定來劃分的。如果真正讀了《資本論》,就可以知道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資本論》中講過關於僱傭8個人的問題,但那是假定條件下的假定例子。馬克思決沒有把是否僱傭8個人以下或以上作為劃分有沒有剝削、是資本家還是個體經濟的標準。

再例如,只有讀過《資本論》我們才能知道馬克思是不是認為經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是生產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有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體力勞動價值論,只有體力勞動創造價值,腦力勞動不創造價值,認為馬克思沒有講過經營管理者、科技工作者的勞動創造價值,所以現在提出這一問題是對理論的重大發展。

另外一種觀點也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體力勞動創造價值,不包括腦力勞動,所以不能把經營管理、科技工作者的勞動納入到勞動價值論中,它們是另外的生產要素。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馬克思的原意。

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其它著作中都明確肯定了腦力勞動者的勞動是生產勞動,是創造價值的。馬克思甚至承認連資本家的管理都有二重性,它既有生產性的一面,也有創造價值的一面。過去我們把資本家的收入統統看作是由剝削而來的,這種觀點是不準確的。資本家的管理勞動也創造了價值,儘管他為剝削而管理。

總之,《資本論》並不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對研究社會主義問題沒有用了。《資本論》仍對我們今天的實踐有指導作用。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戰友》最新資訊

投稿郵箱:zhanyou1900@126.com


推薦閱讀:

任乃強的西南歷史地理研究
搞工業設計的,竟然還要研究人體!
現代名老中醫治療中風成功醫案142?例研究2

TAG:資本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