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量子計算與准全息空間結構運算

談量子計算與准全息空間結構計算

王迪興

量子是基於還原論在尋找「終極粒子」的過程中被認知的,最初以為它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但研究結果卻證明它是不可分割的」糾纏態」系統!事實證明,用還原論研究量子行不通!必須基於系統論認知量子,就像人是個有生命的系統,不能用解剖學方法進行研究。量子研究是既不能解釋為系統,又不能解釋為上層系統的因子。既給不出理論解釋又給不出實用解釋,甚至連現象解釋都給的不明確。如說量子具有波粒兩象性就是一個胡說八道!量子與量子發光不是一回事,光與量子的發光機制不是一回事,光與波也不是一回事。發光機制在原子層面就可解釋清楚,即原子從高激發態躍遷到低激發態或基態就可發射光子,但光波的產生要靠無數的原子發光才能產生。就像一個水分子不能形成水波,是無數液態水分子的流動才能形成水波。研究量子的發光機制還是研究量子發出的光?兩者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怎麼就胡扯到一起了?一個怎樣解釋都解釋不清的問題一定存在解釋不清的前提。如在雙縫試驗中,你發射的是什麼?是發射一個還是連續發射?你發射的是東西是怎樣製備的?量子的兩態糾纏是如何認定的?前提不明確結果怎麼會明確?一個有關量子研究的世界級工程面對無數質疑,或認定為民科,或說都不懂,一個誰都不懂的項目怎麼立的項?一個物理學教授要求公布實驗數據怎麼就得不到回應?

大物理學家費曼曾說:「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講,沒有人懂量子力學!」 量子論的另一創始人玻爾(Niels Bohr)也說過:「如果誰不為量子論而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沒有理解量子論。」這與系統論的現狀驚人的相似,即沒有人懂系統論,如果誰說懂系統論,誰就要給出系統的定量形式化描述模型,並據以構造系統。可除了我們能夠基於准全息系統論構造空間結構計算機外,迄今還沒有其它先例。那麼有關係統的論述就大半是似是而非!量子理論何嘗不是如此?可偏偏有那麼一些人不甘寂寞,把量子解釋得神乎其神,要麼是自己愚不可及,要麼是把別人弄的愚不可及,這就是量子研究目前的現狀!

量子研究之所以搞出個薛定諤悖論,就是因為研究量子的大咖基於還原論非得搞個非此即彼,量子系統是彼此統一,像陰陽及人體不可分割一樣,你非要分開怎能不產生悖論?結果是繼續分又分不出所以然,綜合又綜合不出個所以然。原本是想得到上帝粒子,但「上帝」怎會讓你如願?如果你能得到上帝粒子,那你不成了上帝了?成為上帝不是通過追尋上帝粒子,而是基於系統論構造系統!

量子研究遇到的所有問題,均與非此即彼的還原論思維方式有關,假設基於系統論考慮問題,雖不一定能迎刃而解,但卻是得到正確結果的正確途徑。如所謂的量子糾纏原本是系統的常態,如易圖(陰陽魚)就是典型的兩態糾纏。它表面看是兩態(陰陽或偶數奇數)糾纏,事實上具有無數中間態。如易經的64態(卦),道教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種值態的描述,完全取決於你的應用或描述需求。但任何系統的狀態都不能窮盡描述,如整數的加減運算關係集,有理數的乘除運算關係集。請問哪個系統不是多態糾纏?哪個能窮盡描述?

量子EPR 實在性判據包含著"定域性假設",就是這樣一個假設讓那些量子「大咖」有了無限的遐想空間。不僅搞出個超距作用,還與人腦意識聯繫在一起,一下子就賦予量子研究「無所不能」的內涵!基於系統論,任何功能都是由系統結構決定的,因子要受系統的制約。宇宙空間任何一個星球或粒子,都要受某一級別系統的制約,如電子就要受到原子的制約,地球就要受到太陽的制約,整數要受加減運算關係的制約,這就是系統的定域性。系統因子的類型及數量決定系統功能的範圍及強弱,低層次的系統功能不能涵蓋高層次系統功能,只能是高層次系統功能涵蓋低層次系統功能。一個只有兩個因子的所謂糾纏系統,怎麼可能產生無限的超距作用?難道除了四種作用力之外還有超距作用力?

EPR悖論涉及量子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即量子是有結構的系統,使得其中的粒子滿足系統約束,就像每一個整數都受加減運算關係約束才能構成一個系統,這是量子研究最根本性問題。以原子為例,它是由原子核及若干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組成。原子的引力作用機制是由原子核的結構及生存機制確定的,假設你去掉或增加其圍繞的電子數量,它就演變為不同的物質元素(化學元素周期表),說明原子有特定的組合分解機制。可那些量子大咖為了追尋終極粒子,不是按特定的法則去分,分的自己都不知道分的是啥?大把花納稅人的血汗錢只是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做的全是無用功!

迄今為止,量子理論都是在拿互補原理說事,如基於10互補,你基於1就可得出9,基於2就能得出8,基於3就能得出7……。這一互補範圍還可以無限延伸,如100、1000……。利用互補原理就可以進行所謂的隱態傳輸,如基於10、100、1000……,你傳了個1,就相當於傳了9、99、999……。也可傳輸互補數對,到對方取其等價互補數對。如你傳了個3與7,根據雙方約定對方就可接收為4與6,這在保密信息傳輸領域的確有其特殊實用價值。但這一原理同樣適用傳統計算及通訊,且比量子計算或通訊更靈活多變,更能體現普遍適用性。但藉助「量子」二字只是為大把騙錢。

以整數的加減運算關係為例,整數的加減運算關係就是整數的糾纏關係,輸出會因為輸入的改變而改變,相當於一個因子在改變另一個因子的狀態,但這不是隱態而是顯態作用。宇宙空間不存在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自然系統,不存在兩個完全相同的自然系統進行完全相同的自然改變。用兩台完全一樣的計算機,通過遙控的確可以進行同樣的計算,但這與最能迷惑人的超距作用無關。

量子作為一個系統,給出結構描述是必需的,你想繞開此路不通!講不清楚量子構成結構,顯態功能機制都講不出來,何來隱態傳輸?請問誰能講出隱態傳輸機制?

量子是靠它自身的結構與其它粒子或環境交互作用--交換物質、能量或信息,這與宏觀系統作用沒什麼本質不同。只是量子這一系統極其微小,存在周期又很短,稍一擾動就會像水的三態轉換一樣轉換為其它粒子,但搞清楚其生存及物理作用機理,基於目前的觀測技術手段根本不現實。就像你想了解細菌,光有顯微鏡還不夠,還要明確細菌的生命構成機理。量子研究把不知道該怎麼分的東西分得七零八落,不僅是把自己搞糊塗了,一解釋就把別人也搞糊塗了,這就是量子研究現狀。

系統有一個悖論,就是基於系統才能構成系統。構成量子的因子還是系統,絕對不是上帝粒子!物理學研究有兩個基本方向,或分析或綜合,向下分析就要考慮向上綜合。量子分不下去,就要看其在上層系統中如何發揮作用,如光電、電磁、引力的產生與傳播機制等,但現實是基於量子什麼都解釋不清楚!

根據系統論,世界上不存在不變的東西,時間可變,空間可變,質能可變,能量可變,光速可變,系統可變。系統研究就是要給出可變的理論依據,但這一理論依據基於還原論給不出來,基於量子理論更給不出來,只能基於系統論。

自五十年代開始,物理學研究本該走上系統研究之路,可由於我國全面繼承了還原論的衣缽,沒有走出自己的路子。甚至學科劃分都是西方的一套,這既繼承了成功的一面,也繼承了錯誤的一面,如將物理學與化學分開,科學史將會證明這是重大錯誤。假設基於化學元素周期表(物質基因圖譜)系統化研究物理學,基於元素構造系統,基於系統構造系統,物理學會創造很多奇蹟!

有關量子的問題首先是與觀測手段的局限性有關,如測不準問題;其次是與認知方式有關,如糾纏、定域、完備性、波粒兩象性等不能基於還原論認知及解釋;再就是與量子的生存與作用機制有關,如所謂的超距作用。不論哪方面,都不是現有科技手段能夠解決問題的。所解決問題都只是在解決如何諞人的問題。

任何系統都是確定與非確定性的統一,就像太陽系,首先是其生命周期不確定,圍繞其運轉的行星數量不確定,即便是太陽本身的熱核反應也是不確定的,但並不影響我們把它作為一個系統進行整體認知及研究。如太陽的引力範圍及自身的熱核反應機制、太陽系形態及構成機理,及與其它星系的共性等等。量子也不例外,不僅量子狀態不確定,大小、質量、性質等所有的方面都不確定。但人類一定要基於某種確定性認知及描述量子,還要用系統理論解釋量子的生存及與其它粒子的作用機制。

上帝通過擲骰子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系統,人類只有老老實實認知系統及描述系統,按上帝的意願構造系統,而不是指揮上帝怎麼做。

迄今為止的量子研究到底有沒有實用性?如果不想繼續穿皇帝的新衣,只能坦率地講「沒有」!有人可能會說基於量子能進行超常計算。對不起,量子計算既沒有理論基礎,又沒有預期性,花多少錢、在多長時間,能搞出什麼樣的計算機沒人能說得清楚!單純的講量子計算的優勢,還遠不能與傳統計算機相比,更不能與基於准全系系統論建立的空間結構計算理論相比。

以函數y=f(x),x∈A為例。量子計算的輸入參數是定義域A,據說一步到位得到輸出值域B,即B=f(A);而經典計算的輸入參數是x,得到輸出值y,要多次計算才能得到值域B,即y=f(x),x∈A,y∈B。它是把任務分成小的部分,比如計算12+34,是先加個位,加十位,再加進位。

說量子是集合計算過於牽強,就算是集合運算,也要說明基於哪些因子(值態)的集合。否則,集合如何定義?作為一種計算機,如果沒有明確的值態怎麼說都說不通,這就是那麼多解釋量子計算原理的都是閃爍其詞的根本原因。目前的二進位計算機是基於兩種狀態的集合(0與1),它能進行大於二的計算,在於它解決了進位問題。基於集合運算,卻說不清楚集合中具體因子的具體狀態,它一步到位的計算結果怎麼體現?在輸出值域B只能隨機取出一個有效值y,但當需要取出全部有效值時仍需要多次計算,這樣的量子計算是誰的需求?

計算功能的強弱,在於計算的原理,而不在於計算的載體。一步到位得到計算結果,的確是計算性能的最高境界。但基於量子計算不能真正如願!提高量子計算裝置的準確性有實質性困難,因一開始就沒有準確性的前提,即沒有具體值態描述,這與一步到位得到計算結果的願望不相稱。

基於准全系系統論,我們確定了准全息空間結構計算原理。基於這一原理我們設計實現了16進位空間結構計算機,它可從各方面超越量子計算性能,且更符合人腦功能機制。

基於二值態計算就是二進位計算機,基於三值態計算就是三進位計算機,基於十六值態計算就是十六進位計算機。傳統觀念認為確定多種值態計算需要有多值態元器件。如十進位計算機,就要有十個值態的元器件,這的確不是容易解決的事。我們之所以能夠基於空間計算理論實現16進位計算,是因為我們用空間位置確定了整數的計算關係,用編解碼器確定具體的值態,因而輕而易舉的就能實現16值態16進位計算。如果用量子計算實現16進位計算,恐怕再用10年都實現不了。如果有人要問量子計算機是幾進位的?答案一定讓你掃興,具體的值態都給不出,能談到幾進位嗎?

基於准全息空間結構計算理論設計的16進位計算機,類比量子的所謂集合運算,它的一個位是0-15個值態的集合,用四個二進位位就能表達。相對於二進位計算機的一位,雖然多用了三位,但卻能多表達14個值態。如果是8位,則能表達4294967296個值態,而二進位的8位僅能表達256個值態,同樣是用二進位位表達,後者用32位僅比前者的8位多用了4倍,但兩者的計算能力相差16777216倍。

用四位二值碼錶示16個值態,是目前最佳的數值表達,如通常認為16進位計算機得用16個值態,但用四位二值碼即可表達。假設構造16進位的64位計算機,計算能力並非是2的指數級增長,而是16的指數級增長。假設用二進位計算機實現16進位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基於兩態糾纏的量子計算機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空間結構計算是怎樣超越量子計算的,不妨具體說明如下:

圖b

左圖是16進位空間結構計算機一個位的簡略原理圖,有A、B、C三個雙向輸入輸出埠。A+B=C,因為邏輯可逆,故C-B=A,C-A=B。A、B、C的賦值可以是0-15值態中的任意一個值態(通過編解碼器確定),相對於二進位一個位,它的輸入輸出是16值態之一,如果是64位計算,其值態範圍就是64位的16次乘方。

圖中的D是以圖1為邏輯結構模式設計的門陣列,體現整數的加減運算關係。它比傳統計算機及量子計算機高明之處,在於A口B口C口都可多位並行輸入輸出及進行計算。A口B口c口的輸入輸出都是疊加態,且多位運算時,又都是讀寫算同步完成,是真正的一步到位得到計算結果。既不用中間結果探測也不用最後結果探測。如果用量子計算完成16值態16位的穩定計算,恐怕再有十年都做不到,且其普適性應用還無法預期。而我們前七年有一千萬元經費支持就能做到,可我們拿不到。但用於量子計算的經費可謂不惜血本!

從系統論的角度講,一個具有運算功能的系統,一定是系統因子體現組合與分解(運算)的關係。而量子計算給不出因子的這種關係,因而說不出計算原理及幾進位計算就一點也不奇怪。

依據准全息系統論的空間結構計算理論,之所以能夠真正一步到位的完成計算,是首先確定了16值態的加減運算關係,然後通過編解碼確定具體值態進行相應的運算。而量子計算因沒具體的值態表達,操作的結果無法真正一步到位得到體現。

量子糾纏的本質就是量子結構,講不清楚量子糾纏就講不清楚量子因子(狀態)之間的作用關係。量子因子不僅僅體現互補關係,還體現因果、邏輯或計算關係。假設把量子看作一個整數集合,整數因子的加減運算關係就是量子結構。假設把量子看作有理數集合,那麼有理數因子的乘除運算關係就是量子結構。去掉了系統的某一個因子(整數或有理數),系統馬上就會解體。但上帝不創造廢物!一個系統的解體一定會使另一個系統誕生!層層疊疊的系統互為因果關係,此消彼長生生不息。就像人類每天都有出生的小孩,每天都有故去的老人一樣。

量子研究發展到今天,必須搞清楚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研究量子的目的性是什麼?為了尋找終極粒子?對不起,這是人類發展史上最為愚蠢的想法!因為終極粒子不存在!宇宙空間也不存在奇點!宇宙空間只有層層疊疊的系統,每一個系統體現的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系統是系統的生存條件及生存環境。不是上帝創造系統,而是系統創造了系統。只有系統才能轉換物質、能量及信息的存在形式,及轉換自身的存在形式。基於系統論研究並構造系統,是歷史賦予人類的使命。可那些量子大咖只能習慣基於還原論破壞系統,製造悖論!

二是理論基礎。有理論基礎的研究是有預期研究,無理論基礎的研究是無預期研究。就像小孩拆鐘錶,明明知道拆開了就組裝不起來,可還是要拆,請問你是為了拆而拆嗎?任何研究都要講究研究的閉環,或是歸於實用或是歸於理論。超距作用即便存在,也一定不是單純的基於量子進行解釋,包括生命、意識等都一定要基於系統論進行解釋。基於系統研究系統有無數的事情可做,雖然很難,但只能這麼做。尋找上帝粒子既沒有理論基礎,又沒有可以預期的實用價值,憑什麼就能拿超距作用說事?憑什麼就能大把的燒錢?納稅人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嗎?物理學研究為什麼就能如此畸形發展?

三是科學價值何在?從分析與綜合統一的角度講,兩者不能偏廢,最佳方案是尋找一個平衡點。就像聰明的小孩拆鐘錶,拆之前就要考慮如何組裝,甚至能總結出製造鐘錶的理論與技術依據。我們並不否定還原論,還原論在科學發展史上不可或缺只是不能濫用,在量子研究領域更需要基於系統論進行研究!未來的物理學只能是進一步完善化學元素周期表(物理學基因圖譜),並基於它分析與綜合。分析是繼續用還原論區分元素的不同,及元素的組成;綜合是基於不同的元素構造不同的系統,是用系統論探究系統的結構及其作用機理。分完了自己都不明白分的是什麼?只能靠胡說八道進行解釋,燒錢事小,誤人子弟事大!

本文總結:

1、基於還原論與現有的技術基礎進行量子研究,導致悖論是必然的。

量子研究必須以系統論為基礎。

2、量子研究必需遵循「分析與綜合統一原則」,要麼把量子看作一個系統,要麼把量子看作系統的因子。沒有有效的分析就沒有有效的綜合,反之也是一樣,沒有有效的綜合也不會有有效的分析,只進行分析沒有出路。

3、遵循結構與功能統一的系統論研究法則,才能最終解釋清楚電磁、引力、光電的產生、傳播與轉換機制。遵循定域性及因果關係法則,才能講清楚量子的本質屬性。

4、意識是極其複雜的生命系統屬性,不是量子系統屬性。超距作用即便存在,也不是體現於量子系統功能層次。未來的確能夠傳輸系統,但前提是能夠構造系統。意識雖然類似超距作用,但必須基於系統的同構性才能明確感知及解析。目前的理論與技術基礎遠遠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5、量子計算並非最佳計算,並行一步到位的計算的確能夠實現,但不是基於量子計算,而是基於准全息系統論的空間結構計算原理才能實現。

6、隱態傳輸不必藉助量子理論,基於互補理論基於傳統通訊技術就能實現。

7、中國何時才能建立起公平的科研競爭機制?

為系統化介紹准全息系統論及其應用,我們推出系列論文:

1、准全息系統論;

2、21世紀的計算機;

3、遲到的中國芯及計算機系統集成戰略;

4、談未來計算機與人工智慧的發展。


推薦閱讀:

【媒體專訪】本源量子陳昭昀:量子計算應用未來大有可為
糾錯不能,量子計算遇難題
當前量子計算技術前沿是什麼水平? [2](轉自知乎)
谷歌發布世界第一72位量子計算機晶元,震驚世界!BAT均入局
【施堯耘評量子計算 2018 魔道大戰】量子霸權首現,宇宙中第一個拓撲量子比特或爆發

TAG:量子 | 計算 | 空間 | 量子計算 | 運算 | 全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