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蘇州

[主題] 歷史上的蘇州

[主講] 王立群教授

[時間] 2007年9月22日

[正文內容] [文檔下載]

  非常高興在圖書館和大家見面,因為幾個月前我曾經在蘇州講過一次,那次的講課與這次不一樣,地點不一樣,講的內容也略有區別,上次主要講的是一些楚漢爭霸相關的事情,今天主辦方給我出了個題目叫《歷史上的蘇州》。蘇州是一個開發得比較早的城市,在歷史上蘇州就是一個名城,但我覺得我們僅僅去了解歷史上的蘇州,對我們今天來說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我們所了解的,比如說,蘇州曾經是吳越爭霸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座城市,也是秦末農民大起義的一個主要發祥地,我們知道這些歷史知識,對我們蘇州人來說,當然這是我們光榮的歷史,值得我們珍惜,也值得我們重視,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不是僅僅了解我們蘇州過去的歷史,因為對於歷史來說,有三項工作。第一,研究歷史,這是我們很多歷史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第二,傳授歷史,這就是小學、中學歷史課的老師按照課本系統的與我們的學生講中國史、世界史;《百家講壇》也在講歷史,但是我們是用另一種方法講歷史,既不是研究也不是單純的傳授,它的任務是感悟歷史。所以我們了解蘇州的歷史,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一下,在座的蘇州人都非常了解蘇州的歷史,所以在這一方面,我還是講的簡單一點,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我們對歷史的感悟。因為我們在《百家講壇》上去講的時候,就像今天來的觀眾一樣,有八九歲的兒童,也有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有小學畢業的學生,也有兩院院士,這些人都在聽百家講壇,聽什麼?是聽歷史事件、歷史年代?這些東西固然很重要,因為每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歷史都非常的敬重,如果一個民族不敬重自己的歷史的話,那麼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了。當前對我們自己的民族有兩種不太好的傾向。因為我們封建社會的歷史特別長,講到我們的歷史,如果按照二十四史正史來講的話,都是帝王將相,特別是帝王為主。這樣就出現兩種現象,一種叫美化,比如說《漢武大帝》播放以後,我在講漢武帝的時候,就有人問到說:「陳寶國演的你覺得怎樣?」我說:「演的很好。」他說:「像你心目中的漢武帝嗎?」我說:「不像。」他說:「是陳寶國演的不好嗎?」我說:「不是。」他問:「為什麼。」我說:「是劇本,劇本虛構的東西太多。」比如《漢武大帝》的主題曲,它把漢武大帝唱的就像天上的一顆太陽,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民族。漢武帝有那麼偉大嗎?我們剛剛經歷了文革都知道,文革一直在歌唱紅太陽。如果我們都把帝王當作太陽,那麼我們自己就顯得太渺小了。一幢高樓在那裡,我們的人就已經顯得很渺小了,何況是太陽。這就是美化,美化帝王這個做法是不可取的。還有一種做法叫妖魔化。這個妖魔化更可惡,我們現在有一批學者,接受了西方的一些理論,拿這個理論來評價我們的帝王,這個理論的標準是什麼呢?平等、自由、對人的生命的尊重、對人的尊嚴的尊重,用這些標準去衡量我們的帝王,這就更糟了。比如說漢武帝,漢武帝尊重一個人的尊嚴嗎?漢武帝尊重一個人的尊嚴,司馬遷哪裡會有宮刑?宮刑就是對男人尊嚴最徹底的一種藐視。所以按這個標準去衡量,我們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帝王包括漢武帝在內,都是魔鬼。要是用這個來評價秦始皇,那麼他就更惡劣了,他是魔鬼中的魔鬼。如果就這樣寫下來,給孩子們去讀,那我們中國的歷史成了什麼?我們幾千年的歷史就成了一個群魔亂舞的歷史。哪一個皇帝講民主、講自由、會去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嚴?沒有一個帝王是如此的。這樣一來,我們的歷史就成了一個群魔亂舞的歷史了。把這樣的觀點寫進我們中小學的歷史書,讓這些孩子去學的話,惡果就非常明顯了。那麼我們的孩子學了這樣的歷史,對我們的民族會徹底失去了自信,還有什麼民族自信心呢?在他們眼裡,會覺得我們的老祖宗,一代一代的帝王各個都是魔鬼,這就是妖魔化。這個說法也不行。美化不好,妖魔化更壞,兩者我都不同意。我們對帝王的評價,應該實事求是,要做一個客觀的分析,這就是我們看待歷史,包括看待我們蘇州歷史上的人物的基本的標準。我們蘇州歷史上出過很多名人,有稱王的,有稱將的,也有入相的,很多很多。那麼這些人物我們看待他就像我剛才說的,既不要美化也不要妖魔化,要實事求是的評價他,這才是一個合適的態度。所以我們對此要有具體的分析,這是我說的第一點。其實我們都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熱愛自己故鄉歷史上出現的名人,那麼我們在評價這些名人、這些帝王將相的時候,要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第二點,我們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了解自己故鄉的歷史,很重要。我們了解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意義、價值有是什麼?是不是只要記得我們這個地方出現過哪些人,他們又做過哪些事就可以了嗎?我覺得那是第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更重要的不在這裡,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我們更深刻的了解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以及我們的人性。這是更重要的,它和我們今天就聯繫的更緊密了。假如我們僅僅記著我們蘇州在歷史上出過多少名人,出過多少帝王,他們做了些什麼事情,這對我們今天的蘇州人來說,確實是引以為自豪的,但是在自豪以後,對我們今天有什麼意義呢?我想最重要的是通過我們蘇州歷史上的人物,民族歷史上的人物,能讓我們領悟到一些東西。對於我們今天每一個人都有用,那才是我們感悟歷史最重要的收穫。所以下面我想舉一個人做一個個案,以此來做點說明為什麼感悟歷史比詮釋歷史更重要?主辦方給我這個題目主要是要我來講蘇州歷史上的人物,但我覺得這不是很重要。因為有比了解更重要的,了解是基礎,感悟才是目的。我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人。在秦漢之期,蘇州被稱為吳越之地,後來被籠統的稱為楚地,在楚漢戰爭期間,在我們江蘇出現過一個很有名的人叫韓信,他被封為淮陰侯。淮陰在我們江蘇,漢代封侯是以縣封侯為主,封到什麼縣,就叫什麼侯,韓信被封為淮陰侯,他的封地就在淮陰。我舉例這個人就是要說明我們感悟歷史比了解歷史更重要。韓信這個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這個人在楚漢戰爭期間是一流的軍事家,但是他走的路很不平坦。比如項羽,他起兵的時候就是他這個集團的副統帥,地位很高。但是韓信不一樣,他沒有項氏家族這樣的背景,說白了就是他爹不行。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人物,他的作為往往與他的父親關係很大,其實這是個很明白的道理,父母為我們提供的是人生的第一個規定圈,我們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父母給我們帶來的不同的規定圈,這個規定圈是你人生的第一個圈,這個圈你一定要跳出來,如果你跳不出來,那麼這個圈就能把你困住了。所以我們去求學去做事,就是為了打破人生的第一個規定圈。韓信的爹不行,他不像項羽的爹,項羽的父親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爺爺很厲害是楚國名將項燕,是秦始皇滅楚的時候,王翦帶著六十萬大軍最後戰死的那員楚國大將就是項羽的祖父。他是這麼一個貴族家庭出生,可是韓信就不行,他的爹我們都不知道是誰,反正是草根吧,所以韓信去參軍的時候就掂了把三尺劍,其他什麼都沒有。以他這樣的出生,去參軍職位就很低了,副統帥是沒他的份了,在項梁手下幹了一陣,項梁戰死了,然後就跟著項羽。據韓信自己講,說他是位不過執戟,也就是說自己的官位從來沒超過執戟,執戟是當時二十級爵位中的一等,是非常低的一個爵位。韓信還多次給項羽提建議,項羽不聽,最後韓信沒有辦法,從項羽集團跳槽到劉邦集團,可是劉邦也不重用他。因為他沒有背景,一個人才要脫穎而出有多困難。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必須得到社會的承認和認可,但是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韓信跟著項梁不行,跟著項羽不行,跟著劉邦也不行,不但不行而且被判為死刑。和他一起幹事的十三個人,前十二個都被殺了,就剩下韓信。正巧來了一個人,叫夏侯嬰,是劉邦的司機,所以劉邦對他很信任,他看到韓信第一身高一米八多,第二皮膚特別的白,他就覺得韓信不是一般的人,於是他跑到韓信身邊看了他一下,韓信想劉邦的車夫來了,不正好是個機會嗎,就說了一句話:劉邦不是要打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像我這樣的壯士?夏侯嬰聽了以後覺得韓信很了不得,能說這樣的話,當時他就下令把韓信放了。然後他們兩個談了一陣,完畢夏侯嬰覺得韓信是個人才,就向劉邦推薦。劉邦聽了以後沒當回事,但是既然夏侯嬰說他可以,就把韓信提拔了一級,從低級軍官提拔到中級軍官,但是還是沒有重用。韓信一心想要得到重用,就去找了蕭何。蕭何是劉邦的國相,比夏侯嬰的地位要高多了,可是劉邦也沒聽蕭何的,還是沒提拔韓信。此刻夏侯嬰也覺得韓信太貪婪了,也不去理睬他。韓信一貫的作風就是尋找伯樂,既然劉邦不重用他,他就準備繼續找。看到韓信走了,蕭何急了,就去追,這就有了一出很有名的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這時候劉邦的軍隊軍心很渙散,因為劉邦手下的士兵都是江蘇的,打仗跑到陝西都紛紛想家,想要逃跑。蕭何去追韓信沒有通知劉邦,當他走的時候,就有人報告劉邦,蕭何也跑了。劉邦氣死了,心想:這誰都能跑,就你蕭何不能跑啊。越想越氣,他就破口大罵。在《史記》中劉邦有三種身份,第一是沛公,第二是漢王,最後是高祖。這三種身份司馬遷寫的都是「沛公罵曰」、「漢王罵曰」、「高祖罵曰」,顯而易見劉邦是很喜歡罵人的。過了幾天,蕭何回來了,繼續舉薦韓信。劉邦想既然這樣我就再提拔二級。可是蕭何說了,如果這樣韓信還是會跑的。劉邦就沒有辦法了,要怎樣韓信才會不跑呢?蕭何說,你們兩個好好坐下談一次。這樣韓信才有了機會和劉邦交流。這場話談完,劉邦算是服了,也覺得韓信是個人才,於是他為韓信登台拜將。大家都很奇怪為什麼是韓信?第一,他是個新兵,比起和劉邦一起出來打天下的人,他要晚了4年多;第二年輕;第三還是個罪犯,前幾天才剛剛釋放。當韓信被登台拜將之後,為劉邦立的第一件奇功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率領漢軍殺回關中,做了關中王。可是劉邦又犯了個錯就是攻打彭城。當時他沒有帶韓信,就帶了五路諸侯,五十六萬大軍,把項羽的老巢佔了。劉邦此行的目的有2個,一是接家屬,因為他的親人都在沛縣,但是結果沒有顧上。因為劉邦是個貪財貪色的人,當他還在享受的時候,項羽帶了3萬人就把劉邦給打的一塌糊塗。這下劉邦才意識到韓信的重要性。後來他就派韓信到黃河以北去,韓信在那裡滅了趙國、燕國、魏國、代國,最後滅了齊國。滅了齊國以後,韓信手下有30萬軍隊,劉邦手下是20萬軍隊,項羽有10萬軍隊,這時天下之勢都取決於韓信。韓信幫劉邦,項羽就完了;韓信幫助項羽,劉邦就完了。在這麼一個緊要關頭,項羽派人去遊說韓信,要他保持中立,可是韓信堅決不聽,最後是幫助劉邦滅了項羽。我們讀《史記》了解韓信這個歷史人物,對我們今天有什麼用呢?正像我們了解蘇州地區、了解蘇州歷史上的名人,我覺得一方面是增加自己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們要感悟歷史。我們要知道歷史上這些人物對我們來說有哪些教育意義?韓信的一生說明一個人才想要脫穎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個人人生要想做成一番事業,要想有一點精彩必須有四個條件。第一自己本身一定得行;第二一定要有人說你行;第三說你行的那個人一定得行,這條最關鍵;第四你身體得行。人生短暫,在這段時間裡要想做點事,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我覺得我們了解蘇州歷史上的名人,了解蘇州的歷史,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名人,了解中國的歷史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歷史感悟人生,這比什麼都重要。當我講這四個「行」的時候,一些老年的聽眾也許會替我更正一下這四個「行」的次序,第一條是身體得行,第二才是你自己得行,以此類推。這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身體不行,其他三個「行」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因為老年同志越到老年對健康問題體會的越深,所以人生的四個「行」是我們對歷史人物感悟出來的,我剛才講的這些之所以受大家歡迎,是因為不是單純的講的是歷史,是主講人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融入到講解之中,才會讓大家聽了以後有啟發。歷史最大的意義就是可以給我們現在的人提供一些經驗,提供一些教義,讓我們知道如何來渡過自己短暫的一生。

【返回】

推薦閱讀:

江南遊記之一:蘇州篇
蘇州水上游(二):山塘河游
蘇州人過「七月半」
吳文化與蘇州評彈
蘇州園林 滄浪亭蘭展

TAG:歷史 | 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