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上)

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一): 只有轉變思維,才能走得更遠 作為教師的責任在於:確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觀,培養有自由胸懷的民主主義下的公民,並以自身作為表率。那麼,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是什麼?簡而言之,培養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養行動上妥協的公民人。 語文教師只有轉變思維,才能走得更遠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同樣,有什麼樣的語文教育觀,就有什麼樣的語文教育教學行為。對於語文是什麼,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都能說出個一二來,我們也許正陷於語文到底是什麼的爭論中,我們也許在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左右搖擺中。但是,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有沒有想到:我是語文教師,但我首先是一個教師,那麼教師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教師首先是引領者。知識的傳授,其實是末技,而學習方法的習得、習慣的養成、思想的引領是最為重要的。從這個意義出發,作為教師的責任在於:確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觀,培養有自由胸懷的民主主義下的公民,並以自身作為表率。那麼,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是什麼?簡而言之,培養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養行動上妥協的公民人。  思想上崇尚自由,即必須在思想方面敢於懷疑,勇於批評、堅持獨立的思考,並對於不同的學說又尊重心,養成民主式的思想習慣與治學態度。對於不同的學說與主義,學生都應該徹底了解,決不能以教師的學說為唯一。在眾多的學說面前,然後自己做一番分析,由自己的反覆思考能力,從獨立自主的觀點,加以選擇,如此方能免於盲從。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具有自由思想的人。  行動上必須妥協。妥協不是拋棄自己的思想追求,而是在行動方面必須使受教育者養成尊重異派存在的態度,必須學會協調、合作、折衷、讓步,乃至嚴復所說的「屈己以為公」。  既然我們明確了我們語文教師的責任,那麼,我們如何來行動,如何在行動喚起大踏步走的衝動。不妨,你可以做以下的嘗試:  1、 不斷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所教給學生的東西未必是「真理」。  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師(工具性見長、人文性見長)千萬不要認為:你所教給學生的是唯一的真理,是千真萬確的定論。所以,你不妨告訴你的學生,老師所講得未必是真實。教科書上所說得未必也是真實,作為學生所要做的,那就是:多一雙明眸擅辨的雙眼,在慧眼的基礎上,善於用「第三隻眼」來看問題。  2、 把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坐標中來思考,力求給事物以真實。  這個問題是以懷疑和爭辯作為基礎的。比如你在講授《楊修之死》時,千萬不要認為教學參考書上所認為的「楊修最終被殺,是因為它捲入了曹家的家庭事務。」這樣的分析是千真萬確的。你可以不妨這樣啟迪你的學生,「同學們是否同意教學參考書上的分析,不同意的話,請說出你的理由」。這樣的一個懷疑,這樣的一個爭論,不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習慣嗎?不就是培養學生的自由之精神嗎?不就是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的現代公民嗎?如果,還是以教學參考書為「真理」。那麼,作為教師的你,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那麼你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會不知不覺中變成的「奴化」的人。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我們語文教師一個個變成「工具」,我們的學生一個個變成了「奴化」的人。那麼,就從多一份懷疑出發,你越來越會發現,事情並不是如誰所說,你會更加接近真實。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二): 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張揚 解決了共性的問題(在單位獲得了一定的認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礎上盡情地和你的學生飛翔了,我們知道,這個飛翔叫「張揚」。張揚有度,張揚有法,張揚有果,這樣的張揚那就是個性。個性的個體多了,語文才稱之為語文。 共性基礎上的個性張揚 昨天晚上看了炳峰下面的文字,非常有同感。(現摘錄如下) 「也不要忘記了,在張揚你的個性同時,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換言之,在你無拘無束地邀領你的學生一起在語文的天地遨遊的同時,你還必須有一雙堅實的翅膀。這翅膀,就是語言文字的基礎。因此,我們提倡的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飛揚。」 那麼,我們所認為的共性是什麼?如何才能在共性的基礎上做到個性的張揚?其方向在哪裡?我認為:認識共性的問題,也就是認識語文是什麼的問題。多年來,人們對於這個問題各執一詞,眾說紛紜。爭論過後,各人還是教自己的書,還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陶醉地舞蹈。有的,教學成績好但缺少反思,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適合學生的,幾十年就這樣「無畏」地走過;教學成績一般不得不反思的,拘囿在自己的圈子裡掙扎,掙脫而不得解。到底語文教師應該走哪一條路?哪一條才是我們的真路?今天的專家這樣說,明天的教授那樣說,我們真的無所適從了,於是,到最後就作罷了,還是覺得自己的路最適合自己了。這樣的焦灼和因此所養成的「無所謂」的態度,佔據了我們語文教師的心。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渴望變革,渴望走「正道」的希望從未熄滅。我們在反思,我的教學是不是走歪了;我們在懺悔,我的教育是不是「非教育」的。是啊,我們是該全面反思和懺悔的時候了。反思的方向在於:我走得或快或慢,但這是一條背道而馳的路;懺悔的方向在於:在自己的田地里,做的是「不得人心」的所謂「好事」。那麼,在這裡我堅決地提出:只有認識了語文是什麼的問題,才能解決如此多的弊病。那麼,語文是什麼?在我看來,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師,不要陷於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論爭中讓自己無所適從。一線教師自有我們自己的理解,語文就是兩種認識,你說的語文是小語文還是大語文,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在大語文觀認識的基礎上,語文其實就是三個語詞:「文字、文學、文化」。文字,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這需要像考據家一樣仔仔細細不得馬虎;文學,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學的田地滋潤和熏陶,培養書卷氣,在這裡,要的是涉獵和碰撞;文化,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問題要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來解讀,來品味,來判斷,來接納,來創建,在這裡,要的是交融和碰發。解決了語文是什麼的問題,我們就要紮實地前進。我們不妨把語文教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部分。通過感悟,親近作者思想,體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識記字詞,掌握語法,熟悉文章的寫作規律,這是「小學」。「大學」教學應捨棄一切條條框框,徹底擺脫匠氣,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講,或創設如臨其境的氛圍,或民主平等的討論,以融動心靈為目的。「小學」教學則應如學者一般,仔細辯析,認真分類,全面總結,以準確運用為目的。兩種課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我想基於以上的實踐,我們所提出的:要給學生一個好的分數,進入高一級學習平台;要給學生一個思想的天空,進入一個思想的境界,是能夠實現的!!解決了共性的問題(在單位獲得了一定的認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礎上盡情地和你的學生飛翔了,我們知道,這個飛翔叫「張揚」。張揚有度,張揚有法,張揚有果,這樣的張揚那就是個性。個性的個體多了,語文才稱之為語文。張揚有度:我們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通病,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以前是強加於學生教參的觀點,現在是強加於學生自己主觀的想法,殊不知這樣的傾向是極其危險的。危險在於,你可能給學生帶去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的宣洩,而不是一種兼容並包的胸懷。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給學生一個思想自由的天空,而不是把你的思想和做法強加於學生的身上。讓師生在自由思想的天空下,汲取一切人類文化的成果,在不斷探求的過程中獲得思想的啟迪。張揚有法:一切文學都已經失去了她存在的現場。我們語文教師就沒有必要讓學生必須信一種他人對文章的解說。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讓文學活在當下。簡而言之,那就是要鏈接生活。在文學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字裡行間參透當下的人生百味。也許,你要說:人生百味,學生尚且過早。過早的給學生一些灰色的東西,不利於他的成長。但我始終堅信:只有接觸真相的人,才越來越堅強。也許,你要說:那麼深奧的東西老師都接受不了,學生能接受嗎?我說能!!!其實,你說出「不能」的根由還在於:你所認為的教學就是傳授知識,教師永遠比學生能在作祟而已。在這裡,我還是懇求各位老師,其實學生比我們更優秀。我們不能拿著我們僅有的一點知識橫亘在學生求知的路上,這樣做就是扼殺。張揚有果:課堂張揚了,氣氛活躍了,師生關係變得融洽了。但是在這裡,不要融洽過了,否則就成了隨便。我們不學那些「以學生的怕老師贏得課堂的敬畏」,我們要力求:讓思想使師生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有了思想的交流,有了沉靜的課堂做基礎,那必須有「有效的果」做結,才是完美的。但是,在現實的課堂上,我們做到了個性的張揚但是學生所謂的成績平平,這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你所認為的個性張揚,只是你教師一個人的個性張揚而已,課堂上,根本就沒有學生真正的參與。這樣的課堂,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水平,在你的瀟瀟洒灑中變成附屬。你總認為,他們的成績肯定會好的,殊不知,大相徑庭。那麼,在這種焦慮面前,我們要做的是:個性張揚的目標是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妨,可以和學生一天背一段優美的文字,取消讀書筆記;不妨,可以和學生隔天背一首課外詩詞,取消周記的寫作;不妨可以和學生兩周一次背一些文章的好題目,取消寫作提綱練習。所有這些不妨要指向教學實際。優美的文字,可以用在哪一類的作文中;課外詩詞,可以做哪類作文的大小標題等等。實際上,還是我在第一條建議里所說的:我們追求思想的自由,而行動上要妥協。寫了上面的文字,是給廣大語文教師一個看得見的希望,那樣,我們將走在一條沒有懸念的路上。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三):  無奈之下,不可盲從 無奈之下,不可盲從  初踏講台,恐怕沒有一個人不想成為一個好老師,但事實是,在經歷了最初七年左右的調整磨合和適應發展期後,教師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高原發展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小部分人通過再學習、再創造,教學水平得到升華,教學效果出現第二個上升期,逐步成為所謂「學者型」教師,這個比例不高,大約15%;而大部分人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先後開始下降,雖然下降的速度與幅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書匠」,比例在85%左右。於是,天天進課堂,卻難以對教學做出深刻的理解與獨創性的探索;天天面對學生,卻難以走進學生心靈,成為他們人生的導師;天天面對教材,卻難以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天天面對困惑,卻習以為常,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很好地解決,這成了大多數教師的真實寫照。  看到過很多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躊躇滿志地要在三尺講台揮灑青春實現教育理想的時候,被開學僅兩個月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一棒打悶,於是,痛定思痛,立志要狠抓雙基,扎紮實實地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我擔心年輕的你即將走上的是一條自認為不是彎路的彎路.擔心年輕的你僅僅是一個專註於應試的好老師,僅僅是學校考核意義上的好老師。  為什麼有些老師沉溺於在「自我陶醉」似的講課無法自拔;為什麼,為什麼有些老師熱衷於課上天花亂墜的旁徵博引……難道回歸語文,就僅僅是語言文字?難道做一個好老師,就一定奔著考試的常勝冠軍努力奮鬥?  誠然,在這個教育被異化了的時代,教育,被賦予了太多與之並無多大幹系的社會的烙印,塗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但是,如果你還心存那份對理想教育的嚮往,對教師職業的許多期待,對語文的些許眷戀,對學生深切的期望,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麼,你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平庸的語文教師,一個語文教育的專家。  也不要忘記了,在張揚你的個性同時,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換言之,在你無拘無束地邀領你的學生一起在語文的天地遨遊的同時,你還必須有一雙堅實的翅膀。這翅膀,就是語言文字的基礎。因此,我們提倡的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飛揚。  打造精品課堂,夯實語文雙基,注重能力培養,彰顯學生個性……語文老師,你要做的還很多。語文老師,你很累,做個好的語文老師,其實很難。  我衷心地希望,在教學之路起始的時候,不要迷失了,不要盲從了……給語文教師的建議(四): 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 作文問題是我們語文老師心中的痛。不得不來關注,迴避她就是迴避我們的語文教育生活。我從事語文教學11年,對於作文的認識經歷了從懼怕到茫然到摸索到從容到本真的不斷求索的過程。那還是說說我們心中的痛吧!!痛定思痛,趟出路來,繼續前進。 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 作文問題是我們語文老師心中的痛。不得不來關注,迴避她就是迴避我們的語文教育生活。我從事語文教學11年,對於作文的認識經歷了從懼怕到茫然到摸索到從容到本真的不斷求索的過程。 那還是說說我們心中的痛吧!! 痛定思痛,趟出路來,繼續前進。 痛在於,沒有分清考場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區別。自己和學生花費了那麼多的時間,到頭來,學生的作文成績還是平平。我想,這裡面有一個考場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區別問題。考場作文,在現今階段還是衡量學生作文水平的唯一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學生寫出規範考場作文的能力(這還是我說的行動上要妥協的例子)。性情作文,就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就是學生現實生活的再現,只可惜在現階段這樣的作文在考場上是不受歡迎的。實際上我們語文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培養學生的性情作文上了,學生確實是才思敏捷、思如泉湧、措萬物於筆端,但你不要忘了這一切都不是規範的考場作文,這樣的作文是不會得高分的。 痛定思痛,在最初的階段,要扎紮實實培養學生規範考場作文的能力。 痛在於,重在作文的寫作而沒有重視讀書涵養。每周一篇作文寫作,每周一篇周記練習,每周幾篇閱讀摘抄,一對一地面批,學生作文水平提高還是收效甚微。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我想這裡面有一個輸入和輸出的問題。學生不讀書,材料來源僅僅局限於課本的文字,如此多的作文訓練,哪有那麼多的東西寫出來,這也就是無源之水必定枯竭的問題。 痛定思痛,在低年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讀書涵養,要和學生一起讀書,必要的時候,還要一起背書。我一直對美麗的文字充滿感激,我常常將這種感激與學生一起分享:(下面的文字,是我和我的每一屆學生背誦的) 心的本色該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的傲岸,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雲;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痛在於,重大一統的集體寫作而漠視個體言語的表達。可能我們存在這樣的認識:既然是考場作文,當然是規範下的大一統了。你有沒有想過,作為閱卷者,你也會對100多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嘔吐」的。那麼,如何做才能百花齊放。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讓學生從政治的言語中逃離出來,讓學生從不由自主地集體話語中突圍出來書寫帶著個人標籤的文字。當然,這還是在規範的指引下: 將學生的作文細細翻閱,逐個分析。 你要看你學生的作文是不是還是兒女情長的喋喋不休,校園頹廢情感文學的絮語; 是不是還是科幻魔法的大比拼,星球大戰的虛無世界; 是不是還是環保批判小河污水,教育批判減負的空洞的叫嚷; 是不是還是課本的翻版和摘抄; 是不是還是別人的語言、別人思想的落腳地; 是不是還是某種莫名情緒的亂無章法的表達; 是不是還是雜草叢生一看生厭的潦草表達; 是不是還有所謂人云亦云的「道德文章」而無半點的個人情感。 如果,我們學生的作文就是上面所列舉的類型。那麼我們教師必須引導他們改變。要徹頭徹尾地改變。取而代之的是: 為人生的寫作要的是深度和思考; 為生活寫作要的是情真意切和娓娓道來; 為人文的寫作要的是獨特的思維和角度。 這種改變必然是錐心的痛,刮骨的痛,但我們可以告慰的是我們的學生如果衝破自己給自己築起的壁壘,迎接他們的必將是廣闊的原野和快樂的旅行。 痛在於,重在語言的表達而忽視了思想的存在。作文主要的目的在於考察寫作者的自由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儲備情況。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受那些華美語言的影響,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傳達!那麼,不妨教給我們的學生: 寫作的原則:別人無,我獨有;別人有,我精細(細節);想別人不敢想;新奇獨特見解獨到而符合常規。 別人筆下的學生情感瑣碎的描述,我不寫,我的選擇是將視角轉到人生、社會,尤其是有價值,有思想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掙扎的人生,無助的人生,卑微而偉大的人生,獨一無二的人生,詩意的人生;社會:我們可以去抒發真善美,那些陽光奮進的東西,但是下面的東西,你也不能不關注這些,還是那句魯迅的老話:中國不需要溫文爾雅的士大夫,我們需要的是披槍的鬥士;也許你關注的東西,理解的有些膚淺或者有些不理智,說那是以後的事情,那是大人的事情。但是,也許到了那時你有了想法,也會有了顧慮,等一等再說的念頭,事不關己的想法,會限制了你的思想和手腳。青春的年紀要的是揮斥方酋、書生意氣,要的是敢打敢拼。那麼就拿起你的筆吧,為你的青春留下一段思考的清泉,沉思的文字,一段值得驕傲的思想足跡。 那麼師生一起來關注下面的世界吧: 我們看起來風平浪靜,幸福無比的家庭,其實,在生活的裡層還有眼淚,巨大的痛苦和悲傷,雙親的冷戰和隔代的障礙,畢竟張愛玲說過:「人生,是一披爬滿虱子的華麗長袍」。 我們看到的美麗世界;高樓、霓虹燈、別墅、華燈初上、歌舞昇平,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世界的構成是多角度的,下面的世界你接觸了沒有:患病無錢醫治的母親在家無望的等待;某河流域兩岸的農民罹患癌症的人數盤升;失學兒童那雙無助期待的雙哞;城市街頭身穿破衣爛衫的乞討者;下崗的姐妹兄弟在小攤面前陪著笑臉待客------這一切是真實的,是理所當然關注的人生和社會。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懼歡顏」,同樣是我們的期待。 我們快樂成長的同時,圍繞著我們的不僅是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精神生活的圍繞。畢竟,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人生旅途的長短在於我們思想以及精神的含量和儲備。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不僅是父母的叮嚀和教師教誨,還有那些故去先人的炳照千秋的精神和價值,還有新時代榜樣支持他們的心靈世界,我們應該感知到屈原、李白、杜甫、孔子、老舍、等等在某一個角落注視著我們,讓我們感到自己並不孤單。是啊,也許還太早,也許看起來過於深沉,但是我們畢竟被魯迅的:「完美的蒼蠅永遠是蒼蠅,滿是傷口的戰士永遠是戰士。」的話語滋養過。 我們在摒棄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古訓」後,積極地伸開雙手擁抱這個世界的同時,不要忘了人心的險惡,多一雙明辯的雙眸,走穩腳下的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誰不能陪誰一輩子,當你現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裡消失的時候,也希望你能夠堅定地在這個世界走下去。 維特根斯坦說:「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方式。」我把它作為了上面文字的題目,目的在於:讓我們語文教師明白,一種語言就是一種生活的折射。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讀詩過元旦?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複習題
【語文提分技巧】詩歌語言的鑒賞
人教版普高課標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教師用書 第三單元
佛教對漢語文字辭彙的影響(四)--學佛網無明頻道

TAG:教師 | 建議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