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辯證之八綱辯證
懂了八綱辯證,
等於中醫入了門。
八綱辨證奠基於《黃帝內經》,運用於《傷寒雜病論》,明代大家張景岳《景岳全書》說:「凡診病施治,必須先審陰陽,明此者,萬病皆可指掌矣。」
八綱辯證是中醫哲學的核心,是中醫文化的靈魂,懂了八綱辯證,相當於一只腳已經跨進了中醫的殿堂。
八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8類癥候,也就是說,任何病症,都可以用八綱來歸納。
比如,疾病的類別,不屬於陰便屬於陽;病位的深淺,不在於表就在於里;疾病的性質,不屬於寒就屬於熱;邪正的盛衰,不屬於正虛就屬於邪實。
具體來說,八綱辨證的內容如下:
一、陰陽辨證
由於中醫學的發展,起始於陰陽學說,因此陰陽的觀念,概括了八綱辯證的主要範疇。換句話說,在八綱辯證中,陰證可以概括里證、寒證、虛證;而陽證可以概括表證、熱證、實證。
大體而言,陽證通常表示人體的機能較為亢奮,陰證通常表示人體的機能較為低下。
1、陰證:主要指的是虛寒證。
【癥狀表現】面色蒼白、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口淡不渴、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2、陽證:主要指的是實熱證。
【癥狀表現】發熱壯熱、面紅目赤、聲高息粗、渴喜冷飲、煩燥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洪數有力。
陰虛或陽虛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導致亡陰或亡陽,指的是體內的陽氣或陰氣損耗過多而導致的生命垂危。亡陰表現為手足溫、汗出熱而粘、肌膚熱、脈躁疾急按之無力;亡陽表現為大汗淋漓、汗出清冷、昏迷不醒、畏寒等。
二、表裡辨證
表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反映的是病勢的深淺和病位的內外。一般來說,由於表證發生於人體表淺的部分,病變部位比較淺,因此病情通常也比較輕。里證一般發生於人體臟腑氣血的部位,病變部位比較深,因此病情通常也較重。
1、表證
表證指的是六淫邪氣經過口鼻和皮毛侵入時產生的一些證候,經常是發生在外感病的初級階段,特點是發病急、病程短。
【癥狀表現】發熱、惡寒、頭身痛、鼻塞、咳嗽、流涕、咽喉痛、舌苔薄白、脈浮。
2、里證
里證指的是疾病深入到臟腑、骨髓、氣血的一些證候,是外證不解而傳入里,多發生在一些外感疾病的中後期或者一些內傷病,里證的病程一般比較長。
【癥狀表現】便秘、腹瀉、煩燥、頭暈、脈沉等。
表證和里證的辨別一般是通過觀察疾病的寒熱、脈象、舌象的變化得出,具體來說:脈浮多為表證,脈沉多為里證;發熱惡寒多為表證,發熱不惡寒多為里證;舌苔變化少為表證,舌苔變化多為里證。
三、寒熱辨證
寒熱主要是用來說明疾病的性質。一般來說,當體內的陰氣偏盛或是陽氣虧虛時,則表現為寒證;當體內的陽氣偏盛或陰氣虧虛時,則表現為熱證。
1、寒證
寒證的病性屬寒,一般伴隨臟腑功能的減退。
【癥狀表現】面色蒼白、惡寒喜暖、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質淡白、苔白滑潤、脈緊或遲。
2、熱證
熱證病性屬熱,一般伴有臟腑功能充亢。
【癥狀表現】面紅目赤、發熱、口渴飲冷、煩燥不安、小便短赤、大便乾燥、舌紅苔黃、脈數。
寒熱證的表現有時會有一些假象,讓人不易辨別,我們必須認真觀察。—般來說,口渴卻喜熱飲、身熱卻喜蓋衣被、面紅卻時隱時現、脈大卻無力等證狀屬於真寒假熱;手足逆冷卻脈沉、四肢雖冷卻身熱不惡寒、脈雖沉卻有力、煩渴卻喜冷飲等屬於真熱假寒。
四、虛實辨證
虛實主要是用來說明正氣強弱和邪氣盛衰的變化。一般來說,虛證表示體內的正氣(包括氣、血、津液等)不足,實證表示體內的邪氣亢盛有餘。
1、虛證
虛證指的是人體體內正氣不足所產生的一些證候,包括臟腑、陰陽、精血等不同程度的損傷。
【癥狀表現】精神萎靡、面色淡白、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五心煩熱、自汗或盜汗、小便頻繁或小便不禁、大便溏瀉、舌紅苔白、脈虛無力等。
2、實證
實證指的是體內邪氣過盛所導致的一些證候,是邪氣侵入身體或內臟功能失調所致。
【癥狀表現】呼吸氣粗、胸悶煩躁、小便不利、大便秘結、腹部脹痛、二便不通、舌紅苔黃、脈實有力。
虛證和實證的辨別。虛證和實證的辨別一般有以下規律:體壯、舌老、外感病初、中期、聲髙氣粗、脈實有力、痛處拒按等癥狀多為實證;體弱、舌嫩、外感病後期、聲低氣怯、脈虛無力、痛處喜按等癥狀為虛證。
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四組關係共同組成了八個辯證的「綱領」故說是八綱。其中,陰陽辯證是八綱辯證的核心。人之疾病,任何時候,都無外乎陰陽、表裡、寒熱、虛實這八綱。
希望對廣大中醫從業者和愛好者能帶來實際的幫助。如果您覺得有收穫,也別忘了發給您的親友。讓大家一起「漲知識」!
但願天下無疾苦,渡盡無緣成有緣!
推薦閱讀:
※咳嗽的辯證論治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否定的辯證法」的忘卻:阿多諾研究的歷史性遮蔽
※李健:老子的辯證法思想
※辯證"巒頭"與"理氣"的體用關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