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BBC紀錄片,我默默放下了手中的零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的雞湯號都在灌輸一個理論: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個微胖界人士,我感受到了這話當中深深的惡意,他娘的,老子憑本事長的肉,你們管得著嗎?
直到看到這部紀錄片,我終於找到機會反擊了:《我們為什麼變得這麼胖》
這部紀錄片一上來就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個世界對胖子一點也不友好,很多人認為肥胖的人應該受到指責。
那些天生的瘦子,還有健身教練,對胖子各種瞧不上,他們覺得:胖子一定不聰明,看上去還特別噁心。他們之所以胖,都是因為懶,意志力不夠…
萊斯,是個234公斤的胖子,因為胖,他上過新聞頭條。
那次他去搭飛機,航空公司看到他的體型,非要求他買兩個座位,但可笑的是,分給他的座位,一個在17排,一個在19排。
萊斯說,他對這種不友好已經麻木了。因為從小就胖,他長期被同學欺負羞辱,難過時只好把自己反鎖在房裡掉眼淚。
而越是難過,他就吃得越多,結果越來越胖,惡性循環。
他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減肥,可是我身體不好,沒法像正常人一樣鍛煉。可是人們不管,他們只會說:你不應該這樣下去了。
劍橋大學遺傳學專家加爾斯·楊,長年致力於研究肥胖的成因,他發現,像萊斯一樣,很多胖子都試過節食、鍛煉,但效果都不理想。
管住嘴邁開腿,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人會吃得比實際需要的更多,有很多原因。
比如,在物資匱乏的古代,人不是很容易找到食物,能吃飽、維持生命才是最重要的,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無疑是最好的。
這種對高熱量食物偏愛的本能,因為更適應環境,而被遺傳了下來。
可是時代變了,在一萬年前,人類要獲取2000卡路里的食物,必須耗費接近2000卡的熱量來捕獵或採集,而現在,只需要一通電話,外賣就能送到家。
科學研究發現,有100種基因與常見的肥胖有關,其中作用最大的基因叫做「脂質及肥胖相關基因」,也叫「吃貨基因」(FTO)。
每個人都攜帶FTO,但有些人遺傳了一種略有差異的FTO,因而增加了肥胖的幾率。
比如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是FTO雙重變異,他們往往吃得更多,肥胖幾率比普通人高出50%
攜帶FTO雙重變異的人,大腦會錯誤的認為:1、自己比實際體重輕;2、自己吃得沒那麼多。這些人很難拒絕高熱量食物,即使吃飽了,依然會繼續不停的吃,所以體重也可能超過別人。
當然了,如果在饑荒年代,這些人也更容易活下來。可是在現在崇尚健康、苗條的年代,能吃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對於他們來說,節食減肥特別困難。他們不是懶,也不是意志力不夠堅定,他們在對抗自己的生理機制。
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宿命論的味道,感到很絕望?如果說基因就像撲克牌,胖子們等於就是抓了一手爛牌啊!
不過影片接下來的故事卻讓人欣慰:有時候一手爛牌也可能會打贏,而一手好牌也有可能打輸。
25歲的內森,曾經當選英國最胖學童,15歲時,他的體重將近150公斤。基因檢測顯示,他是FTO雙重變異,可以說,他的胖是必然的。但現實卻讓人意外,現在的他身材勻稱又健美。
他的秘訣就是:戒掉吃零食的習慣,堅持健身。
這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內森為此付出了很多,最終堅持了下來,體重降到了70公斤。他說:我感覺特有成就感,這證明我們胖子還是有救的。
而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科學家在做了大量統計後發現,像內森這樣,攜帶FTO雙重變異基因的人,雖然比普通人更容易發胖,但只要他們積極健身,反而比普通人更容易減輕體重。
而另一方面,如果身材苗條的父母擁有不健康的飲食,倒會影響嬰兒的基因,增加嬰兒患上肥胖症的風險。
所以,瘦子們別高興得太早,胖子也還是有機會翻盤的。
這部紀錄片里最令人振奮的,是一個實驗:科學家為一群人測試了基因,並告知大家FTO基因的類型,隨後,安排了一次自助餐,並悄悄記錄每個人都吃了些啥。
科學家預期,大家的進食量應該和他們的基因類型相匹配。可意外的是,那些擁有FTO雙重變異、本該吃得最多的人群,要麼更傾向於不吃東西,要麼更傾向於選擇低熱量的食物。
也就是說,當你知道自己的基因之後,你更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不怎麼相信「命中注定」,但我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更加了解我們自己,通過有針對性的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事實上,基因中隱藏的密碼比你能想到的多得多:比如隱性疾病風險、酒精代謝能力、對某種味覺是否敏感…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很想了解自己的基因密碼?
今天我們要推薦一家公司:23魔方。
23魔方是國內領先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定位於幫助用戶探索未知的自己,23魔方擁有自己的實驗室,並按照國家臨床醫學檢驗所標準建設,以70萬+位點的晶元進行檢測。
它能根據你的基因,分析出你的健身效果、飲食代謝、運動損傷、恢復能力等。你會更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能更有針對性的制定減肥健身計劃。
比如它會告訴你,你的身體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代謝速度。
簡單來說,如果你想減肥但餓得不行,可以看看你哪一類物質的代謝速度快,就可以適當多吃一點。不至於餓到鬼打牆,又安全不反彈。
它還會告訴你,你是力量型還是耐力型的選手,如果是前者,那麼俯卧撐、深蹲、推舉這樣的運動更適合你,後者則能從長跑、登山、游泳中收益更多。
健身還要注意自我保護。你也許不知道,訓練造成的損傷也與身體的先天條件有關,根據檢測結果,你可以了解運動中最容易受傷的關節或組織。
另外,前面紀錄片里提到的「吃貨基因」,也包含在檢測之內…總之,先了解自己,再有針對性的訓練,是不是比盲目費力氣好得多?
而基因檢測可以告訴你的,遠不止這些。
比如,非常有趣的【祖源檢測】,可以了解到自己父輩融合多少民族成分,才形成了今天獨一無二的你。
就像我一朋友,時常被說長得像韓國人,後來做了基因檢測,發現自己原來真的有1.62%的韓國血統。就連祖先是怎麼遷徙到現居住的地方的,也一目了然。
可檢測到的祖源血統包括了亞洲、非洲、歐洲
亞洲包括了東南亞國家,例如:韓國、朝鮮、日本
中國則囊括了十個不同的族群
在【遺傳健康】檢測里,你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家族遺傳關係,比如孩子哪些地方遺傳自爸爸,哪些地方遺傳自媽媽,以及哪些遺傳基因暗藏疾病風險,比如隱藏的糖尿病、心臟病、乳腺癌等。
通過基因檢測,我們還可以了解到自己的獨特性:苦味敏感度,酒精能力,長壽可能性、情景記憶能力、皮膚保濕能力等…
如何檢測?
因為檢測樣本使用唾液,過程其實很簡單。
推薦閱讀:
※《我的英國「支教」經歷》▏李愛雲老師撰稿講述BBC紀錄片的台前幕後
※【BBC紀錄片】進食、斷食與長壽
※英國BBC紀錄片 《冰凍星球》7集
※16集BBC紀錄片——《荒野求生秘技》(國語)點擊欣賞*
※BBC紀錄片《中國式教育》大結局 中國老師贏啦!中國班成績完勝英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