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姚宗勛先生文萃(二):論爭力反應之訓練法
用極淺近而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一舉一動,甚至極小極微的都要有意義、有精神,不可無的放矢,亦即先師所說:「在於心意之領導、精神之指揮。」
動作順乎自然,合乎需要。
「心意把」我個人體會就是把握心意。
人身內外一體,意動一致。
動作時不論姿勢優劣與形式繁筒,只看全體大小關節能否上下、前後相互為用,以及神經支配之大意和氣血之流行與調解呼吸所發之彈力如何,總以達到得力舒暢為止。
精神嚴肅、力量活潑。精神與力量都要「不丟不頂」、「亦丟亦頂」,精神要照顧全面,力量在反覆建立平衡與破壞平衡。
「三角力」系指發力前各關節均應成鈍形三角形(主要是腕、肘、膝),發力時上臂向前旋轉、擰裹而出即所謂「螺旋力」。
坐式:兩腳懸空,周身不易得力,通過坐式練習求力,身法、步法易平穩靈活多變,為技擊樁主要環節不可忽視。
臂部撐裹擰抱,肘部約曲池穴位處意向外指,肘部外側向內裹,腕部微擰(拇指一側向外,小指向內)
小腹松圓是調整胸腹之鬆緊。
站樁求力水中,水流輕緩不拘從何方流來。身體隨之應和微動(進一步多收少放)上下一致、渾然一體,不做中流砥柱。
試力為纏綿不斷,發力一觸即發,就是斷。
講單、雙重是為了不暴露「中」,發力講角度、方向、火侯,勁力尤為重要。
正面發力放人要讓對方重心放在己身胳膊上,而後突然轉方向發力,才能將人放出。
站式四手心相向似擠一球,肘尖部外側稍外撐,內側向內滾裹, 上下臂彎曲度大於90度。
以上諸條是為了避免雙方受傷害及提高技能而設。練習即久在推手中能分析對手的力量的方向及目的,從而達到既可保持自身的力量平衡,又能動作裕如,後就可作進一步的鍛煉,除不許擊打撞踢外,其他限制降低或無限制。
基本求爭力法:風府穴(不是第七頸椎)用意挺頸,全身後靠要拉緊有彈力的繩子去拉手,而手去拉緊前方的繩子,設想前後兩個力量對抵相消,手不為所動就行了。後手如抱著一個有彈性的球,當身體去拉前手時,用意去抱球,以呼應前手。
爭力就是全身上下、前後、左右都有力牽引,共爭一中,上面所寫是求爭力之初步,僅有前後之力故名二爭力。
反應基本訓練
(一).求得整體爭力之後,周身皆知有彈簧相系,則本身亦如一大彈簧。然後設想有敵人輕輕來推或擊某處。〈或上下、左右、前後〉意念一緊立即從一中心而異向發出,習之有得,設想人迅速猛擊,意念一動力即可發出,但不可見形,即所謂一觸即發,一發即止。
(二).設想站在一塊漂浮的木筏上,忽而前後傾斜、忽而左右搖蕩、上下沉浮。前傾則後移,後傾則前移、左右移動、上下壓提,用意去作不可見形,注意整體不單純靠腿部,不要有固定順序,緩慢到加速。此為站樁時調整具體鬆緊及訓練步伐靈活的基礎功夫。
精神高度集中時,多有身體不自覺的僵板不靈,所以要鍛煉在精神高度集中時,身體仍能相對地放鬆,唯有這樣,才能動作敏捷、呼吸自然通暢,動作乃可以持久。
松腰坐跨,木支撐、繩吊系,膝關節亦然。
搭手既不要脫離「點」又要控制對方。
爭力主要相爭之處有三:
1,頭頂與兩腳中心。2,頸與前手腕。3,兩手左右爭。
反應練習(一):繩有得後,再設想周身毛髮飛漲與外界聯繫, 互相牽引,身體不能動轉而又處處都微動的意思,這就是拳家所說的「頂上力空靈, 身如繩吊系」、「形松意須緊,毛髮勢如戟」之意。練習時要用意不用力,實則意念一往自有輕微的力,不要再有意用力。要注意形曲力直、八面出鋒共爭一中。這一中指的是頭頂與兩腳中心這一條線,是均整輕靈的關鍵處。拳術前人所說「鬆緊之樞紐在於上下」上下即指此而言,作時一定要意念切實,可是不能執著。
反應練習(二)
不通過大腦就能發力,猝然遇襲擊不及思考即可自衛,進而作力向一方連續發出。「勁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
發力和試聲同時而作,同時胸窩微收,兩肩微向內扣,上體前面略呈凹形,其目的是變平面為凹型,以滑開來擊力量的尖銳點,小腹實圓即氣貫丹田之謂。
試聲每日十次即可。
試聲的意義還在於,在發力的瞬間提高防禦能力,減輕或抵消反彈之力。發力時為防禦之薄弱環節。
前人所謂氣貫丹田亦意拳所謂發力時「小腹實園」,練習即久會感到周身內部隨之微漲。
待續(三)……《姚宗勛先生逸文集萃(三):論爭力和試力練習法》
編 輯 | 雲遊江湖
來 源| 網路
作 者| 不詳(有知情者請告知)
發 布| 大成拳俱樂部
聲 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觀點
推薦閱讀:
※常見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雙羥萘酸噻嘧啶的禁忌症與不良反應
※炎炎夏日須警惕:藥物光敏反應
※(乾貨)鮑文反應原理與正岩漿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