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真正的互聯網工廠誕生|從今天起,我要做海爾粉了!

內容導讀:

「互聯網+」也是製造業面對互聯網大潮的順勢而為。家電行業領導企業海爾,率先探索出了一條從智能製造到互聯工廠的發展新路。

當大家都在為中國製造的代表企業華為吶喊助威的時候,有一家企業已經悄悄實現了對華為的超車。如果說華為憑藉的是世界前列的專利數量,那麼這家業則是憑藉真正的互聯網智造工廠。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打造工業互聯網,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希望從生產的各個環節找到升級的可能。

這其中,家電行業領導企業海爾,率先探索出了一條從智能製造到互聯工廠的發展新路。

全面智能化:從無人工廠到互聯工廠

早在2012年德國學界剛剛提出「工業4.0」的時候,海爾就已經開始了智能工廠的實踐。

短短几年,海爾已在四大產業建成7家「工業4.0」的示範工廠,包括瀋陽的冰箱、鄭州和膠州的空調、佛山的滾筒洗衣機、青島熱水器等整機工廠,另外還有2家配件工廠。

從一個工序的無人,到一個車間的無人,再到整個工廠的智能化、自動化。工廠對保留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儘管用工絕對數少了,卻增加了電工、機械、維修等專業人員。以前,傳統工人以組裝為主,普遍技校畢業;無人工廠的員工主要從事編程、操控為主,多是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學歷。

7家示範工廠樣板只是海爾邁向智造時代的一小步。

下一步,海爾還要在全球的供應鏈體系當中(海爾在全球已有59個工廠)展開和複製,無論是籌建新廠還是改造舊廠,都將以工業4.0的標準建設,打造可以滿足個性化定製需求的自動化生產線。

這幾家示範工廠,智能化程度並不僅僅停留在「無人」(自動化)、「智能」(信息化),還將發展模式率先提升到了「全面私人訂製」的互聯化。

因此,海爾將其稱為「互聯工廠」。這也是領先全球家電業的創舉。

互聯工廠,個性化網路定製

個性化定製的規模化生產,正是海爾面對新時期的轉型需求,所給出的實踐答覆。

對於用戶而言,以往只能在有限的產品中選擇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產品,但即便是最適合的產品與用戶的需求肯定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出入,顏色、款式、性能、結構都非常受限。

但在這個用戶需求日益碎片化、個性化的體驗經濟時代,企業必須從傳統的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型。

這也就要求企業需以互聯網思維為核心重建供需關係,企業真正比拼的是洞察用戶需求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

在這一背景下,海爾已經踏著時代的要求化身為一個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平台企業。

現在,海爾的意向用戶,已經可以通過定製平台——海爾商城,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產品的機身材質、用料、噴塗顏色、圖案等等,有定製需求的部件可以按照個人需求進行選擇。

在這裡,由成千上百個零件組成的白色家電,也能像裁縫店做西裝一樣根據用戶的需求量體定製。然後,這些外觀全個性化、部件部分可定製的個人訂單,通過工業4.0的智能智造實現柔性量產。

在海爾互聯工廠的整套自動化生產線上,每台在生產線上「排隊」等待組裝的白色家電的外殼顏色各異,前後兩台型號、樣式截然不同,它們的「隊列」也毫無章法可循。

這些正在生產線上組裝的產品全都來自用戶的個性化訂單。每一台都是用戶在網路埠,根據自身的喜好和實際需求選擇的功能、容積和外觀後,定製生產的。

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實現私人個性化定製,是海爾「工業4.0」智能互聯工廠帶來的製造變革。一舉解決了大規模工業設計生產和私人喜好之間存在的天然矛盾。

透明工廠,用戶全流程可視

正是這種模塊化生產方式的改變,讓普通消費者也有了私人定製的可能。

海爾正是靠著這全新的「工業4.0」、「互聯網+」先進位造業體系,使用戶在家中通過網路,快速定製符合自己個性化需求的大件白色家電成為可能。

海爾的互聯工廠及其產品,還全面融入到海爾的生態系統中。

通過海爾商城——互聯工廠——海爾日日順物流的鏈條,實現了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最後在使用過程中,產品的智能化感知系統還通過海爾的「智慧家庭」生態平台,連接用戶,滿足用戶使用過程中的需求。

更強大的是,海爾把「互聯工廠」打造成了「透明工廠」,實現全流程實時互聯、用戶全流程可視。

每一個訂單可以實時查看到的不只是物流配送過程,還有產品製造的每一個步驟,包括何時排產、何時上線、何時發貨;甚至能追溯到目前產品在生產線上相對應的位置。

除了這些生產信息,全球各地的用戶在通過PC、手機等終端下單定製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核心模塊的供應商信息,以及安全、噪音等方核心質量信息等,將生產工廠全面透明化,這在全球白電行業還是首次。

對用戶而言,工廠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秘盒子,而變成透明的、可視的訂單進度。而且從用戶確定定製樣式,到產品生產完畢下線,只需要兩個小時到兩天的時間,加上海爾日日順的物流環節,國內用戶也不會超過一周時間就能夠使用。

通過這種功能的轉變,讓產品的購買者變成了產品的創造者。產品從設計到製造完成,用戶是全流程參與的。實時體驗產品的創造過程,這種把握感、掌控感是前所未有的。

強大的全柔性生產,先進的設備配置

能夠實現全流程可視化,得益於工廠內安裝的室內定位系統和生產線上無處不在的感測器和射頻識別裝置,為產品貼上電子標籤,識別產品所在位置、優化組裝流程。

而能實現快速響應、快速交付、按訂單生產,滿足不同用戶的定製需求,則是生產線硬體和控制上的大挑戰。

通過深入的研究探索,海爾針對不同類別產品,打造出了一條又一條可柔性選配產品、擴展加工能力、換模響應需求的自動化生產線。

海爾的工程師們將幾百個產品零件簡化組合成幾十個通用化和標準化的不變模塊、和個性化的可變模塊,並在前工序上實現智能自動化、零停線換型,在物流上實現柔性無人智能配送,在總裝上長線變短線、實現高柔性定製。

從來料進料到核心零件製造,從組裝成型到進水檢測,從整機搬運到裝箱下線,幾乎全部由機器自動實現,人工參與度低,自動化程度很高。

在準確獲取用戶定製信息後,無人值守的智能化生產線就可根據用戶定製信息進行自動檢索、自動換模。而外殼智能配送線顛覆了傳統的工裝車運輸方式,在行業首次實現全自動無人配送、點對點精準匹配。

最後,全球領先的「裝配智能機器人群」,通過設備高精度作業,實現生產效率及產品性能的大幅提升。

這些都是一流生產技術、設備的硬體支撐,以實現綠色、節能、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產。

最後,在智能工廠之外,海爾通過大數據平台、個性化定製平台、ERP等智能信息互聯平台,支撐智能互聯工廠實施。同時打破組織邊界,將企業整個生產現場都納入到管理網路中。利用互聯網來解決市場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生產系統與供應鏈系統、電子交易系統實現對接,零庫存、零浪費的精準供給。

海爾互聯工廠模式的發展目標是:在內外互聯、信息互聯和虛實互聯三大互聯下,前聯研發、後聯用戶,持續迭代,通過打通整個生態價值鏈,實現用戶、產品、資源、生產線之間的實時互聯。

全球超千萬的用戶將全面參與到海爾白色家電的研發、生產、銷售過程中,用戶自己決定自己需要的產品,不僅實現產品生產銷售周期減半,還將快速滿足用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最終滿足用戶全流程最佳體驗。

而整個工廠通過信息互聯、數據積累及大數據分析可實現針對不同的訂單類型和數量,自動優化調整生產方式,建立起一個互聯工廠生態系統。

其本質是通過「互聯網+」定製,將用戶碎片化需求進行整合,快速靈活地對市場反應,降低運營成本;讓工廠生產由為庫存生產,轉為為用戶創造服務。最終拓展了產品的價值空間,實現價值增長。

海爾最早的瀋陽互聯工廠,就做到了一條生產線從原本支持20多個型號到支持500多個型號的柔性大規模定製,生產節拍縮短到10秒一台,訂單周期從15天縮短至7天,成為了目前全球冰箱行業生產節拍最快、承接型號最廣的工廠。

而到了去年的佛山互聯工廠,一台互聯洗衣機從下單到下線,最快可在2個小時完成。這樣的定製速度是在整合上游供應鏈、讓零部件實現模塊化的基礎上完成的,以模塊配置完成迅速智造。

毫無疑問,海爾已經建成投產的幾大互聯工廠,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也是「工業4.0」、「互聯網+」在中國落地的典範。

智能製造的進一步探索

今年10月,海爾在青島黃島又建成了最新的第8家互聯工廠,這次生產的領域擴展到了商用中央空調,包括離心機、螺桿機、模塊機、多聯機、風管機等多種型號的中央空調產品。

商用與家用中央空調在現代智能家裝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市場需求增長空間較大,也是技術含量高、利潤豐厚的「藍海」。海爾1993年就進入商用中央空調領域,是非常資深的中央空調研製者。

近年來海爾獨創的磁懸浮軸承系統,運動部件完全懸浮無摩擦運行,結構振動低,運行噪音低,不像其他機組需要減震降噪安排;產品無油運轉,免除潤滑油,機組能效提高8%以上;啟動之前無需預熱機組,而可靠性更高,運行壽命是普通機組的兩倍以上,可長達30年。

作為磁懸浮中央空調的鼻祖,海爾在以革命性科技創新完成對行業發展規則的重新定義之後,也打破了長期以來外資品牌對行業產業發展趨勢技術壟斷的局面,實現中國企業在空調產業從製造向創造的跨越式變革。

海爾中央空調具有全方位的領先優勢——2安低電流啟動,使用380伏通用動力電即可,無需像其他機組需要專門配備10千伏高壓電,帶來大量外圍設備附加投入。配管距離可長達1100米、落差適應範圍可達110米,中央機組尺寸小,重量輕,布置非常便利,在單機佔地面積、靜音效果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

同時,海爾中央空調擁有行業第一的運轉範圍,可在零下23℃的超低溫中實現制熱,53℃的超高溫下實現製冷,供熱製冷快,完全可以滿足各種嚴酷的運行環境。IPLV(C)綜合能效比達到9.5,處於世界最前沿水平。

青島中央空調新工廠投產後,將是全行業產品質量最優、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等程度最高的先進智能互聯工廠。這將使得海爾中央空調如虎添翼,生產出更先進、質量更嚴苛的新產品,服務社會大眾。

更為重要的是,不止是海爾製造本身,現在海爾互聯工廠已經成為了可以推廣複製的新範式、新標杆,頻繁接待外界的參觀訪問。

海爾自身已經形成智能互聯工廠一系列標準化成果,為我國其他企業開展智能互聯工廠建設、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奠定良好的基礎,顯著降低各相關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成本和時間,為我國製造業整體升級贏得寶貴的時間。

為了加速這一進程,海爾成立了智能研究院,打造面向製造業輸出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開放平台,將孵化互聯網工業的人才和模式,向整個行業輸出海爾式創新,指導行業智能互聯工廠建設規劃和評價。

「中國製造2025」的可觀未來

海爾是「中國製造2025」的先行探索者和實踐者,實現了從大規模製造向個性化定製的轉型。這一具有未來競爭力的創新成果,也為整個行業乃至製造業樹立了成功典範。

在實現「工業4.0」的道路上,德國有西門子,美國有GE這樣的龍頭企業,各國都希望樹立競爭新時代的頂層標杆。

可見,中國目前發展和推廣「智能製造」,需要依託重點優勢企業,建設重點領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中國要在10年左右實現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升級」,推廣智能工廠成為最有力的戰略驅動。而海爾的互聯工廠模式無疑是制定整個家電業智能製造標準的重要參考和示範引導。

它的起點高,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行業帶動係數大,更是正深刻地改變著製造模式、流程乃至整個製造業的結構,將有力推動整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

海爾與「中國製造2025」,闖出一條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方向的模式,我們對此滿懷信心。

推薦閱讀:

工廠請你來幹嘛?好的員工標準都在這裡了!
西門子在華首家數字化工廠牛在哪?
參觀俄羅斯圖拉兵工廠槍炮生產線
電影工廠
新松:中國第一個用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的數字化工廠

TAG:互聯網 | 工廠 | 海爾 | 聯網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