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定植後死苗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圖文)

01

生理性死苗

▲草莓肥害導致的燒苗

在定植初期容易發生,誘發原因主要有溫度過高、施用土壤消毒劑或化肥未充分拌勻或過量,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土壤鹽分過高、栽植過深以至淹沒苗心。

生產中出現較多的是施用土壤消毒劑或化肥未充分拌勻或過量,有機肥未腐熟。定植後不發新根或新根發生很少,心葉不生長,最後根系變褐腐爛,全株死亡。

02

病菌侵染死苗

病菌侵染造成死苗可在草莓 整個生育期內發生,引起死苗的主要病害有黃萎病 、炭疽病 、青枯病、紅中柱根腐病等。

▲草莓黃萎病維管束褐變

▲草莓黃萎病

草莓黃萎病幼苗心葉變為黃綠色或黃色捲曲、狹小呈船形 ;三出複葉小葉不對稱,變硬,表面粗糙無光澤,葉緣黃褐色;植株生長不良,根系、葉柄維管束變褐色,最後全株死亡。

輕病株株形矮小,結果少 ,果實不能正常膨大,品質變劣。 病菌主要通過土壤及種苗傳播,棚室栽培定植初期及早春開始發病死苗,氣溫越高,癥狀越明顯。

▲草莓炭疽病造成莖部褐枯

▲草莓炭疽病造成的死棵

草莓炭疽病主要危害匍匐莖、葉片、葉柄及果實,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的匍匐莖抽生期與育苗期,近幾年出現定植後莖基部發病造成死苗。被害植株表現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兩種。

局部病斑在匍匐莖及葉柄上發生,呈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可擴展成環圈,其上部萎蔫枯死。萎蔫型病株起初是1~2 片幼葉失去生機而下垂,數日後全株萎蔫枯死 。枯死植株切面從外到內變褐,但維管束不變色。

▲草莓青枯病

草莓青枯病發病初期葉柄變為紫紅色。植株發育不良,隨著病情加重,部分葉片突然失水,不變色而萎焉,逐漸枯萎死亡。切斷根莖部可見導管變成褐色,擠壓有乳白色液滲出。

▲草莓紅中柱根腐病

草莓紅中柱根腐病地溫低、濕度高易發病,病菌從根的頂端侵入後,向根心發展,使中柱變為紅褐色,這是該病最明顯的特徵。 嚴重時根變為黑褐色而腐爛。 地上部先由基部葉的邊緣開始變為紅褐色,再逐漸向上凋萎枯死, 病株容易拔起。 將根頸橫切,中柱部位可見針點樣褐變。

該病可以分為急性萎凋型和慢性萎縮型兩種。 急性型在春夏侵害根部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主要在定植後至初冬期間發生,老葉邊緣或全葉變成紫紅色,葉片逐漸枯死,植株萎縮逐漸枯萎以至枯死。

03

防治方法

① 選用無病種苗

黃萎病、紅中柱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都可以通過種苗傳播,在引種時要特別注意,最好選用脫毒種苗,避免種苗帶病。

繁苗時選用未種過草莓或茄科作物的田塊繁苗,發現病株立即拔除。

② 合理施肥

多施腐熟有機肥,使用化肥時不能偏施氮肥,應平衡配方施肥。 每畝施用有機肥6~10m3、腐熟豆餅150~200 kg、45%硫酸鉀複合肥30-40 kg做基肥。其中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在腐熟過程中加入敵百蟲等殺蟲劑。

③ 石灰氮(氰胺化鈣)土壤消毒

石灰氮是一種無公害土壤處理劑,並可補充土壤氮和鈣的含量。 通過石灰氮高溫消毒,可以殺死土壤中大部分黃萎病、根腐病等土傳病菌和根結線蟲、地下害蟲;

在草莓收穫結束後, 施入未腐熟的有機肥如生雞糞、豬糞、麥秸、玉米秸及各類蔬菜秸稈1500~2000kg與石灰氮80 kg一起翻入耕層土壤,做 0.8~1.2 m 寬、高15 cm 的平畦;

大水漫灌後排除田間積水,鋪上白色透明地膜,再密閉大棚,保持 30 cm 土壤溫度 50 ℃ 10天以上,7~8 月一般悶棚 25天。揭棚後10天整地做畦定植。

04

藥物綜合防治

蘸根:定植前用39%精甲.嘧菌酯懸浮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蘸根,預防炭疽病、根腐病、黃萎病;

灌根/滴灌:定植緩苗後,使用30%精甲.惡霉靈水劑2000倍+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2000倍灌根或滴灌,或使用莓管家防死棵套餐進行滴灌或灌根。滴灌用藥在澆水結束前將藥劑稀釋後進行滴灌,稀釋後的藥液滴10分鐘,藥液滴完後再滴5分鐘清水沖洗管道里殘餘的藥液;

葉面噴葯:39%精甲.嘧菌酯懸浮劑1000倍+80%克菌丹水分散粒劑1000倍,或23%松脂酸銅乳油500倍+25%苯甲.咪鮮胺懸浮劑600倍,具體用藥方案也可以向莓管家諮詢。

參考資料:廖開志,楊金明等 . 草莓定植後死苗主要原因及綜合防治技術

文章由莓管家整理編輯,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

文章來源:莓管家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肋鎖綜合征
海西最大城市綜合體浦西萬達廣場開業
全書綜合
中風後肩部綜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康復護理對策
市場營銷戰略人員的5個必備的綜合能力

TAG:技術 | 原因 | 草莓 |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