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拉鏈式父母」 用愛和陪伴拯救「空心病」

11月5日,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主辦的第九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

論壇圍繞「改變的時代:父母角色的重新定位」這一主題,深度探討社會轉型對教育的衝擊、家庭培養孩子的目標,以及當代父母的角色分工等議題,旨在幫助新時代父母重新定位角色,以期促進家庭和諧,引領孩子擁有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來自全國各地的千餘名教育界人士參加了這一活動。

論壇上,新東方的掌舵人——俞敏洪更是主動擔當起主持人,分享了他對教育的理解:越是關注最本質的東西,(人、企業)就越能健康發展。「拉鏈式父母」:如果家長不參與,才是一個失敗的父親或母親

在上午的論壇上,一對夫婦為千餘名參會者分享了他們教育孩子的感悟。丈夫林為千,微軟認知服務產品總經理,妻子是婚姻、親子和禮儀專家蔣佩蓉,曾任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他們結婚28年,有一個跨中西方文化的家庭:既有台灣的生活經歷,又有美國西雅圖的奮鬥歷程,還有在北京的發展。他們有三個兒子,老大是美國大學的博士,次子是碩士,最小的兒子在讀高一。

林為千、蔣佩蓉分享的主題是:新時代的「拉鏈式父母」。「很多家長在陪伴過程中是人在心不在,那其實是心靈的缺席。比如陪孩子去遊樂場,不是同孩子一起玩,而是在旁邊刷手機看著孩子玩,還喊著『要小心哪』,孩子們其實很渴望和父母一起玩。」蔣佩蓉說。

她指出,當今企業需要的是T型人才,即:學習型的人——「我能學」,有團隊合作精神,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產生「1+1=3」的效果,有互聯網的思維,有一個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培養一個T型的孩子,也就是合作能力這個軟實力要強。所以父母首先要成為一個T型人組成的團隊,才能教導培養我們的孩子成為未來的T型人。」蔣佩蓉說。

林為千、蔣佩蓉認為,父母想要成為「拉鏈式」搭檔,需要達到的默契有幾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就是有彈性的角色。

不要把自己僵化在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或者「虎媽貓爸」的身份上,而是要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學習。「我在哪個地方比較弱,我就需要多多學習與成長,這樣我們才有一個平等的拉鏈的搭配。」

第二點就是需要互補。

家長都有各自的優勢,要不斷地在弱點中學習,然後請求對方來幫助,「用他的優勢來互補我的弱點」。

林為千呼籲:「父母要成為搭檔,在家庭中父親必須要出席。我們需要父親們站出來,全心全意地轉向兒女,轉向家庭,投入你的婚姻,投入你的家庭。」最後蔣佩蓉勉勵各位家長要踴躍地實踐。「你這一次戰敗了,並不等於你就是失敗的父母,要是你不參與的話,你才是一個失敗的父親或者母親。」

「空心病」的根源:我們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陪伴和愛

演講嘉賓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一上台便嚴肅地分享了幾個刺目的數據:「我做了一個統計,北大一屆的新生,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認為學習沒有意義。請注意,這是高考戰場上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贏家;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沒意義,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徐凱文沉重地說,這個時代,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他們的諮詢量在成倍增加。他把這類癥狀叫「空心病」。「空心病」,從癥狀上可能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人際關係良好,需要維繫在他人眼中好的自我形象;有強烈的自殺意念,特點不是想死,而是不知道為何要活著;嘗試比較溫和、痛苦較少的自殺方式;缺乏支撐其意義感和存在感的價值觀,早期癥狀的迷惘和自我認知問題;病史較長,一年以上;對生物治療不敏感或者無效,傳統的心理治療效果不佳。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空心病」?青少年自殺率緣何上升?徐凱文指出,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父母是根源。有調查表明,在自殺學生家長的職業中,父母是教師,其子女更容易嘗試自殺,這與孩子的壓力大不無關係。「我和『空心病』學生交流,他們說老師和父母沒有讓他覺得活的更有意義。」徐凱文說。我們回到一個非常終極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如果我們自己都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內心都沒有足以支撐生命厚度的東西,我們又怎麼教育孩子!「在我跟那些心理出了問題的學生交流的時候,他為什麼找不到自己,也許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父母和長輩沒有能夠讓他們看到一個人怎樣有尊嚴、有價值、有意義地活著,這大概是根本的原因。當我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掙錢上的時候,我們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東西——陪伴和愛,孩子就會出問題。」徐凱文指出了問題的實質。
推薦閱讀:

1㎡也能有大用處,多款改造設計拯救小戶型,不看就虧了!
郭美美可以毀掉紅十字會,但她拯救不了紅十字會
保護好小腸經,拯救你的頸椎!
你的皮靴急需一條九分褲拯救
[西漢]他是如何拯救儒家學派的?天人三策打動漢武帝!

TAG:父母 | 拯救 | 陪伴 | 拉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