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精彩文】我說宋朝------鬼首天龍

一 在中國特色的撲克牌中,宋太祖趙匡胤是方片K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國古代四大帝王,如果玩中國特色的撲克牌,這四位應該是K級別的人物。宋太祖趙匡胤名列其中,可謂一代風流。說宋朝,不能不說趙匡胤,說趙匡胤,不能不說陳橋驛。公元960年,趙匡胤在距離開封東北20公里處的陳橋驛,被手下將官黃袍加身,擁戴為皇帝,建立宋王朝。這是一場典型的軍事政變,趙匡胤和他的追隨者把一個策劃已久的陰謀付諸行動,奪取了後周政權。但是,趙匡胤對於黃袍加身這件事始終做無辜狀,彷彿極不情願和迫不得已,他特別希望別人相信他做皇帝純粹是一個偶然,是天上掉下來一皇冠正巧砸在他的頭上。呵呵,尋常人企盼著天上掉個餡餅已經被認為是痴心妄想了,倘若有誰真的以為有一頂皇冠能夠從天而降,,這人都不是太有才的問題了,而是太他媽的有才了!失敗的人裝傻充愣叫裝孫子,成功的人裝孫子就叫大智若愚,趙匡胤無疑是屬於後者。「陳橋兵變」創造了中國政變史上的奇蹟,這是一次不流血的軍事政變。沒有喋血宮廷,遍地伏屍,更沒有狼煙四起,兵連禍結,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在整個兵變過程中,趙匡胤提前的預謀策劃,把握的時機,選擇的地點,控制的節奏,都拿捏得恰倒好處,充分地表現出他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高超政治手段。趙匡胤戎馬半生,南征北戰,可謂一介武夫,但這是個具有政治遠見與謀略的人。在他兵變成功之後,進一步制定正確的戰略方針,加快了統一中國的步伐。宋王朝對中國的統一,結束了自唐中葉以來,藩鎮割據,政權林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局面。趙匡胤在實現和達到統一的戰略目標之後,對手下高級軍事將領「杯酒釋兵權」,又一次以不流血的和平方式解決了這最敏感危險的政治課題。「中國之患,莫過於武人爭雄。」這是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後面對中國混亂的政局發出的無奈感慨,趙匡胤在千年之前就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自秦始皇一統六合,建立中央集權政治體制,以下歷經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和五代十國,真是亮晃晃幾頁史書,亂紛紛群馬逐鹿,王朝更迭不斷。其中王朝傾覆或江山易主的兩大重要原因,一是權臣,二是藩鎮。趙匡胤在天下初定之時,即接受謀臣建議,在軍事和行政體制上進行了改革。使軍事將領不能擁兵自重,讓行政長官無法獨斷專行。首先,設立禁軍,這是直接受命於中央政府或聽命於皇帝本人的正規軍,在規格待遇上遠高於地方軍隊,甚至地方軍隊要選送精兵充實到禁軍中去,極大地削弱了地方武力;第二,實行更戍法。這是一個軍事將領與士兵定期流動換防的制度,軍事將領不能與所將士卒長期共處,培養軍中威望,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1949年之後,共軍奪取政權,聽說各大軍區的司令長官也是輪流轉換,呵呵,大概是偉大領袖沿襲了宋太祖的治軍思維。宋朝的行政制度是中書、樞密、三司各自為政的制度。中書是中書省,主管行政;樞密就是樞密院,主管軍事;三司是戶部、度支、鹽鐵,主管財政。呵呵,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主民、主兵、主財的三大行政部門各自為政,各不相知,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這種行政制度的設立,目的是為了削減相權而加強皇權。宋太祖君臨天下,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讓穩定壓倒一切,可謂是殫精竭慮。我以為宋太祖趙匡胤之所以能進入中國古代K級別的帝王之列,在於他不僅有開國創業的武功,更有安邦定國的文治。他在登基之後所進行的一系列軍事和行政上的變革措施,根除歷代王朝之所以傾覆滅亡的內部隱患,使武人不起爭雄之念,讓權臣不敢覬覦大寶,從而保證了社會相對的和平穩定,使趙宋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氣象和諧,景色別緻。二 一定會失敗的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在公元1068年,是宋神宗熙寧元年,史稱「熙寧變法」。對於王安石變法的社會背景、具體變法內容及其過程,我不想多著筆墨,因為單純的學術討論實在是枯燥無味。有一點必須要強調的是,「變法」是一件於當時勢在必行的事情,因為「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宋神宗多次對臣僚們如此說。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建立在農耕經濟生產力水平,社會成員普遍貧窮基礎之上的中央集權帝國,在經過了108年之後,會出現怎樣的社會問題?在很多宋朝粉絲的印象里,宋朝是繁榮和富庶的,甚至是強大的。但是,,「熙寧變法」的目的卻是「富國強兵」,因為,國並不富裕,兵也不見強大。前面說過,宋太祖開創趙宋王朝,吸取歷史教訓,對王朝的行政和軍事制度進行了改造,從而基本根除了國家內部動亂的隱患,宋王朝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承平日久,憂患全無」。但是,動亂的烽火已然升起,帝國的喪鐘已經作響,只是所有的人都看不見聽不見,「盛世」與「和諧」的聲音才是中國社會的主旋律,至今也依然如此。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預見不到國家的危亡氣息,當家的宋神宗預見到了,思變的王安石預見到了,甚至王安石的政治對手司馬光也預見到了。他們都在思變,都在想讓宋王朝振作起來,充滿活力,朝氣蓬勃,一展雄風。但是,王安石變法失敗了!「熙寧變法」失敗了!這個由宋王朝最高領袖直接領導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以失敗告終!王安石不是一個志大才疏,品行低劣之人,也不是一個夸夸其談,賣弄風騷之輩。他有足夠的聰明智慧,也有憂國憂民的抱負情懷,也具有身體力行的做事風格。他曾在地方任官多年,耕種著自己的「變法」試驗田。對於變法,他有足夠的思想、理論、和實踐準備。在宋神宗委以他重任之前,君臣多次探討民生國計,銳意革新,一心變法的皇帝認定:改革變法,非君莫屬!而王安石自然當仁不讓: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易中天先生專門撰文論說過王安石變法,他以為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是有道理的,也是可行的,如果不走樣的把新法內容貫徹下去,落到實處,神宗皇帝朝思暮想的富國強兵,重振朝綱,就不再是夢想。但是,偏偏事與願違,變法不僅沒有使國富,使兵強,反而幫了腐敗的忙!看易中天先生有此議論,我不禁想起一段傳統相聲,名字記不得了,內容說的是畫扇面和做長衫的笑話。說有一個人自詡能寫會畫,有人請他在扇面上畫個美女,最後他畫成張飛了;他自吹心靈手巧,有人買面料請他做件長衫,最後連條短褲也沒做得,一塊大好的面料只能補襪子了。這讓我會心的啞然失笑。王安石變法以失敗告終,但是,在整個變法的過程中,政見不同的雙方,在爭鬥中所表現的高度文明和絕佳風度卻值得特書一筆。司馬光是王安石變法反對陣營中的首腦人物,雖然政見不同,但是對於政敵的評介卻是「介甫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在王安石去世後,卧病在床的司馬光建議朝廷厚加贈恤。而王安石在朋友兼政敵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落難時,雖已辭官在野卻挺身而出,上書朝廷極力營救,直言「豈有聖世而殺才士乎?」。蘇東坡是因為攻擊變法新政而遭罪,本人已屈打成招,親朋好友大多噤若寒蟬,而此時為自己說話的卻是政治對手!有道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文壇佳話,流傳千古,不說也罷!三 宋徽宗的朝廷,滿眼儘是藝術家宋神宗駕崩之後,即位的是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是哲宗的弟弟。由於哲宗壽命不長,趙佶繼承帝位。這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是個藝術天才,他的書畫藝術成就,任誰要書寫一部中國美術史,都不能忽略過去。上大學的時候,書法是我們的必修課,津門書法大家龔望和餘明善先生都擔任過我們的書法老師。有個同學特別喜歡宋徽宗的「瘦金書」,一心臨摹學習。過了一段時間,一位書法老師勸戒,說這「瘦金書」臨摹不得,以前不是沒人學過,但是,即使得其形狀,卻無法取其精神,其中的高雅飄逸金貴之氣是臨摹不出來的。說得我那同學沮喪萬分。如果讓趙佶做一個書法協會的主席或者美術家協會的秘書長,我想他一定能夠稱其職守,但是,造化弄人,老天偏安排這個天才的藝術家做了趙宋王朝的最高行政首領---皇帝。這是一個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的父親宋神宗,就是一心變法進取的主角皇帝,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時候,不是沒有考慮到趙佶,因為這個皇子實在是太有才了!但是,思量再三,深怕趙家天下重蹈唐後主李煜的覆轍,讓錦繡般的江山葬送在一個風流多情的藝術家手裡。於是,決定由趙煦繼承大統,封趙佶為端王。呵呵,大概是人算不如天算,宋王朝好象命中注定地要葬送在這個藝術家手裡。神宗在位時,任用王安石變法革新,力圖富國強兵,但是遭遇重重阻力,致使變法改革失敗流產。在其後的歲月里,又出現反覆,變法改革的呼聲再次響起,因為這個王朝太需要一場變法改革了。但是,以王安石之絕世才幹尚且無法完成變法改革重任,何況他者。等到了宋徽宗主政之時,再也無人提及變法二字。放眼整個朝廷,滿眼儘是藝術家!被時人稱為「六賊」的蔡京、童貫、梁師成等人個個都是書道高手。這些藝術家兼佞臣們緊密團結在宋徽宗趙佶周圍,堅持「豐、亨、豫、大」四項基本原則,把奢侈淫逸進行到底!宋代的書法藝術,有蘇、黃、米、蔡之說,世人說其中這「蔡」是蔡襄,但是另一種說法卻說這「蔡」應該是「六賊之首」蔡京,因為後人厭惡其為人,故以蔡襄取而代之。但是,這說明了蔡京的書法造詣絕對不俗。有人給我講過一笑話,說有一天宋徽宗手書「朝天」二字,甚為得意,趕緊叫小太監傳喚蔡京進宮觀賞,那蔡京早把皇帝身邊的大小太監盡數收買,皇帝老兒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麼屎,聽到傳喚急忙進宮,在宋徽宗手書「朝天」二字面前痴痴地發獃,徽宗皇帝走到他的身後也全然不知。徽宗說愛卿,你這是怎麼了?跟著了魔一樣。蔡京聽到徽宗皇帝的聲音,這才轉身拜倒在地,說皇上,這字是人寫的嗎?簡直太雞巴牛逼了!那徽宗皇帝聽罷,心花怒放,激動地握住蔡京的手,連聲說:緣分那!緣分!這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足以形容蔡京的奸詐之態了。「六賊」里還有一人物叫童貫,這是個太監,但是卻手握大宋朝的軍隊最高指揮權。史書記載,此人身材高大魁梧,雙目炯炯有神,生有美髯,一眼望去,陽剛之氣十足。對此,我甚覺奇怪,一個被閹割過的太監怎麼會生有鬍鬚?要說咱中華民族別的不行,這閹割的技術絕對是領先世界超一流,這作為太監的童貫大將軍的鬍鬚究竟是怎麼回事,這是個重大的歷史課題!我手裡曾經有過一本字帖,由咱人民的出版社印刷發行,是《千字文》,書寫者就是這位童貫童大將軍。可見,這童貫於書法也絕非庸手,否則,無法進入徽宗法眼。可以這麼說,宋徽宗趙佶的朝廷,重要政府成員,都是藝術家,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上有所好,下必趨之。我感到不可理解的是,有人說藝術之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讓人的精神世界變得高尚起來,但是,這說法好象不適合於中國的藝術家們身上。最起碼對宋徽宗趙佶和他的藝術家政府成員不起任何作用。這位天才的藝術家皇帝,在群小的簇擁之下,一步步地走向覆亡的深淵。四 山東好漢家喻戶曉東南方臘鮮為人知從小就聽父親講《水滸》的故事,知道宋江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受了招安,就去打方臘了。這宋江與方臘所領導的農民起義都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足見徽宗朝廷的惡政帶給百姓的災難深重,才致使民不聊生,落草為寇,撤旗造反。由於施耐庵的《水滸傳》,讓山東好漢們的事迹流傳千古,家喻戶曉,而比水泊梁山聲勢更加浩大的方臘起義,倒鮮為人知。方臘起義雖然有神秘的宗教背景在裡面,但是,徽宗時期的政治腐敗,自上而下的淫逸奢侈,揮霍無度,對百姓為所欲為的逼迫壓榨,是導致方臘起義的更直接原因。我在日本的時候,發現日本的學者通過《水滸》研究分析中國人的生存形態和社會結構,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就認為,中國人始終在兩條統治鏈上謀生,一條是合法的政府統治系統,君君臣臣;另一條是非法的地下社會,既幫會組織。因為皇權專制之下的絕對統治必定造就絕對的腐敗,而腐敗的政治之下肯定沒有公正公信公理可言。在合法的政府那裡討不到公正公理的人民必然尋求非法的途徑,以討回公道和尊嚴。我亦深以為然。讀《水滸》,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一篇篇動人的傳奇故事,講述的正是好漢們抗拒合法的強暴,以個人非凡的勇氣和能力討回被踐踏的公道和尊嚴。當年徽宗的父親神宗皇帝之所以要銳意變法,其中一個原因是國家財政緊蹙,他想通過變法使國富。但是,徽宗主政之後,把國家面臨的重重困難完全拋到九霄雲外。為了供其淫樂揮霍,以蔡京為首的「六賊」,設立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綱之役,致使民怨沸騰。此時的趙宋王朝已經岌岌可危,而舉朝上下依然不知不覺。在北方,一股牧馬南寇,舉兵亡宋的潛流正在金國的君臣心中悄然蕩漾。五 弱智的外交導致王朝的覆亡宋王朝不能說是一個幅員遼闊,威武遠揚的大帝國,北方的燕雲十六州被契丹遼人所佔,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五代十國時後唐的大將軍石敬塘為了當皇帝,向契丹人稱兒稱臣,藉助他人之力,滅了後唐,建立後晉政權,條件是割讓這燕雲十六州給契丹遼人。石敬塘死,他的侄子石重貴即位,對契丹稱孫不稱臣,呵呵,這下便惹惱了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發虎狼之兵滅了後晉,建立遼國。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向謀臣趙普問計,趙普為其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趙匡胤連年征戰,先後平定了南方與自己分庭抗禮的政權,但在有生之年,無暇顧及這北方失地問題。至宋太宗的時候,曾兩次出兵,力圖收回被契丹人占踞的燕雲十六州,卻沒有取得成功,這兩次征戰,演義出中國人傳唱至今的《楊家將》故事。到了宋真宗的時候,宋朝境內爆發了王小波農民起義,遼國的蕭太后認為有機可趁,發20萬大兵南犯。真宗皇帝嚇得膽戰心驚,被主戰的宰相寇準派士兵強行抬到軍中,鼓舞士氣。這次戰爭,宋朝與遼國簽定了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雙方達成協議:兩國邊界不變,宋廷每年進貢給遼國三十萬匹絹,二十萬兩白銀。當時的宋王朝,除了每年要給遼國進貢之外,還要給西夏進貢。那個主張變法的神宗皇帝,曾經對西夏用兵,但是,打一仗敗一仗,丟盡顏面,此時的宋王朝,已無能征貫戰之兵將。呵呵,提這壺不開的水,實在是不給宋朝的粉絲們面子。但是,沒有辦法,因為宋王朝的國際和平環境是用金錢買來的。神宗皇帝的變法失敗,徽宗及其「六賊」的禍國殃民,讓宋王朝病入膏肓,已無藥可救,它的覆亡是遲早的事情。而宋徽宗的「聯金滅遼」外交方針,則加快了趙宋王朝覆亡的腳步。「聯金滅遼」的外交方針,是企圖收復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呵呵,想當年,太祖太宗皇帝雄姿英發,何其神武了得,尚且不能建此功業,以徽宗趙佶,一個在女人的奶頭山上摸爬滾打的昏庸皇帝,妄想建此貪天之功,簡直是痴心妄想。前面說到,真宗年間,宋朝與遼國簽定「澶淵之盟」,雖然屈辱了點,但是花錢消災,避免了兵禍之亂。兩國之間於數十年的時間裡,倒也相安無戰事。宋徽宗與金國結約,企圖聯合滅遼,對於遼國來說,這是悍然背盟。當然,國於國之間,沒有永恆的盟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違反盟約,背信棄義,只要你撐得住架得起。宋金結盟之後,宋廷也曾發兵與金國夾擊遼國,領軍統帥就是那位沒雞巴的童貫大將軍。此時的宋軍已經完全墮落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鷹犬軍隊,對內鎮壓起義的農民和欺凌少數民族還綽綽有餘,一但與強悍的遼國戰士交手,不戰自潰。這是宋徽宗始料不及的意外。在前面提到過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建立中央禁軍,軍隊將士實行更戍法,使將不得專其兵,這是為了防備軍事將領擁兵自重,起謀反之心。但是,這種兵製造成的結果卻是將無常兵,兵無常將,將不熟兵,兵不服將,軍中號令難以通達。俗話說,軍令如山,一個軍令無法通達的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了。一個國家政府的腐敗糜爛,在任何一個領域都不可能是乾淨純潔的。宋朝的軍權自掌控在童貫、高俅手裡之後,貪污軍餉、虛報兵額、冒領侵吞,等等軍中腐敗作弊的手法應有盡有,而且上行下效,一發而不可收拾。更為嚴重的是,童貫、高俅公然把中央禁軍當做差役使用,動用禁軍士兵為他們修建園林、府邸、殿堂,這是違反宋朝軍制的。但是,童貫、高俅既開此先河,中下級軍官紛紛效顰,軍中士兵淪為他們的私家奴僕,有的被派出去做工,有的被派出去經商,有的利用士兵走私鹽、茶等國家專賣商品,謀取暴利。可憐的大宋軍隊將士,都成了小商小販、奴僕家丁,連朝廷規定的軍隊檢閱制度也取消了,這支軍隊的大部分士兵不知軍訓為何物。在與遼國士兵作戰的敗績中,讓金國君臣把宋朝軍隊的實力本質看個底兒透!與金國結盟企圖滅遼的外交方針是愚蠢的,領軍的童貫曾收到過遼國皇帝耶律淳寫來的一封信,這信寫得不卑不亢,十分中肯,信中說:「女真人原為遼國藩屬,卻背叛本朝,大逆不道。想南朝人對此行經也是深惡痛絕的。如今貴國圖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豺狼之鄰,他日必受起禍。自以為得計,實不足取也。救災恤鄰,古今通誼,唯大國圖之。」這封信不知道徽宗皇帝看到沒有,如果他看到了,做何感想呢?不管徽宗皇帝是否看到了這封信,反正童貫在回朝之後,把兵敗的罪責推得一乾二淨,呵呵,推卸責任本就是中國人的拿手絕技。宋朝與遼國背盟決裂,卻也無力履行與金國的盟約,幾次相約會戰遼國,宋朝軍隊都不能如期趕到會戰地點。而且,在整個滅遼的過程中,宋朝私下接納遼軍叛將,招降遼帝天祚,給金國君臣的感覺是,宋國人「背信違約,多行詭詐」。呵呵,宋朝愚蠢的外交方針與這無常多變的舉動在後來的南宋君臣身上,驚人相似地重演。六 靖康恥和臣子恨宋王朝需要年年進貢的大遼國滅亡了,但是,它不是亡於宋人之手,是亡於一個新崛起的北方民族----女真金人。遼國亡了,宋朝的亡還會遠嗎?不遠!簡直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1125年,金國大舉進犯宋朝,宋徽宗退位,倉皇南逃。他的長子趙桓即位,是為欽宗,年號靖康。在1126年,也就是靖康元年,金國再次攻打宋朝。在靖康二年,金國軍隊虜走徽、欽二帝,連帶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另俘虜皇室婦女、宮女、民女等一萬五千多人,運到金國本土。這就是岳飛岳鵬舉至死都沒能雪洗的靖康之恥。徽宗皇帝是在被俘8年之後死去的,這期間受盡羞辱折磨,臨死前已經雙目失明。都說帝王自有帝王的死法,我覺得這宋徽宗的死法絕對不象個帝王。也許他天生就不是做帝王的材料?我曾經想,在徽宗最後的8年里,在北國那冰冷骯髒的囚室里,他每天吃的什麼?喝得什麼?他習慣得了嗎?一個曾經最風流快活,最奢侈淫逸的男人,淪為階下囚,他如何面對自己?又如何面對過去呢?偶得李後主《破陣子》,其中道: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夢。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一樣的帝王之尊,一樣的才情橫溢,一樣的亡國為囚,一樣的不幸做了皇帝!欽宗趙桓在徽宗死去之後,又繼續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屈辱和痛苦,於紹興二十六年,死於北國。他的弟弟高宗趙構早已經把他這個哥哥忘到九霄雲外去了。靖康恥是宋王朝的宗室之恥,是宋王朝的臣子之恨,是不是每一個大宋的臣民都以此為恥,以此為恨呢?我不知道。七 最後的話本來還想說幾句南宋的話題,覺得沒甚意思,就此打住。回首中國的歷史,對於宋王朝,不少人是情有獨鐘的,以為那是一個如何如何繁榮、富庶、文明、發達的理想社會,是夢中家園。有人甚至借重外人之口,大談宋朝的如何先進、如何強大,在歷史的故紙堆里尋找「祖宗曾經闊過」的良好感覺。還有人以為,倘若中國的歷史進程在宋朝不被北方野蠻的少數民族政權打斷,便一定會如何如何,彷彿如果那樣的話,世界上最先進入資本主義經濟模式運轉的國家必是我大宋王朝,我以為這是痴心妄想。因為,歷史沒有假設!宋王朝是一定要滅亡的,它不亡於權臣和藩鎮,必亡於異族,或亡於黔首。這是中國古代帝國的必然結局!經常打斷中國人民歷史進程的恰恰是中國人民自己,因為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政治體制,使得中國人民所要遭受的政治災難是循環往複的。我們無法避免這災難,也無法走出這怪圈。儒家知識分子有足夠的奴性,足夠的兇殘,卻沒有足夠的智慧。王安石的變法不可能獲得成功,宋徽宗不可能不做皇帝。歷史已經過去,它只冷冰冰地告訴我們,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了,藝術家趙佶就是宋徽宗!
推薦閱讀:

難得一見極品古畫:冬季到宋朝來看雪
宋朝洗刷靖康之恥的重任直到他的出現才得以完成
宋朝四代楊家將:第一代無敵第四代監斬岳雲,後一位疑似勇猛罕見
宋朝名將岳飛其人其事!
138.宋朝廖瑀(廖金精)《九星穴法》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