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道親德,吉凶由人

天道親德,吉凶由人——讀易札記張志春  (一)推天道,明人事  易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從伏羲畫八卦到今天,延續六千年而不衰。為什麼?原因就在於它是中國人認識世界的獨特的哲學和思維科學,同時又是一種獨特的預測學和未來學。  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古人和今人有各種各樣的概括和解讀。我認為,清代四庫館臣紀曉嵐等人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中的概括最為準確,最為恰當。  易類提要說:「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意思是說,易學這類書是幹什麼的呢?一言以蔽之,都是通過探索推演大自然運行變化的客觀規律,從而讓人明白人類社會發展和個人生存變化的規律。  《周易·乾卦》就是講天道變化的,孔子在《象傳》中解說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說,乾卦尤如天道運行,剛強勁健,君子亦應如此,堅強振作,不斷努力。實際就是說,一個正人君子,一個有作為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要學習天道運行的規律,自立自強,生生不息。這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  《周易·坤卦》是講地道變化的。所謂「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道,當然包含地道在內,它是指除人類之外的整個自然界。孔子在《象傳》中解說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坤卦象徵大地的形勢,君子應當效法大地厚實和順的德性,容載萬物。  乾坤二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綱,其餘六十二卦也是如此,都是通過推演天道變化的規律,讓人們明白做人的道理。  從《連山》《歸藏》《周易》產生以後,數千年來解說三易的圖書汗牛充棟,概括分之,無非兩類,一類主要從易理方面解說,一類主要從數術方面或者從應用方面進行解說,但都離不開「推天道以明人事」這個綱要。  今天,在易學界,無論是研究易理的,還是研究、應用各種數術,包括風水術在內,也都是在從事「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工作。試想,我們從事預測或風水的各種象數理模型,無一不是通過時間、空間、萬物類象的易學符號,來推演天道、地道變化運行的規律,從而做出對人或吉或凶的判斷。比如奇門遁甲,根據二十四節氣和干支記時來定局、起局和判斷的全過程,就是典型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過程。  所以,我們習易之人,用易之人,一定要抓住「推天道以明人事」這個綱。我們只有明確了這個綱,理解了這個綱,抓住了這個綱,才能不斷提高我們的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只有理解了它,明白了它,才能更好地感知它,應用它。  (二)天人合,惟大人  提到傳統文化、傳統哲學的精華,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都會歸結為一句話,這就是天人合一論。提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大家又幾乎不約而同地會引用《周易·乾卦·文言》中的一段話: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偉大的人物,或者說通曉天道、修練自身、做大事業的人,他的德行象天地一樣覆載萬物,他的聖明象日月那樣普照大地,他的進退象四時一樣井然有序,他的吉凶與鬼神的吉兇相契合。他的作為,先於天象而行動,天也不違背他;後於天象而處事,仍能奉行天道運行的規律。上天尚不違背他,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深知進取、引退、生存、滅亡的規律,而使自己的行為絕不偏離其正道者,只有聖人才能做到這種程度吧!  我們習易之人,用易之人,也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的人,首先應該領會易文化的精華——天人合一論。「推天道以明人事」,不能光讓別人明人事、知吉凶,首先要自己努力做到這一點,即使不能每個習易之人都成為《乾卦·文言》中講的這種「大人物」、這種「聖人」,但起碼應該把這一點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榜樣吧!  習易、用易之人,在漢代以前一直是十分受人尊崇的「大人」「聖人」。如西周時的姜子牙,春秋時期的范蠡,西漢初年的張良等,都是開國軍師,而且都是「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善做善成,善始善終的「大人」「聖人」。只是自春秋戰國以來,打破了由「太卜官」獨掌「三易之法」的壟斷地位,易文化開始流入民間以後,習易、用易隊伍才開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我們從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日者列傳》中可見其端倪。司馬遷在《日者列傳》中寫道,漢朝中大夫宋忠,博士賈誼,在休假日二人結伴外出,一邊走一邊議論,稱讚《易》為先王聖人之道術,能夠察遍世間人情。賈誼說:「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採。」賈誼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聽說古代的聖人,不在朝廷中當官執政,則必然在占卜和醫生的隊伍之中。今天,我們在朝廷上的三公九卿朝士大夫中,已經見到了這樣的人,都知道了。現在我們試著到占卜的行業中去觀察一下,看看還有沒有這樣的聖人。於是,賈誼與宋忠二人同乘一輛車來到長安東市,游於卜肆之中,見到了日者即察日點候的星占家卜筮家司馬季主。  從司馬遷《日者列傳》中可以看出,古代對於從事占卜的人是很尊重的,到漢代仍然如此。司馬遷不僅寫了《日者列傳》,還寫了《龜策列傳》,以致於後來歷朝歷代的史書中都有占卜者的一席之地。  今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隨著優秀民族文化的復興,占卜,或者換成現代語言,即易學預測、建築風水、命名策劃等作為一種行業,逐步為國家所承認,所允許。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大好形勢的到來,一方面努力剔除傳統占卜行業中的迷信、糟粕和種種陋習,使它與現代科學、現代哲學、現代文化相結合,逐步鍛造成一支適應新社會新現實的嶄新的諮詢策劃服務行業。同時,必須大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理論水平和道德水準。易文化的精華是天人合一,我們習易、用易之人,自己應首先繼承這一精華,將這一精華融入自己的頭腦中、心靈中、血液中、行動中,雖然不敢說成為古人所說的「大人」「聖人」吧,起碼也要做一個被人稱讚的君子,而不要去做被人詬病的勢利小人,更不能去做騙財騙色等違法亂紀的罪人。  (三)司馬季主,日者表率  司馬遷在《日者列傳》中借宋忠和賈誼之口,對於當時占卜行業中的劣風陋俗進行了揭露。  二君曰:「……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誇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悅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污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凡是在街頭搞卜筮的人,都是被世俗所瞧不起的人。大家都說:「算命先生多數都是夸夸其談,裝腔作勢,以騙取人的同情;故意吹捧說你高官厚祿命運好,以討人喜歡;危言聳聽,隨便說人有什麼災禍,以震傷人心;又裝神弄鬼說我能解災,以騙取錢財;厚著臉皮求你多付酬金,感謝他,以中飽私囊。」這都是我們認為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說卜筮行業是個卑微下賤的行業。  大家不妨對照一下,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千多年,今天的易學行業中是否也有這種劣風陋習呢?恐怕還沒有絕跡。  當然,象上邊列舉的現象,在二千多年前就屬於易學行業中的敗類,屬於假冒偽劣者;在今天,也屬於易學行業的敗類,屬於假冒偽劣之徒,應該在清除和掃蕩之列。  所以,司馬遷在《日者列傳贊》中說:「古者卜人所以不載者,多不見於篇。及至司馬季主,余志而著之。」意思是說,古代民間這些卜人,之所以我不寫入《史記》一書,是因為假冒偽劣者多,歷史上都沒有留下什麼可稱頌的文字。至於司馬季主,他不同於一般的江湖術士,所以我決定把他寫入《史記》。  司馬遷在《日者列傳》中,借司馬季主為真正掌握天道變化並修練自我的高人立傳,並借司馬季主之口譏評時政,表達了「道高益安,勢高益危」的天人合一的規律。意思是說,一個人掌握了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你的易學修養越高,你就越安全、平安;如果只是在官場地位高、勢力大,你不掌握易道,那麼地位越高就越危險,所謂「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  司馬遷在《日者列傳》中,實際是拿大隱隱於市的司馬季主與官場上的宋忠、賈誼作對比來述寫的。文中寫道,宋忠、賈誼聽了司馬季主關於天道人事的一番議論之後,「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於是攝衣而起,再拜而辭。行洋洋也,出門僅能自上車,伏軾低頭,卒不能出氣。」最後,「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還,抵罪。而賈誼為梁懷王傅,王墜馬薨,誼不食,毒恨而死。此務華絕根者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後來,宋忠被朝廷派去出使匈奴,沒有到達就回來了,被判刑領罪。而賈誼為梁懷王劉揖當太傅,公元前169年梁懷王入朝晉見漢文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從此吃不下飯,帶著悔恨和遺憾死去。這都是醉心仕途、追求榮華富貴的結果,從而斷送了生命,斷送了根本。  歷代有見識的文人雅土,都對司馬遷寫的《日者列傳》十分讚賞。說它不僅文詞簡練有法,而且議論汪洋恣肆,有深刻的天道、人事哲理在內。據黃震《古今紀要》卷二記載: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每次寫文章,必先取《日者列傳》傳讀數遍,然後才下筆。這說明歐陽修每次寫文章都要從《日者列傳》中吸取思想精華和行文技巧,從中尋找和啟發自己的靈感。《日者列傳》對後世的影響可見一斑。  (四)天道親德,吉凶由人  無獨有偶。明朝開國軍師、大易學家劉基(字伯溫)也對司馬遷的《日者列傳》十分讚賞。不僅讚賞,而且他還寫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司馬季主論卜》,被清朝文人收入《古文觀止》這部最流行的散文精粹之中。  劉基在《司馬季主論卜》這篇文章中,借司馬季主之口表達了他的易學觀點,我認為主要是兩句話:  即「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天道對誰最親近呢?最親近有德之人。鬼神有什麼靈驗,它是因人而異,有德之人能得到神助,失德之人難免遭到鬼的懲罰。  我們在前邊已經講到,易文化的本質特徵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但是天道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劉基在這裡講得十分清楚,也是對幾千年中國歷史經驗的總結,天道並非與誰都親近,只有那些德行高尚,重視修身,努力使自己達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才能得到天道的親近,才能掌握天道的規律,從而也才能更好地明人事。  君不見,在我們易學界,當一些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刻苦學易,兢兢業業,謹慎小心,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不收取群眾一分報酬,甘心情願為人趨吉避凶、排憂解難之時,雖然學易不精,但預測得很准,準確率很高,頗受人們的稱讚。而當其功成名就,聲名大噪之時,卻往往準確率下降了,甚至測不準了。有人這時就墜入迷信的泥坑,相信什麼算卦有卦神。為此,燒香磕頭,求神拜佛,結果仍然是準確率提不高,甚至算不準。這是為什麼呢?劉伯溫早就在幾百年前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應該反躬自問,自己是否在功成名就之後德行上有什麼缺失呢?  我這樣講,不是主張用易之人都不收取報酬。那怎麼生存呢!而是主張「君子求財,取之有道」。習易、用易之人必須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孔子早就在《周易·繫辭上傳》中講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學易、習易之人,只有保持崇高的道德操守,你的事業才能越來越發展壯大。  一言以蔽之,你要想掌握天道,讓天道與你親近,只有修練,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  下邊再講所謂「鬼神」。什麼是鬼神呢?唐明邦老師在《風水文化的久遠魅力和當今價值》(見《國際易經》2007年第3期)一文引用《周易·乾卦·文言》中關於天人合一的論述時,對「鬼神」的解釋是這樣的:這裡所說的鬼神,實即「歸」、「伸」二字,指的是天地之間陰陽二氣,一歸一伸,一聚一散,化生萬物。陰陽二氣的變化,難以捉摸,卻對人的生存有著是禍、是福,或吉或凶的密切關係。  這無疑是一種解說。按論述天人合一,逐一講到天地、日月、四時和鬼神來說,自然可以把「鬼神」歸入「天」的範圍,「大自然」的範圍,解說成自然界中的陰陽二氣。但從《乾卦·文言》下文講「大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來看,其「鬼神」又不單指自然界的陰陽二氣。  我理解,所謂「鬼神」還應該有二重含義。一重是各類易學數術中講的神煞,如六爻中的六獸,奇門中的八神,六壬中的神煞,四柱中的神煞等。在這裡,神就指在大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對人吉利的能量;煞即鬼,就是指在大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一種對人造成危害的能量。二重含義就是世俗所謂的鬼神,就是迷信中講的鬼神。其實這種鬼神也都是人造的。我在《開悟之門》一書中講到「神助—八神」時,曾引用唐代宰相李德裕的文章做過詳細解說(見《開悟之門》一書第54-55頁,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這裡簡單重複一下。世俗所謂的神,其實也都是人,不過是一個人為社會為大眾立功、立德或立言的貢獻特別突出了,他的歷史功績,他的道德楷模,或他的言論思想不朽了,成為後世學習的榜樣,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了,所以就成了神,即「不死之人」。所謂「鬼」,就是「死不瞑目之人」,或被冤枉致死,或非正常死亡,或心事未了,死後還不能安息,有時其遺留信息還會出現,這就是所謂的鬼。再就是有人做了有損社會、有損他人的虧心事,自然就心中有鬼了。  劉基在《司馬季主論卜》中講的「鬼神何靈,因人而靈」,如果將「鬼神」按上邊講的三重含義理解,自然也就清楚了。即鬼神這種自然界存在的陰陽二氣,這種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肉眼看不見的神煞能量,這種由人的肉體和精神而產生的吉氣和凶氣,只有有德之人做循天時、順民意的好事時,才能得到吉神相助,而無德之人做違背天時、民心、喪失良知的壞事時,一定也會受到凶氣的懲罰。一言以蔽之,也就是世俗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是《周易》中講的「積善之家常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常有餘殃」,「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我理解,劉基在這裡講的「鬼神何靈,因人而靈」,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們心目中存在的這兩種吉凶之氣,並不是習易、用易之人誰都可以調動、利用的。只有品德高尚、修練有素、能夠達到或接近天人合一境界的人,才能在一定的條件下為人們趨吉避凶,調理或化解凶災,即求得吉神相助,驅除或化解凶煞的侵害。並不是你知道一些方法,按照書上寫的辦法去辦,就能奏效的。特別在風水的調理上,如果你滿腦子急功近利、金錢拜物教,向人家漫天要價,物非所值,而自己又沒有調理陰陽吉凶二氣的功力,那麼你做的風水或調理的風水,不僅不會有效,可能反而會出凶,甚至殃及自身。這方面的教訓,在全國風水界和我們河北省周易研究會內,都是有例可尋的。  總之,我奉勸易學界的朋友們,一定要牢記劉伯溫這兩句名言:「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這是至理名言,這是對幾千年來易學應用經驗教訓的總結。  (五)地山謙,保平安  上邊講過,易之為書就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換句話說,正如國際易學聯合會副會長董光璧先生所言,易經就是讓人從大自然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我認為,董先生這種概括也十分精彩,切中要害,對我的啟發很大。  那麼對於做人來說,《周易》六十四卦中哪一卦是最好的一卦呢?  國際易學聯合會另一位副會長,台灣學者朱高正先生在2006年國際易學論壇大會上講得也很精彩。他說對於做人來說,六十四卦中最好、最吉利的一卦就是謙卦,即地山謙卦。  我十分讚賞這種觀點。我們可以細讀六十四卦,除謙卦以外,其餘六十三卦,不僅整個卦有吉有凶,即使是十分吉利的泰卦、觀卦、益卦等等,也並非每個爻都吉。只有地山謙卦,不僅整個卦吉,從初爻到六爻,每一爻也都是吉利的。  所謂謙卦,就是上卦為坤,下卦為艮。即大地在上邊,大山藏在地下,以此來象徵謙遜的美德。  卦辭說:「謙,亨,君子有終。」意思是,謙卦象徵謙遜,一個人有了謙遜的美德,就會亨通順利,而且會善始善終,取得好的結果。  孔子在其《彖傳》中做了這樣的解說:「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了謙遜的美德,就能亨通順利。為什麼呢?天的規律是陽氣下降生化萬物,而天體愈見光明。地的規律是陰氣從低處而上行,使陰陽相交,化生萬物。天的規律是使滿盈虧損,使謙虛得到增益;地的規律是改變滿盈,充實謙虛;鬼神的規律是加害滿盈,降福謙虛;人的規律是憎惡滿盈,而喜好謙虛。謙遜者居尊位,而自身愈加光大,下處卑賤時,常人也難以逾越。只有君子才能保持謙遜的美德,而做事善始善終,得到好的歸宿,好的結果。  孔子在這裡講得很清楚,無論從天道來講,地道來講,人道來講,鬼神之道來講,都是排斥滿盈、損害滿盈、憎惡滿盈,而助益謙虛、喜歡謙虛、降福謙虛。這是大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普遍的客觀規律。  我們從事「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易學研究者、易學應用者,如果連這個規律都不了解、都不掌握,那還算習易之人嗎?  君不見,易學界有些人,剛剛讀了幾本書,有所悟,或有所發現,就覺得自己了不起,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甚至擺所謂擂台,要打遍天下無敵手。有的人,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剛剛有了一點自己的心得,就認為發現了「新大陸」,立即貼標籤,自封「王氏命理」、「陳氏奇門」、「高氏風水」等等。有的人一旦出了幾本書,有了名聲,就固步自封,再也學不進別人的東西,聽不得與他不同的學術觀點、學術見解。還有的自吹自擂,說別人的預測準確率只有70-80%,而我可以達到100%。還有的無限誇大風水的價值與作用,說什麼只要跟他學了風水,富貴貧賤都能自己決定。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這些滿盈的說法做法,既違背天道、地道,也違背人道和鬼神之道,一句話違背易道。學易之人,用易之人,自己先違背了易道,這還能學好、用好易嗎?  所以,我誠摯地奉勸易學界的朋友們、同仁們,要首先自己學好易道,明確「天道親德」、「吉凶由人」的客觀規律,務必把修德放在第一位,同時可將地山謙卦作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座右銘。  一言以蔽之:天道親德,吉凶由人。勸君同學地山謙,一生貞吉保平安。 2007年9月12日於石家莊
推薦閱讀:

天道真理講義-全文
天道不可逆反,淺談天地人合一的三才風水
真理天道 性理真傳
莊子《大宗師》《天道》全文譯註
定寅時時辰的天道

TAG: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