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會議定調難題-《財經網》
Mixx
Yahoo Buzz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校內網
豆瓣網
開心網
字型大小:
在全球流動性泛濫以及多重政策目標挾制下,經濟周期變得越來越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僅僅是破題和求解的開始,而遠非得到一攬子解決方案《財經》記者 翁仕友
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向來被視為新一年經濟趨勢特別是政策變動的重要「風向標」。由於會議將確定次年宏觀政策的基調,機構投資者往往據此研判而調整其操作。
因之對會議的種種猜測甚至影響到股市的漲跌。近五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一周,滬指隨之「三漲兩跌」。
《財經》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決策層對明年經濟的指標設定和宏調方向定調面臨諸多爭議和分歧。「穩增長、抑通脹、開新局」是2011年宏觀經濟調控的核心,但各部委在其先後順序上觀點不一。
有部門認為明年經濟充滿變數,須首先保增長;有部門則認為「抑通脹」才是明年的當務之急;亦有觀點認為2011年作為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首先應著力「調結構」。「目前各方口徑仍在協調之中,最大的難點是經濟指標的敲定。」一位接近政策決策的人士表示。
有消息稱,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完成關鍵性籌備,即三大起草組的「三組會稿」已經上交,這意味著相關會議文件已提交給最高領導層審閱修改,會議文件籌備基本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有兩份文件,即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講話起草小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講話起草小組。按慣例,胡錦濤講話起草由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牽頭,溫家寶講話起草由國務院研究室牽頭。第三份是明年經濟工作定調稿,即明年政府工作報告初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任若恩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往往只管半年,在全球流動性泛濫以及多重政策目標的挾制下,經濟周期越來越短,宏觀政策需要相機抉擇。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恐怕僅僅是破題和求解的開始,而遠非得到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那麼容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指出。
宏調醞釀轉向
在會議召開前夕,官方與民間等機構的經濟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密集出爐,並通過各種途徑遞交決策層。
「應對通脹壓力和抑制高物價,已經成為當前乃至明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教授告訴《財經》記者。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0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4.4%,創兩年來的新高,全年CPI上漲將超過3%的既定目標。
接近權威機構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主基調很可能類似1998年那樣實行「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的搭配。這意味著,在財政政策上不會急剎車,較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仍然會繼續,基礎設施和產業領域的局部熱潮不會立即中斷,而區別僅在於,針對民生領域的政府支出,可能比此前數年會略有增加。
從中央近期有關振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來看,政府投資主導並試圖帶動民間投資於這些競爭性的新興產業,或是明年在投資領域的重要著力點。相應的財政安排,特別是地方招商引資和產業扶持政策,應有配套舉措,最終的結果應是投資繼續較快增長。
在貨幣政策上,多數人認為變化將不可避免。接受採訪的多位專家判斷,2011年GDP增速9%左右,通貨膨脹率將在4%-5%之間,但考慮到保增長需要和信貸慣性,貨幣政策並不會「急剎車」,穩中偏緊的政策取向幾成定局。這有別於12年前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採取的名義穩健、實質寬鬆的貨幣政策。
從10月19日到11月19日,一月之內,央行一次加息,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實際上已表明,適度收緊信貸的變奏已經拉開。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發布了一份長達260頁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執筆人劉元春教授告訴《財經》記者,2011年將是流動性回收之年,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對中國經濟泡沫的蔓延和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揚進行治理。
為此,他建議貨幣政策應當中性定位、穩健操作,即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不超過17%,考慮到信貸慣性,2011年新增信貸維持在7萬億-7.5萬億元之間。同時,他建議中央銀行上調150個-200個基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並適度加息。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對《財經》記者表示,「明年貨幣政策將趨於中性偏緊。」他認為,具體用「適度」還是「從緊」只是表述的問題,央行已經開始收緊了,明年估計貨幣供應量增長在15%-16%之間。
事實上,政府相關部委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亦傳遞出政策轉向的信號。11月15日和29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兩次以「教授」身份發表署名文章,呼籲貨幣政策應適時從「適度寬鬆」轉向「穩健」。類似的「准官方」表態被認為是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預熱,人們普遍認為央行期望以此來引導貨幣信貸向常態回歸。
《財經》記者接觸到的官學兩界人士亦普遍預期,相較於貨幣政策調整,財政政策有望保持積極格調不變,但財政政策調整空間較大,例如支出結構進行調整,減少對「鐵公基」等基礎設施投入,加大支農資金,以及對低收入群體補貼等。近期食品等物價上漲較快,動用地方財政補貼低收入人群的做法,在一些省份和大城市已開始實施,這被視為是積極的變化。
部分官學兩界人士認為,應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財政政策應在框架不變的同時,大力促進結構優化,為應對依然存在的不確定性和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準備預案。
「財政應該如何轉向呢?既然通脹壓不下來,就應給中低收入人群補貼,建立財政補貼與物價掛鉤的機制,通過轉移支付消化物價上漲,消除對低收入群體的損害。」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
不過,對於此前學界、媒體熱議的「緊貨幣、寬財政」的政策搭配,王建則不表認同。在他看來,「貨幣保增長,財政保穩定」,央行應承認通脹這個結果,來投放需要的流動資金,避免胖人穿瘦衣的窘境。
調控尺度分歧
在控制通脹問題上,目前官學兩界已形成共識,但對通脹的程度判斷,以及宏觀政策的抉擇順序仍存在爭議。
物價的普遍且持續上漲被定義為通貨膨脹,對於當前的通脹成因和類型,社會各界看法不一,但綜合起來看主要有兩派。一派依據弗里德曼理論認為通脹是純粹的貨幣現象,央行發行貨幣太多,推動價格上漲;另一派認為這是成本推動型通脹,主要是因為多種要素成本上升造成的。
辜勝阻傾向認為這是「內外夾擊」的多因綜合症,貨幣超發、成本上升、國際輸入、遊資炒作、通脹預期和自然災害「六把火」燒熱了通脹上升的管道。
王建在剖析本輪通脹成因後表示,食品價格上漲是2010年通脹的主要推動力,2011年將有兩個新因素(即工資增長和輸入性通脹)加入,通脹壓力更大。「今年一個因素就把通脹推高到4.4%,那2011年三個因素在推,通脹會更嚴重,明年會在5%左右。」
對於2011年的通貨膨脹率目標,受訪的官學兩界人士看法不一,多數認為將在4%-5%之間徘徊,渣打銀行研究報告則認為將達到5.5%,存在惡性通脹的危險。
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賀鏗教授對《財經》記者提醒說,對於當前的通脹不必過於恐慌,是流通領域的投機炒作提升了通脹預期,令9月以來的物價上漲呈加速趨勢。
多位受訪者指出,對於決策部門而言,除了理性看待、治理通脹外,更應關注經濟增長率下降之隱憂。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投資,已經出現放緩跡象,雖然今年前十個月投資增長24.4%,這其中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大功不可沒,需特別注意的是9月後,房地產新開工項目數量急速下滑,這將拖拽2011年投資增速下滑。支撐經濟增長的另一大動力——出口也將回落。
劉元春亦認同抑制通脹、流通性回收、房地產政策調整將成為主導中國宏觀經濟下行的力量,但他同時認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發展規劃、民生工程、收入倍增計劃等上行力量將對下行力量對沖,總體運行將相對平穩。預計2010年全年GDP增速將達到10.1%,2011年將回落至9.6%。
對宏觀經濟運行走勢研判的分歧,導致宏調收緊力度的拿捏難題。
接近央行的權威人士透露,最簡單的貨幣供應的控制方法是M2的增幅等於GDP的增幅加CPI增幅,在此基礎上再放大1個-2個百分點。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央行基本上是按照放大2個-3個百分點來控制貨幣。但是2008年三季度-2010年三季度,增幅超過9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遠遠超過GDP增速和CPI增速之和,流動性過於充裕,加大了國內通脹壓力。
2010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目標是7.5萬億元,但此一額度今年前十個月已完成92%,一些市場人士因此預計,今年實際新增人民幣貸款會達到8.5萬億元左右。不過央行有關人士近日的表態顯示,全年的新增信貸規模應當會控制在7.8萬億元以內,即只比年初目標超出3000億元。此舉也是為了控制今年的基數,避免明年信貸規模難以壓縮。
不過經濟界人士的共識是,接下來壓縮新增貸款規模將成為宏調題中應有之義,學界不少人士擔心的是,「收手過緊」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打擊。上證綜指11月底至12月初連續大幅下挫,分析師們認為,這是市場對可能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深表擔憂的體現。
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官學兩界人士認為,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攻堅之年,需要較高的資本投入來支撐。與此同時,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以及4萬億元催生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過度收縮流動性,勢必帶來較大風險。「急剎車」可能危及經濟增長,導致按下通脹之「葫蘆」的同時卻浮起了通縮之「瓢」。
那麼如何進行穩健操作?
199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立了1999年開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此後這一政策取向一直延續到2006年底,成為中國人民銀行1983年履行央行職能以來,執行時間最長的貨幣政策取向。
直到2007年中,這一政策取向才被終結,央行決定開始執行「穩中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一年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內經濟形勢驟變,保增長成為首要任務,貨幣政策再度面臨調整。2008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至今年底已實施兩年有餘。
多位專家、政府官員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穩健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信貸「急剎車」,未來新增貸款規模依舊較大,但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將會被進一步凸顯。
劉元春認為,要在信貸投放調控方式上進行調整,約束商業銀行放貸衝動。央行除了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常規手段外,還應強化宏觀審慎政策,比如對槓桿率、存貸比的監控,對資本充足率本身監控等。
推薦閱讀:
※身處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年輕人該怎麼面對?
※軍事立法工作條例
※喜歡有變化的工作,可是卻在體制內每天重複著工作,覺得很不快樂,想要改變,可是已快40歲了,該怎麼辦?
※年輕人剛出社會工作不應該看重錢,對嗎?
※抑鬱症患者,想找工作,但反應遲鈍,看起來智商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