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關於佳能鏡頭和尼康鏡頭的各自成像特點
究竟是佳能鏡頭好還是尼康鏡頭好,這個話題已經爭論有十好幾年了,記得十多年前,我們北京的一些影友在參加活動的路上,經常為這個話題爭得臉紅脖子粗,那時擁有尼康鏡頭的人往往正上風,因為那時大家玩黑白攝影的較多,印刷工藝也落後,同時佳能相機也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多。也正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我也選擇了尼康相機。後來佳能為了競爭,在北京日報的協助下,開始免費為影友們提供使用佳能相機的機會,同時佳能相機的電子系統也為攝影記者們提供了相當大的方便,北京日報攝影部主任葉用才(現為北京攝影家協會主席)就使用了佳能相機。據我觀察,佳能鏡頭和尼康鏡頭之間的確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也不是像一些朋友所說的佳能偏軟,尼康較銳,那樣的簡單。佳能鏡頭層次豐富,高光部分表現細膩,但是從色彩方面來說不如尼康鏡頭絢麗,色彩飽和度高,在一堆照片中,很容易分辨出來。現在科技發展,紙張品種也比過去豐富,佳能鏡頭的優勢越來越凸現。大家都說尼康鏡頭適合黑白攝影,我曾經用過佳能相機,拍了一卷黑白,使用俄羅斯碳素相紙,放大出來的照片讓我大吃一驚,層次豐富過渡自然,非常漂亮。在一次影賽中,我也露過一次怯,錯把佳能拍攝的照片當作尼康鏡頭拍攝的,後問作者使用的什麼鏡頭?答:佳能L頭。由此可見佳能高級鏡頭不比尼康鏡頭差,甚至超越。那麼我們如何在佳能與尼康之間做出選擇呢?我的意見是,假如你的資金充足,那麼我建議你直接上佳能,直接購買L鏡頭,直接上2.8恆定光圈的。如果你的資金不多,又不打算專門從事人像攝影,那麼我建議你購買尼康鏡頭,拍攝民俗和風光題材足以。佳能相機早年的牌子叫觀音,他和美能達早期都是採用德國鏡頭,後來才自己生產光學鏡頭,工藝和風格學習和繼承德國較多。尼康則是靠光學起家,先有的鏡頭後有的機身,機身繼承德國早期機械相機風格較多。接下來繼續講他們的發展歷程和鏡頭風格的微妙之處。不知那位用過早期美能達的洛克爾鏡頭,那才叫風格獨具。而不是現在一些美能達派主觀自稱的所謂「美頭風格」,他們可能不知道美能達早就不自己開發鏡頭了,它的鏡頭多是委託開發或者乾脆就是代工貼牌的。因此早沒有了早期的鏡頭神韻和自己的風格;佳能是精密機械起家,長期以來一直自認為鏡頭是自己的弱項,也是滯礙自己成為專業攝影領域大牌的關鍵。因此它在鏡頭開發上非常捨得下本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首先開發出光圈為0。95的標準鏡頭。70年代,它開發的1。2光圈標頭仍是業界領先。它在玻璃融制、材質工藝和光學性能上逐漸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自己獨特技術專利,其光學鏡頭產品系列逐步追上了曾經是光學起家產品一直領先於他的傲林派司、盤太刻絲。而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機電一體化大潮中,佳能抓住時機成為大潮中最成功的弄潮兒,品牌超過德國產品,與尼康並列為日產相機銷售一陣容,潘、美、奧、康、理成為二陣容,在激烈角逐中先是裴托利、後繼確善能等一批名機淡出。50和60年代,日本一些廠家鏡頭直接用德國配套,尼康鏡頭優勢產生於50年代。它的相機成像質量不錯、尤其是銳度和反差,在當年使用黑白膠片為主的時代,這樣的照片適於製版印刷,加上價格相對便宜,光學鏡頭開發又成系列,因而很受攝影記者歡迎。抗太刻絲、呀西卡則「一國兩制」,既採取拿來主義用德國鏡頭、又自主開發日產鏡頭。在相機兩個品牌上分別使用,但介面一致。記得80年代初期,只買得起呀西卡FX3(就是今天鳳凰系列原型),但可以配個蔡司頭。三條不同發展路線講完,下面著重將C、N頭風格的細微區別。我看了這個問題的跟帖,可能是諸位年齡都輕,不了解歷史演進過程,也沒有幾十年跟蹤兩個公司技術工藝發展和進行長期產品比較,竟沒有人能清楚講出C、N鏡頭區別。剛才說過日本相機廠家鏡頭開發的幾條發展脈絡,總結一下:1是尼康、襖林派司等「自主開發」路子,有些象過去我們的樂凱膠捲;2是佳能、美能達、旭潘等先引進配套再自己開發,有點象鳳凰相機和我國汽車工業想走但沒有走成功的路;3是抗太刻絲呀西卡等拿來和自主並舉,有點象一氣紅旗和奧迪,但又可以說根本性質不象。因此,鏡頭風格也多少與此有關了。剛才說了,尼康鏡頭產生於光學起家、發軔于軍事工業30、40年代(憤青注意了、尼康你還買不買)。50年代由於美國攝影記者就地取材拿著日產便宜的相機上朝鮮前線戰地採訪,而一舉成名享譽新聞界攝影至今。從黑白報紙印刷效果看其鏡頭銳度大獲好評,價格遠低於德國產品。受到新聞記者追捧。也形成尼康鏡頭之所以受歡迎的優勢,而這一當年略與德國鏡頭不同的特點,就漸成其傳統特色。——特點:銳度、反差。適於印刷製版,尤其是黑白片製版印刷時代。佳能和美能達早年沒有自己的鏡頭,是模仿德國鏡頭後起的,當然M已經基本放棄鏡頭開發。可佳能卻大幹快上,先是追求大口徑搞轟動效應,接著搞大系列角逐頭排交椅,開發不計工本。也正因此,逐漸形成C頭的特點——好的真好,成本太高、成品率低。而要與自己機身產量數目龐大像對稱,還必須生產大量成本低廉的鏡頭搭配機身銷售。於是形成品質走兩端的產品格局。尼康不然,他的用戶是先肯定其鏡頭品質而成為忠實用戶的,它的用戶曾是以專業和准專業為主,因原有的鏡頭品質得到認可,保持住風格就是了。重點是要可靠。佳能的用戶則龐雜得多,涉及業餘、准專業和專業人士,要在產品線的成本價格上適應多種需求。最後就N和C的鏡頭品質風格說一些個人觀點:我因為兩個品牌半個世紀生產的鏡頭都曾多少用過一些,個人感到就群體整體來說,N的鏡頭平均成像品質略高於C頭,這是指相同價位的多數產品而言。也有一些尼康甚至尼克鏡頭不如C的普及頭。我本人就曾經使用canon35-70/3。5-4。5套頭(現在叫狗頭),拍出過極好的獲獎照片,被拿到攝影展上放到40多寸展覽。當時我很不放心鏡頭質量,仔細在照片跟前觀察細節,其分辨力和邊緣色散的控制令我難以置信。如果懂得鏡頭生產和設計的複雜,就會知道——實現高銳度和高反差是容易討巧的,會使人們感到這個鏡頭分析力強,俗稱「硬」。而實現鏡頭的反差柔和而解析度高,則不太討巧。可能力量下的很大,卻難以迅速給人們鏡頭「硬」的印象。然而,真正的所謂鏡頭風格和味道就出自這裡。為什麼N頭再好,專業人士也覺得它較之德國鏡頭缺少「味道」?明白了嗎。而C廠頂級鏡頭的風格走的是追求德國風格,低反差、高解像的路子。雖然乍看上去不如N頭銳度反差大、顯得「硬」。但是耐看,細節豐富——這就是德國鏡頭的味道。諸位不信,各拿一隻同規格檔次鏡頭比試一下。我不看也知道結果——拍風景照、黑白照、以光線明暗構圖的相片,N頭效果好。拍人像照、彩色照,以豐富細膩的影調色彩構圖的照片,C頭效果好。而就鏡頭工藝水平論,實現後者要難於實現前者。也就是說C頭優質品的價值高於N頭。倘若你希望換一種風格製作照片,那麼後期加工C頭拍的片子容易被提高反差和銳度。而N頭的片子則難於豐富層次、增加細節。 |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佳能EOS M100微單無反相機?
※45點AF+雲存儲服務 佳能EOS 80D現場試用
※佳能EOS全面幅,拍的風景都是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