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馬英九政權的統治危機 / 沈宇哲

1個月前,當沈富雄被迫失去監察院副院長一位後,我曾在批判國民黨的文章中談論過「到底誰觸發了馬英九的統治危機?」,正巧,我的朋友鄭東陽把奧運月比喻成「嗆馬月」,還得出了馬英九即將迎來難熬的「百日危機」的結論,對此我是這麼看的。一、台灣為何沒有「俯卧撐」?自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行使憲法賦予的解釋權力之後,以憲法為最高準繩,推翻了威權時代以來的多種拂逆民主精神的法律。此後境內所有示威遊行只要符合《集會遊行法》,就是蔣介石再世也無法質疑。誠然,自本月開始,由長老教會、台灣社、台灣團結聯盟外加民進黨等多數本土政治勢力發起參與的街頭大串聯,針對馬政權多項國政決策提出尖銳的反對意見。628貴州甕安事件後,香港媒體通過北京的消息人士透露了胡錦濤對這起群體性事件的看法:為什麼一件小小的刑事案件最後為演變成萬人衝擊政府大樓,把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答案後來由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公布,甕安當地政府官員與黑社會聯手,致使民怨逐漸沸騰,最終釀成暴力對抗的悲劇。其後,雲南普洱發生警民暴力衝突,雲南省委副書記李紀恆當面斥責地方官員:「幹部當成這樣不如去跳河。」問題來了,那台灣為什麼沒有類似「俯卧撐」的群體性事件?台灣人不恨倒行逆施的政府么?陳水扁八年執政積累的民怨為何沒在島內各地「揭竿而起」?過去戒嚴時期,兩蔣不是沒幹過鎮壓示威遊行的事情,但後來蔣經國慢慢發現,統治鷹犬越是有激烈反應,站在對立面的黨外精英就越是受到人民愛戴,反國民黨情緒也成正比例升高。力量愈懸殊,政權扣分愈多。於是,《國家安全法》取代了戒嚴成為了人民行使政治權利的法理依據。之後,順應解嚴後的形勢,《集會遊行法》頒布施行。我不想強調選舉和民主是台灣沒有出現「俯卧撐」事件的原因,雖然這就是原因之一。用一個故事足以證明一切。2006年施明德發動「百萬人倒扁」的街頭抗爭行動,當915百萬台灣人真的匯聚上街後,倒扁指揮部不是沒有動過衝擊總統府「活捉」陳水扁的念頭,但後來被施明德放棄了。因為這個一輩子都在為民主奮鬥的戰士不能容忍他所熱愛的中華民國或台灣發生政變,即使這樣的政變會得到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贊同和支持。但指揮部的爭吵被西方媒體捕捉到了,而參與遊行的百萬人民卻「聽話」地按時散場(此處不討論馬英九市長的個別行為),如此大規模的街頭遊行竟然能平安落幕,實在是創下華人社會的反對執政者集會的一大先例。從這個例子結合民主轉型後的社會演變看,台灣人民對猶如家常便飯的遊行抗議活動,甚或形形色色的遊行已經沒有了會使頭腦發熱、情緒失控的原始衝動,更不復往日對專制政權壓制人民集會自由的維權熱情。因為有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和公民素質,就算人數超過百萬,也還是能夠控制得住局面。那麼回到主題,無論本月的嗆馬大遊行會有什麼樣的政治效應,那都是提供了一個不滿馬政權政策的發泄渠道。而由於情緒得到了發泄,心中的不滿和忿恨不易長時間累積並發生化學變化,對中央政權而言,這種政治串聯於大局穩定有益無害。另一方面,對幾大本土反對力量來說,借重台灣社會對馬政權有抱怨的民氣,策動政治總動員,對內部恢復元氣,重新凝聚鬥志助益良多。同時,也能喚起年長一代的人民回憶起黨外鬥爭的光輝歲月,利用反國民黨的共同目標,「槍口一致對外」,彌合內部對政治利益分配的歧見,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轉移矛盾焦點,解決黨內團結難題。這麼一個於馬政權、台灣民意和反對陣營一舉三得的好事,何來「引爆危機」的說法?二、執政危機禍起蕭牆 馬須反躬自省如果以馬英九的良師益友南方朔的政論來看,這位大師自馬英九上台迄今,已連續兩個月撰文攻擊國民黨政府的無能、懦弱。不僅南方朔如此,王作榮等一眾藍軍言論領袖無不對馬政權「亂七八糟」的執政成績「痛心不已」。台灣素有「名嘴治國」、「報紙治國」的外號,一群領著車馬費去電視台上節目的所謂名嘴,進了TVBS開口一個民進黨該死,閉口一句陳水扁應該切腹,但轉場子跑到親綠媒體又成為「打馬急先鋒」。沒有人格不算,經典名著胡亂引用,打腫臉充胖子的笑料不勝枚舉。但就是這群「挾民意以令總統」的社會精英,動輒干預油價調整幅度,明明不懂得國際市場的行情,卻擺出一副專家教授的樣子。但,耳根子向來很軟的馬英九非常在意媒體對他的評價,每每名嘴群起炮轟,就立刻申斥行政院檢討。當然這也怪不得他,由金溥聰精心打造的「馬英九神話」完美地貫穿了台北市長的八年,如今位居總統高位,輿情自然也是不能偏廢的。所以,無論反對黨是針對劉兆玄,還是賴幸媛,矛盾指向的都是馬英九本人,所有政治鬥爭的核心只有總統府一個目標。自蔣經國之後的歷任中華民國元首,都喪失了「總統即皇帝」的崇高威望,李登輝更是經歷了國民黨內部驚天地泣鬼神的權力鬥爭,以心狠手辣奠定總統權威,以至於到了決定1996年總統選舉到底是人民直選還是間接委任時,李登輝已經可以做到「眼皮都不抬」的蔑視外省權貴阻擾人民直選總統的抗爭,帶頭清算外省統治集團驕橫、無恥的嘴臉,順利斬獲台灣民主化進程最關鍵的成果。到了陳水扁時代,天不怕地不怕的政治性格讓他對鬥爭的殘酷已然免疫,陳水扁是第一個懂得將高民意轉化為黨同伐異手段的民選總統,換句話說,民進黨會有今天,此人居功至偉。總之,總統權威的樹立並延續到行政團隊對中央政權的政令暢通至關重要,但馬英九既學不會李登輝的「狠」,也不屑借鑒陳水扁壓制異見的強悍手段,便成為如今的「牆頭草總統」,風往哪吹,他就往哪倒。anyway,獨派與本土勢力的串聯集結不會是馬英九政權步入統治危機的原因,更不會以反對力量的街頭遊行而人心浮動,因為這種邏輯只適用於20年前那個專制的國民黨政權,那個對多元異見「零容忍」的保守執政黨,而引入了開放、民主、寬容精神的新台灣,帶著平常心看待這些現象即可。還是那句話,城堡總是先從內部被攻破,民進黨已經實踐過的真理,國民黨也逃不了。


推薦閱讀:

你吸或不吸,萌寵們都將「統治」世界
未來簡史:距離我們被計算機統治,還差最後一步
地表統治力最強的運動員是她
中國此地曾被一強國統治數百年,現成中國最富,強國卻淪為二三流

TAG:危機 | 政權 | 馬英九 | 統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