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訓》(《寶訓》)極有可能是學術造假(一)

《保訓》(《寶訓》)極有可能是學術造假(一)(2009-05-22 12:10:15)

《保訓》(《寶訓》)極有可能是學術造假

李學勤等史家近來連續發表文章,說通過整理「清華簡」發現有《保訓》篇,「意義非常重大」。依據其論述,概括起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這篇簡文是「周文王遺言」,二是說該文是確可證實「堯舜以來確有「中」的傳授,」。

依據姜廣輝在《〈保訓〉十疑》中的整理,《保訓》(《寶訓》)(為方便檢索,下仍以《保訓》名)文大致是這樣的:

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歷),恐墜寶訓。戊子,自靧。己丑,昧爽……王若曰:「發,昔前夗傳寶,必受之以詷。昔舜舊作小人,親耕於歷丘,恐救(求)中,自詣(稽)厥志,不違於庶萬姓之多欲。厥有施於上下遠邇,迺易位邇稽,測陰陽之物,咸順不擾。舜既得中,言不易實變名,身滋備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隆)之德。帝堯嘉之,用受厥緒。昔微矵中於河,以復有易,有易服厥罪,微無害。迺追(歸?)中於河。傳貽子孫,至於成湯。」曰:「不足,惟宿不羕。」

簡文中唯一難把握的是個「發」字,因周武王姬發的字是「發」。但通篇文字所當疑者甚多,姜文輝所言皆是,李學勤等人也尚沒有就所疑問題予以澄清。說《保訓》是「周文王遺言」,很難成立;同樣的,說周文王是在向姬發傳「中」的道統,更難成立。但文中「發」之名及「救中」、「得中」等概念如何解釋?

末學認為,只有搞清簡文發生的時代文化現象或學術發展傾向等,才便於把握《保訓》的真偽或者學術意義。

據李學勤先生說:已經知道,這批竹簡的年代是戰國中晚期之際,這一點已經碳14測定證實。文字風格主要是楚國的。

至於《保訓》簡出土於何墓,我等不得知,但戰國中晚期的儒家作品尚有不少流傳,依據這些作品與之相對照,或可有助於識其真面目。

實際上,認真整理戰國中晚其儒家作品的,在歷史上有兩個人最權威,一位是荀子,另一位是班固。為什麼司馬遷算不上一位?讀《史記》便知司馬遷所注重的歷史事件,對學術問題並沒有多少認真的整理,如《仲尼弟子列傳》只寫了學術傳承世系等。而荀子則有《非十二子》、班固則有《漢書藝文志》等文傳世。荀子、班固對戰國中晚期的學術活動評價很低,荀子非十二子,說這麼多的流派都不是真正傳述孔子學術的,多是屬於「案飾」孔子語錄或者冒充嫡傳孔子言論或者以其他方式謬傳孔子者,實際上他們皆是以不同方式進行學術造假者。班固則說「孔子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是說那些時代的學術觀點亂七八糟,幾乎沒有一家可以稱之為聖人之學的。荀子、班固所接觸的戰國中晚期的學術作品要比現代人多得多,他們之所以有如此態度,就是大量的學術作品不堪入目。

可是,我們今天的信古派,見到一根簡文如獲至寶,一律信為聖人真傳而大加宣揚。究其實,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甄別真偽,不光是確定作品所屬時代,而且要分析是否是那一時代的學術造假。

末學認為《保訓》極有可能是當時人的學術造假。

首先,如果說《保訓》中的「發」,確實是指姬發的話,那麼「惟王五十年」似乎是指周文王,但歷史上無周文王生稱王五十年的依據。姜廣輝《〈保訓〉十疑》是疑所當疑,若周文王確實未曾稱王五十年,此文必另有所指。

今借博客餘生在轉末學《瀛政為什麼不稱王》一文的評註中的考證,來證明周文王從未稱王的歷史記載:

一、周武王滅殷未就帝號而稱王

自成湯滅夏以來,殷朝天子皆稱帝號,直至帝紂,而武王伐紂,建立周朝而不建帝號而稱王【史記.殷本紀】,在下以為其一:周初為殷朝諸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論語·泰伯】不稱帝號以謙恭示於天下,其二,其父謚號文王,以自己不僭越其父以孝聞於諸侯。所以周朝天子皆稱王號。

二、楚國熊通首先僭越稱王

至「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摘自(史記.楚世家)】,楚熊渠「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摘自(史記.楚世家)】,「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摘自(史記.楚世家)】

而自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平王遷都雒邑(公元前771),東周開始後,周室衰微,周平王三十年(公元前741年),楚熊通殺其兄長楚君蚡冒之子自立為楚君。【史記.楚世家】,楚君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摘自(史記.楚世家)】周天子不能討伐,以至於世代僭越稱王。

三、吳國壽夢繼楚之後稱王

「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夷蠻。十二世而晉滅中國之虞。中國之虞滅二世,而夷蠻之吳興。大凡從太伯至壽夢十九世。」。【摘自(史記.吳太伯世家)】

周簡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吳太伯的十九世孫壽夢立而吳始益大,稱吳王。

四、越國允常拓土稱王

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摘自(史記.越王句踐世家)】

五、魏國子罃僭越稱王

周顯王元年(公元前369年)魏伐楚,取魯陽。武侯卒,子罃立,是為惠王。這是中原諸侯第一個僭越稱王的。

六、齊國田因齊僭越稱王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齊桓公田午卒,子田因齊立是為齊威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七、 秦國嬴駟僭越稱王

「周顯王五年,賀秦獻公,獻公稱伯。九年,致文武胙於秦孝公。二十五年,秦會諸侯於周。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三十三年,賀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摘自(史記.周本紀)】八、五國(魏、韓、趙、燕、中山)相王

周顯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魏公孫衍倡議「五國(魏、韓、趙、燕、中山)相王」,韓、燕、中山皆稱王,趙武靈王獨不肯,曰:「無其實,敢處其名乎?」令國人謂己曰君。

至此可知,周朝諸侯不尊天子,先是楚、吳、越等蠻夷之地,稱王,與周天子同列,後是中原諸侯陸續稱王,不尊天子。

既然周文王未稱王,那麼「惟王五十年」則其「王」絕不是指周文王,李學勤所說《保訓》是「周文王遺言」便是無歷史記載依據,反而是與歷史記載完全相反的————不足信了!

   最有可能是《保訓》作者歷史知識淺薄,連周文王未曾稱王也不知,為搞學術造假便荒唐地擬了「惟王五十年」之辭。


推薦閱讀:

摔跤死:如果我是造假醫生
中國的造假者真的能傾家蕩產嗎?
三類手串,九成造假,只有你還一直把它當個寶……
李一其人 「深喉」點破其造假命門
文玩造假那些事兒:認清他們就不會打眼了

TAG:學術 | 造假 | 學術造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