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教育解析

超常教育解析

關鍵詞:超常兒童概念 表現形式 數量 經濟背景 超常教育 指導思想 未來 家庭特點 成果

超常兒童概念通俗解釋:廣義超常兒童:某一方面比一般同齡人具有優勢的。

狹義超常兒童:智力超常

中國科學院超常教育課題組劉范、查子秀等首先於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超常兒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術語。當時提出超常這一術語時,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這些兒童的非凡表現不完全是天生的;另一方面,超常兒童只是兒童群體的一部分。

兒童群體的表現(或反應)基本符合正態分布,該分布的計算公式為

x可代表個體的表現(或反應)

μ為該群體的平均表現(或反應)

σ為群體表現的離散程度即標準差。

我們認為,在這樣一符合正態分布的群體中,凡是x≥μ+2σ的個體都是超常兒童。

這就是目前我國在該領域裡劃分超常與常態兒童的一個標準。該正態分布可直觀地用一條中間高兩頭低的曲線來表示。由於正態分布曲線的形狀像一口鐘,圖中的中線表示均值的位置,a為標準差,那麼超常兒童或低常兒童就是處於超過或低於均值兩個標準差的那部分兒童。

雖然我們認為「超常兒童」這一概念具有較好的科學性,但當初把「超常」一詞翻譯成英文「supernormal」介紹給國際同行時,卻頗費了些口舌。原因是這個詞(supernormal)在英文中沒有,是我們中國科學院超常教育課題組創造出來的。不過,經過課題組20多年的努力,現在國際同行已基本接受了這個詞。

超常兒童的表現形式

從對超常兒童的定義中人們很容易發現,「超常」這一概念是非常寬泛的,它所涵蓋的面很廣。人們可以把任一形式、在任一方面表現傑出的兒童稱為超常兒童。這就突破了傳統上那種認為只有智商高的孩子才是超常兒童的狹隘觀念。事實上,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Harward Gardner)認為,人的才能主要有8種,即語言、數理邏塑、空間、運動、音樂藝術、人際交往、內省和自然。在加德納看來,這8種才能是各自獨立的才能,並把它們稱為8種智力。這種觀點被稱為多元智力觀 。根據加德納的觀點,至少有8種類型的超常兒童,即語言能力超常的兒童、數理邏輯能力超常的兒童、空間能力超常的兒童、運動能力超常的兒童、音樂藝術能力超常的兒童、人際交往能力超常的兒童、自知之明能力超常的兒童和對自然界的領悟能力超常的兒童。雖然我們並不認為多元智能具有嚴謹的科學性,但其對表現形式的分類還是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心理學家吉爾福特(Guilford)則認為,應該從操作(0pera tion)、內容(content)和結果或產品(production)三個方面結合起來看人的能力。不同的行為方式(操作)作用於不同的方面(內容)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產品)。吉爾福特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20—180種才能。因此,根據吉爾福特的觀點,應該有120到 180種超常兒童。

課題組超常兒童研究範圍:

l 學業超常

l 音樂表演超常

l 視覺藝術超常

l 其他方面超常

超常兒童的數量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從積極的意義上說,人口多意味著人力資源豐富。我國現有14歲以下人口為兩億八千九百七十六萬。根據標準,我國現有僅智力超常兒童就約有八百多萬。這只是一個理論的估計值,實際上的比例究竟是多少呢?

美國兒童智商分布抽樣調查結果

兒童的智商

實際分布(%)

160

0.03

150

0.20

140

1.08

130

3.13

120

8.68

110

18.18

100

23.23

90

23.23

80

15.17

70

5.05

60

2.02

在2000年到2003年間,我們對北京市學生的智力狀況做了抽樣調查,結果分別見下表

智商

理論分布(%)

實際分布(%)

≥130

2.2

4.4

120-129

6.7

6.4

110-119

16.1

21.1

90-109

50.0

54.9

80-89

16.1

6.9

70-79

6.7

5.9

≤69

2.2

0.5

這些數據以及其他的研究數據都表明,雖然不同智商水平的人數比例在不同的人群中不完全一樣,但其分布模式是基本一致的。而智力水平屬於超常範圍的個體,其比例基本上在3%左右。

根據這些數據推測,我國目前屬於智力超常範圍的14歲以下兒童實際上的數量確實在800萬左右。如果把衡量廣義的超常兒童的話,超常兒童的數量就會更多。這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富礦」,如果能很好地加以開發利用,對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應該是一個巨大的資源。

超常兒童的社會經濟背景分析

由於智力測驗的分數與兒童的家庭的經濟地位、社會背景和地區有一定的聯繫,來自不同地區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的智商,分數有一定的差異。因此,符合某一特定標準的超常兒童的比例也就有相應的差異。心理學家對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兒童的智商做了測驗後發現:

社會經濟地位好的兒童的智商要高於同年齡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差的兒童

不同階層兒童智商分布情況

一般經濟地位(%)

上層經濟地位(%)

140

0.5~1

2-3

130

2~4

6-12

125

5~7

15-20

120

10~12

30-40

110

16~20

45-60

為什麼開展超常教育目前,人們對超常教育有一些認識上的問題。一種認識是「超常教育就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於是對這些受教育者的期望值就在無形中提高了許多。其實,培養高素質人才也是全民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不能說超常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而其他形式的教育就不是。從概念上講,「超常教育」是「針對超常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而進行的,旨在使他們得到良好發展的教育」的簡稱,而不是有些人宣傳的那種「超乎常規的教育」的簡稱。實際上,超常教育的目的應該很簡單,就是為超常兒童提供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為每個孩子提供相應的教育是社會的責任,因此,我們開設超常班只是要盡到這個責任。就象一個家長需要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受教育的機會一樣是一種責任。同時我們也要探索其他形式的超常兒童的培養教育。

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

l 在動態的比較中鑒別、研究超常兒童;

l 採用多指標、多途徑、多形式的研究手段;

l 同時考察超常兒童心理發展中的「質」「量」關係;

l 兼顧智力與非智力因素;

l 結合教育實踐進行鑒別和研究。

2、研究方法:

超常兒童的鑒別

l 單個鑒別就是個別地對兒童進行考察鑒定。單個鑒別的一般步驟為:

① 家長、老師的推薦或新聞媒介的報道;

② 家長或推薦人帶兒童到有關部門(研究單位或學校)與研究者見面,由家長或推薦人描述有關該兒童的具體情況(主要是一些突出的表現等);

③ 用有關測驗(如智力測驗或認知測驗)測定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根據測驗的結果和兒童的具體表現(或以往的記錄)做出初步的判斷;

④ 繼續有針對性地觀察,尤其是對那些有明顯發展不平衡現象的兒童更要對其弱項做繼續觀察。

⑤ 最後確定是否真正智力超常並確定是否對該兒童實行追蹤研究。在實際研究中還要注意兒童的非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的發展情況,但到目前為止,非智力個性心理品質尚未正式定為鑒別超常兒童的指標,在實際應用中只作為參考。

實踐證明,單個鑒別是發現超常兒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超常兒童要遠遠地超過人們靠偶然發現的數量。而且,如果家長或老師對超常兒童沒有正確的認識,常常會發生超常兒童被埋沒的現象。事實上,我國有數百萬的兒童屬於超常兒童,但真正被老師或家長認識的卻非常少。很多超常兒童被誤解成「問題孩子」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遭到摧殘。因此,為了發現更多的超常兒童,為了不使這些優秀的苗子被埋沒,為了能更好地對他們實行因材施教,研究者必須採取一種主動的鑒別方法,這種方法就是集體鑒別。

l 集體鑒別的一般基本步驟為:

① 報名。對兒童做一般性的了解,如年齡、發育史、家庭簡況、家長對兒童的教育情況及兒童本人的主要表現(學習成績優秀或達到一定的認知水平、思想品質好、有較強的求知慾)等基本情況;

② 初試。.用學科考試的方式了解兒童的有關主科知識和能力,用有關智力量表了解兒童的一般能力(智力);

③ 複試。用「鑒別超常兒童認知能力測驗「對通過初試的兒童進行複試,確定該兒童是否真正屬於超常兒童。對於具有特殊才能(如音樂、繪畫、發明等)的兒童要將他們的作品請有關專家評定;

④ 核查。對通過複試並達到標準的兒童,再向家長或原學校老師做問翻查,了解該兒童的個性特徵、思想品質,同時進行體格檢查(或體育測試),了解他(她)的體格發育情況;

⑤ 試讀。對經上述篩選過程合格的兒童進行試讀觀察,主要了解被定為「超常」的兒童是否適合於集體教育的環境。

l 鑒別超常兒童認知能力測驗的每個分測驗都有兩個指標,這兩個指標是:

① 超過同年齡常態兒童平均成績的兩個標準差(即x≥u+2a),也就是說,如果某兒童的測驗成績超過同年齡組常態兒童平均成績的兩個標準差(或所得測驗分數的百分位在95以上)就認為該兒童在這方面屬於超常範圍;

② 高於大兩個年齡組的平均成績,即如果某兒童的測驗成績超過大於自己兩歲常態兒童的平均成績,則在這方面屬於超常範圍。

超常教育未來發展

北京超常教育情況(文件摘錄):

(1)北京市教委開始壓縮實驗班招生人數,根據計劃,兩到三年內,所有學科實驗班將全部取消。有關人士分析,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本市將在兩年內停止學科實驗班招生。北京市教委有關人士同時表示,小部分學校開展的名副其實的創新實驗項目還會保留,比如針對超常兒童開設的實驗班,是一種創新實驗的探索。

(2)北京少年科學院將啟動面向高中生培養創新人才,市教科院有關負責人表示醞釀已久的北京少年科學院啟動建設。這將是國內首個面向高中學生,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的的少年科學院。入選少年科學院的小院士,高考時有望獲得錄取優惠政策的照顧。「少年科學院」項目目前處於調研階段,科學院的學科組成、學生選拔、課程安排、研究性學習方式等都在緊張的設計之中。四中、八中、師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具備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經驗的知名高中也參與到少年科學院的建設之中,為少年科學院提供「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甄別」、「創新培養模式」以及「人才成長直通車制度」等方面的建議。2008年,北京少年科學院將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正式啟動。課程安排,學習方式以及高考享受到的優惠等具體政策也將隨之出台。

未來發展:

在世界各國均對超常兒童教育立法,我們相信不久未來我國也會立法。

超常兒童家庭特點

研究表明,超常兒童的家庭教育一般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l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l 民主的養育方式

l 非常重視孩子的才能培養,且能付諸實施長遠的培養計劃和有效的措施。

1、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能在兩個方面給予孩子走向卓越的重要影響:

第一,家庭能幫助孩子獲取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

第二,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把他們的價值觀和態度、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都能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孩子。這些重要影響,首先是從父母(或其家庭中的養育者)所創造的家庭環境中開始的。這個環境是培養超常兒童能力的一個重要條件。

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這句話道出了教育的真諦:首先.良好的教育蘊藏著巨大的可能性;其次,良好的教育需要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幼小時的環境。同時,這段話也表明了,良好的教育即是愛心和生命的教育,首先應該起源於家庭。

發現以下幾個方面是影響兒童才能超常發展的主要因素:

(1)家境和學習條件

根據對超常兒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經濟地位等資料的調查.課題組發現,儘管各種不同的家庭背景下都有可能出現超常兒童,但是在比較優裕的家庭中,出現超常嬰幼兒的幾率較大。這類家庭是指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較高,職業條件較好,收入較穩定和生活充裕的家庭。這類家庭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充足而適宜的材料和活動,有良好的條件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家庭教育。

國外研究也發現,大多數「神童」都生長在相對富裕的家庭.生活在豐富而有趣的環境中,許多人的父母很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在這些小「神童」中,一些人甚至享有自家的圖書館,如數學家萊布尼茨、經濟學思想家傑里米·本瑟姆,以及歷史學家托馬斯·麥考利。還有些神童,如德國著名作家歌德和偉大數學家帕斯卡.英國著名經濟社會學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他們的家長本身就是引人注目的大學者,家中都有豐富的書籍。

也有超常兒童來自貧窮的環境,但他們並非生活在精神貧乏的環境中。相反,他們往往是貧窮環境中的一些幸運兒,不是得到家人感情上和智力上的充分支持,就是得到過他人的資助。例如,13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超常兒童周峰,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其父母都是60年代的大學生,且都是不斷學習、非常注重孩子才能培養的教師。對周峰來說,其學習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都是得天獨厚的。

(2)父母的文化素養

父母所受教育的程度在孩子天賦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在於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發展環境,並樂意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國外研究人員發現,受過高一些教育的母親,相對來說,會養育出更健康、更聰明的孩子。課題組也發現,知識分子家庭出現超常兒童的比率較大。超常兒童的父母不是在受教育程度上與常態兒童的父母有顯著差異.就是其父母雙方或有一方是不斷學習或堅持教育的人。

著名的德國「神童」卡爾·威特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鄉村牧師·但他品德優秀,學識淵博,不僅在語言學、音樂、美術、心理學、教育學上都有極深的造詣,甚至還了解植物學、動物學、地理、歷史、數學、物理、化學……他豐富淵博的知識不僅保證了對孩子的良好教育·而且其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對事物的濃厚興趣、對真理的追求·更為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和深遠的影響。他還非常關心兒童教育,注意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對最新的科學發展和襯會動態有積極的關注和深沉的思考,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

這些家長不但自身教育素養高,而且還非常重視不斷學習有關嬰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知識,積極和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交流、取經,並在實踐中摸索科學的方法和積累經驗。

(3)家庭學習氣氛

超常兒童的父母大都表現出自強不息、好學上進的性格。這樣的環境有利於超常兒童的成長。精力充沛和強烈的進取精神是很多傑出人物父母的共性。孩子有向家長模仿的特點,家長的興趣活動會影響孩子學習、自信心並關心周圍社會。

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在《早期教育與能力培養》一書中·以真摯感人的情懷提到了許多人對自己的影響,其中有老師、朋友·但他對父親的回憶是最深刻的。父親的奮鬥精神影響了他的一生。他的父親從未學過機械學,但在86歲去世之前,一直從事新產品的研究,並獲得了21項專利。父親對產品的追求和對研究的熱情以及努力的姿態,從小就被鈴木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他從父親那裡得到很多東西。父親不僅有不斷研究之心·還有誠實的態度。父親不僅用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他-而且還用語言從思想上有意識地教育他:「如果遇到不熟悉的人,應該先說『您好』。」還說:「應愉快地處理人際關係,要懂人情,又充滿愛,要學會調和,要善於開拓命運,要抓住有利時機……」鈴木鎮一認為,自己對未來充滿希望,至死也不後悔,也不停止,而是慢慢地、專心致志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幹下去。父親的教導和他的一生的行動,成了鈴木思想、行為的基礎。

(4)家庭關係

幾乎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切身地體會到,和諧融洽的家庭,有利於孩子或家庭中任何一位成員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不和諧的家庭,尤其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極大的負面效應。前蘇聯著名兒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夫妻之間的愛情、信任、忠誠和幫助,是使父母智慧之樹長青的營養源泉,相親相愛的家庭才能營造出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氣氛。

超常兒童的家庭里日常生活是愉悅的,充滿愛的,各成員之間一般都能夠相互尊重、關心和信任,家庭氣氛和諧。父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也善於教育,他們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充分信任,使他們能心情愉快地學習。父母與孩子可以平等地暢談思想。這樣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性,有利於智力的發展。

(5)家庭支持

衡量家庭支持的兩大主要標準即

l 大量智力上的刺激、培訓;

l 彼此支持的家庭結構。

愛因斯坦成長在一個富裕、互相支持的大家庭。父母受過良好的教育,婚姻幸福,關注孩子的教育與成長。母親是位水平很高的鋼琴家,從愛因斯坦六歲起開始教他練琴。父親十分關注他的科學教育。叔叔是位數學家,激勵了他在數學、電學和磁學方面的興趣,給他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是他最早使愛因斯坦注意到畢達格拉斯定理,並在11歲時用3個星期的時間自己成功地證明了它。父親和叔叔的朋友們中,Caser Koch激發了他電學,、磁學方面的興趣,Max TalmImd具有淵博的數學及其他學科知識,經常與愛因斯坦探討科學問題,並帶給他最先進的科學書籍。愛因斯坦在科學學習方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實質性的鼓勵和支持。此外,父親和叔叔都敢想敢幹,對先進的科學技術有相當敏銳的眼光、技能和濃厚興趣。他們涉足電氣工程這個全新的領域,產業中充滿大膽的創新,這些活動使他們處在時代科技的最前沿。愛因斯坦生活在一群整日探討新技術、新發現和新應用的親戚朋友中,其優勢對於一位未來的科學家而言是顯而易見的。他從未覺得被迫去學,而是受到深深的吸引,投入了極大的興趣和自主精神。

超常兒童的家長往往總是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能力。所有長期跟蹤研究都表明,在孩子的才能培養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家庭支持,會使孩子在智能上與普通孩子的差異產生從量變達到質變的飛躍。這也是豪(1990)所說的滾雪球效應。

二、養育風格

養育方式是指父母對待孩子、傳達給孩子的一系列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情感氛圍。在這個氛圍中,父母的行為得以體現。實踐中,父母的養育方式是由父母的個性、智力、養育觀和他們自己童年的經歷等許多複雜因素造成的。父母的養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和智力有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四種類型養育方式的主要特點歸納表

專制型

溺愛型

忽視型

民主型

要求和控制

用機械的教條來限制和規範孩子的行為

給孩子過多的自由、過分的寬容

給孩子過多的自由

樹立清楚的行為規範和期望

反應和接納

強調服從、准重權威、努力工作和傳統觀念

很少懲罰孩子,無原則的接納

對孩子漠不關心

成熟的對待孩子,用適當的紀律來確保孩子准受規則,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和發展個性

交流

只希望孩子聽話和服從,阻礙實質性的交流

缺乏實質性的交流

缺乏交流

實施開放交流,給孩子深思熟慮的觀點和意見

家長狀況

對孩子的要求多給孩子的支持少

對孩子的要求少,給孩子不必要的支持過多

對孩子的要求少,給孩子的支持少

對孩子有合理的要求和支持,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人格受到准重

孩子狀況

對理性和社會責任感水平低,認知能力差,易焦慮,害怕競爭和創造性活動,交流能力差

獨立性差,缺乏自控能力,社交和認知能力低

社會責任感水平低

社交和認知能力高,能幹、自立和富有社會責任感

超常兒童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採用的是民主型的養育方式,能較好地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思維習慣,對孩子的智能發展大有裨益。

三、才能培養

超常兒童的父母對孩子有積極的期望,為孩子制定嚴格的教育計劃,抓住一切教育的機會,創造條件幫助孩子完成這些計劃。在培養孩子才能的過程中,父母付出了不同尋常的心血。

1.積極的期望

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超常兒童父母對孩子不僅有較高的期望.而且期望明確且一致。

在家庭、學校和工作單位,人們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當某人被家長、老師、領導或同事看重時,他或她往往也會不負眾望表現更加出色。這就是在教育和管理領域眾所周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一位雕塑家,是塞普勒斯國王,他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理想的女子塑像。塑像如此之美,以至於他愛上了塑像中的女子,並非常期望她能成為他的妻子。於是,他向神祈禱,每天同塑像中的少女呆在一起,與她交談、傾訴。他的真摯情感打動了愛神,愛神賦予了雕像鮮活的生命,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則神話喻示人們美好願望終能成為現實。

父母對孩子積極的期望,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更好地發揮其潛能。這是因為,一旦期望被樹立,人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朝之努力。一方面,父母有相應的行動支持;另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積極期待和希望,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一種關心和信任,孩子為了不辜負家長希望就會自覺地努力進取,對行為產生外驅力;在家長的影響下,孩子對自身也有積極的期望.對行為產生內驅力,兩力的共同作用自然會產生良好的期待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很像一個預言家:父母說孩子行,孩子竟會「不行也行」;父母說孩子不行,孩子競「行也不行」。孩子將來的表現往往被父母「不幸言中」。

2.父母付出不同尋常的心血

很多父母都幻想自己能擁有一個能力超常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取得成功,那該是多麼幸福!然而,這種幸福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孩子和家長持續多年的艱苦努力和犧牲換來的。

研究者們發現,傑出才能的發展需要至少10~15年的時間。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在整個過程中,尤其是在早期和中期,家長扮演著積極的角色,提供了實質性的支持。在幫助孩子選擇學習項目上,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上,在老師的選擇上,在督促孩子的課餘練習上,在物質和精神的支持上……父母都付出了不同尋常的心血。

我們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兒子能生長在良好的環境里,竟不惜三次搬家。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母親在教師罵自己的兒子是笨蛋時,毅然把小愛迪生領回家中,在繁忙的勞動之餘親自教育他,支持兒子在家中的地窖里建起了未來的發明大王的第一個實驗室。卡爾·威特的父親在教兒子學外語時.費盡了心思,發揮了最k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和兒子利用語言做各種遊戲,比如講故事、說歌謠、猜謎語、比賽組詞造句、編動作說諺語、編故事等,使兒子在短短的幾年中就精通了好幾門外語。他還說:「對我來說,一生之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我有一個好妻子。她是一個善良而聰慧的女人,在卡爾的教育中,她也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是一個非常能幹而有責任心的母親,卡爾有這樣的母親,這是他人生中的最大幸福。」從老卡爾對妻子的讚揚中可以看出,世界著名神童卡爾·威特的成長,不僅得到學識淵博的父親的辛勤培養,而且也凝聚著母親的非凡心血。

要想在某些領域內有所建樹,就必須經歷上萬個小時的學習和訓練。但練習只是獲得高水平技藝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獲得超凡技藝所需的練習必須是集中和系統的。卓越才能的培養是通過正確有效的教導和長期大量的練習獲得的。這就告誡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要早早做好培養孩子的思想準備制定明確的教育方針和長遠的教育策略。否則,極易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今天捕魚,明天捉蝦。到頭來,孩子的學業荒廢,一事無成,還易養成做事不堅定、半途而廢的作風,其不良心理影響會毀了孩子一生。


推薦閱讀:

大講堂|手錶的構造組成解析
現代軍用飛機的主動控制技術和變後掠翼技術解析
中文化和國際化問題權威解析之五:URL編碼/Misc
解析皺紋成因 幫你擊退眼周細紋
糖化血紅蛋白臨床應用解析

TAG:教育 | 超常教育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