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說的缺陷

一、正視二月河

二月河是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在文化衝突、信仰迷失、價值系統紊亂、社會結構調整的社會背景和精神背景中,二月河與金庸、瓊瑤的作品,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構成了當代中國最具烏托邦色彩的成人童話世界,為各式各樣的逃避現實衝突的人找到了精神避難所和靈魂寄存處。

特別是通過電視劇的放大功能,二月河的清代帝王小說系列,已經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最暢銷的文學作品系列之一。而且,伴隨著二月河作品的暢銷,以及類似的清宮戲電視劇的火爆,出現了觀眾的熱情與思想文化界的尖銳批判之間的明顯衝突。

二月河創作的中心是以清代歷史為背景的小說,作品主人公是被作者視為「明君」的帝王。在他的作品中,這些帝王一個個都有遠大的抱負和崇高的品德,憂國憂民,無論國家大事還是日常起居,都以身作則,以至每個人都是忍辱負重,積勞成疾。不僅作為作品中人物的那些大臣和小老百姓對皇帝讚不絕口,即便是作為局外人旁觀者的我們這些現代讀者,也都不由得肅然起敬。在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說中,為了突出封建帝王勤政愛民的形象,作者刻意迴避封建王朝本質上對人民的壓迫和奴役,絕口不提封建帝王的殘暴獨裁和非人性,甚至連歷史上最醒目的盡人皆知的民族大屠殺和文字獄都做了改頭換面的處理。

二月河的小說和清宮戲、戲說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情節豐富,可讀性可觀賞性強,在故事的展開中又穿插許多對當前社會不良現象的影射和人生格言一類的台詞,對大眾很有吸引力。但這些作品共同的缺陷是,有意模糊歷史的是非,模糊作品的政治立場和文化立場,在娛樂的形式下傳播非娛樂的皇權文化觀念等等。

因此,大眾要看熱鬧,而一些嚴肅的學者和批評家則更關心作家和作品的歷史意識、文化精神。這種直覺欣賞與理性評價之間的衝突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衝突、社會信仰衝突和歷史哲學衝突,已經遠遠超出了對一個作家和一部作品的評價範圍,而是反映了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社會改革過程中的深層觀念碰撞,也反映了社會在變革過程中理論的滯後和實踐的非理性現狀。

因此,二月河的創作不僅是一個文學範本,也是一個文化範本和精神範本,值得所有關注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現狀的人給予足夠的關注。遺憾的是,由於二月河作品屬於通俗文學的範疇,在藝術上和哲學上缺乏深度,正像一位評論者所說:「他的本意是寫嚴肅的正史,寫出來的東西卻多少有些離譜,三分象三國演義,又有三分象還珠格格,總之是非驢非馬。所以,每回讀他的煌煌巨著,我都有點惋惜。」①所以,多少有點令人遺憾的是,文學批評界至今還沒有很正式地把他的作品納入自己的視野。

本文不想特別關注二月河小說的寫作技巧或類似的技術性話題,只想關注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他又實際上告訴了我們什麼。本文特別想弄清楚的是,在作者說的和做的之間究竟出現了什麼偏差?通過二月河的創作,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歷史和歷史中的人?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本文也希望通過對二月河創作的分析,更進一步地理解關於文學的存在意義、關於民族精神和人文價值重建等話題。

二、二月河寫了什麼

如果要簡單地概括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說的內容,可以只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聖君名臣。

第一部分:聖君。這是二月河全部作品的骨幹,也是他全部創作目標和文化追求的物質載體。二月河的清代帝王小說系列共三部,分別是《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作品的主人公就是被稱為康、雍、乾盛世的締造者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首先是偉大的康熙皇帝。關於為何稱康熙為「大帝」,作者與許多人展開過辯論,也在公開場合作過清晰的解釋。作者認為:「轉換一下思路,難道說玉皇大帝是外國人?俄國人可以稱彼得是大帝,我們中國人也可以稱康熙為大帝。……應該說政治才幹康熙大帝高於彼得大帝。從經濟方面來說,康熙也搞的比彼得好,兩個人甚至還打過仗,而且是康熙大帝取得了勝利。」② 「康熙稱之為大帝,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昨天下午和記者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康熙二十幾歲就解決了台灣的問題,同時解決了滿漢比較強烈的民族矛盾問題,同時他又三次親征準噶爾、六次南巡,這些豐功偉業,解決吳三桂問題,無論哪一件拿出來都是很大的功勞,而且本人的素質,通七國的語言,按照現在來說,當然不可能是英語法語,是日本等東南亞國家的七國語言。數學水準是全國最高的,他到河南去視察工地,測量河工都是用自己製造的儀器,我們數學裡現在講到的元次根,外國老師跟他講元次根時,怎麼都說不清楚,康熙最後定名為這個東西叫元次根,現在數學裡還在運用這幾個詞,他自己還寫了一篇地震的論文。音樂、醫學、詩詞、書法,一樣一樣都是頂尖的,這個人如果活到現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高級知識分子。他有忠厚長者的風度,心胸比較開闊,如果今天的人跟他相處,也能夠相處的比較好,因為他的個性比較好。」③

作品不但以濃重的筆墨寫了康熙除鰲拜、平三藩、收台灣等政治軍事功業,更以主要的篇幅表現了康熙作為一個「偉大的皇帝」駕馭宮廷政治的能力與智慧。比如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自己乳母的兒子——自己最貼心的侍衛魏東亭進行監視控制,以至他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都被他的這種陰險的心計嚇著了。在他中老年的時候,又對自己的幾個成年皇子防範、利用、打壓、整肅、清理,玩弄於股掌之中。在溫和寬容的表象背後,袒露出一個鐵腕政治家的獨斷血腥的本色。在所有的描寫中,作者所要告訴讀者的只有一句話:「康熙是一個偉大的皇帝。」

第二位是曾經被史書和老百姓廣泛詬病的雍正皇帝。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雍正是一個很嚴厲殘酷的皇帝,一個徹底的反面形象。但在二月河的作品中,這個形象也被做了徹底的改寫,成為一個勤政愛民,事業心強,是非分明,有正義感的好皇帝。作者重點寫了他的勤政和懲治腐敗,寫經過他的改革國庫由空虛變得豐饒,吏治變得清明。作者說:「雍正這個人在工作時是工作狂,我甚至認為雍正皇帝本人是累死的,因為我們從故宮裡看到雍正,我是在我們圖書館裡看到雍正的硃筆批諭旨,有一千多萬字,他在位時間是十三年,劉和平寫五百多萬字,就一身病,雍正十三年,管理這麼大的國家,還寫了一千多萬字,是相當厲害的,我曾經說過泡妞也是需要時間的,他沒有時間,工作量這麼大,所以他沒有時間會荒淫。」④

第三位則是那位愛遊山玩水並且到處題上「××到此一游」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生長在和平年代,是個接班守成的皇帝,而不是創業的皇帝,所以政績沒有爺爺爸爸那麼轟轟烈烈。於是作者就著重寫了他的仁慈,寫他在政治上的寬大和在管理上的寬鬆,不但對官員們的要求沒有那麼嚴厲,而且對犯罪和犯錯誤的官員處罰起來也都是輕描淡寫。

三位皇帝在二月河筆下,成了勵精圖治幹事業的政治家的典範,成了視野開闊心胸博大的領袖的樣板,成了關心民眾體貼老百姓的國家領導人的化身。在當今人心思治、社會風氣不很好的精神背景下,二月河的作品主人公明顯地具有文化替代和象徵的作用,使讀者很快地產生精神共鳴,成為這些形象的擁戴者。

作品的第二部分重點則是與聖君相對應的名臣。 這裡有賢臣隱士名相類的伍次友、鄔思道、方苞、張廷玉、高士奇、紀昀、劉墉等;忠臣、諍臣類的李衛、周培公、田文鏡、孫嘉淦、史貽直、郭琇、于成龍等。其中張廷玉、李衛的忠心,周培公、于成龍的才幹與事業心,孫嘉淦、郭琇、史貽直的耿直倔強,田文鏡的清廉與一根筋的態度,不僅在人品道德方面是為官者的榜樣,而且這些人的存在又反襯出皇帝的開明和偉大。至於像伍次友、鄔思道、方苞、高士奇、紀昀、劉墉這類奇才異士,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帝王身邊,就更加不容爭辯地證明了皇帝確實是好皇帝,是慧眼識才的「英主」。

當然,作者也拿出足夠的篇幅描寫了宮廷秘聞、權力鬥爭、江湖奇事、君王心術(統治術)、官場潛規則(辦公室政治)和各種情色故事,以此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但歸納起來,出現在舞台中央的卻只是聖君名臣。三部書十三大卷的主要內容若以「聖君名臣」來概括,應當是最簡單明了的。其他內容可能只是佐餐的調料而已。

三、誰的歷史和為誰的歷史

我們同作者的分歧從這裡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曾做過兩次非正式的超小範圍的調查,調查的主題是:你如何看待二月河的創作?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次調查的對象有4人,4個人全部對二月河的創作持否定態度。第二次調查,在場人數為13人,其中只有1人說:還行,挺好看。其餘12人都認為二月河的創作有嚴重的缺陷。需要說明的是,這兩次調查的對象都是專業的文學人士,即從事文學創作或是從事文學研究的人士。至於一般的圖書館讀者和書店讀者的態度,我沒有做專門的調查。由於有了這個小小的調查,當我在本文中使用「我們」這個片語的時候,大致是以一部分專業讀者的意見為背景的。

誰的歷史和為誰的歷史?這是我們評價二月河文學創作的一個依據。

二月河自己認為他寫的是「落霞系列」,展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種種社會矛盾,和整個社會走向沒落的趨勢。也就是說,他揭示了封建社會從鼎盛走向沒落的現實。按照作者為自己的創作所下的定義或所做的描述,那麼,他的落霞系列小說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和托爾斯泰、雨果、狄更斯等人的創作性質都一樣了,都是對社會的批判,尤其是對自己所喜愛的社會、階級和人物的批判。這是一種超越歷史的姿態,一種對人類的永恆價值和普遍價值負責的姿態,一種犧牲個人情感而對歷史負責的姿態。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度,當人們提到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這樣的名字時,總是會肅然起敬。

但是,我們在二月河的作品中卻看不到他所說的對於封建王朝沒落的描寫,因而我們也絲毫感覺不到一個作家對於一個行將走向沒落的王朝的些許批判。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對於封建帝王的由衷的崇拜、讚歎、敬仰和惋惜,是對明君盛世的由衷的崇拜和緬懷。作家在他的描寫對象面前,既不是俯視歷史,指陳得失,警醒當世,也不是平行敘事,客觀面對歷史的橫流與迴旋,而是俯首膝行,浮言虛飾,把一個極端黑暗落後專制的社會描繪得絢爛雍容、金光四溢,似乎是同一歷史時期內全世界文明的頂點。

作者在多次談話中都談到了三位皇帝對歷史的貢獻,他的作品當然是充分地表現了這種貢獻。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作者明明宣言自己所描寫的是一個沒落政權的迴光返照,但在作品中卻只有單向的歌頌,而沒有對這種「回光」的性質的哪怕是側面的提示。作者一味描寫皇帝的能幹肯干,卻不肯指出皇帝那樣拚命地干是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這個基本目的。 在寫到社會的時弊、吏治的腐敗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時,總是很具體地把這些弊端歸咎於官員的個人失誤或某一地方的個別政策失誤。也就是說,政治的黑暗、社會的腐敗都是個別官員的個別行為,與皇帝無關,與偉大帝王的偉大政治抱負無關。皇帝是好皇帝,只是那些貪官污吏玷污了皇上的偉大人格,使皇上背了黑鍋。⑤

這樣的描寫和表述就帶給讀者極大的誤解,似乎封建社會本來是好的,因為封建皇帝都是好的,皇帝的出發點和政策都是好的,只是被他手下的那些官員把事情辦糟了。因此,歷史本來是應該在皇帝的指引下繼續向前發展的,因為一些執行中的細節問題導致了皇帝乃至封建專制制度的下台,真的很遺憾!

難道這就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歷史真相嗎?我們推翻了皇帝,推翻了封建制度,難道竟是歷史的錯誤嗎?說實話,對於這樣的歷史觀這樣的邏輯,我們是無法相信也無法接受的。 二月河曾經批評姚雪垠的《李自成》「把農民起義搞的"高大全』」⑥,實際上他自己的清帝系列小說也許是犯了同樣的毛病。他本來是想站在作家的立場「表揚」一下皇帝,但沒想到卻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成了單純的歌功頌德。

四、二月河小說歷史哲學的悖謬

在二月河看來,努力做事就是好的,就是善。因此,他把三位皇帝描繪為人生的榜樣和歷史的英雄。但如上一節所說,我們不應當接受這樣一種簡單的邏輯,不應當被這種表面的現象所迷惑。皇帝們確實都很忙很累,雍正皇帝甚至不排除有「過勞死」的可能。但是作為歷史的旁觀者和文化的承續者,我們卻有責任要看他究竟做了什麼?是推動歷史的發展進步還是相反?三位皇帝的忙和累,到底都分別幹了些什麼?二月河認為,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獻身。他讓皇帝身邊的大臣們一次次感動得痛哭流涕,讓那位曾經想推翻雍正皇帝的書生曾靜感動得寫悔罪書,讓皇帝出巡時偶然碰到的農婦們、基層官員們和市井小民們像念佛號一樣念頌皇帝的功德,以此證明皇帝確實是為人民服務的,是得到人民擁戴的,是對歷史做出了貢獻的政治領袖。

但我們卻明明看到事實並不像二月河所描繪的那樣,皇帝們的目標並不那樣光明,行為也並不那樣磊落。在多數時候,皇帝的行為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權杖,為了他個人的名譽地位,為了政治清洗。比如說作者最推崇的康熙大帝,他對太子幾次三番地打倒又扶起來再打倒,對八皇子的防範與壓制,對大皇子和三皇子的懲治與訓誡等,其實都與治國無關而與自己的權杖有關。雍正釋放書生曾靜,還撰寫《大義覺迷錄》,並不是要推廣什麼開明的政治態度和民族政策,而是為了洗清個人的名譽。

而且,不管皇帝們怎麼為自己解釋,他們所堅定不移地執行的民族歧視和文化專制政策確實是不利於解放生產力,不利於文化創造的。清代禁止民間練習武術,禁止民間保存殺傷性的武器,直接導致了晚清中國軍隊戰鬥力的衰弱。清代各位皇帝大搞文字獄,甚至因為文字獄而株連十族,則極大地損害了中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號稱強盛的清代很少有創造性的作家、學者和思想家,國際重量級的科學技術大家更談不上,而是誕生了大批的被稱作「小學」的文字訓詁學家,就是這種民族歧視政策和文化專制政策的直接後果,能迴避這些鐵的事實嗎?

所以,二月河小說的歷史哲學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應當說是有危害性的。我們應當是動機與效果的統一論者,不能看見皇帝整天忙就說他勤政,看見他笑一下就說他愛民。用那樣的邏輯來推理的話,小偷和強盜豈不是都成了和雍正皇帝一樣「勤政」的人了嗎?至少,我們不能說,皇帝努力工作了,他就是在推動歷史前進。他們確實是努力了,但是不一定是在推動歷史。

五、二月河的三個誤會

小說從來都是小說家對現實世界的感受。因此,二月河的清代帝王系列小說中出現的價值偏離即歷史哲學的謬誤,可能都來源於他對現實的參與慾望。他熱愛生活,渴望現實變得更理想化,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影響到現實的發展方向甚至是影響到現實的發展方式。歸結起來,我覺得他作品中存在三個價值判斷與選擇方面的誤會。

第一,對國富民強的渴望。正如二月河一再強調的那樣,康雍乾三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高峰。因為處在清朝的開創期,所以,這幾位帝王都富有創造力和事業心,勤於政事,勇於改革,創造了版圖不斷擴大,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相對發達的局面。以至人們很自然地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康乾盛世。目前的中國也正處於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正在從一個相對貧窮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向相對發達的國家轉型。特別是在這套清帝系列作品創作之初,中國的改革才剛剛開始,中國人的工資普遍只有一個月幾十元人民幣,二月河很渴望中國能儘快地達到國富民強的境界,因此就把康雍乾三世的某些狀態當成了理想的範本,以為當代的中國也該像那個時代那樣,成為世界經濟政治的中心。只是,他缺少世界視角,因而忽略了當時的中國因為閉關鎖國,對外面的世界並不了解,只不過是自以為是世界中心而已;另一方面,二月河只看到了當時清王朝的富強,但忽略了與這種富強同時存在的民族矛盾、文化衝突和政治黑暗。這是一個作家不應出現的忽略。

第二,對秩序的追求。由於剛剛從「文革」的社會動亂和精神混亂中走出來,整個中國社會顯示出某種程度的價值混亂。同時,由於這種價值混亂引發的人生選擇的多向性與多樣性也令人眼花繚亂,至少從表面上看,中國社會在很多方面都像是處於無序狀態。而在二月河的作品中,康雍乾時代的政治機器似乎是運行得效率特別高的,三位皇帝都執政嚴格,賞罰分明,在官員中享有崇高威望,對整個國家管理得井井有條。所以,作家難免就出現一種情感傾向,希望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或境界能夠成為現實生活的榜樣和範例。也就是說,為了使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也能像他的作品所描寫的那樣有效率有方向感,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可能過多地滲進了理想成份。

第三,對貪污腐化的失望與憤怒,對勤政愛民的感動——對帝王的信任。作家把他對現實中一些現象的不滿、失望與憤怒,全都轉移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在三部作品中,作家以相當大的篇幅描寫了各級官吏的貪污腐化和三位皇帝對這種腐敗現象的嚴厲打擊。作品中的某些議論,直接暗示了當代生活的現實場景,使讀者很容易產生價值判斷方面的共鳴。

與此同時,十三卷大書中處處洋溢著對各位皇帝那種勤政愛民行為的感動,這種感動經由歷史的審視和價值判斷之後,轉化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對帝王的信任。三部書中有無數次,因為皇上的幾句話或一個什麼舉動,立時把臣下感動得痛哭流涕,以此顯示皇帝的高尚或高明。這種描寫幾乎成了一個套路,令當代讀者在閱讀時都替作者感到臉紅。⑦作者試圖告訴讀者,清代初期一百多年的繁榮富強,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這幾位皇帝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的結果。

作家的這三個價值判斷與選擇方面的誤會,起因於作家對現實的關切,而思想根源則在於其歷史哲學的迷誤和文學信仰的不清晰。作者太想讓文學影響現實,又太想把自己對歷史現象的認識轉變為公眾共同的價值選擇,因此就未免把自己的主觀判斷強加給了讀者。

六、皇權文化的現代危害

二月河的作品是以清代歷史為背景的小說,但卻並不是歷史小說。因為,它沒有給讀者提供關於歷史的價值哲學,沒有為讀者提供有意義的對於歷史的評價標準。我們感受不到歷史行走的脈絡和方向,我們也無從判斷歷史的意義。當我們掩卷而思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個個帝王為校正歷史的方向而獻身的崇高身影。

本來,寫什麼和怎麼寫是作家的天然權利,別人是不必指手畫腳的。可是,當作家以一種似是而非的價值判斷去引導——事實是誤導——讀者的時候,無論是普通讀者還是文學專業的讀者,都有責任和義務站出來,為了文學的責任,為了人生的信仰,為了世界的意義和價值,來向整個世界說出我們對這一切的判斷。

根據作者在作品之外的表達,他的本意只是要糾正公眾原來對帝王的錯誤認識和評價,還給幾位帝王以公道,讓大家知道這些帝王是對歷史和社會都有正面貢獻的。這個出發點絕無問題,問題在於受價值判斷的影響,他在作品中的表達變得有些失控,完全背離了當代中國人公認的歷史哲學和價值哲學,變成了單純的為封建帝王歌功頌德,變成了專心在向讀者推銷皇權文化。

舉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在河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的《康熙大帝》第2卷第13章包括第12章里,作者描寫康熙的老師伍次友與當時文壇領袖黃宗羲等人在旅店相遇,黃對清朝沒有好感,伍極力說服黃為清朝服務。這本是兩個或兩派知識分子交流溝通的場合,但伍卻在氣勢和才華上完全壓倒了以黃為代表的當時六位特別有代表性有社會影響力的知識分子。這件事不要說完全沒有可能,就算原本有一絲可能,也會被伍次友的態度徹底摧毀的。而以當代的立場看,我特別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是,這一章的描寫整個地太過見顏見色,把伍次友的才華和能力拔高到了一個超凡入聖的地步,完全脫離了現實。這樣寫未免太過矯情!黃宗羲不僅是傑出的詩人,更是傑出的思想家,是當時的知識分子領袖,伍只不過是一個御用文人。兩人的社會身份、社會影響力本不可同日而語。而在旅店偶遇作詩,伍不可能在精神上思想上戰勝黃。這幾乎是生活常識和文化常識。作者卻非要寫成黃當面折服,這等於讓黃宗羲當眾背棄自己的價值觀,這未免雕琢過甚,反而失信於讀者。

當代社會有一句話叫做: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但伍次友卻不允許別人保留自己的態度和發表自己的觀點,要當眾壓服別人,這裡面是不是也有作者二月河自己的思想傾向和情感傾向在內呢?

在《康熙大帝》中二月河主要宣揚康熙的了不起,而在《雍正皇帝》里作者的重點則是宣揚雍正的正確。在未當皇帝之前,作者通過雍正的主要謀士鄔思道和十三皇子等人來稱讚他;在當了皇帝之後,作者又讓雍正的對手他的親弟弟十四王爺的情人喬引娣來讚美他;後來,作者還讓十三王爺以臨終遺言的方式對雍正說:「……自古勤政愛民的皇帝四哥您是第一。我是直心人,先帝爺留下了個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爛攤子,只要是個中人,沒有不知道的。但天下百姓不懂這個,他們不懂得國庫里只有七百萬銀子,既不敢打仗,也救不起災。皇上收拾起這個局面,如今有了近兩年六千萬兩銀子,吏治不能說毫無疵瑕,但我敢說可以與朱洪武的吏治相比!您累壞了,可也得罪了一批鄉紳,讀書人,得罪了很多地方官。因為一個"養廉』制度就斷了他們發財的路。人都說我天不怕,地不怕,但這些墨吏的口舌,咬人一口入骨三分,我真怕了這些人。」雍正一邊聽一邊流淚,說道:「……朕之所以甘冒風險大力整頓,就是因為這件事情難,留給兒孫,他們更不好料理。所以我說"當皇帝難』,因為我是騎在老虎背上的。老十三,你是個好樣兒的,支撐住,看著我扳回輿論。我這就要借一個大案子,把心剖白給天下人。真的不能領悟,也無所謂。後世總有有心人,看出我的苦衷……」⑧

其實,在這三部作品中,一直存在並貫串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當代作家知識分子立場的喪失。從文化的角度說,作家的職責就是社會批判。一個作家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承擔起知識分子的責任,以一個社會良心的角色去觀察社會、監督社會和批判社會流行的價值觀。而在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說系列中,我們不但看不到這種社會批判,卻相反地看到了他站在皇帝的立場上,對那些不崇拜不欣賞皇帝的人所進行的種種批判和指責。

把對皇帝歷史功績的表彰變成對皇權文化的宣揚,以至為了宣揚皇權文化而有意不去觸動皇帝最薄弱的神經,淡化三位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最嚴酷的文字獄,這也是二月河十三部大書價值選擇的一個特殊結果。

「清代的文字獄論其規模之大與持續之久都是空前的。手段之毒辣、誅殺之兇殘更是遠遠超出了前代。魯迅先生曾經推薦過《清代文字獄檔》,還提出了幾種清代的政書,如《東華錄》、《御批通鑒輯覽》、《上諭八旗》、《雍正硃批諭旨》,認為"倘有心人加以收集,一一鉤稽,將其中的關於駕馭漢人,批評文化,利用文藝之處,分別排比,輯成一書,我想,我們不但可以看見那策略的博大和惡辣,並且還能夠明白我們怎樣受異族主子的馴擾,以及遺留至今的奴性的由來的罷。』」⑨二月河雖然對此心知肚明,卻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七、二月河小說的得與失

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小說第一個優點是通俗。歷史小說容易陷入對歷史是非的說教性分析,沖淡可讀性。而二月河的創作則是純通俗小說的路子,只管講故事和描寫人物,在講故事和寫人物的過程中再把自己的觀點傳達給讀者。因此,他很注意小說的故事性與傳奇性,而少有大段的理論分析和心理描寫,使讀者讀起來比較輕鬆。

第二,他塑造了一系列有性格特點的人物,如帝王、大臣、太監、江湖術士和武師等。 第三,寫了帝王心術,描繪了辦公室政治即官場政治。比如帝王心術,作者多次寫了皇帝如何猜測手下人心理以及如何採取手段讓手下人害怕、崇拜和服從自己;而對官場政治,作者又在不同場合描寫那些大臣們如何揣摹皇上心思,如何互相拆台卻又互相吹捧等等類似於當代「辦公室政治」的技巧,滿足了絕大多數讀者的既羨慕又躍躍欲試的偷窺心理。

第四,寫了許多佚聞逸事和色情故事,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廣泛接觸了清代的政治、官場、風俗等等。讀者閱讀小說本來就是休閑放鬆的活動,佚聞逸事和色情故事正好滿足了一般讀者的需要。⑩

第五,通過對官場腐敗的描寫,為當代讀者找到了心理發泄的渠道,使讀者達到理想與現實的虛擬平衡。二月河的作品受歡迎,與他對官場腐敗的描寫可能有最直接的關係。這種描寫既不牽涉現實,又對現實有明顯的影射,使讀者心理情緒獲得一個很有效的發泄口。

二月河小說創作的缺陷則是沒有寫出歷史的真正軌跡,沒有揭示出封建帝王家天下的實質,使對現實失望的人反身去求助於對封建治世的幻想,希望由封建帝王來治理天下。從文學的角度說,這套書總體上描寫比較粗糙,故事常常即將到高潮時就結束了,讓讀者的心理期待一次次落空,比較殺風景。這是其一。第二點是太江湖化。作者本意是寫清朝歷史,並要正面歌頌三位帝王,但卻寫了許多奇怪的江湖術士,整體感覺太像清代的公案小說,降低了作品可能達到的品位。第三點是情色描寫太過分,個別段落完全上不了檯面,是屬於典型的色情文學的東西,用在這麼正規的題材上面不倫不類。

在本文開始時我說過:「我想關注的是,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他又實際上告訴了我們什麼。我特別想弄清楚的是,在作者說的和做的之間究竟出現了什麼偏差?通過二月河的創作,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歷史和歷史中的人?當然,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也希望通過對二月河創作的分析,更進一步地理解關於文學的存在意義、關於民族精神和人文價值重建的話題等等。」

現在我們可以回頭總結起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對康雍乾等帝王不要只看他們的政治出身,而要看他們是否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他想告訴讀者,這三位帝王都是好皇帝,是對歷史有功的人,值得肯定;但實際上他又告訴我們,這三位帝王不僅是好皇帝,而且是歷史中的英雄,是當代政治生活中的榜樣。

但我們和二月河的自我認識有一種原則上的區別,我們認為,對於他的創作,可以肯定的是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對世俗生活現象的描摹,而應當否定的則恰恰是作者對描寫對象的理解和定位。

我們特別希望提出來在這裡加以討論的,是文學的本性問題。我們認為,文學是人類尋找自身存在意義的一種活動。通過對意義的尋找,人們發現人生的價值——包括價值的尺度和價值的樣板。真善美就是價值的尺度,而文學作品中正面的典型形象就是價值樣板。價值尺度和價值樣板共同引導著現實的人生。以此,文學才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文學家也才成為受人尊重的人。那麼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作家的一部作品,在價值判斷的原則和方向等大是非面前向世人提供了錯誤的指引,這個作家的作品就失去了它本應存在的意義。我們以為,二月河的創作,就向人們提供了不正確的價值指引。

(作者說明:二月河的這套書再版過程中內容改動極大,但作者和編者卻沒有在前言後記中有所說明。僅從版權頁的記錄上看不出任何改動的跡象,但不同版本之間的內容有時有本質的差異。筆者的所有論述都基於我所看到和引用的版本。)

①司禮監秉筆太監《太監評論-二月河》,引自2004—07—12烏爾姆學生會論壇→多瑙文字流http://www.uni-ulm.de/acssu/cgi-bin/topic.cgi?forum=23&topic=131&show=125

②③④⑥廣州講壇第九講:《康雍乾文學創作》,引自《南方網》2003—12—21,http://www.southcn.com/nfsq/scene/hdzt/gzjt/200404280669.htm.

⑤例如《康熙大帝》第一卷,河南文藝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1999年8月第3次印刷,第60頁魏東亭所念的一段文字即是。

⑦比如在《乾隆皇帝》第四卷里有一段描寫,說年輕大臣劉墉跟福康安出差立了功,皇下旨表揚他。「劉墉伏地靜聽福康安琅琅頌讀,只覺得胸中氣血涌動,五內俱沸。……細思乾隆這些話,竟比自己暗夜反側自訴胸臆還要堂皇貼切溫厚情深。福康安沒有讀完,他已是淚流縱橫,哭得軟倒在地,哽咽不能成語,說道:"臣……臣何敢當聖主如此眷愛,惟……惟有粉骨糜身,忠勤報主……繼……繼之以死而已……臣謝……謝恩』。」見《乾隆皇帝》第四卷,河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第152頁。

⑧《雍正皇帝·下·恨水東逝》,長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1999年2月第9次印刷,第527—528頁。《康熙大帝》第二卷308頁第一段寫大臣對康熙的敬佩之情也是典型的頌聖之辭。

⑨黃裳:《筆禍史談叢》,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30—131頁。

⑩其中最突出的色情描寫應當是在《乾隆皇帝》第四卷第十五章,王爺弘晝以妓女招待將軍隨赫德一段文字。見《乾隆皇帝》第四卷,河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書中對乾隆皇帝到處偷情的描寫也充滿色情味道。

推薦閱讀:

《尼羅河女兒》細川智榮子
如何評價包法利夫人這一文學人物形象?
你怎麼評價《武極天下》這本小說?
神探狄仁傑第五部講什麼?

TAG:小說 | 缺陷 | 二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