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雜談]地級市龍頭的發展困境:東莞十問
薦 | 【字體:小 大】 |
【複製本文】 【下載本文】 |
轉貼:[經濟雜談]地級市龍頭的發展困境:東莞十問
一問 東莞會是下一個「底特律」么?經濟大潮浩浩蕩蕩,執改革開放三十年發展之先的東莞,近幾年來經濟提振乏力,外部環境日艱。倒閉潮的傳言時時興起,「勞工荒」圍城甚烈。內外交困下,東莞會就此沒落么?東莞會是下一個東方「底特律」么? 有「汽車之城」稱謂的底特律,在二十世紀中葉,曾經是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中心,入口最高峰達到過185萬。隨著美國經濟和社會形勢的大變,隨後底特律便陷入的痛苦的衰退中。在最低潮時,常住人口不到五十萬,城市中大片房屋荒蕪,經濟水準大面積倒退。又因為原有常住民的大量離開,外來人口的湧入,城市治安環境持續惡化,底特律成了著名的「罪惡之城」。城市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迅速衰敗,至今也遠未恢復元氣。 反觀東莞。東莞因「三來一補」的外貿加工業而興,並隨著時間的演進,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外貿出口:成了東莞經濟中最重要的種類。東莞和底特律的產業發端是如此的相似。底特律興也汽車,敗也汽車。東莞興在來料加工,敗亦如何? 這種頹勢近幾年漸漸顯現:外貿環境持續惡化,而本地的用工、用地成本持續升高,原材料價格亦高企。拐點在08年經融風暴前就已到來,如今的形式不過是在逐漸惡化。 應因形式,社會上下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措施。轉型升級的概念,不在於調整,而在於先破後立後的自我救贖!但當前境地下,社會層級早已板結,思變動力遠遠不足。如按當前勢頭髮展,即使東莞不會迅速衰敗,也會在痛苦掙扎中元氣大傷,淪為國內二線小城。東莞的後行趨勢,會成東方「底特律」么? 二問 東莞精神在哪裡? 東莞的精神標語很直觀:海納百川、厚德務實。海納百川道訴的是東莞的包容,厚德務實宣誓的是東莞的行動氣質。觀之東莞三十年發展史,這八字是過往的總結。但僅僅只是總結而已。 三十年來,東莞依託區位優勢,引進了海量的投資及附帶的生產技藝。國內充裕的勞動力也成了城市建立的重要保障。這種納之四海的的發展軌跡,海納百川是最好的概括。 東莞人低調、平實。少有炫耀,少有張揚。這是務實的精神,講究實際,講究實效。厚德務實是一種宣言,亦是現實氣質的真實反映。 海納百川、厚德務實是東莞發展軌跡的反映,但現在呢?深入東莞社會的人應該明白,那種銳意進取,包容、寬容的城市氛圍好似慢慢流逝了。代之的是整個社會的固化。社會各階層的斷層越來越大,外來和內生漸漸成了互不交集的兩個界面。當我們還在呼號著「海納百川」的口號時,我們還是海么?假如是海的話,那也是一片沉寂的「死海」,死海裡面波瀾不驚,自我消磨,如此「海洋」,怎能納之百川? 即使以厚德務實來講。觀之遍地的修築優美的城市景觀,寬大俊美的各政府辦公機構,反之以海量的出租房,存在於陰暗狹窄工廠宿舍中的外來人群;在今天看來,是否太「務實」了點呢? 東莞的精神存在於過去,但將來的施行路徑又是什麼,現在又演化成一種什麼樣的奢靡氣質,猶要拷問。當奢華的上流氛圍和簡陋的外來流動人群互不關注。東莞這個以前的尋金之地,漸漸淪為了「銷金」之地。東莞的城市精神,漸漸演化成了高高供起的神像:只能心嚮往之…… 三問 東莞發展的核心動力何在? 東莞的發展動力,區位獲益良多。北靠廣州,南依深圳,與香港毗鄰,區域內面積廣闊,是最好的的生產型企業落戶之地。三十年來,東莞一直按照這條路徑在發展。 除卻區位優勢,「窮怕了」後勃發的的精神內因亦是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珠三角地區,與東莞區位相似的還有佛山、惠州、中山等地。三十年的發展,除卻區位整合後的佛山,東莞的優勢較為明顯。敢為人先的精神,成了東莞發展進程遠快於同區域市縣的最重要內因。 觀之現在,隨著周邊後發地區的快速發展,東莞的土地儲備早就接近枯竭,東莞的區位優勢隨著路網的大量貫通亦不再顯現。而富起來的東莞人,求發展的精神動力又還剩多少呢?當溫飽的壓迫被優厚的物質生活所取代,那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即時先鋒如深圳,也只能在嘴上說說了。 說東莞有深厚的產業基礎,但這些大部分都是來料加工業。真正產銷研一體性的「內生性」企業,少之又少。東莞的產業集群優勢,也在長株潭、武漢經濟圈等新崛起經濟帶的消磨下,慢慢弱化。 現在的東莞,除卻區位優勢,核心發展動力在哪裡? 四問 東莞的文化在哪裡? 東莞的城市名片,來源於經濟。這不是文化底蘊的缺失,而是經濟成就的耀眼光芒掩蓋了文化氣質的反映。但是反過來看,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社會的進步,而社會的進步脫不開文化的提升。經濟發展和文化提升是不可分開的兩面,一體兩面。 如此看來,東莞的文化氣質,不可否認有缺失的地方。排列東莞的城市地標:能全國稍有名氣的,僅虎門銷煙、迎恩門城樓、袁承煥出生地等寥寥幾種。全國有影響力的歷史古迹幾近於無。與經濟體量不相匹配的人文底蘊的缺乏,造成了東莞城市形象的僵化和負面化。 放眼今天,在取得了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產物卻乏善可陳。城市裡海量的文化建築物並沒有帶來可喜的文化產出。若以區位比較,東莞的經濟體量是省級的,但文化體量是縣級的。 東莞的城市發展,在經濟方面投入過多的精氣神,以至於富起來的東莞,想用金錢來作為文化的磚石,以加速文化的建設。譬如振華路的改造,譬如各種高端文化設施的修建。但金錢真正能堆積出文化出來么?大量高端的場館,只能宣揚著城市的富足,而真正欣賞文化成就之美的人,卻越見缺少。 當我們漫步蘇州古城,感覺是溫婉的;走在廣州大街,是閑適的;這種浸潤在城市骨子裡的文化氣質,卻是東莞怎麼也學不來的。 東莞的城市氣質在哪裡,東莞的真正文化內質在哪裡? 五問 治安環境能根本改觀么? 東莞治安之痛,由來已久。本地戶籍人口180萬相比近千萬的流動人口,是一種輕重失衡的嚴重不對稱;這樣使得東莞成為了一個「流動」的城市。城市人口大量流動,城市的社會架構就不能穩定;如此,社會也將常有激蕩,不穩定帶來的管理空虛,給動機不良者以可乘之機。 近幾年來,雖然社會上下對治安的維護力度不斷加強,治安環境得到了改善,但社會整體環境並未得到更本性扭轉,各種偷盜和刑事案件依然層出不窮。犯罪的猖獗,並未在源頭上進行阻止。 發展到現在,東莞的治安問題,已經進化成東莞最大的一塊「城市名片」,但卻是負面的。東莞的治安問題是外來的,也是內生的。但它形成的惡果,卻使外來者望而卻步,內在生活者,亦是膽戰心驚。治安環境的不良,是東莞社會的不良,它的惡不僅是對生活此間市民的傷害,更是對東莞城市形象的長久傷害。 外來流動人口的龐大,帶來了各種投機之徒。東莞社會治安的嚴峻,關切國內整體的社會環境,關切東莞社會的防治氛圍,關切治安機構的的執法力度。在這樣根深蒂固的毒瘤面前,中短期內,東莞的治安環境能得到根本性改觀么? 六問 外來文化和本地文化怎樣交融? 本地和外來是兩個不同屬的社會,很少交集,更難談交融,這反應了東莞社會機制的匱乏。 東莞的社會,是一個斷層的社會。本地和外來,雖然少有文化上的衝突,但這是互相隱忍的剋制下少有交集的反應。兩方都追求低調務實的作風,如此的謙讓與「禮儀」,國內少見。 但少有衝突並不代表互相文化交集的和諧,這兩種生活文化根本少有融合,那何來東莞整體文化的升華? 比如說起上海的「海派」文化,包容萬國,聚而後生。說起廣州的市井文化,也是原籍和外來的良性互動。東莞的問題文化交融就在於此,外來的合本地的少有融合,東莞城市精神的不振,也多因於此。 當大多的原籍和外來劃分出了不同的片區,你過你的,我過我的,各有個的文化屬性,各有各的生活方式,這種原始的保留,只會阻礙東莞社會的交融。東莞的城市包容度,還停留在最基本的形態,如何共生,值得思量。 七問 區域整合何時啟動? 區域規劃調整已經討論多年,但這些年來,各種關於區域調整的話語不絕於耳,但實質性的動作,卻不見邁出一步。 對東莞來講,鎮區分散,各鎮的發展水準相差很大。而土地等生產要素卻日愈枯竭,各鎮同質化競爭嚴重,區域規劃調整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 除了鎮街的之間的巨大發展差異,即便一個鎮街中的村組,相隔不過十餘里,卻猶如現代化城市和九十年代的農村。一個鎮的發展都嚴重不均衡,更不用說北部的水鄉片和南部的山區片。如此東莞的社會發展必然帶來很大的內耗,使得資源得不到最優配置,行政權力得不到最優下放。 東莞三十餘鎮街,鎮街下面又有多的幾十個,少的十餘個村組,一個市級的架構,千萬級的人口,組織架構雖然扁平,但枝節末梢過多,使得底層利益膠葛,難以得到有效的統屬。 區域規劃調整的阻力來自於利益,而調整亦為了東莞發展獲得最大的利益,從而減少內耗,增加合力。面對當前東莞經濟的緊迫形式,各權責部門不能抱著「打醬油」的心態,為了些許私利而置東莞前路不顧。東莞上下更應有深刻的認知,因為當前:東莞已經不是農村;她是一座城市! 八問 怎樣幫扶企業發展? 企業的發展是東莞經濟發展的根本,沒有經濟的發展,東莞的一切都是空談。在當前內外經濟形式不見改善下,東莞企業生存的困境就顯得越發突出。可以說東莞企業的生存困境就是東莞整個社會的困境,脫離了企業的發展,東莞只會衰敗。 前兩年,政府推出了多個企業幫扶計劃,如優惠貸款項目等等,但總體效果並不如人意。特別是對小微企業來講,權責部門不僅未見幫扶,反而有很多成為調整出去的目標。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生存狀況漸入絕境,有些本不應處於調整的目標,但環境不景氣下,只能走入倒閉的命運。 在企業所需的各種生產要素中,並不僅僅只有土地一項,土地多用於發展擴張,但如資金、稅收、人力、管理等等其他必須項目,東莞上下卻缺少整體的規劃的和施行方法,如此造成了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應對;使得政策與措施應對乏力,難起成效。 更有些施政人員,敷衍塞責有之,偷梁換柱有之,偏私顧舊有之,很多政策難以落到實效,或將幫扶資金騰挪之間中飽私囊。而眾多企業卻還在生存線上掙扎,行政的幫扶,往往成為紙面上的。 面對此類和大量其他謀求發展的企業,政府和社會必須拿出有力措施來幫扶和支持。行動的目標不僅著眼於企業的生存,更應著重企業的後續發展。政策的規劃不應是被動的,而應深具前瞻。 九問 何時真正加快外來人口落戶步伐? 外來人口的落戶,最近兩年漸漸提速。對新莞人關切的各種問題,如教育、交通、社保等等,落戶是很好的選擇方式。但積分落戶制度施行以來,新莞人的落戶熱情並沒用想像中的熱烈。 認真反省原因,入戶手續繁瑣、入戶後的社會保障並不能因之提高多少是兩個重要原因。積分入戶熱情的不足並不能說明外來人口對落戶東莞需求的不足,積分入戶制度恰恰說明了當前政府和東莞社會,還抱著大老爺的心態:愛來不來,想走請便。積分落戶對某些人員來講,僅僅只是上級交辦的任務,而不是促使東莞社會進步的行政方向。 如若空談積分入戶,而不去除刁難,添置優惠措施,一張戶口並不能帶來社會福利上的進步,反而成了消磨入戶人員精氣神的磨難。這些,都是外來人員對積分入戶熱情不高的原因。 東莞有近千萬外來人口,常住東莞的人口的龐大,當能想像;當這麼龐大的人口量,只能遊離在東莞戶籍之外,東莞明面上減少的,是社會保障和基礎設施上的投入,但真正減少的,是東莞的發展潛力、是東莞的生存命脈。「毛之不存,皮將焉附」? 十問 勞動保障怎樣真正落到實處? 東莞是個打工者的城市,海量的外來人群支撐了東莞的工業文明,並持續的為城市發展提供著動力。但作為最重要發展動力的「人」,東莞在勞動保護方面卻多有缺失。 以最低工資標準算,東莞的標準一直低於深圳的標準,在全國來說,相比江浙等部分地區,東莞也處於劣勢。除卻待遇,東莞各類對勞動者的傷害案件更是層出不窮。勞動保護的形式,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在以後的社會發展中,勞動力將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東莞現在消耗的勞動力,是前幾十年累積起來的底蘊。當先發優勢被耗費光,則東莞必將陷入無「工」可用的局面。這種趨勢早已經顯現,這幾年來,往東莞的流入的的務工者不見增長,反而在前幾輪經濟東莞中大肆外流。隨著國內各個區域的快速發展,東莞的務工者流入渠道越走越窄。 如若放任自流下去,在全國出生人口大大減少、外部勞動力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東莞的勞動力優勢遲早會轉化為勞動力弱勢,加強對勞動力的社會保障,必然能起到防堵漏洞,預先卡位的效果。 勞動力的社會保障,應不僅限於對勞動法的執行,而應更進一步,在外來人群的社會救助、社會供給上做到提前安排。相信當東莞成為勞動力維護優厚之地,東莞亦會成為全國經濟側目之地;這才是東莞社會發展的最好保障。
推薦閱讀:
※[經濟雜談]皮革膠囊照出了華而不實的中國
※命理雜談之雖系三生事亦須知命理
※雨韻:荒唐!整成「小三」搶老公【原創】 - 情感雜談 - 鳳凰論壇
※雜談三十 悼念陳忠偉(假如精英成了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