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後管理指南:投後管理是投資邏輯的延伸 投管並重 更多功夫要用在投前

  據清科研究中心調研,2013年活躍於中國境內的VC/PE機構有16.1%已設立專職投後管理團隊,如達晨、九鼎、中信產業基金等;另有54.8%的機構雖未設置專職投後管理團隊,但計劃在將來設立。專職投後管理團隊漸成趨勢。究其原因,投資是短周期行為,而投後管理卻是長周期行為,投後管理在把控風險、增強企業軟實力以及反哺投前三個方面具有非常深刻的影響。

  9月23日,由清科集團、投資界、新芽空間主辦的「進退之間——投後管理有攻略」的投資界沙龍上,擁有豐富投後管理經驗的專業投資人闡述了投後管理的重要性,解析投後管理的領域和深度,探討VC投資人和PE投資人是怎麼進行投後管理的,以及投後管理存在著哪些攻略。以下為現場精選實錄:

  清科研究中心項目經理程斌VC/PE回落 政府引導基金處於投資高峰期

  現在清科分6個業務,整個業務線可以分成3大塊,第一是內容;第二是資管;第三是交易。第一個是傳統的內容板塊,也是清科做的最早的,包括研究諮詢、私募通資料庫、年度排名;清科傳媒——會議論壇、孵化器以及媒體(線上媒體-投資界;新芽)。第二個是資產管理板塊,一是清科創投,主投TMT、消費、醫療服務等領域,這兩年項目退出情況還不錯;二是清科投資,也就是母基金,這塊兒我們一方面是接受一些政府引導基金的委託管理,另一方面就是直接發起設立母基金,這一塊目前整個的量起的比較快。三是清科財富,主要是為高凈值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做資產配置服務。第三個是交易板塊,主要是做FA或財務顧問,幫企業融資,併購交易的財務顧問;現在我們也推出了線上的投融資平台-股權易,以及股權眾籌平台(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平台)-快投,兩個互聯網金融平台。

  進入新常態後,GDP依然在7%左右徘徊,在整個大的經濟環境下,股權投資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活力與動力;從披露的募資、投資和退出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有所放緩,甚至部分指標有所回落;例如:天使和VC的投資案例和投資規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PE市場稍微好一點,因為在上半年,螞蟻金服、滴滴出行、新美大等獨角獸企業收穫了巨量融資,帶動了整個PE市場沖向新高;併購案例和規模同樣有較大的增長,在IPO審核速度沒有明顯提速的情況下,併購成為重要的退出渠道。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互聯網 的浪潮下,還是有新的市場主體源源不斷地進來,根據工商總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平均每天新登記的企業達到1.4萬戶,數量還是很可觀的,這是數據面的情況。但是,今年以來總體還是感覺政策風向或者旋律有一些變化,我們平時也會對政策端的變化保持關注,之前我們對相關政策做了一個梳理,發現確實還是有一些新變化。

  我們把關於雙創的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按照時間序列列了一下,我們發現從15年年初到今年9月份,雙創的一系列政策都是非常連貫或者說是十分系統性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每當雙創發展一段時間,中間就會冒出一個人來說一些話,這個人就是權威人士,權威人士在去年年中、今年年初和今年年中三次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談中國經濟。「創業」這個詞在這三篇文章中出現了幾次呢,我可以告訴大家,出現了2次,也就是說三篇十分頂層的文章中只提到了兩次創業,三篇文章聚焦就一個核心點也是提到最多的詞就是「供給側機構性改革」。我們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雙創並不矛盾,但是代表著兩種改革路線圖和發展思路,創新創業提供新的供給,但是提供的增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舊的供給,對象是存量,一個增量,一個存量,一個新供給,一個舊供給。兩者構成了輪動發展格局。

  近兩年,無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還是過剩產能的舊經濟領域,整合併購的步伐不斷加快,合併成為一個大的產業趨勢,合併的大背景是經濟新常態,說變了也就是經濟不景氣,長期L型走勢,所以大家只能合併瘦身,抱團取暖。新經濟,擴張性的寡頭化,合併背後是資本意志,同時也是為了鞏固市場地位,老大風光無限,老二非死不可。其實互聯網的寡頭化早已成局,最高層級的BAT三巨頭已無可撼動,目前在衣食住行玩等具體場景下的垂直市場,也開始從戰國時代轉型到寡頭時代。舊經濟,防禦性的寡頭化,合併是為了改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背後實際也是資本的意志。政府不僅僅是公共管理者,也是國企的出資人。國企集中的傳統產業產能過剩,不停虧損,就像互聯網公司不停燒錢一樣,國有資本必須平衡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國有資本必須履行保值增值的責任,合併是必然選擇,是供給側改革的實現途徑。高鐵、核電合併是做強,鋼鐵、煤炭、航運合併是瘦身。未來國資委管的112家央企或許並為50家。

  接下來是引導基金,這塊可以展開講一下,因為我們團隊在其中參與了很多工作。從市場數據來看,2015年也就是去年是整個政府引導基金爆發的年度,全年一下冒出了差不多300支引導基金,總規模達到了一萬五千多億元,這其中,光深圳就有1000多億元;但是大家也不要被這個數字嚇到,說一下子這麼多錢進來,這個肯定是一批一批來投,當時在統計的時候也是只統計了引導基金公布的總盤子的規模,具體錢什麼時候到位,什麼時候投下去,這個就不好說了。

  從運作情況來看,去年政府把引導基金設立起來以後,真正投資是在今年,從我們團隊內部的業務量就可以看出來政府會找到我們來協助做參股子基金的盡職調查服務,幫忙篩選合適的投資機構和把控投資過程中的風險,今年我們基本上也沒做其他事情,基本上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這一塊,整個2015年我們做了不到15支,去年跑的快的引導基金已經開始投錢給投資機構了,而今年到Q3我們已經做了差不多100支基金的DD,估計到年底我們能夠做到150支基金的DD,可以看出今年才是真正開始投錢的高峰期。投出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管好,還要收回來,如何做投後管理,政府也在思考,我們作為第三方服務方,也在思考。因為到現在我們做了100多支基金的DD,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從政府引導金視角對於基金的評價體系,但是投完之後接下來的5年、7年怎麼管理,保證不出風險或者將風險降到最低,怎麼把錢收回來,這是接下來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希望自己不僅有投資評價體系,還要有引導基金投後管理體系

  基金小鎮還是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2014年和2015年我們先後幫助嘉興南湖Pe小鎮、寧波梅山基金小鎮、寧波四明金融小鎮做了相關的頂層設計和布局規劃,這兩年看下來整體發展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嘉興南湖Pe小鎮現在各類金融投資機構差不多有1000家,梅山基金小鎮也集聚了六七百家。這些基金小鎮在基金註冊,稅收優惠,人才補貼方面的條件還是比較好的,而且在寧波、成都、杭州這些地方,整體的經濟基礎也好,還是創新創業的氛圍都還不錯,如果投資機構想要到這些地方進行業務拓展,可以考慮在這些基金小鎮註冊,而且這些基金小鎮一般都配套有當地政府的引導基金,所以整體支持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銀行資金,險資天生是風險厭惡型的資金,但是現在也都逐漸在對股權投資逐步採取開放的態度,毫無疑問這樣的金主參與過來之後,無疑對我們募資也好,投資也好各方面都會有不小的促進作用。我們在DD的時候也發現了,不少的銀行資金也大量作為LP進來,當然現在他們還主要是參與結構化的產品,做為優先順序,但是也有部分開始放棄優先順序與其他LP平行共擔風險,這是一個好的苗頭

  為了改善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我想分層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整個交易制度的創新或者變化同樣重要,股轉系統已經研究一攬子解決方案,提高市場的定價能力。其中,股轉系統將大力提高掛牌企業質量、增強做市商組織交易和定價的能力;加快改革交易制度,包括改革協議轉讓方式、優化做市轉讓方式、建立健全盤後大宗交易制度和非交易過戶制度,同時積極推動私募基金機構參與做市業務的試點。

  去年整個A股6月份之後所有的東西都變了,大家又重新回到原點之後,我覺得對我們整個退出還是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樣也會促使我們把更大的經精力去放到幫助企業成長這方面去。

  澳銀資本王磊:投資管理其實是投資邏輯的延伸

  我今天講關於投資管理,我個人主要是在澳銀資本做投資管理的工作。今天我分享4個部分:1.個人對投資管理的認識;2.澳銀資本在投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3.澳銀一些具體投資案例;4.關於思考和貢獻。

  投資管理是投資邏輯的延伸

  在做任何一個投資項目之前,我們都會對這個項目、政策、財務、競爭對手等做一個很詳細的分析,它的優勢點在哪,風險在哪。我覺得投資管理是投資邏輯的延伸,通過投資管理的干預服務然後推出一個邏輯,這樣就會演變為自己的邏輯。

  投資管理基礎是風險識別,在投資邏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關於風險的認識。有了對項目的風險認識後,我們才可以在正常的投資管理過程中提出有針對的服務,這種退出邏輯和執行方式是一個過程。

  投資管理其實就是一個企業成長的過程。這就是一個投後服務,通過一些資源的對接,以及各種財務規範、人員、併購再融資,以及IPO各種運作規範,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來完成一個工作。所以我覺得投資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怎麼樣去給項目做好拐杖,然後去協助前進。

  投後管理部門更多是承擔風險識別、風險控制及常規的併購服務。所以說投資管理部的角色分兩部分,一個是買、一個是賣。至於投資經理和管理經理的配合,首先我們是保持一致的態度,然後訂好規則,投資經理和投資管理經理都要對這個項目的退出以及中間的服務有擔當,對基金的LP也是一個負責的態度。

  投管並重

  我們是投管並重,一個決策、一個執行。我們看敏感性曲線,隨著投資的深入和研究的深入,敏感性越來越降低,干預率的曲線一直在上升,干預率是風險識別的力度,包括投資分析,干預率是越來越高的。決策也是在於敏感性的焦點,所以我們認為投資和干預需要均衡發展。

  至於投資項目如何提前進行風險預判,我們是以風險為基礎,所有的邏輯跟蹤,都是基於風險認識上的判斷。我們投資管理的團隊就會對項目的法律、財務、團隊進行提前風險預判。風險跟蹤的過程,體現在我們每個月的月報、季報、半年報以及各個股東的訪談。這個過程當中,一個是執行力,一個是商業精神。我們發現很多的項目在你打款之前和之後的邏輯可能會差別很大,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更看重於這個項目的一個執行力和商業素質。跟蹤後,我們會對項目的進行分級,會分為ABC類,C類比較的項目,這個我們會給它開很多的服務的綠燈,如果說這個配合的話,會從併購IPO這方面突破。

  大家聽干預這個詞,可能會不太舒服。干預本身就是包括兩個層次,一個是降低風險,一個是風險控制。干預的路徑主要是引導,如果一旦出現風險,我們的執行力和協作力都會得到體現。

  部門協作增值服務體系,分為投資拓展平台、LP平台、交易所平台和內部專職團隊等。投後管理更多的是在於外部資源,比如說交易所、各種上市公司的資源,以及在法律合規性和財務的合規性提供一些服務。我們經常去和比較好的企業商量上市的問題,或者跟上市公司聯繫促成併購。

  最後再說一下個人對投資管理的思考和挑戰。在投資經理和投資管理經理配合方面,公司內部層面會有協調,不然對風險的認識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很難達到協作效果。在投資管理的過程當中,實際是在做一個投資思維,投資管理的後端更多的是一種投行思維。

  

  東方富海韓雪松:最好的投資就是不管理要把功夫用在投前

  我本人在東方富海主要負責先進位造業投資,共投了二十多家企業,上市了八家。關於投後管理,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投資就是不管理,當然,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我覺得好項目不是管出來的,我們管了200多家企業,我認為有幾種企業需要管理,1、早期及成長期要管理;2、本身不規範的企業;3、創業者思想不重視,上市沒有決心的公司我們不投。

  從管的上面來說,包括企業規範。我們一直告訴企業老闆一定要規範,投資目標就是上市。在協議里體現管理要求,還要藉助券商、律師、會計師去幫助。從管的角度來說,早期項目和成長期的項目,會要求第一年提供月報,到第二年提供季報,重大事項也會報。我們要求一票否決權。平時沒太多時間去企業,但會通過股東會、董事會,以總經理為核心的管理團隊進行跟蹤管理。

  東方富海有三不投:1、對企業沒有影響力的不投;2、沒有走完流程的不投;3、價格高的不投。在我們工作的過程中最多的是幫助企業,不是管。我們是從企業組建、企業擴張、退出這幾個方面幫忙。

  東方富海從投資到退出有4個管理理念:1.協議落實:日常管理、項目檢查、重點服務;2.投資經理責任制,從項目的投資到最後一直是一個人負責;3.我們有5個專業化的平台,會計管理諮詢平台、資金融通平台、併購重組平台、企業傢俱樂部、OFC咖啡館;4.財務方面,我們有廈門天健會計諮詢有限公司,也定期和企業家交流,提供增值服務平台。還有財務培訓班,參加人員是董事長、總經理、或者財務總監等。

  投資有四個特色:堅持四個方向、各個階段都投、多少金額都投、儘可能不對賭。不是靠管,而是要把工夫用在前面。

  


推薦閱讀:

李瑩:選錯育難,投後管理更應是投後服務

TAG:投資 | 管理 | 邏輯 | 功夫 | 投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