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古裝最好看?
我個人倒是喜歡民國風的服飾,但為了大家便于欣賞,我列出中國所有風格的服飾!
春秋戰國時期 誕生了一種重要的漢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續了漢服交領右衽的特點,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不論貴賤男女、文武職別,都可以穿著。
兩漢時間長,變化大,而史部書又特列輿服部門,冠綬二物且和官爵等第密切相關,記載十分詳盡。從東漢社會上層看來,袍服轉入制度化。
至兩晉衣著特徵,男子在官職的,頭上流行小冠子,實即平巾幘縮小,轉回到「約發而不裹額」式樣。一般平民侍僕,男的頭上則為後部尖聳略偏一側之「帩頭」,到後轉成尖頂氈帽。南北且有同一趨勢。
婦女則如干寶《晉紀》和《晉書·五行志》說的衣著上儉而下豐(即上短小,下寬大),髻用假髮相襯,見時代特徵。因髮髻過大過重,不能常戴,平時必擱置架上。從墓俑反映,西晉作十字式,尚不過大。到東晉,則兩鬢抱面,直到遮蔽眉額。到東晉末齊梁間改為急束其發上聳成雙環,名「飛天」
隋統一中國後,文帝一朝社會生活比較簡樸。從敦煌壁畫貴族進香人,到青白釉墓葬女侍俑比較,衣著式樣均相差不多。特徵為小袖長裙,裙上系及胸。
早唐與隋代服飾變化不大,之後受胡服影響較大。
唐代「胡服」似可分前後兩期,前期來自西域、高昌、龜茲,間接則出於波斯影響,特徵為頭戴渾脫帽,身穿圓領或翻領小袖衣衫,條紋卷口褲,透空軟底錦靴。出行騎馬必著帷帽。和文獻所稱,盛行於開天間實早百十年。
後期則如白居易新樂府所詠「時世裝」形容,特徵為蠻鬟椎髻,眉作八字低顰,臉敷黃粉,唇注烏膏,影響實出自吐蕃。圖像反映有傳世《宮樂圖》、《倦綉圖》均具代表性。實元和間產物。至於開元天寶間,則畫跡傳世甚多,和胡服關係不大。
婦女花冠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名稱雖同,著法式樣迥異。唐代花冠如一頂帽子套在頭上,直到髮際。《宮樂圖》、《倦綉圖》反映都極具體。至於宋代花冠,則系用羅帛仿照真花做成。宋人尚高髻,向上直聳高及三尺,以至朝廷在皇佑中不得不用法律禁止。原因是當時花冠多仿擬真花。宋代尚牡丹芍藥,據《洛陽花木記》記載,由於栽培得法,花朵重台有高及二尺的,稱「重樓子」。
宋人衣著特別值得一提的,即除婦女高髻大梳見時代特徵,還有北宋一時曾流行來自契丹上部著宋式對襟加領抹(花邊)旋襖,下身不著裙只著長筒襪褲的「吊墩服」,即後來的「解馬裝」,影響流行於社會上層,至用嚴格法律禁止。但伎樂人衣著,照例不受法令限制,所以在雜劇人圖畫中,還經常可見到這種外來衣著形象。男子朝服大袖寬衫,官服仍流行唐式圓領服制度,和唐式截然不同處,為圓領內必加襯領。
元蒙王朝統治,不足一世紀,影響世界卻極大。一如理髮的法令歌訣。二如元代男女貴族衣上多著四合如意雲肩,每年集中殿廷上萬人舉行「只孫宴」製作精麗只孫服上的雲肩式樣。三如全國大量織造納石失織金錦,是否已完全失傳。四如女人頭上的罟罟(姑姑)冠應用情況等等進行些比較探討。
至於明清二代,時間過近,材料過多,大家也可以從電視里看出。明恢復了宋代的服飾也略加改進。
清朝旗袍進入了民間的服飾世界。
推薦閱讀:
※又一個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橋主橋全線貫通,中國最牛大橋連連看!
※中國需要戰略新精英
※江澤民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上的講話
※中國借SDR虛誘掩殺 致命一擊讓美痛不欲生
※俄航母出動架次率相當於美國零頭,值得中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