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大師馮友蘭教給世人的「人生四境界」
夜讀|馮友蘭:人生四境界
26年前的今天,一代哲學泰斗馮友蘭與世長辭。
這位飲譽海內外的著名哲學家身為「新理學」的創始人和「新儒家」的開拓者,其哲學作品為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作出了不朽業績。抗戰時期,群星璀璨的西南聯大曾經被認為只有「三個教授」:馮友蘭、陳寅恪各居其一,剩下的則是唐蘭和劉文典合二為一。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其中《中國哲學史》是第一部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奠定了現代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基本框架,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哲學史名著,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許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
在西方學術界,馮友蘭被認為是現代哲學史上「最先具備哲學史家資格的學者」,是西方人了解中國哲學的必經之路。對於許多西方人來說,馮友蘭就是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就是馮友蘭。
馮友蘭在他的哲學思想中,提出了重要的「人生四境界」論。他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首次把一個人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並指出,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最後,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馮友蘭認為:生活於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於天地境界的人是聖人。哲學教人以怎樣成為聖人的方法,成為聖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而這就是哲學的崇高任務。
聞先哲語,足以振聾發聵。遺憾的是,這樣一位卓然大家,由於研究領域過於「高端」,其名聲至今已不為許多人所知。而哲學,作為古希臘人口中「智慧的學問」,也在現代人的知識結構中逐漸邊緣化。值此之際,我們或可重溫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一書中顯露的智慧鱗爪,在這個冬日重拾思考的力量,為自己積蓄前行路上的養料。
1
「人不一定應當是宗教的,但他一定應當是哲學的。」
2
「命是指人們所能控制的範圍以外的東西。但是,他若是竭盡全力,總還有一些東西是在他力所能及的控制範圍以內。因此,人只有已經做了他自己能夠做的一切以後,對於那些仍然要來到的東西才只好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只好平靜地、無可奈何地接受它。」
3
「科學可以增加人的積極知識,但不能提高人的境界。」
4
「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其他的學習是使人能夠成為某種人,即有一定職業的人。」
5
「愛別人就是一種個人保險或投資,它是會得到償還的。可是絕大多數人都很近視,看不出這種長期投資的價值。」
6
「老子警告我們:『不知常,妄作,凶。』我們應該知道自然規律,根據它們來指導個人行動。老子把這叫做『襲明』。人『襲明』的通則是,想要得些東西,就要從其反面開始;想要保持什麼東西。就要在其中容納一些與它相反的東西。誰若想變強,就必須從感到他弱開始。」
7
「哲學家若要堅持在我們思想之前必須首先思想我們的思想,他就在這裡陷入邪惡的循環;就好像我們竟有另一種能力,可以用它來思想我們的思想!實際上我們用來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是我們用來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種能力。如果我們懷疑我們思想人生、宇宙的能力,我們也有同樣的理由,懷疑我們思想思想的能力。」
8
「翻譯工作恰如嚼飯喂人。一個人若不能自己嚼飯,就只好吃別人嚼過的飯。不過經過這麼一嚼,飯的滋味、香味肯定比原來乏味多了。」
9
「儒家知道『道』,而不知其本;道家知其本,而不知其末。只有兩家的結合才是全部真理。」
10
「道家認為,聖人對萬物的自然本性有完全的理解,所以無情。可是這並不是說他沒有感情。這寧可是說,他不為情所擾亂,而享有所謂『靈魂的和平』。如斯賓諾莎說的:『無知的人不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擾亂,從未享受靈魂的真正和平,而且過著對上帝、對萬物似乎一概無知的生活,活著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範圍內,簡直可以不動心,而且由於理解他自己、上帝、萬物都有一定的永恆的必然性,他也就永遠存在,永遠享受靈魂的和平。』」
追思先賢,智慧睿語令人心折;三省己身,感慨之餘自有思緒萬千。你讀過馮友蘭先生的著作嗎?你對哲學在今天的作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文字:張夢澤 製作:張夢澤]
推薦閱讀: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微笑是人生美麗的風景
※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八字完全相同,為什麼人生差異很大?
※長得丑,不苗條,離過婚,那又怎樣?我才是自己人生里的主角!
※淡而有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