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要放棄第一島鏈嗎?
在「美國島鏈戰略的形成:不僅僅是要對付蘇聯」一文中,我分析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島鏈戰略是一個複雜的、充滿彈性的多向度戰略。通過對島鏈的控制,美國首先要保持能夠迅速介入歐亞大陸事務的前沿存在和中轉基地,同時又要時刻防範陸權大國下海,還要防範島嶼強國登陸。
雖然島鏈戰略如此重要,但是,自蘇聯解體後,美國內部關於從第一島鏈進行戰略收縮的聲音就從未斷絕。最近兩年尤其強烈。
對此,很多人認為,此舉反應了美國霸權的衰落。因此,有人建議,應趁機推敲,加速美國的瓦解。也有人建議,應坐視美國的衰落,中國只需準備接收即可。
這兩種認識都未免過於樂觀。
知己知彼是一切戰略分析的基礎。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先學會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用美式戰略思維看世界。
美國最大的地緣優勢是遠離歐亞大陸,但最大的劣勢也是遠離歐亞大陸。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揭示的美國所面臨的地緣現實
因為遠離,可以隔岸觀火,也可以趁火打劫,還可以煽風點火、火上澆油,特別適合成為離岸平衡手。相應的,就要避免過深捲入遠方大陸的內部事務。
但同樣因為遠離,美國又最害怕遭到孤立,尤其害怕孤立在歐亞大陸事務之外。當年豪斯浩弗提出四大泛區理論,雖然保留了美國主導的美洲泛區,但還是讓很多美國人感到恐慌,因為美國的目標一向不會自我局限在美洲。而且,正如布熱津斯基後來一再指出的那樣,無論有沒有一個足以威脅美國的大陸性強國,歐亞大陸都是全球地緣競賽的頭獎。這是由歐亞大陸的位置、人口、資源、歷史所共同決定的。
這就產生了一個常常讓美國戰略家們自己糾結、互相爭論的矛盾。
一旦失去了歐亞大陸周邊的前沿基地和海外據點,美國就會失去靈活介入的能力,甚至不斷後退,最終被困在北美一隅。
但是,隨著大陸性國家力量的發展,由陸向海的輻射力必然越來越強。過於接近大陸邊緣的軍事存在,都會越來越像人質。
※部署在朝鮮半島上的美國軍隊,一直被美國國內擔心可能會成為人質
同時,過於接近大陸,也降低了美國外交的靈活性,往往不敢放手煽風點火、火上澆油。在美蘇爭霸時代,因為對手明確,所以這個缺點尚不明顯。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全球形勢極其複雜,敵友關係存在巨大變數。這個時候,美國頂的太靠前,恰恰讓那些想通過促成美國和崛起中大國撞車而找的新的擴張機會的國家得到機遇。這不利於美國發揮離岸平衡手的優勢。
所以,自蘇聯解體的那一刻,很多美國戰略家就建議美國放棄過於靠前的軍事基地,同時更鬆散地解釋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海外安保承諾。從而讓美國從全球介入戰略回歸更傳統、更靈活的離岸平衡戰略。
911事件後,小布希發起反恐戰爭,可謂背道而馳。不僅沒有適當後退,反而在歐亞大陸上陷的更深。再加上美國內部的次貸危機爆發。所以,從小布希執政後期開始,美國內部關於戰略收縮的呼聲就一浪高過一浪。
※ 正在從阿富汗撤出的美軍部隊
其原因,並非美國真的徹底衰落了,也不是美國要重歸所謂的孤立主義了。而是美國要立足當前複雜難解的外交局面,進行新的調整和布局。如果不能理解這一點,就無法理解美國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從而或失之太急,或失之太緩,都會干擾我們在大國博弈棋局中的正確落子。
推薦閱讀:
※給放棄旺衰平衡法一個理由
※決不輕言放棄
※早安心語:只要心裡還存著不甘心,就還不到放棄的時候
※海倫?凱勒:永不放棄
※每一次放棄都是一次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