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享受生命的靜美

享受生命的靜美

(2010-06-09 18:19:40)

唐朝初年,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麼一首關於菩提樹的詩,流傳甚廣,所以後世許多人都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菩提樹,其實是人們誤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思維樹,是一種桑科榕屬常綠大喬木。

慧能所寫的「菩提本無樹」這一詩句,大概是從佛家理論「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來的吧!

歲月如水,兩千多年過去了,佛祖當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樹經受了無數風風雨雨,有著神話般的經歷,在佛教界被公認為「大徹大悟」的象徵。

美麗的菩提花,嬌艷欲滴,菩提與釋迦牟尼的故事在腦海中回放。有個很有錢的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積了很多功德。一日,他在家讀書,忽然看見一個人從窗外走過,他一下子被那人的面相吸引住,追出門去,卻已不見了。從此他一心想見那人,走遍天下去尋,卻總也找不到。

一次在夢中,菩薩問他,他積德很多,有什麼要求沒有?他說他只想見那個人一面。菩薩說:「你若真想見那人,一定要捨棄這一世的人身,投生做一棵大樹,五百年後,也許有機會能再見那人一面。」他決定做一棵樹。

很快他就死了,轉世在河邊做了一棵大樹。五百年來,飽嘗著做樹的痛苦,忍受著風吹雨打,不能移動,不能說話,只為了能見那人一面。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忽然有一個人遠遠地從河那邊走過來,正是那個他夢寐以求的人。他激動極了,手舞足蹈,使勁地搖著渾身的樹枝樹葉,努力試圖引起那人的注意。他是多麼想讓那人走到他的樹陰下,休息乘涼啊。但是那人經過他身邊,瞧都沒有瞧他一眼。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6f8010100jidn.html) - 享受生命的靜美_季節如心_新浪博客

他失望,他委屈,不知道為什麼五百年還修不到這麼一點緣分。當晚又夢到菩薩,菩薩說:「如果他還想見那人,再做五百年的樹,或許會修到一點緣分的。」他覺得既然已經等了五百年,再等五百年也不算什麼。他實在太喜歡那個人了。

就這樣,他在河邊又站了五百年。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那個人又遠遠地從河那邊走過來。這回他沒有激動,沒有搖枝動葉,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為了這一日,他捨棄了做人的機會,痴痴地做了一千年的樹,吃過太多的苦,傷過太多的心。他已經能以平靜的心等待那個人的到來。只見那人向他走了過來,走到他的樹陰底下,安然坐了下來,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日。

原來那個人就是佛祖釋迦牟尼,而這棵樹就是那棵菩提樹,後來跟佛祖一起成了佛。原來菩提樹有花也有果,付出千年的修為,換滿樹的枝蔓,花開爛漫,修得正果。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總都有棵菩提樹,有些人因矢志不移的堅守而終獲成功,有些人因臨陣逃避而慘敗告終。一棵菩提樹,兩種人生觀,芸芸眾生中,我們需要尋找的正是這樣一棵菩提樹。只要值得期待,無論多遠多難,我們都應堅持下去。

如今現實社會中,又能有多少人能堅守菩提樹的這種做法呢?利來利往,人情世故難逃俗波。為值得愛的人執著,為心中的信念堅守。我相信,用心待人,勇於進取,才能真正體會到人生的價值。怒放的生命如美麗的菩提花懸掛枝頭,粲然微笑,這便是生命的魅力。

菩提花恣意舒展,紅白黃的搭配,一副美中王的畫面,蕊心深處發出的一排小芽,像極了千手觀音的佛手,召喚迷失的靈魂,皈依佛祖。

大徹大悟後放下太多的慾念,生命重在追求的過程,放下太重的功利心,看淡結果,一步一個腳印慢慢體味生命中成長的喜怒哀樂。

放下對過去未來的執著與期待,活在當下,享受生命的靜美。

推薦閱讀:

法國人愛浪漫享受單身生活 逾半新生兒是私生子
享受「翡翠人生」
享受獨處,升華自我
吃素不是受罪,而是享受
【享受餐桌】周末的餐桌

TAG:生命 | 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