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換副「平光眼鏡」看西方

換副「平光眼鏡」看西方(望海樓)

張 紅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3年03月13日 第01 版)

  「拒絕浮躁和脫離國情的極端主張」——12日,新一屆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的這句話馬上成為海內外媒體爭相報道的重點。這不禁讓人想起十八大報告中那句「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些言辭傳遞的既有對中國現實的清醒,對中國道路的自信,更有對內部或外部不切實際幻想再三告誡的意味。

  長久以來,有意無意間,中國與西方之間產生了諸多迷思。主要表現為中國對西方的迷信,西方對中國的誤解。曾經,「現代化即西方化」,有些人眼中,西方意味著一切美好;在許多西方人看來,神秘的中國,多少都與「威脅」脫不開干係。經過多年改革開放,迷信和誤解少了許多。然而,認為中國問題應該套用西方模式進行解決的人依然存在;面對一個日漸強大的中國,西方警惕心更一刻都不曾放鬆。

  迷思的破除,往往需要鐵的事實印證和強化。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西方至上」論者開始動搖。不管是歐洲馬肉風波,還是宜家蛋糕中超標的大腸菌群,都讓迷信西方商家、洋品牌的人大跌眼鏡。反觀歐債危機的持續,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讓西方更多人看到「中國模式」的價值。

  當然,破除對西方的迷信,中國不會走向自負的極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衰落論」曾甚囂塵上。而事實上,美國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發揮體制的自我修復功能,開始擠壓虛擬經濟泡沫,呼喚製造業回歸。無論是源源不絕流向美國的各國年輕一代精英人才,還是各種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都讓美國充滿活力。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霸主」地位無人能敵。美國人應對「美國衰落論」的危機意識反而值得中國學習。

  一個日漸清晰的事實是:人們更願意承認,中西之間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脫離問題而存在,且很多問題是共性的。這邊年輕人就業難、買房難,那邊也不例外。你發展中有問題,需要「再工業化」;我這裡也正在「轉方式調結構」。不同的是國情,以及建立在國情之上的發展道路。

  中國的道路不同於西方。於是,在別有用心的渲染和刻畫中,中國成為「孤獨的大國」:與周邊國家衝突不斷、用「中國工廠」搶奪西方工人的工作、不斷增強的軍事實力顯露「強霸」之意……他們刻意忽視中國的周邊衝突中有多少外來勢力的挑撥,「中國工廠」承接了多少利潤薄、污染重的工作,中國的軍費與美國相比小巫見大巫。他們不斷「勸說」中國進行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改革」、推行他們心目中的「民主」。

  只是,他們從來不願反問:中國為什麼要放棄通過30多年歷史驗證的十分正確的道路,而貿然選擇另外一條?正如美國崛起之前,並未效仿彼時全球表現最好的君主立憲制一樣,今日中國為什麼要拷貝西方?

  面對西方,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這是中國正在展現的姿態。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示開放和透明,走的是一條和平發展道路。只是,中西之間各種迷思的破除,需要的不止是中國一方的誠懇。

  (作者為本報主任編輯)


推薦閱讀:

臉型和眼鏡怎樣搭配
雙眼視功能檢查有什麼用?
【超實用教程】戴眼鏡/單眼皮/混合型肌膚/厚唇怎麼化妝最好看
【指南】什麼眼鏡框型適合自己?
褚仁遠:漸進多焦點眼鏡對兒童近視有害,近視防控要不斷尋找新策略!

TAG:眼鏡 | 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