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辨治冬季瘙癢症

  冬季瘙癢症多因冬季空氣乾燥,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加上寒冷刺激而致,多發於老年人。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受風邪、血虛風燥、肝腎陰虛等有關,常分四型辨治。

  風寒束表型:症見皮膚乾燥,瘙癢不止,搔抓而有脫屑,每遇風、寒冷而發或加重,可伴有面色無華,形寒怕冷等。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宜祛風散寒,調和營衛,以桂枝湯加味。常用方:桂枝、白芍、何首烏、防風各15克,白蒺藜12克,大棗10克,生薑、甘草、荊芥、蟬蛻、炙麻黃各6克。

  風熱犯表型:症見皮膚瘙癢,初起局限一處,繼而迅速蔓延走竄擴大,甚則累及周身作癢,患處肌膚色紅灼熱,吃辛辣、燥熱食物則加重,搔抓後可呈條狀血痕、血痂,多伴有口苦口乾,心煩失眠等。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宜清熱涼血,祛風止癢,以消風散加減。常用方:荊芥、防風、牛蒡子、蟬蛻、薄荷各6克,生石膏、知母、生地黃、白蒺藜、菊花各10克,當歸12克,甘草3克。

  血虛風燥型:症見皮膚乾燥瘙癢,發無定處,入夜尤甚,搔抓後見血痕、血痂,可伴有面色萎黃,頭暈心慌,大便干,失眠,手足心熱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以當歸飲子、四物湯化裁。常用方: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荊芥、防風各10克,白蒺藜12克,何首烏、黃芪、夜交藤、丹參各15克,蟬蛻6克,甘草3克。

  肝腎陰虛型:症見全身皮膚乾枯,肌膚甲錯,甚至粗糙肥厚,瘙癢劇烈,夜不能寐,常伴頭暈目眩,耳鳴如蟬,腰膝酸軟,夜尿多,舌紅,苔少,脈弦細。治宜滋補肝腎,養陰息風。以六味地黃丸加減。常用方:熟地黃、白鮮皮各20克,山藥、茯苓、丹參各15克,山萸肉、牡丹皮、當歸、烏稍蛇、秦艽、香附、女貞子、枸杞子各10克,全蠍6克。以上均每日一劑,水煎服。

推薦閱讀:

缺水--冬季皮膚病的真正元兇
冬裝時尚新款 教你冬季百變潮搭術
天氣涼了,君子蘭秋冬季養護大全
冬季法會(四):因耕種而對輪迴生起悲憫之歌
小宋佳冬季穿衣搭配 跟她學馬上變時髦|小宋佳|時髦|衣品

TAG:中醫 | 冬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