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代大臣林則徐的成長之路,才知道什麼樣的寒門才能出貴子!

提起林則徐,相信不少人比我了解更多,特別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的事迹,相信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而說起林則徐的一生,也非常的具有傳奇色彩,是清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那麼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相信很多人都對他的成長之路十分好奇,想知道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這樣一位人物。

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林則徐的家人了。據記載,林則徐的是父親是一位教書為生的窮秀才,叫做林賓,而母親名為陳帙又名文華,是閩中宿儒陳時庵的第五女,知書達理,為人賢惠,頗有見識,據說林則徐因天資聰慧,在四歲的時候,就由林賓抱在膝上一同聽書。

因為林賓一生共有十一位女兒,再加上本身教書為生的他收入甚微,且潔身自好,不收不義之財,甚至還儘力,去幫助貧困人家的書生,也因此林賓的家庭生活,十分的困苦,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林則徐的母親不得不做手工補貼家用,據說經常聽到雞鳴還未休息。

因為心疼母親,林則徐也希望做一些事幫家裡分憂,但是當提出的時候,林則徐的母親卻用一句話讓林則徐無言以對。

林母說道:『男兒務為大者、遠者,豈以是瑣瑣為孝耶!讀書顯揚,始不負吾苦心矣。』而這句話的意思則是,告訴林則徐好男兒都應該志存高遠,而不要誤認為多做些家務就是對父母盡到了孝道。

雖然林則徐的母親這樣說,但是林則徐每天到書塾之前,都會先將母親姊妹的工藝品拿到店鋪寄賣,放學後,則再到店鋪收錢交回母親。或許正是貧苦的童年和嚴格的家教,使他日後升至高官時都保持清儉的習慣和察民疾苦的作風。而林則徐的母親雖為那個時代的女人,但是其思想開闊,卻遠遠高於常人。

雖說母親不讓他做這種瑣事,但是身為父母,孩子便是自己的鏡子,而林則徐父母的行為,對林則徐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

而說到言傳身教最好的典範,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林則徐的父母還能不辭勞苦,在茫茫寒夜中始終陪伴兒子用功讀書。對此,林則徐回憶說:「每際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風怒號,一燈在壁,長幼以次列坐,誦讀於斯,女紅於斯,膚粟手皸,恆至漏盡。

與現在的很多家長對比,不少家長工作一天,非但不抽時間教導孩子,認為自己賺錢都是為了孩子,將孩子塞給各種輔導班相比,林則徐父母的做法雖然簡單,但是更能影響到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人都是可塑的,尤其在幼年的時候。

父母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影響著孩子成長的軌跡,想要孩子正確的成長,首先就是要給孩子傳輸正確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不是只說就完事了,因為孩子小時候認知是不夠的,你說百遍,不如示範的做一遍,這也是很多家長的通病,認為自己苦苦相勸,孩子竟然不明白自己的苦心。

殊不知孩子根本就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畢竟你比孩子多了幾十年的閱歷,而孩子尚未進入社會,自然不知世間的酸甜苦辣,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更應該做的是,用自己的行為,在孩子尚且幼時,幫他樹立一個好的價值觀,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在這點,林則徐的父母顯然是做到了,從林則徐父母的身上,林則徐受的影響,首先是在學習的態度上,林賓在林則徐四歲就對林則徐因材施教,引導林則徐去學習。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學生都不採取體罰,而是因材施教,而據林則徐回憶,他一生也很少見父親發脾氣。

其次在做人方面,林賓身為秀才,明明有機會接受賄賂過上好日子,但是卻堅持貧賤不能屈的品質。

而助人方面,有一次,林則徐的三伯父家揭不開鍋,父親卻把家中僅有的一點米送給了三伯父,為此林則徐一家斷炊挨餓。為了不讓伯父得知難過,餓著肚子的父母卻再三叮囑飢腸轆轆的子女們不要說出去,「汝伯父來,不得言未舉火。」

試問在這樣的教導下,孩子又怎麼會差,想想現在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態度,甚至還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但是家長又何時反思,別人父母是如何做的。

所以在看一個孩子是否優秀,單憑看他的家長就能看出三分,就如同熊孩子背後有熊家長一般,雖然孩子的品行不全在父母的責任,但是多半孩子的品行,依舊傳承於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若言傳身教好的,孩子便是好的,若是壞的,孩子便成為眾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並且影響其一生,雖然未來還可以糾正,但是其難度就如附骨之蛆,難如上青天。

推薦閱讀:

哪些人結婚後才能富裕
如何才能找到深層的快樂與幸福?
【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

TAG:成長 | 林則徐 | 才能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