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新時代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現代教育提倡從學會到會學,提倡「終生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學能力對於人的未來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是各種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在我們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偏見,認為閱讀只是語文教學的事,在數學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僅注意數式的演算步驟,而忽略對數學語言的理解.然而,隨著現代科技日益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社會越來越數學化,僅具備語文閱讀能力是不夠的.近年來,閱讀理解題成了考試中的新題型,具有很強的選拔功能.很多學生解題能力不強,學習過分依賴於老師,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閱讀能力差導致的.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充分利用閱讀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數學閱讀的特殊性 許多學生自學能力差,認為數學閱讀很難,許多老師也認為閱讀教學很難把握,這是由數學閱讀的特殊性決定的. 1.1 數學是一門語言.「數學教學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具有簡潔、無歧義的特點,但數學符號往往內涵豐富,具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號語言和圖式語言跟自然語言差別很大,而在閱讀中語意轉換頻繁,要求靈活,這就給數學閱讀帶來一定難度.閱讀過程是一個轉化的過程,是一個內部言語的轉化過程,是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數學閱讀常要求靈活轉化閱讀內容,如把一個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或不那麼抽象的內容;把用符號語言或圖式語言表述的關係轉化為文字語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語言表述的關係轉化為符號或圖式語言;用自己的語言來理解定義或定理等. 1.2 數學材料的呈現主要是歸納和演繹,具有一定的嚴謹性,加之數學語言的抽象性,使數學閱讀需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數學閱讀過程中,記憶、理解、抽象、綜合、分析、歸納、類比、聯想等思維活動都需充分調動才能達到好的閱讀效果. 1.3 數學閱讀要求讀寫結合,認真細緻.數學閱讀應是一種主動式的閱讀,要求手腦結合,要求在適當的地方,通過思維或推演主動預測或概括下文將要給出的結論,而不是直接去閱讀結論. 2讓數學閱讀走進課堂 葉聖陶有一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要想使數學素質教育目標得到落實,使學生最終能獨立自主地學習,就必須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國內的一些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如盧仲衡光生的「自學輔導教學法」,採用啟、讀、練、知的學與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學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教學法等,都得益於課堂閱讀教學環節,促進了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自信心的養成. 2.1 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數學閱讀的教育功能,將數學閱讀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中去.有些教師常在布置作業時才讓學生打開課本,學生也只有在作業中碰到問題時才翻開數學課本,缺乏數學閱讀的習慣.這種狀況減少了學生與數學教材接觸的機會,有時代替了學生的思考,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其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體系,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重視數學閱讀,有助於數學語言水平的提高和數學交流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有助於個別化學習. 2.2 數學教師應掌握一定的閱讀指導策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數學閱讀往往需付出艱苦的努力和頑強的意志,很少有學生會把讀數學書當作一件快樂的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和幫助,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和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從願讀轉變到會讀,最後上升為樂讀. 2.2.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如果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可以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問題要精闢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富有啟發性.我們可以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發學生閱讀興趣.例如,「對數」概念教學,先讓學生回答:10?=100,10?=10000(學生很快答出)10?=20,10?=580(學生一片沉默),此時,教師不失時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閱讀. 又如「乘方運演算法則」教學時,先讓學生練習,選擇:a2a3=(),a5還是a6?(a2)3=( ),a5還是a6? 2.2.2 探究有效的閱讀方法 (1)對於不同的閱讀內容,提出相應不同的閱讀要求和採用有效的閱讀策略.數學閱讀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向學生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使閱讀更有效. 教師應編好導讀提綱,引導和啟發學生在閱讀中思考.例如:新知識是怎樣引進的?與舊知識有什麼聯繫?新知識解決什麼問題?概念是如何得來的?實際背景是什麼?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是什麼?易混淆概念的辨析,能舉出正反例.定理的條件是什麼?結論是什麼?推導的總體思路是什麼?是否還有其它的推導方法?條件是否可以減弱?結論是否可以推廣?等等.

來源:http://www.diyifanwen.com/jiaoan/shuxuejiaoxuefansi/0812260550224182439.htm

  • 推薦閱讀:

    題都城南庄(崔護)
    基礎群論(三): Sylow理論 上
    你會解這道數學題嗎
    旋轉中的比值,常規思路你為何想不到?

    TAG:閱讀 | 數學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