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海: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意義與問題

李翔海: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意義與問題 2010-11-10 11:10 李翔海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寫給編輯 摘要: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從一個側面表徵了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從注重/破0到注重/立0之轉變的整體自覺,其興起有其內在的必然性。其積極意義主要有:第一,它有助於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中,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的主體性,更好地以我為主地吸收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外來文化;第二,它有利於營造一個更為全面、深刻地認識中國文化,更好地批判繼承中國文化優良傳統的社會性文化氛圍;第三,它體現了必須集中全人類多民族的智慧資源以解決/地球村0所面對的共同問題的時代要求;第四,過強的意識形態企圖。其不足之處表現在:第一,偏狹的文化心態;第二,獨斷論和一元主義文化觀;第三,理論建構尚需進一步加強。

 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在當代中國的興起,是一件頗為引人注目的事情。對此,不少論者已對其內涵與基本理論特質等做出了論述。本文擬在此基礎上從宏觀上對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意義與問題予以概要討論。?

  一

  首先可以指出的是,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興起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內在的必然性。這至少有以下兩方面的理由。

  其一,這符合中國文化現代開展的內在邏輯。

 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與悠長發展歷程的人類文化主流傳統之一,中國文化既不可能徹底地走向/全盤西化0,也不會僅僅停留在/外在衝擊0的階段,而是終究要體現出自身的民族特色,以成立一個既體現時代精神而又寓涵了自身獨異特質的現代中國文化系統。因此,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在經過了/外在衝擊0階段後不僅要邁入/內在轉化0階段,而且會走向/綜合創造0階段?。

而在中國現代三大思潮中,恰恰是文化保守主義在體現中國文化的民族特色這一理論關節點上著力最多。由此,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就必定要給文化保守主義思潮預留地盤。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正是在當代人類文化多元開展的中心主題發生了由/非西方文化如何徹底照搬西方現代文化0向/如何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體的智慧精神以解決地球村所面臨的困境乃至危機0之轉換的歷史時刻,在中國文化的現代發展經過了前兩階段而開始走向/綜合創造0階段的過程中出現的。因此,其興起可以說不僅具有內在的必然性,而且恰逢其時,從一個側面表徵了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從注重/破0到注重/立0之轉變的全民性的整體自覺。

  其二,進而言之,從文化發展演進的自身邏輯來看,突顯文化民族性的文化保守主義理應得到某種程度的現實表現。

民族性與時代性共同構成了文化的基本屬性。在中國現代三大思潮中,正是文化保守主義充分突顯了文化民族性的根本意義。因此,儘管由於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在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中,西化思潮曾產生了更為廣泛的社會影響,但不僅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總是要頑強地體現自身的存在,而且在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實現從注重/破0到注重/立0之轉變的過程中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註定要更為行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出現了/話語轉換0,達成了當代中國文化討論中從西化聲浪高漲到保守主義興盛的轉變。歸根結底,正是作為文化之基本屬性的民族性內在地決定了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必然要加入中國文化現代復興的時代大合唱。

  立足於這樣的認識,我們不贊成把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歸結為復古思潮。由於文化保守主義基本的立足點就是民族性,而特定的民族性總是與特定歷史傳統相聯繫、經過長期積澱才形成的,因而文化保守主義的確包含了濃厚的歷史意識於其中。但並不能就此將之歸結為/復古0。人具有繼承文化遺產的能力甚或天性,這是人之所以為/高級動物0的一個重要特質。正如哲學解釋學所揭明的,人類文化的存在與發展事實上不可能徹底離開傳統,而必須以傳統為基礎。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曾長期陷入二分對立的形而上學思維模式,在傳統與現代非此即彼的二分選擇中自覺不自覺地輕忽了傳統的價值與意義。而現代文化保守主義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充分突顯了與民族性相聯繫的傳統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也正是以一種偏至的方式表徵了當代中國思想文化界更為注重傳統、更為辯證地看待傳統與現代關係的理性自覺。因此,儘管其中的確存在著某些復古主義情調,但將整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完全歸結為復古則是不符合實際的、簡單化的。

  二

  概括而言,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積極意義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它有助於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中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的主體性,更好地以我為主地吸收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外來文化。歷史的經驗教訓表明,對中國文化這樣一個既具有獨異民族特質又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的文化系統,不能挺立民族主體性而是希圖以徹底拋棄民族傳統為前提來走向/現代化0,其結果只能事與願違。只有中有所主,才能學有所成。如果只知亦步亦趨地模仿他人,最終只能陷入/邯鄲學步,失其故步0的尷尬境地。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正是在中國文化當代建設由重/破0到重/立0的轉折時期,力圖以一種極端的形式強化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這對促成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全民性自覺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只有挺立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才能更好地吸收以西方現代文化為代表的外來文化,以服務於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   第二,它有利於營造更為全面、深刻地認識中國文化,更好地批判繼承中國文化優良傳統的社會文化氛圍。長期以來,人們看待中國文化的一個基本偏失,就是以西方現代文化為標準來論衡中國文化,從而往往把中國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的民族特質均看成缺失。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立足點則恰恰是文化的民族性,因而專註於對中國文化的獨異民族特質做出肯定與闡揚。儘管這種肯定和闡揚不乏偏頗之處,但在中國現當代文化的整體背景中,它卻適足以以偏頗的方式為西化派糾偏。文化保守主義的興盛及其對西化派的批判,對在當代中國文化的建設中既注意以現代性去批判民族性以剔除其糟粕,又注意以民族性去批判現代性以最終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新文化,應當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鑒。

具體而言,其相關主張有兩點尤為值得注意。其一,從特定的視角提出了足以進一步引人深

  思的問題。蔣慶、康曉光等對民主的批評就是一個例證。?作為人類現代文化的旗幟之一,民主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已成為中國現代文化追求的價值目標。即使是現代新儒家等前輩文化保守主義者,雖對民主的流弊提出過批評,但對民主本身則一直是心悅誠服並真心期待在中國文化中予以接納。蔣慶、康曉光則對民主提出了尖銳批評,不僅將民主看作儒家仁政王道的對立面,認為繼續追求民主只能把中國引入動蕩乃至覆亡的迷途,而且還對新儒家將民主視為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尖銳批評,認為這事實上是走向了政治層面的西化,其結果只能是加劇文化虛無主義。撇開他們批評民主本身在理論上的是非曲直,在一個民主被視為聖物的時代,這種批評所體現出來的敢於特立獨行、堅持獨立思考的勇氣與胸襟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說是在全球化與本土化相與激蕩的時代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所不可或缺的。

  其次,對如何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制度形態的問題做出了某些具有新意的嘗試。作為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的主流,現代新儒家一直沒有停息對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的探索。這一點雖在梁漱溟那裡就已有了清楚的自覺,但卻一直到第三代現代新儒家那裡還不得不承認:/當代新儒家的哲學,最有成就的無疑是在形上境界的重新解釋與體證,在政治、經濟、社會哲學的範圍內,卻只有一些極粗疏的綱領,根本不足以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體系之外另樹一幟0?。正是在這方面,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做出了新的嘗試。在這方面表現得最為顯明的當推康曉光。立足於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道路的觀察與思考,康曉光嘗試探討了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外的第三條道路)))合作主義國家?。應當說,構成康曉光相關主張的幾個主要範疇如權威主義、合作主義與行政吸納政治等,人們並不陌生。頗有意味的是,康曉光正是運用權力、資本、知識、勞動/四元分析法0,通過從總體的高度將這些元素勾連為一個整體而建構出了一個名之為/合作主義國家0的制度形態。儘管康曉光的有關主張還僅僅只是一種理論假說,但最起碼的,這種敢於獨立思考、敢於創新開拓的理論勇氣無疑是值得稱賞的。

 探索自身的現代化道路構成了現代中國的時代使命,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性設計堪稱其中的重點與難點。雖然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提出的一些制度性設想依然是不成熟的,但其中畢竟包含了超越前輩的意向與內涵。不僅如此,上述努力一定意義上堪稱觸摸到了當代中國的時代脈搏。隨著中華民族現代復興事業的不斷推進,中國文化在完成了從/破0到/立0的轉變後,如何加強從理念、制度以至器物等全幅層面的建設就愈益成為必須積極面對的時代任務。要完成這一前無古人的偉業,不可能只是一味地因襲他人,只有以壁立千仞的開拓創新精神,在積極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創造0,才能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0開顯出中國文化的新天地。

在這個意義上,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所進行的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制度形態的嘗試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即使是其理論思維教訓,也足以為今後的相關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鑒。   第三,順此而進,就中國文化可能的世界性意義而言,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理論努力,可以看作是在人類面臨著重大轉折的歷史關頭,體現了必須集中多民族的智慧資源以解決地球村所面對的共同問題的時代要求。在今天,西方文化已難以獨立承擔為人類未來指引光明前途的歷史任務。由此,當代人類文化建設應當完成由關注/非西方文化如何徹底照搬西方文化0向/如何集中多民族文化的智慧以解決地球村所面臨的共同困限0的轉變。而欲達此目標,就必須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正是在這裡,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保守主義立場的重要意義就突顯出來了:如果說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構成了西化派的必然結果,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顯發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獨異特質與智慧精神則堪稱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立足點。

  我們正可以從這一視角進一步關照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可能的積極意義。由於西化派破有餘而立不足,它不可能完成中國文化現代重建的整個歷史任務。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保守主義的興盛,代表了對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自由主義西化派的反動。兩者在當代中國的此消彼長,堪稱是以曲折的形式表現了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由重/破0到重/立0的整體性的歷史轉進。這一歷史性轉進的理想目標就中國文化自身而言,是要成就既體現了時代精神而又寓涵了自身獨異特質的中國現代文化形態;而對世界範圍內民族文化的多元開展而言,則可以說是為成就一個超越了西方式現代性的,既體現時代精神又具有充分的中國民族風格與做派的更為合理的現代性做出中國文化自身的貢獻。

  由此,我們也能夠從一個特殊的視角發現美國思想家艾愷考察全球範圍內的文化保守主義時的一個理論疏失。通過把不同民族文化對西方主導下的現代化浪潮的保守性回應加以對比,艾愷雖然頗為精彩地突顯了全球性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所具有的自我中心主義、相對閉鎖的文化心態等缺失,但卻忽略了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立場可能的積極意義:如果僅僅遵循西化派的文化邏輯,人類文化的未來歸根結底就只能是千人一面的;而面對民族文化多元並存、融合會通的發展走勢,非西方文化要想通過與西方文化的互動,在完成自身現代轉化的同時,亦將自身的智慧資源貢獻給當代人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之主體性、充分突顯自身的獨異特質與智慧精神就是不可或缺的理論前提。這一點正是為西化派所輕忽而為文化保守主義所突顯的。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從一個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約翰#凱克斯教授不盡相同的視角來對/為保守主義辯護0這一話題予以新的言說。在凱克斯看來,保守主義/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它持有四種基本信念:懷疑主義、多元主義、傳統主義、悲觀主義0?。這些信念均介於兩個極端的信念之間:在/理性主義還是信仰主義0兩極間,保守主義採取懷疑主義立場;在/絕對主義還是相對主義0兩極間,保守主義採取多元主義立場;在/個人還是社會0兩極間,保守主義採取傳統主義立場;在/完美的還是墮落的0兩極間,保守主義採取悲觀主義立場?。這些基本信念最重要的意義是使得保守主義可以避免走向極端,從而使保守主義比其他立場更優越:/保守主義政治道德的三個層次的結構優點之一是能夠容納敵對的道德和政治觀的合理信念而又不用使自己信奉阻礙它們的不合理信念。,,保守主義者之所以能夠以這種方式處理問題,是因為保守主義的基本信念)))懷疑主義、多元主義、傳統主義和悲觀主義居於仍然包含某些合理成分的兩個不合理極端之間的中間立場。 ,,由於認識到特殊的信念在一個層次上的重要性,保守主義者公正地對待了極端立場中的合理成分,而通過把那些信念限制在一個特定的層次上,保守主義者避免了有害於極端立場的不合理誇大。,,這確實是一個優點,而保守主義具有這個優點。0「的確,一個社會只有在普遍、社會與個人三個層次都系統地具備處於兩個極端之間的、既中有所主而又兼容多元、既植根於傳統而又保持與現實充分互動、既保持立足於經驗基礎之上促使事物走向

  儘可能合理的努力而又拒斥烏托邦或非理性主義、既保持使人類的狀況變得更好的承諾而又拒斥簡單的樂觀主義或宿命論的/中間立場0,才有可能真正擁有長久的、完整的/良善生活0。而如果保守主義不僅具備這些條件而且還可以限制有可能破壞這些條件的因素,那人類社會至少是離不開保守主義的。應當說,凱克斯在這裡是對保守主義/原生態0做出了頗為有力的辯護。我們認為,對非西方文化而言,/為保守主義辯護0還可以加上一個方面。這就是:對全球化浪潮中的現代化進程而言,為了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體的多元智慧以共同解決地球村目前面臨的問題,文化保守主義所著力闡揚的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充分突顯自身特質與智慧精神的理論立場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的多元並存堪稱構成了一個/文化生態系統0。就像生物的生態系統只有維持一個多種多樣的存在鏈條才能持續生存並不斷繁衍發展一樣,人類的文化生態系統也只有在具有多元的資源鏈條的前提下才能不斷豐富與發展。而一旦文化形態出現了高度的趨同,其資源鏈條就會逐漸趨於單調,人類的文化生態系統也就只能像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一樣,隨著物種的減少而愈來愈感受到趨於凋零乃至毀滅的危險。而西方文化中心論卻正是內在地預設了非西方文化向西方文化的趨同,因而/現代化即西方化0的道路事實上所導致的只能是各民族文化間的同質化。而如果世界範圍內真的只有西方文化一種文化形態,那就像生物世界只剩下一個生物鏈條一樣,就是一種高度頻危的存在形態了。因此,

  /現代化即西方化0的道路歸根結底是不可取的。只有在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充分突顯自身民族文化特質與智慧精神的基礎上,走民族文化多元並存的道路,人類文化才有可能走上/可久可大0之道。這就體現出了文化保守主義的基本理論立場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價值意義。

  三

 但是,作為一個存在時間還並不長的思想流派,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還很難說是真正成熟的。舉其大端而言,其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偏狹的文化心態。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體性無疑是必要的,但它又必須與開放的文化心態相輔相成才真正具有建設性。偏狹的文化心態在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對待西方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上有著清楚的表現。對西方文化,某些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可以說體現出了頗為閉鎖的心態。對源起於西方的民主的拒斥就體現了這一點。不僅如此,就其深層的價值取向而言,蔣慶在一定意義上實際上是設定了/中西殊絕0的基本立場,而力圖回歸到中國文化傳統遭遇西方現代文化以前來探討中國文化的發展走勢問題?。這樣的文化心態雖然對中國文化民族精神之主體性的認肯堪稱比前輩文化保守主義者更為堅卓,但同時也更為偏狹。與此同時,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間,他們嚴辨/夷夏0,既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合理性,也不承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已融入中國文化中。在某些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者那裡,批評、否棄馬克思主義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似乎馬克思主義退出歷史舞台已是不爭的歷史事實。這樣的看法肯定是膚淺的皮相之見。在一定意義上,馬克思主義是迄今為止最早亦最為深刻地對資本主義施以批判的思想系統。正因為此,即使是主張拋棄西方現代性、對當代資本主義施以了否定批判的後現代主義者,也依然將馬克思主義奉為思想先驅。也正因為此,在進入21世紀之際,當歐洲國家的主流媒體評選/千年偉人0時,馬克思依然得以名列前茅。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歷史上先進的社會思潮所具有的深刻的合理性,也是馬克思主義得以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實踐中體現出強大生命力的重要前提。由此,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歷程,馬克思主義已融入中國文化,成為當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其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一樣,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排拒,也是其偏狹文化心態的表現。   第二,與此相關聯,一些文化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陷入了獨斷論和一元主義文化觀。上文已經指明,由於成熟的保守主義者持守多元主義的基本信念,因而能夠站在諸多極端間的/中間立場0挺立自我並包容差異。但在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那裡卻很難看到這種氣象。他們大多以冷峻、孤傲的面目示人,不僅在一些場合表現得自說自話、目空一切,而且即使在形諸筆端的文字中也經常流露出一種乾綱獨斷、毋庸置疑的霸氣甚至戾氣,似乎自己所宣示的一切都是字字珠璣的不刊之論,而其他的反對意見則只配徹底地拋入歷史的垃圾堆,彷彿自己才是掌握了歷史機運的/教主0,芸芸眾生則只配俯首帖耳地遵從訓示,任何質疑都僅僅只是無知或缺乏虔敬的表現。這背後含藏著的,是一種真理在握的獨斷論與唯我獨尊的一元文化觀。無論如何,這不是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健康的存在形態。

  首先,這不是恰當的言說方式與行事風格。現代新儒家等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者之所以會以一種冷峻、孤傲的特立獨行來面世,既是為了在極端困難的歷史條件下抗拒/全盤西化0的狂潮怒濤,也是在中國文化傳統面臨斷滅之虞的歷史時刻堅心要為中國文化/仍然活著0做見證。這種言說方式與行事風格堪稱是/以偏頗反對偏頗0。而在今天,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存在境遇已相當不同。不僅/全盤西化0浪潮的壓迫已煙消雲散,而且中國文化面向未來的生命與活力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挺立中國文化民族精神的主體性、充分突顯中國文化的自身特質與智慧精神也越來越多地成為共識。在這樣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自視為中國文化之代表的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如果繼續以冷峻、孤傲的/特立獨行0示人,恐怕不僅會被視為怪誕、矯情,而且還勢必會有失於中國文化本有的寬和、平實與大氣,對進一步營造更好地弘揚中國文化優秀傳統的思想氛圍難免產生不利的社會影響。  其次,其背後所體現出來的獨斷論與一元文化心態更是有害的。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作為直接的理論對立面,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西化派間之所以缺乏足夠的思想互動,一個重要的原因

  正在於獨斷論與一元文化觀的阻隔。面向21世紀,繼續抱持獨斷論與一元文化心態更是有害的。一方面,建設既體現時代要求而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現時代的中國文化不僅是文化保守主義的目標,而且是包括中國馬克思主義甚至某些自由主義者在內的共同願望。文化保守主義者的獨斷論與一元文化心態是與當代中國文化的這一基本的存在境遇不相應的。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在挺立民族文化精神之主體性、實現中國文化傳統之內在轉化的基礎上,通過既總結提升中華民族現代復興的實踐成就,又合理吸納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人類文化的優秀資源來確立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中國新文化,堪稱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歷史偉業。這一偉業只有匯聚多種思想流派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為此,就需要各種思想流派徹底摒棄自我中心的獨斷論與一元文化觀,持續而深入地展開彼此間的對話與交流。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現代以來的中國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西方現代文化與中國文化傳統的/三星會聚0之地。這無疑為中國文化的當代重建儲備了前所未有的豐厚資源。這是今天中國文化建設得天獨厚的所在。但這些資源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對話與互動中才能被激活,從而得以真正融入中國文化當代重建的歷史進程。如果彼此阻隔,老死不相往來,甚至互相敵視,欲置對方於死地,那就只能是自縛手腳甚至陷當代中國於文化的/亂戰之地0。其結果就只能是破壞性的。這無疑應當是包括文化保守主義在內的各種思想流派都應該努力避免的。因此,能否摒棄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著的獨斷論與一元文化觀,是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能否在當代中國文化建設進程中更好地發揮建設性作用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第三,理論建構尚需進一步加強。儘管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在理論建構的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無論是就其理論建構本身,還是就其社會影響而言,其表現均並不盡如人意。在理論建構方面,真正能夠有系統、有深度,足以在與中國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西化派鼎足而立的意義上代表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理論水平的理論體系尚屬罕見。就社會影響而言,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學說不僅因為被視為迂闊而被輕忽,而且由於與實際的脫節而並未對社會現實層面的文化保守主義現象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要想在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中切實發揮其作為三大思潮之一的積極作用,必須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理論建構。這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其一,中國文化的底蘊應更加厚重。成熟形態的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理當體現出厚重的中國文化底蘊:在價值取向上,應當內在地涵蘊肯定中國文化傳統之現代意義的整體指向;在理論內容上,應當較為充分地體現中國文化的智慧特質與精神韻味。以此衡諸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顯然有進一步努力之餘地。李澤厚對中國文化在總體上是立足於/西體中用0的立場。陳明懷著/內心深處0的/激進0,以反對本質主義與基礎主義為前提在中國文化的當代建設中倡導/即用見體0,可以說在保守的外表下包含著走向西化與虛無的可能。康曉光與盛洪的相關思想與中國文化的聯繫主要體現在文化意識與生命情調上。正如其所自認的,迄今為止,恐怕很難說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把握是系統而深入的。蔣慶不僅在中國文化方面有著獨特的學養,而且對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有著一種深沉的摯愛,因而他的確有資格在某些方面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言人。但他也存在著自身的問題:或許與其對儒教的堅執信奉相關聯,他有時以直接宣說自我信仰的方式取代了理性的分析,從而難免武斷而缺乏充分的理論說服力。與此同時,蔣慶希圖通過/做減法0而將中國社會與文化/退0回到中西文化近代接觸前的場景下來討論中國文化的未來,其中不僅包含了一種非歷史主義的傾向,而且也有失中國文化/與時偕行0的風範與精蘊。這些同樣也會對其理論建構產生負面影響。如何在系統而深入地把握中國文化的基礎上使自身的中國文化底蘊更加厚重,以更為充分地體現中國文化的智慧特質與精神韻味,是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者應當認真加以考量的一個問題。

  其二,理論建構尚需進一步系統。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而言,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要真正在理論上達到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西化派鼎足而三的高度,理當向世人完整地展示一套具有自身特質的,涵括了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方面面內容的基本理論主張。就個人而言,立足於文化保守主義基本立場的思想者要想在中國思想史上獲得足以代表/21世紀中國文化保守主義0的歷史性定位,也必須用更為系統的、更具體系化的理論創穫來說話。在這兩方面,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顯然均還有較大的努力餘地。

  其三,理論建構必須更加合理、深刻與徹底。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社會影響之所以並不如人意,與其理論建構本身存在的不足有著直接關係。有的主張內部自身就存在著矛盾,體現為多種思緒的混雜;有的學說形態缺乏深厚的理論基礎,與某些理論的結合也主要體現為立足於實用需要的倉促拼合;有的主張只是一種飄蕩的/文化情調0,缺乏透闢的學理支撐;有的學說和主張雖然徹底,但卻又難免偏執和武斷。要改變這種狀況,應當在加強理論建構的合理性、深刻性與徹底性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既合理而又深刻、徹底。這樣才能建構起更有思想力度的理論體系,亦才有可能在當代中國產生更實際的社會影響。  第四,表現出了過於強烈的意識形態企圖。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基本特點在於:它明確地以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對立面自居,不僅在理論上對主流意識形態予以否定,而且力圖在實踐上弱化主流意識形態,並期望以自身所代表的意識形態取而代之。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所表現出的過於強烈的意識形態企圖不能不給其帶來雙重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就文化保守主義的本性而言,與其突顯自身強烈的政治意識形態企圖不如更為專註於文化理念層面的開拓。文化保守主義獨擅專場之所在是文化而非政治。如果避其所長而揚其所短,必將限制其對文化建設所可能有的理論貢獻。現代新儒家的際遇就是例證。現代新儒學作為一種社會思潮,顯然有其意識形態性。特別是港台新儒家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曾表現出了十分直接而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但在中國現代思潮中,比較而言,遠離現實政治而專註於文化理念層面的學理探究才是新儒家的主要特色。正因為此,現代新儒家的那些與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相聯繫的意識形態色彩在今天已成為過眼煙雲,而他們在文化理論層面的建構卻依然具有更為久遠的價值與意義。可以設想,如果他們在歷史上留下的僅僅是一種哪怕再強烈的意識形態企圖,在今天也已早被歷史的潮流所淹沒。因此,為了揚長避短,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理當更為專註於文化理念層面的開拓。

另一方面,過強的意識形態化企圖也將沖淡文化保守主義的學理意義並限制它在中國文化當代建設中所可能有的積極作用。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甦與興盛,飽經滄桑的中國文化必然亦將在經歷了/大開0之後走向/大合0,通過/綜合創造0以實現其現代復興。在這一過程中,事實上已內在地成為中國現代文化之有機組成部分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方現代文化均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只有以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胸懷和眼界,在三大思想資源間建立起一種互相對話、和諧共生的良性互動關係,才能更好地營造一個有利於中國文化進一步生長繁榮的良好氛圍。而如果三者之間陷入一種簡單地相互排斥的對立、鬥爭狀態,那就只能是給中國文化的現代開展平添阻隔與障礙。儒學的確曾經是中國文化的主流,但在今天,它卻不具備成為當代中國之主流的現實可能性,這是任何具備起碼現實感的人都不難看出的。如果儒學擺出一副拒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現代文化於千里之外的架勢,那除了人為製造儒學與其他兩種文化資源間的對立外,其實際的結果恐怕只能是使儒學自外於當代中國文化。這就勢必不僅給中國文化的當代建設而且給儒學的未來發展亦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文化保守主義要更好地發揮在中國文化當代建設中所可能有的積極作用,應當弱化意識形態色彩。

  因此,我們認為,當代中國的文化保守主義是一種尚待成熟的思想形態。正如艾凱已指出的,文化保守主義作為一種普遍性的文化思潮,將以其對現代化的批評而伴隨現代化的整個過程。在中國,文化保守主義不僅與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西化派一起構成了現代思想史上鼎足而立的三大思潮,而且這種在馬克思主義的主導下三足鼎立的思想格局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中國當代文化保守主義作為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在當代的新發展,應當有責任在回顧反省中國現代文化思想的發展大勢特別是文化保守主義之得失憂缺的基礎上,以更為成熟的理論形態,為建設既能充分體現中國作派與中華民族風格而又充分具有現代性的新型中國文化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5中庸6有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0面向未來建設中國新文化,是需要國人共同完成的歷史性偉業,更為成熟的中國文化保守主義必然有與焉!


推薦閱讀:

新自由主義思潮與「好的市場經濟理論」 馬克思主義評論網
zt《仁本主義論集》序
專家:用理性精神構建新時期愛國主義
2017最正確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醍醐灌頂!)
你願意做個素食主義者嗎

TAG:文化 | 意義 | 保守主義 | 主義 | 思潮 | 當代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