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揭秘,坐月子不可觸碰八大傻事,讓我受益一生

坐月子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習俗,是每一個產後媽媽的必經時期。雖然隨著觀念的進步,許多媽媽在生產之前都做好了科學坐月子的準備,然而最後都不可避免的遭受到月子陋習的危害,以下這8個月子期間時常犯下的錯誤,幾乎沒有人可以倖免!

一、分娩後卧床養息?

錯!我們大多認為,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消耗過大,所以應該以卧床休息為主,這個觀點也不全對,除了休息好之外,還要適當的運動,如果分娩後,特別是剖宮產的,經常卧床不起,可能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引起下肢靜脈栓塞,嚴重的會出現致命的肺栓塞。

正確做法:早點起床活動,一些輕幅度的小運動就可(產後運動原則),而剖宮產的,一般24小時左右拔除導尿管後,家人就可攙扶著產婦起床去排便,這樣有利於恢復體力和自主排尿。一般一周後就可做些產後健身操,這樣的利於恢復骨盆底及腹肌張力,避免腹壁的皮膚過度鬆弛。同時運動可以幫助我們腸道蠕動,減少便秘。

二、分娩後進食大補?

錯!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相當於在鬼門關上走了一圈,耗盡全身血氣,因此生完孩子的女人就應該好好補補。因此,月子期間都約定成俗的給產婦準備老母雞湯、豬蹄湯、肉湯等各種大補食物,還認為這樣有助於下奶。然而,產後應當飲食清淡,才能更好地排出體內的惡露垃圾,各種大補的湯水不僅不利於身體儘快恢復,還很容易造成堵奶,發生乳腺炎!

正確做法:產後不宜過早催乳,適宜在分娩1周後逐漸增加喝湯的量,以適應嬰兒進食量漸增的需要。即使在1周後也不可無限制地喝湯,正確做法以不引起乳房脹痛為原則。

三、月子里躺著餵奶?

錯!產後應該躺著餵奶還是坐著餵奶?這是令許多新媽媽困惑的問題。由於老一輩普遍認為月子期間必須卧床,因此餵奶也需要躺著喂。曾經有媽媽因為躺著餵奶而壓身嬰兒導致窒息的事件發生,令人傷感嘆息!就算不壓身,躺著餵奶也容易導致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容易吐奶。

正確做法:在產後身體較為虛弱的前一周,可以暫時躺著餵奶,但要注意給寶寶拍嗝,身體稍好之後最好坐著餵奶,可以藉助哺乳枕來減輕負擔。

四、月子不能洗頭洗澡?

錯!生完寶寶的媽媽身上肯定有汗水血液等污穢,即使用毛巾擦擦還是會覺得不舒服。有老人說,坐月子期間碰水,會導致中老年風濕。在國外,一般產婦生產後幾個小時,醫生就會要求產婦淋浴,來沖走惡露和汗水等污穢。不洗澡的話汗液惡露乳汁等體液混合,不僅氣味難聞,並且容易滋生細菌。

正確做法:無論順產或剖腹產,產後第二天就可以洗澡,但是淋浴,不要坐浴或盆浴。

五、月子喝紅糖水補血?

錯!以前古人喝紅糖水補血,是因為看起來是「紅」的,就賦予了它很多特效。但這些都是胡謅的,古代人根本不知道,貧血是缺鐵。紅糖水沒有任何補鐵的功效,並且紅糖往往雜質比較多,喝了沒任何用處,還可能讓身體攝入雜質。

正確做法:產婦在產後喝紅糖水的時間,以7-10天為宜。

六、月子里不能刷牙?

錯!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里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

正確做法: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七 、月子不開窗通風?

錯!傳統觀點在生完孩子後,因為怕身體虛弱,不能見風,特別是冬天,產婦的房間都把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也不能出房間。還有就是產後家裡的客人都來看望,會容易帶入一些病疾進入產婦房間,如果經常空氣流通不好,母嬰更容易感染疾病,所以更應該及時通風換氣

正確做法:每天早晨開窗通風30分鐘,保證充分的空氣對流和充足的光照。只要母嬰不置身於對流風中,不直接對著風吹,通風時適當保暖,不會受「風寒」。外出不是禁忌,但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頭頸部圍圍巾,可預防「月子病」。

八、產後不及時收腹?

錯!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要及時收腹,寶寶在我們肚子里十個月,慢慢把我們的骨架都撐大了,必須在產後及時使用束縛衣進行骨盆收緊,產後最少1~2個星期要進行骨盆收緊。6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收緊是最理想的。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子宮呈三角形,寶寶生下之後,子宮騰空,內臟失去支撐,便會自然下垂。因此必須要束縛,為了不要讓其他器官那麼快的往下走,給肚子回縮的時間。建議媽媽們佩戴專業的収 腹 衣。上下分體的穿脫,餵奶更方便

產後六個月是各位媽咪們恢復體型的黃金時機,因為這個時候體內的脂肪是屬於流動的,所以各位媽咪們一定不要錯過這個黃金時機哦,不然可就追悔莫及啦。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馬玉燕教授:產科和孕婦必須知道的「二胎」問題
身體發出這些信號,確定是你懷孕了無疑,專家告訴你如何識別早孕反應!
評註產科心法
【早知道】協和醫院婦產科醫生提醒:這些「變性」的子宮肌瘤得治
婦產科學總結

TAG:醫生 | 坐月子 | 產科 | 一生 | 產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