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神經病」和「變態」的世界,你要懂點!
2017.7.6
周四
● ● ● ●
你怎麼罵人「神經病」啊?
一般來講,「神經病」是個罵人的詞,在SB、腦殘這些詞普及之前,這個詞是罵人時從精神方面對別人進行攻擊的不二選擇。
不過這個詞又不是純粹罵人專用,因為它跟精神醫學上常用的兩個詞「精神病」和「神經症」很相似,乍一看好像它們倆合體了。
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到底什麼叫「精神病」,什麼叫「神經症」呢?
它們倆和傳說中的「神經病」又有哪些關聯呢?
很多心理學家都願意做這樣一個通俗的比喻,人的心理好比一條河。
河的兩側築有堤壩,就相當於是正常人和非正常的區分界線。
正常人的心理河流是緩慢流動,動態平衡的。偶爾遇到暴雨天氣,也會出現河水漲落,甚至偶爾沒過堤壩。只要不是經常如此,且不會造成危害,我們就認為這條河流是安全的,算不上心理疾病。
如果有一天,河水暴漲,把堤壩沖毀了,開始淹沒周圍的房屋農田,造成了自然災害,這就是心理疾病出現了。
有人要問了,那要是河水不流了咋辦?那叫植物人。
按照這個標準,在心理學上把人類的心理分成兩類,一是正常心理,二是變態心理。
請注意,這個「變態」跟「你這個變態!」說的不是一個意思,並不是在罵人,而是說偏離常態的意思,所以我們現在一般也叫它「異常心理」。
正常心理也分兩種,一是健康心理,二是不健康心理。
所謂不健康心理,就是指那種偶爾出現的「河水漫過堤壩」現象。
不健康心理,類似醫學上說的亞健康狀態,通常是有心理問題。
「神經病」和「變態」的世界,我們該如何去理解?
好書來了
今天,「好讀又讀」給你推薦一本好讀易懂的心理學好書!
聽安曉良——一位好厲害的獄警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解讀心理學。
不灌心靈雞湯,不堆專業名詞,我們就是要剖析心理學的黑歷史!
馬伯庸、曹天元、劉夙、韓雪濤、趙愷聯袂推薦!
這是一本能讓你更容易讀懂《人類簡史》《烏合之眾》的「心理學簡史」!
軍事歷史作家趙愷說:
中國古人云:知人易、知己難。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機遇的時代,浮躁和空虛或許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剋制的情緒黑洞,這個時候或許我們應該安靜下來,讀一下這樣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有趣著作。
作者是誰?
安曉良,網名安迪斯晨風,非科班出身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不太專業的網路文學評論者。
職業是獄警,愛好心理學和寫作。
好書先讀
關於「神經病」和「變態」,書中是這樣說的:
前面說過,心理這條河流偶爾也會有失衡狀態,只要這種狀態持續時間不長且危害不大,就可以歸類為心理不健康狀態。
我們心理諮詢師主要服務的人群也就是這些心理不健康的正常人。
心理學臨床上通常把心理不健康的狀態分成三類,即心理問題(也叫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症。
它們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首先從正常心理和神經症的區分說起。
其實啊,長期以來的臨床實踐當中,神經症和心理問題是很難區分開的,因為它們通常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並不是性質上的絕對不同。
它們的區別主要有兩個:一是持續時間長短,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3個月的不認為是神經症,二是心理衝突是否是常形的。
如果一個人的心理衝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且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我們就不認為這是神經症。那麼到底什麼叫「心理衝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什麼又叫「帶有明顯的道德性質」?這說的到底什麼鬼?
還是舉例子吧。
有一個男青年,女朋友跟他戀愛了好幾年,彼此該辦的事兒都辦了,突然女朋友要跟他吹了。這男青年整天失魂落魄,茶飯不思,想要自殺卻撇不下家中父母。你看,這就是典型的心理衝突常形。
男青年的苦惱是由一件生活中跟他緊密相關的事兒引發的,無論誰來評判都會覺得他應該苦惱。想要自殺,只是用愛情第一的道德價值標準來評判;捨不得父母,這又是按照孝順第一的道德標準來判斷——不論哪種道德標準,都是按照道德標準來評判了。
再舉一個例子,又有一個男青年,也整天苦惱,但他苦惱的對象就不一樣了。他每天下樓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數樹上掉下來多少葉子。如果掉下來葉子是單數,心情就很好;如果葉子是雙數就苦惱異常,茶飯不思。
你看,這就叫心理衝突變形。樹上掉下來的葉子是是單數雙數,跟他的生活毫無關係,也不包含任何道德評判,但就是能引起他的心理衝突。這個男青年就要考慮是不是患有神經症了。
知道了這個我們就容易說了。如果一個人不良的心理狀態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個月(間斷持續不超過兩個月),由明顯的能引起心理衝突的事件引發,自始至終,不良的心理情緒激發僅限於最初事件不會波及到其他事,生活、工作、學習受影響較小。
比如上面說的失戀男,如果他的這種不良情緒持續一個月還不能自己排解掉,一想起前女友就難受的不得了,能正常過日子,那麼他這就叫一般心理問題。
相應的,如果這個失戀男的不良情緒持續時間超過兩個月不滿半年,不但想到前女友,甚至來到兩人戀愛時去過的地方、看到商店裡他給她買過的東西都會引起不良情緒,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還不至於完全失控。那麼他這就叫做嚴重心理問題。
嚴重心理問題再往下發展,不良狀態持續半年以上,激髮狀態已經泛化到看見個女的就渾身難受,或者因為以前倆人一起騎過自行車而不能騎自行車,工作也丟了,飯也吃不下了,整天坐家裡抹眼淚。自己精神上非常痛苦,但無能為力。這就叫可疑神經症了。
事實上可疑神經症的癥狀跟神經症並無太大區別,只是在持續時間上或者程度上有不同罷了。這時候的人已經處在一個病與非病之間的一個狀態上了。
河水已經漫過了堤壩,就差淹到房屋了。
有人可能會問了,抑鬱症屬於神經症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我們平常所說的抑鬱症其實並不是同一種疾病。儘管看上去那些患者的狀態差不多,都是悶悶不樂、萎靡不振、悲觀厭世的樣子,大多數患者也都伴有神經衰弱和睡眠障礙。但其實抑鬱症也有神經症性抑鬱(心因性抑鬱)、精神病性抑鬱或內源性抑鬱之分。
神經症性的抑鬱一般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通過心理疏導和行為矯治有可能得到緩解甚至治癒。而精神病性的抑鬱症,因為很多都喪失了自知力,一般癥狀都更為嚴重,而且目前我們還沒發現具體的發病機理,所以只能通過藥物辦法來控制發作。
筆者發現,最近幾年似乎抑鬱症和所謂的「拖延症」一樣,成了一件很時髦、很值得驕傲的事了。
我們在各類社交平台上會發現一些孩子在嬌滴滴地說:「今天作業又寫不完,頭疼,我的抑鬱症要犯啦!」,好多「網紅」也都喜歡說自己有抑鬱症,以便引來別人的同情。但實際上呢?他們跟真正的抑鬱症沒有一毛錢關係。
對患者來說,身患心理疾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們正常人很難理解,一個真正的抑鬱症患者每天、每小時、每一秒都要忍著身心的劇痛還要活下去,需要多麼大的精神勇氣。
當他們在社交網站上看到那些對抑鬱症的調侃之詞時,又該承受怎樣的委屈。更為嚴重的是,當「抑鬱症」成為流行概念,假的抑鬱症走紅之後,真正的抑鬱患者就有可能被人嘲諷說「不就是個抑鬱症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罹患疾病本身已經很不幸,被人嘲諷就更為不幸了。
還是讓疾病的歸疾病,社會的歸社會吧。
| 本期編輯:買書多、看書少的小編輯
最後,來個福利:
本小編將抽送20本《我知道你在想什麼:八卦心理學》
推薦閱讀:
※西學推薦書目
※從爵本位到官本位(增補本) | 薦書
※薦書 |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宗教自由與言論自由
※從旁觀者到世界秩序的塑造者,中國如何做大國?| 薦書
※【上古薦書】唐蘭全集(全1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