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語音文字版:三十一、第五章1 天地沒有仁義之心?|解讀經典

道德經語音文字版:三十一、第五章1 天地沒有仁義之心?|解讀經典 原創 2016-07-28 羅大倫 羅大倫頻道

第五章1 天地沒有仁義之心?

朋友們,大家好,我們接著聊《道德經》。這第四章我們就聊完了,有朋友說,您怎麼就聊完了呢?第四章不還有別的話嘛,說「淵呵,似萬物之宗」,後邊有一句話叫「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話您怎麼沒講?我覺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不是這章里的,我認為這一定是給抄錯了,因為這句話在後邊又一模一樣的出現過一次,它放在這裡顯得不倫不類,因為這章整個是在描述道的狀態,描述它如何深遠,是什麼什麼之先等等,您非突然加一個動作,如何去「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這都是動作,在描述中加一個動作,我覺得於文體是不和的。所以,我真的認為這兩句話是給抄錯了,以後我們再來講這句話。

今天我們來講第五章,這第五章上來的兩句話就特別有名,說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話什麼意思?這句話歷代解釋多了,首先這芻狗是什麼?莊子說這芻狗是人們古代在祭祀的時候,用草扎的狗,做好以後把它給裝扮上,戴上頭冠,披上衣服等等,是祭祀鬼神用的。這個芻狗有什麼特點?在用得到它的時候就給它裝扮上盛裝,不用了,祭祀完畢了,就在地上任意踐踏。這句話怎麼解釋?有人說是天地不仁的意思,是天地沒有仁慈之心,不講仁慈,對萬物一視同仁,說所有萬物都看作是一樣的,用得著你的時候有給你盛裝用上,用不著的時候就給你放棄,好像這天地有點無情無義的感覺。聖人不仁也是聖人沒有仁義之心,不懷任何仁義之心,他對萬物一視同仁,百姓也是,沒有說對誰好,對誰不好,公平。你怎麼解釋它用得著時候就裝扮好,用不著不裝扮?有人就說,用得著你的時候怎麼怎麼樣,聖人對老百姓會這樣嗎?所以,這種解釋我是持懷疑態度的。還有人解釋說天地不懷仁義之心,對萬物一切公平,任萬物自己去發展。比如生出羊來,讓老虎吃它,它不對羊悲憫,因為它生萬物後就這麼讓它們自己運轉的。您說這麼解也能解的通,可是聖人對老百姓也是這樣嗎?聖人不仁,讓老百姓自己去怎樣,這個人欺負他,就讓他欺負去嗎?順應自然之道讓他欺負去吧。

所以,我覺得歷朝歷代對這話解起來都模模糊糊,我覺得大家理解得都不清楚,那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來說說我的理解。

芻狗是草扎的狗,沒錯,但是我們站在天地的角度,站在道德角度來看,這個草扎的狗和真的狗有什麼區別呢?這好像有點區別,過去狗肉是好東西,那不是一般的東西,漢朝時候皇帝都喜歡吃狗肉,假如說我是這個神,你拿這真的狗祭祀我,祭祀完了可能神仙要吃這個狗,好像要享用這個狗肉,你拿草扎的狗放在那,只是擺了一下,說好像尊敬我,實際神仙是享用不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句話你就明白了,這個道對眾生是什麼感覺?就是大家尊重我,我是道,但是我不在意這尊重,你不用真的給我什麼回報,我不需要那真正的回報,你只是拿一個草做的狗放那做做樣子就好了。

所以,這個角度是很獨特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就是天地不把仁義放到嘴邊,不標榜自己多麼仁義,然後它對萬物不索取回報。雖然我是萬物的主宰,但是我不索取回報,大家尊敬我,有一點尊敬就可以了,但是我絕對不要大家回報,這是道對萬物的原則。「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什麼意思?聖人不標榜自己多麼的仁義,他不把這個放到嘴邊,不抬高自己位置,對老百姓不索取回報,雖然我為大家奉獻,大家尊我為聖人,尊我為管理者,但是我不索取大家回報,大家雖然對我有幾分尊敬,但是我不要大家回報,這叫「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麼一解釋順理成章,我們明白了道是怎麼對萬物的,我們也明白了聖人是怎麼對百姓的,絕對不是我沒有仁義之心,我讓你自生自滅,讓你自己去互相衝突,我不管,絕對不會的,沒有那種想法,聖人是為大家做事的,但是人家不說自己多麼仁義,人家也不索取回報,就像天道對萬物一樣,這是《道德經》的靈魂。

這麼解這句話就能解得通了,否則按古代那種解法,說聖人沒有仁義之心,天地也沒有仁義之心,任萬物自生自滅,這麼看《道德經》各位就看不懂了。所以,《道德經》被誤解了好多,這裡邊的含義,如果不講出來的話,大家會覺得老子說的這話怎麼糊裡糊塗的,這話什麼意思?琢磨上千年都琢磨不清楚,實際老子的話很清楚的放在這,是您沒站在那個角度去想,這就是《道德經》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明白這個道理以後,您去想自己的生活,您會獲得好多智慧的,比如說我們平時做事,為大家做事,用不用標榜自己很仁義,你說我多麼的高明,但凡這麼標榜的人,大家都要劃個問號,這人很可能就有問題,老子講的真正符合道的原則的人,人家為大家做事,是不標榜自己多麼仁義、仁慈的。我們為大家做事要不要回報?不用的!大家一定會尊重你,當然,你不需要大家真正的回報,因為您所負責的就是您自己的內心,我認為這事值,我就做了。大家一定要給我回報,用不著。實際上,你越這麼做,大家越來成就你,但是把它看虛一點,就看成像草扎的那個狗一樣,像草扎的東西一樣,虛幻的,不要在意它,我們就為內心負責,去做事,做善事,幫大家就好了,把任何回報都看做像草一樣,不大在意它,這樣的人才是真人,才是真正通達世界道理之人。這是《道德經》給我們的啟發。

朋友們,今天聊的這句話,可能跟歷朝歷代的大家講的都不一樣。我們不抬杠,只要我們講的道理能夠啟發到您的人生,就沒白講。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複習該語音課

閱讀原文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天台烏葯散——經方解讀(二十一)
(2)方草軒經方解讀: 四逆散
實例解讀:美托洛爾、硝酸酯、他汀應用要點!
《食品安全法》解讀07:食品添加劑篇
《催官篇》解讀(5)

TAG:道德 | 經典 | 道德經 | 文字 | 語音 | 沒有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