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髕骨骨折:低切跡鋼板固定技術
作者:虎群盛,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老虎講骨第185篇原創文章,敬請關注置頂。
參考文獻:Lorich D G, Warner S J, Schottel P C, et al. Multiplanar Fixation for Patella Fractures using a Low Profile Mesh Plate.[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15, 29(12):e504.
髕骨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骨折,約佔全身骨折的1%。克氏針張力帶是髕骨骨折傳統的和經典的治療方法。但是膝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內固定失敗等併發症卻並很常見。現有生物力學實驗已經證實鋼板固定比克氏針張力帶固定更有優勢。從臨床上看,髕骨鋼板內固定具有直接顯露關節面進行解剖複位、固定牢靠的優勢。
來自美國的德克薩斯州大學的Lorich教授在J Orthop Trauma雜誌上報道了他們使用低切跡網狀鋼板治療髕骨骨折的經驗。
手術技巧
患者仰卧位手術。考慮到粉碎性骨折時使用止血帶會造成股四頭肌短縮和複位困難,所有並不常規使用止血帶。沿髕骨外緣,從脛骨結節向上至髕骨上緣3個橫指高度做縱形切口,長約15cm。這樣可以避免損傷髕骨血供並且可以幫助翻轉髕骨完全顯露關節面和進行複位。清理骨折端後進行複位並使用複位鉗和2.0mm克氏針進行維持(圖1)。
然後將2.4mm網狀鋼板進行修整塑形(Synthes公司),直接將鋼板放在股四頭肌下方緊貼髕骨。使用2.4mm和2.7mm加壓螺釘對骨折塊進行加壓和絕對固定。通過髕旁間隙觀察確保螺釘不要進入關節面(圖2C-E)。然後使用2條5號FiberWre縫線通過鋼板的上方和下方的網眼進行捆綁(圖3)。使用Ethibond縫線修復髕旁支持帶。
圖1 採用2.0mm螺紋克氏針(A和B)和點式複位鉗(C)維持複位髕骨複位。
圖2 DePuy Synthes網狀鋼板固定的術中照片(A),塑形後的鋼板(B)。術中置入螺釘的照片(C),直視關節面(D),鋼板在髕骨前表面的位置(E)。
圖3 術中使用縫線通過下方網眼進行捆綁(A),採用Krakow對髕腱進行縫合(B)。使用縫線對髕骨外側進行修復(C和D),最終的固定結構(E)
在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作者採用該方法治療共治療9例患者,均為女性,平均年齡65歲。平均隨訪18個月(圖4)。術前常規進行膝關節的X線和CT檢查以了解骨折形態(圖5B),按照AO/OTA分型34C1型2例34C3型骨折7例。手術的適應症為關節面台階≥3mm和/或關節面骨塊移位≥5mm。
沒有患者出現術後感染等傷口併發症。2例患者出現了對側肢體的深靜脈血栓而口服抗凝藥物。1例患者在術後12個月因為植入物激惹而進行內固定拆除(圖5)。患者的視覺疼痛評分平均為0.8,膝關節日常活動評分平均為84,下肢功能評分為74,SF-36生理評分和心理評分平均為50和56。膝關節的平均活動度為完全伸直到屈曲143°。骨折均取得癒合,癒合時間平均為23周。
圖4 50歲女性髕骨骨折的正側位X線片(A和B)。3維CT顯示它為34-C3型骨折。術後12個月時的正側位X線(D和E)
圖5 62歲女性術後12個月時因為內固定激惹行膝關節正側位X檢查(A和B)。內固定拆除術後1個月的正側位X線(C和D)。
作者總結認為,採用低切跡網狀鋼板治療髕骨,可以根據髕骨外形與骨折線類型修整鋼板,通過螺釘的多平面固定以及穿過網眼的縫線可以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因此是髕骨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髕骨骨折很好的治療選擇。
推薦閱讀:
※第13期科普:極危險!學校體育課上隱藏災難的前滾翻
※防骨折,宜靜不宜動?錯!
※肢體骨折術後康復臨床路徑
※肱三頭肌兩側治療髁間骨骨折
※孩子骨折後盡量別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