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節食」(金台隨感)
(附圖片)
朱鐵志 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真的感到了為信息所驅使、所淹沒的苦惱。讀也讀不完的書,看也看不完的報,使我們整天手不釋卷,疲於奔命,依然欠下一屁股書債。望著日漸膨脹的書櫃,總有幾分莫名的慚愧和惆悵。雖說有些書本來是為了收藏的,但藏而不讀的書正如存而不用的鈔票,到底是一種資源,還是一種浪費呢? 應該說,信息發達是社會文明、人類進步的標誌。作為思想的載體,信息是無形的財富,是戰略的資源。但財富的巨大誘惑常常會讓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過分膨脹的資源有時也會變成過重的負擔。思想的屋宇如果被功名利祿的算計充斥,當然失卻了思考的餘地;思想的空間如果為各種雜多的信息霸佔,使頭腦和世事之間沒有絲毫的距離,結果大概也只能走到思想的反面。 如今,即便是在信息不甚發達的中國,每天也有兩千多份報紙、上百種圖書在印刷機上滾動,單是長篇小說,據說就已達到日產兩部的速度。不要說讀,哪怕翻一遍,恐怕也要加快速度才行。大大小小的電視台,更以斑駁耀眼的色彩、五花八門的板塊,時時考驗著我們抵禦誘惑的能力。更不要說小小寰球正日益成為地球村,密密麻麻的網際網路,打魚似地將我們一網打盡,使我們只能在它既廣大又狹小的空間里掙扎。 信息時代造就了大量的「前衛」人才,同時也產生了批量的信息痴迷者。在電視機前打瞌睡、在報紙縫裡覓趣聞,是這一代「文化人」常見的姿態。他們看起來倒也刻苦,但有點兒像伊索筆下那隻猶豫不決的驢子,從一堆草料跑向另一堆草料,不知究竟先吃哪堆更好。不同的是,那隻可憐的驢子最終死在選擇的不確定上,而我們多半要死在無力消化上。或者說,我們的肉體雖然沒有被信息撐死,但精神早已喪失,與死去又有多大差別呢? 英國路透社下屬的一家公司,對一千三百名歐洲各國的企業經理進行調查,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被調查者承認,由於每天要處理的信息超過他們的分析和處理能力,使他們的決策效率受到影響。調查人員認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費的成本已超過了信息本身的價值。據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測算,許多企業花費昂貴代價建立起來的資料庫,只有百分之七真正派上了用場。僅在英國,由於信息過剩導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就要浪費三千萬個工作日,折算下來,相當於三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採集與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空前水平。據統計,近三十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超過過去五千年的信息生產總和。洶湧而來的信息讓人無所適從,信息上癮與信息過剩現象反映了知識經濟時代在提供機會的同時所帶來的問題和挑戰。今年年初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法國信息專家羅斯奈呼籲,要像節制午餐一樣進行「信息節食」,使自己真正成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它的俘虜。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我想套用一句:未經思考的閱讀是沒有意義的。美國人從今年4 月2 2 日開始發起「一周不看電視」運動,迅速得到三十一個州的州長和美國醫生協會、小學校長協會、教師聯盟、精神病醫師協會等團體的廣泛聲援。我以為,不僅電視可以適當拒絕,過多的低質量的報刊可以拒絕,甚至大量泛濫的普通書籍也完全可以拒絕。有些不良信息,如低俗甚至黃色的書刊、音像製品等還應堅決制止其生產和傳播。吾生也有涯,學無涯。怎能讓思想和生命在低俗的閱讀中消解和浪費?沒有思想,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的未來。從這個角度說,給思想留下空間,就是給創造留下空間,就是給我們的未來留下希望。 《人民日報》(1 9 9 8 0 5 2 2 十二版)
徐鵬飛畫 |
推薦閱讀:
※信息過濾器——提高判斷力的重要手段
※清晨的第一泡尿告訴你疾病信息
※你如何鑒別微博上的謠言?你自己會不經思考轉發可能是謠言的信息嗎?
※布熱津斯基:西方應向普京傳遞明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