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試說洪武趕散與移民蘇北興化

試說洪武趕散與移民蘇北興化一、 洪武趕散時移民蘇北地區的歷史背景明初的洪武趕散,是從洪武二年開始,一直持續到永樂末年,規模較大的全國性的移民活動。這次移民活動歷時50年之久,前後共計十八次之多,移民總人口超過百萬人,遷民地區涉及今天的十八個省市的五百餘縣市。別的姑且不論,僅蘇北地區就接納了幾十萬人。元末蘇北地區水患嚴重,大蝗災也頻頻而至,加上戰爭的嚴重破壞,當地的百姓不是被餓死就是被淹死、戰死,百姓無法再在這塊土地上生存下去,這就造成了百姓大量的逃亡,使得蘇北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據(《元史》地理2)記載,當時(元末)淮揚一帶人口的損失更是令人吃驚,原揚州路一司、二縣、五州、九縣人口1471194人,戶249466。高郵府高、寶、興三縣50098戶,到了洪武初年,揚州城內土著居民僅40餘戶,農村是「積骸成丘,居民鮮少」,(《明太祖實錄》卷176)「多是無人之地」(顧炎武《日知錄》卷10)。據《興化縣誌》載,元惠宗至正十三年(1353年)「張士誠率領鹽丁在白駒場起義,旋占戴家窯,下興化城,立水寨於得勝湖」。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丞相脫脫又赴高郵鎮壓張士誠義軍。董摶霄分戍興化、鹽城,與義軍戰於得勝湖、大縱湖」。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令徐達駐兵興化縣南瓠子角(今老閣附近),扼張士誠去路,遂克興化」。元時自然災害更是不斷地光顧興化,據《興化縣誌》載,「元大德元年1297年8月大蝗」;「天曆二年1329年,興化、寶應二縣,水沒民田」;「至順三年、四年,1332-1333年,江水溢至寶應、興化二縣」。因此,在這種情形下,興化地區的人口也就不免會出現大量外流。面對蘇北廣大農村出現了「地曠衍、村落稀」,處處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蕪」(《明太祖實錄》卷148)這種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大片拋荒,財政收入劇減的局面,明王朝統治者朱元璋深知「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謂田野辟,戶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務」(《明太祖實錄》卷25),於是採納了萄州蘇琦、戶部郎中劉九皋等人的奏議,採用移民屯田的戰略決策,於是一場大規模的歷經數朝歷時50餘年的移民高潮就開始了。二、洪武趕散歷史情形這次所移之民的來源從《明太祖實錄》及《明史》(食貨)中可以看出有這麼幾種:一是原籍居民回鄉;二是流民或戰俘、罪犯由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移民?
各個國家有很厲害的華僑和華裔嗎?
審時·度勢——歐笙全球投資移民交流會圓滿舉辦
葡萄牙移民生活如何?
為什麼在這則新聞中,英軍的後裔是紐西蘭人?

TAG: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