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生所受的教育
戴德生出生在英國約克郡。他尚在母腹時,父母就已將他奉獻給上帝了。當他還是嬰孩的時候,父親戴雅各布就天天抱著他,跪在上帝面前,懇切祈禱。待他稍長大些,父母就教他每日讀經禱告,他學習在每日早餐前與黃昏時,進入自己的房間與上帝單獨交往,並發覺如此就是他快樂的秘訣。
戴德生自幼就常聽父親和愛主的朋友講論海外佈道,尤其是當時四萬萬人民的中國之需要,父親感嘆地說:「我們為什麼不派傳道人到中國去?這麼多的人,精明強幹而博學的民族該成為我們注意的目標啊!」全家屢讀巴彼得的書《中國》。此事深深印在小德生的心裡,就為他日後來中國傳道埋下了一粒等待發芽開花的種子。
戴德生的父親戴雅各,雖然威嚴可畏,有點性急,但他是影響戴德生品格發展和日後獻身於傳教事業最深的人。他認為遷就孩子不好的習慣而讓他們感覺開心,這絕非正道,所以他訓練孩子們怎樣盡一生的責任,來成就上帝的偉大之工。他有很強的責任感,也是最有信心的——不是空談的信心,乃是切實有為的信心。光使兒女快樂、健康,乃至順服,不能滿足他的標準,必使他們時時盡責,來日作上帝絕對可靠的僕人,才能使他滿意。
他以身作則,培養子女守時間的習慣。他常說:「假使你使五個人等你一分鐘,豈不白白犧牲了五分鐘,無法挽回嗎?倘若每日三餐叫人等候,一年之內,要荒廢多少時間呢?又如每日穿衣解衣,若多耽擱時間,該做的事,慢慢下手,就是耗費光陰。」他常對孩子說:「穿衣要快,因為每天最少要穿一次衣;如果每次慢幾分鐘,一生合算起來,必有驚人之數。目前有什麼工作,立刻就做,拖延無益,只叫工作更覺煩難。」
還有一個格言叫他的子女遵守的,就是「試看能不能減去一點享受」。就如少吃一點好東西,少穿一件好衣服。這個教訓,目的在訓練兒女節制、自治和吃苦的能力。不久之後,父親解釋說:「許多的時候,你們不能不對自己說『不』,可是對於你最喜歡的東西說個『不』字是不容易的啊!所以要趁早練習,越早開始練習,越能養成堅定的習慣。」小孩若做不到,父親並不責備他們;如能做到,就獎勵他們。母親在晚上,早預備好一些獎品──幾粒杏仁或葡萄乾,或幾個額外的香吻。
戴德生從小培養的這些良好的品格為他日後到中國傳教作了很好的預備。他在1849-1853年間積極為去中國而作準備,除了學中文以外,還學醫學,並且不斷運動鍛煉身體,以求可以適應中國的艱苦環境。此外,他每日鍛煉自己過簡樸的生活,放棄一切享受,更加信靠主。
戴雅各教導孩子從小對錢財要有正確的認識。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賺得一個「便士」,所以孩子小從就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更不會輕易亂花錢。同時,戴雅各也告訴孩子金錢只有用在救靈的事上才是它最大的價值。他告訴孩子們,這世界所有的金錢寶物都是屬於上帝的,只要做上帝的工作,就決不會有所缺乏。《聖經》上說:「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37:25】所以孩子雖小,但卻對錢財逐漸有了正確的認識,也相信上帝的應許。在戴德生後來的人生中,真實地經歷了上帝必供應衪兒女一切需要的應許。雖然他常處在艱苦與困境中,但他總用充滿信心的話說:「出來遵行上帝的命令,做上帝的工作,仰賴上帝的供應。你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加給你們了。……上帝的工作如果照上帝的吩咐去做,絕對不會缺少上帝的供應。上帝一定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要的。」
戴德生生來體弱,僅在學校兩年便辭學回家受教了。他雖然沒在學校讀書,但是他從父母所學的,遠超過學校所能教的。戴德生的父親不僅教導他們生活的原則,也同樣是孩子們的好老師,教他們法文、拉丁文和數學。教完這些後,他就會轉到他最愛的話題上來:
「有哪一個國家比英國大一百倍,人口佔了世界的十分之一?」
「中國。」
「對了!如果把中國人排成一列,每人中間相隔一碼,他們足可環繞赤道七次之多。還有,是什麼人發明了火藥、羅盤、紙張?什麼人發明了印刷術呢?」
「中國人!」
「對了!中國人早在基督的時代就發明了火藥和紙張。在我們的撒克遜王阿瑟士丹(Athelstan)的時代,他們學會了怎樣印刷。」
戴德生的父親雖然比較嚴肅,卻全出乎至愛,他沒有規定孩子只准學習不準放鬆,也允許他們享受正當的康樂。他常在星期六下午帶著孩子沿著渴福路(Cudforth Road)步行到侖活林(Lunn Woods)和約克郡的鄉郊。在林蔭下、青山旁,作為孩子們的父親就會暫時放下中國的事,告訴他們自然之美,共享上帝所創造的花鳥蟲魚之樂。戴德生在父親的影響之下開始熱愛自然,他經常在林中搜集一些奇花異草,帶回家去種植,並且樂在其中。
對於孩子的屬靈生命,父親尤其注意。每日早餐、晚餐之後,必做家庭禮拜,全家大小必須參加。讀經之後,父親用最切實簡易的話加以說明,叫小孩也能知能行。他必將全部的話依次講給小孩聽,一點也不漏掉。去教堂聚會那天雖然很忙,他也必親自領導子女讀經,詳加解釋。
每日父親必在一定時候,懇切為子女禱告,並教他們作禱告。讓他們從作孩童時起,將每天所遇到的事,不論大小,都要帶到上帝的寶座前。他以為生身的父母,因為疼愛子女,就沒有一件關係子女的事會看為太小不足注意的。天父的愛既比父母的愛更大,就沒有一件事不注意的了。小孩若有什麼要感謝父母,或請他們幫忙的,決不等到晚上。對於天父也當這樣,所以孩子從小就學習不斷的禱告。戴賀美是戴德生的妹妹,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很自然、很恭敬地禱告說:「主啊!求你把我的頑皮除去,給我一個新的心。」有一個時期,每天父親必帶德生和戴賀美到他的房裡作禱告。三人跪在床邊,父親雙手抱著子女,把他的心事,一一吐露在上帝的面前。小孩有了這種經驗,是終生所忘不了的。他不能把許多錢財給子女,但他能夠,也確已實行——將他赤誠堅固的信仰種在兒女的心中,並教他們尊重上帝的話。聖經要從頭到尾篤信不疑。「上帝不能說謊,」他強調的說:「上帝不會領你走錯路,他不會誤事,也決不會失敗!」不知不覺小孩也這樣信了。
後來,當戴德生到中國傳教之後每每遇到困難之時他總會想到這句話,他相信上帝的話必定不會落空,因為「上帝不能說謊」。他說:「既抓住他的信實,我們就可以進入中國內地各省;抓住他的信實,我們就能面對各種困難與危險,而操必勝的信心……作成上帝的工。」
等到小孩較大,能夠明白的時候,他強調每日讀聖經和禱告的必要,正如身體必須日日飲食運動一樣。忽略了這一件事,便是忽略了人生最大的需要。他常常力言這件事的重要,並在家裡布置適當的環境,叫每一個人都可以用半個小時單獨親近上帝。結果連小孩也發覺了快樂的秘訣。每日早餐之前及黃昏的時候,都走入自己的房間去讀經禱告。他們也實在需要這樣做,也漸漸覺得非這樣做,否則就無法在一日之內做一個快樂的好小孩。但是他們是從好榜樣學會的,不是從話語得著的。
關於家庭教育還有一點,戴雅各十分注意的,就是服從。他說:「放任小孩隨自己的意思而不服從長輩,不但是對上帝的不忠,而且是對小孩不仁不義,叫他們完全誤會了片刻不能脫離關係之天父的品性。家長必須訓練子女迅速誠實地服從生身的父母,然後他們才會同樣順服上帝的旨意。」
他還指示小孩,真正順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運用最大的能力──信心、愛心、忍耐和克己──才行。除非從小學起,否則將來必長成剛愎自用,恣情任性的人,那時候豈容易去順服天父的旨意呢?
到現今為止戴家有五代繼續在中國從事宣教工作。可以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這一句話在他們這一家族裡面是落實了。戴德生雖然離世至今已有百餘年了,但因從小目睹父親言傳身教的兒孫們仍是繼承父業為中華的福音事工而獻身,因為他們是一脈相承。
哪怕性命受威脅,都不能動搖他向中國人傳福音的心志。確實,他把生命也為中國舍了,他的子女中,有二男二女在中國夭折,他的妻子亦病死於中國。他並不是不愛惜幼小的子女,他並不是忍心讓愛妻積勞成疾,乃是他的心為內地無數未得救的靈魂所焚燒。戴德生以他的犧牲之愛,為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照他自己的話說,「不是為中國,是為基督。」(No,not for China,but for Christ)他的一生證實了他自己曾說的:「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我若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
推薦閱讀:
※寄宿制幼兒園有哪些利弊?
※回鄉,不僅是一場離別
※如何看待關於「魯迅文章退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的討論?
※當今社會的正能量在哪裡?
※兒童不是成人餵養的小動物!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