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童年的價值不只是為將來準備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誤導

12月11日,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在釣魚台召開了「為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教育論壇,中心話題就是如何看待「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如何讓孩子們快樂成長。溫儒敏在會上以「再論『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為題作報告,以下是部分演講詞記錄:    去年六一兒童節過後不久,我曾經在《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短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誤導》,因為觸及了一個很實際又很敏感的話題,引起相當廣泛的反響。很多人支持這篇文章的觀點,也有不少人並不贊同我的看法,彼此發生熱烈的討論。這種討論是有價值的,起碼引發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重視。    這篇文章主要是反思「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口號,其實也是普遍的觀念與社會心理,我把它說成是「集體無意識」,指的是大家都司空見慣,認可這種存在,並不感到有什麼問題。這種觀念甚至已經滲透到整個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瀰漫性的「生活理念」。我們把這種錯誤的理念凸顯出來,讓大家感到某種「陌生化」——重新打量這個觀念,大多數人都可能會突然意識到這是錯誤的觀念,的確是一種誤導。    這種錯誤觀念的流行,並不只是人們觀念的錯誤,而是現實的逼迫。情況就是這樣,現在教育資源分配是存在嚴重不均的,雖然講義務教育,可是城鄉中小學教育條件有天壤之別,同樣在城市,學校所享有的教育資源也相差懸殊。這種差別是殘酷的事實,你家長是在城市還是鄉村,附近中小學是名校還是一般校,你屬於什麼階層、是否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似乎都決定著孩子未來的命運,這種教育資源嚴重不均,本身就是並不一致的「起跑線」,怎麼能不影響千百萬家長的心理?問題是,我們本來可以做到、可以盡量有所平衡的,起碼在基礎教育階段讓教育資源分配稍微均衡一點,但現在卻是放任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緊張,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與無所作為。    再說,「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本來就是商業操作的口號。你這邊搞課改,提倡減輕孩子學業負擔,可是那邊商家和學校某些環節結合,要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你這裡規定不能讓學生陷於題海戰術,不得在學校推銷教輔。可以說,極少學校不再以各種方式推銷教輔。教輔已經成為很難摧毀的產業鏈,這個產業鏈和教育主管部門是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於是一邊課改,一邊學業負擔加重。政府部門如果想實施有效的課改,就必須對這種損害教學秩序的商業行為有切實的抑制措施,關鍵是切斷商業機構伸向教育領域的管道,那麼這就要動一動某些既得利益階層。否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會繼續被商業操作利用,繼續忽悠誤導社會,製造緊張與焦慮。    當然,我們的宣傳部門與傳媒對於抑制「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讓一些負責任的專家出來說話,從科學的立場說明「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是不科學、也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現在都在搞「提前量」,中學的課提前到小學來學,小學的課提前到幼兒園來學,其實是很愚蠢的,可是都這樣干。科學家應當出來說話,說說什麼是發展心理學,為何不能一蹴而就,為何不能拔苗助長。我們的報紙網路應當有更多科學的聲音,不能聽任不負責任的無良商家在那裡繼續製造「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緊張。    現在的家長很多都很緊張和焦慮,他們在隨大流,勒緊褲腰帶,也要送孩子上重點校和各種課外班。他們幾乎一刻不停緊盯著孩子的學習,可是孩子的天性和感受並沒有受到重視。我們的「教育緊張」和巨大的努力,並沒有培養出多少可以問鼎世界科學高峰的傑出人才,這是為什麼?大家好像都清楚,卻又無奈、焦慮。    面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種集體無意識和普遍的焦慮,我想重新強調我在《人民日報》那篇文中的那句話:「童年的價值不只是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童年本身也是生活,而且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生活,童年如果負擔太重,不快樂,就失去了人生美好的序曲,對於將來也會有負面影響的。」
推薦閱讀:

價值三百萬的一枚銅幣
在領導面前體現價值,必須把握這幾個重點
儒學信仰的當代價值
收購案發生四年後,來看《商業周刊》對彭博的真正價值

TAG:童年 | 價值 | 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