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Gallery】千年:西方音樂史概述(中)
上一期我們說到,貝多芬與後來居上的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Schubert)於19世紀初終結了古典主義音樂,開創了浪漫主義音樂的先河,古典音樂進入全盛時期,整個西方世界,特別是德國和奧地利,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及音樂家,使得德奧音樂成為世界標準。
大量音樂理念於這個時期開始被提出,但是總的來說就是將繁雜的作曲技法及演奏技法、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深刻的思想和一定的文學性一併融入到音樂作品中去,和聲對位體系的飛快擴建、曲式的飛速發展導致音樂越來越長、審美標準開始貼近資產階級、出現炫技作品,音樂家不再服務於宮廷而是面向大眾,宗教音樂徹底失去其地位。
早期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包括義大利的帕格尼尼(Paganini)、法國的柏遼茲(Berlioz)、德國的韋伯(Weber),稍晚一些的有德國的門德爾松(Mendelssohn)和舒曼(Schumann)、從波蘭至法國求生的肖邦(Chopin)和匈牙利的李斯特(Liszt)。這時期的音樂家基本上團結一致發展浪漫主義音樂,但是關於音樂最終目的的分歧已初現端倪。
<iframe class="res_iframe qqmusic_iframe js_editor_qqmusic" musicid="7299227" mid="003b5KLe29zoXK" albumurl="/5/6/001RZvjc3D1V56.jpg" audiourl="http://ws.stream.qqmusic.qq.com/7299227.m4a?fromtag=46" music_name="Mendelssohn: Overture "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p.21="" -="" overture="" (allegro="" di="" molto)"="" commentid="1795885830" singer="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Claudio Abbado - Mendelssohn: Overtures" play_length="719000" src="/cgi-bin/readtemplate?t=tmpl/qqmusic_tmpl&singer=London%20Symphony%20Orchestra%3BClaudio%20Abbado%20-%20Mendelssohn%3A%20Overtures&music_name=Mendelssohn%3A%20Overture%20%22A%20Midsummer%20Night"s%20Dream%22%2C%20Op.21%20-%20Overture%20(Allegro%20di%20molto)">
這種分歧到中期(大約19世紀中葉)徹底擴大,以繼承舒曼的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Brahms)為首的萊比錫樂派堅守音樂的純粹性,將貝多芬的音樂遺產發揚光大;另一派是以繼承李斯特的德國作曲家瓦格納(Wagner)為首的魏瑪派,他們將藝術性、文學性甚至哲學思想全部揉進音樂作品,形成了複雜的音樂思想,更以激進的作曲手法徹底殺死了貝多芬。這兩派的紛爭最終成為了持續至今的兩種藝術觀念的紛爭,也就是「純粹性」與「思想性」。
I. Maestoso Leon Fleisher - Leon Fleisher plays Beethoven and Brahms Concerto
Die Walkure Ride Of The Valkyries Mariss Jansons - Wagner - Overture And Orchestral Music
然而,到了19世紀末,魏瑪樂派最後佔有明顯優勢,整個歐洲籠罩在瓦格納的陰影下。在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Bruckner)等人的作曲技法的承接下,浪漫主義音樂進入晚期。這一時期主要有兩位作曲家,擅長交響曲的奧地利猶太人馬勒(Mahler)以及擅長歌劇的理查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他們將浪漫主義音樂思想發展到極致,並開始出現現代主義特徵,成為浪漫主義音樂最後的兩位作曲家。
Part Two: Final Scene From Goethe"s Twyla Robinson;Erin Wall;Michelle DeYoung;Simone Schr?der - Mahler: Symphony No. 8
Strauss: Salome (Opera): The Royal Festival Orchestra;William Bowles;Various Artists - The 100 Most Essential Pieces of Classical Music (Including selections from the 20th Century)
在浪漫主義時期,非德奧的世界音樂也開始蓬勃發展。其中最能與德奧音樂分庭抗禮的要數斯拉夫音樂。在西斯拉夫的波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肖邦(Chopin,但後來去了法國)和維尼亞夫斯基(Wieniawski);而提到捷克浪漫主義音樂,一般都會提起斯美塔那(Smetana)和德沃夏克(Dvo?ák),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凝聚感極強的管弦樂技法。
Dvorak: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Slova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The World"s Greatest Symphonies
而東斯拉夫的音樂,特別是俄羅斯音樂,民族氣息濃郁、情感宣洩強烈、獨奏技巧高超、和聲語言複雜而不失穩重,是民族浪漫主義音樂史上的佼佼者:格林卡(Glinka)最先開啟了俄羅斯音樂的盛世,被稱為俄羅斯音樂之父;後來,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試圖沿襲德奧音樂的傳統,而由鮑羅丁(Borodin)、居伊(Cui)、巴拉基列夫(Balakirev)、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和里姆斯基-科薩科夫(Rimsky-Korsakov)組成的五人強力集團以及著名的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則選擇繼承俄羅斯民族音樂,將之與德奧音樂結合;而到了晚期的格拉祖諾夫(Glazunov)、斯克里亞賓(Scriabin)和拉赫瑪尼諾夫(Rachmaninoff),他們的作曲語言別具一格,甚至某些方面比德奧音樂更勝一籌,是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之精華。
Moderato - Allegro Evgeny Kissin - Rachmaninoff Concerto No. 2, 6 études-Tableaux
在浪漫主義中後期,法國音樂開始體現其民族特點,包括古諾(Gounod)、弗朗克(Franck)、聖桑(Saint-Sa?ns)、比才(Bizet)、夏布里埃(Chabrier)、弗雷(Fauré)、肖松(chausson)等人(按出生時間排序),其作品具有法國人一貫的浪漫色彩與情調,表現的樂思不深刻但耐人尋味。相比法國,英國總體來說錯過了浪漫主義音樂黃金時期,但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作曲家,如鋼琴夜曲(Nocturne)的首創者菲爾德(Field)、管弦樂大師帕里(Parry)和英國最著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埃爾加(Elgar)。
Sonata in A major for Violin and Piano: I. Allegretto ben moderato Zsigmondy Dénes;Anneliese Nissen - Beethoven: Sonata in A major - Franck: Sonata in A major
Symphonic Variations: Symphonic Variations Hubert Parry;Gordon Jacob;Barry Wordsworth;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Celebrating 50 Years Devoted To British Music, Set Two
在北歐,民族浪漫主義音樂也在晚期開始逐漸興盛。北歐五國的代表分別有瑞典的阿特貝爾格(Atterberg)、丹麥的尼爾森(Nielsen)、挪威的格里格(Grieg)和芬蘭的西貝柳斯(Sibelius),其中後三位對北歐民族音樂貢獻之高,被譽為「北歐三雄」。
Symphony No. 6 in C Major, Op. 31: I. Moderato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Atterberg: Symphony No. 6 in C Major, Op. 31
Nielsen: Symphony No.3, Op.27 - San Francisco Symphony;Herbert Blomstedt - Nielsen: Complete Symphonies; Aladdin Suite; Maskarade
19世紀的浪漫主義音樂被譽為古典音樂的黃金時期,我們如今所知的大多數音樂家來自這個時期,音樂在資產階級生活中的比重空前強大。雖然它只有短短一百年歷史,但是它對西方音樂的發展進程的深遠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它也是對當今音樂貢獻最多的時期,並直接引出了20世紀的音樂藝術革命。也許大家在這期找不到一些有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這是因為小編認為他們的音樂開始出現不可忽視的20世紀音樂特徵,故將之放到下期再講。
推薦閱讀:
※【西方音樂史聽辨曲目(下學期)】在線收聽
※古典音樂如何從巴洛克走來丨《極簡音樂史》選載(三)
※用六分鐘將西方音樂史收入囊中
※十位在音樂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歌手一覽
※鋼琴名曲:漫步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