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陰陽論之論演化

天地陰陽論之論演化

很多時候,人們難以理解,那些遙遠的古代發生的事情,怎麼可能對現代人產生思維上的影響呢?

這就要說起演化論的實質了。

世界萬物都在演化,人類社會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與其他物體的演化是協同關係。

當然,最核心的理論基礎仍然是前文提到的

愛因斯坦把物質與能量划了一個公式,也就是說,從物質與能量的關係上講,從根本上說,所有的物質其實都是能量的一種結構化罷了。

所以人體的結構是必然會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的。

也就是說,包括人體在內的任何事物的發展或者說是變化,都是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演化的本質是兩種思維模式的重構,

原始人和兒童的思維非常相似,也就是說,他們的思維都是以一些形象畫串聯起來的。

他們在心中把畫面勾勒出來,或者說某些圖像在他們的腦海中呈現出來,也正是這些圖像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從而促使他們照著去行動。

而兒童和沒受過教育的人也是這樣開始行動的。

其實這種思維就像兒童喜歡看童話故事一樣,是一種對簡單邏輯的過度依賴。

其中總是會出現一些只要什麼,就可以什麼的推論。

比如那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很明顯,人類系統思維的發展能力,在相對較晚的時期才得以體現,系統思維在生活中發揮舉足輕重作用的時間是在最近的3000年。

直到今天,大多數的人還是藉助於想像和激情生活,只有極少的人能真正掌握控制自己的思想。

真正決定人類思維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人類自身的協作體系決定的,第二種是地理決定論。

這兩種方式共同影響著人類的思維。

也可以以這點分為內因和外因。它們是互相作用的,沒有嚴格的界限。

人類的協作體系其實是演化的結果,是一種以時間為基準的思維方式。

在原始社會幾萬年的演化期間,人類為了適應自然生存規律,做出了許多人性內部的改變。

由於男人的職業是獵人,他們可以盯著一個獵物,來改變自身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活規律,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物質需求,自己的感情需求,自己的社會交際需求等等。

就如馬克思最欣賞的那種目標始終如一的人。

其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理想主義,也被稱為激進派,或者左派。

由於他們時常會為了目標而改變,走的是相對穩定之路,也是相對理性的,只要能得到獵物,一切形式都可以利用,善於通過利益交換來爭取共贏,方法也可以隨著效果的變化而改變。

我把這種思維稱為進攻思維。

女人是守護者,因為他們要撫養後代,所以他們更保守,更現實,偏偏她們的力量不能像母獅子一樣做到完全可以保證後代的安全。

所以她們不能固守某地,感覺到這裡危險,就得立馬轉移,只要保住核心價值------孩子不丟就可以再覓居所。

也就是我只保護最核心的價值觀,其餘的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不跟它衝突,一切都可以商量或者妥協,但是只要涉及到這個核心價值,她們就會強勢的介入,這是女人容易較真,注意力過於集中的原因。

不得不說,這也是自由主義,也被稱為保守派,或者右派的核心思想。

而由於孩子這個核心價值是決不能有失的 ,女人需要在危險來臨之前轉移,所以她們必須在主觀上判斷危險的可能。

於是,任何風吹草動,她們都會因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而轉移,所以她們是感性的,是善變的,這也是她們經常做難以讓人理解舉動的原因。

女人的思維當然是防守思維。

這兩種思維邏輯,一種由內向外,一種由外向內,是人類所有思維邏輯的根本。

這是從男女生理上,就已經決定的先天思維方式,當然也有後天因為教育與環境影響而結構化的思維觀念。

而地理決定論是以空間為基準的思維方式。

一開始,人們都以為人的誕生是個階梯型的方式,也就是人在樹上是猿猴,被迫下地就是人類了。

可是,當露西這個「人類祖母」被發現之後,人們才知道原來之間還有一個亦猴亦人的過度階段,而東非大裂谷的形成,是造成猿猴開始直立行走的重要原因。

也是人類所知的第一次受地理影響而被迫演化的實例。

這種演化從此為起點,在人類形成的幾百萬年中,從未真正斷絕過。

據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可以在寒帶,溫帶,熱帶都可以生存。

分別是狼和人類。

這個特徵,是人類遷徙的前提。

從古猿化石的生成時間來看,最早的古猿人來自非洲。

尤其是東非大裂谷內的一具古猿化石,是迄今最早的古猿人化石,

其中,東非大裂谷這個地理地形成,為古猿人提供了可以長期攀爬崖壁的契機。

然後,自此以後的幾百萬年間,人類開始從這裡起步,開始漫長地全球遷徙,這是在國際上最通行的假說。

最早的人類是從大約250萬年前的東非開始演化,祖先是一種南方古猿,他們中的一部分在200萬年前,離開了家園,足跡遍及北非,歐洲,亞洲的廣大地帶。

由於地理條件不同,人們就朝著不同的方向演化,發展出幾個不同的物種。

在歐洲和西亞的人被稱為尼安德特人,東方的亞洲,則是直立人。

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住著梭羅人,弗洛里斯島住著弗洛里斯人。

這只是從地理分布的角度看這些人種。

其實如果從時間的角度看,是南方古猿在最前面,

180萬年前,匠人是直接從南方古猿演化而來,它是所有人種的祖先。

匠人這個人種有一部分離開非洲朝東邊去了。

這支東去的匠人一分為二,一部分進入到了東亞,成為了直立人,就是北京猿人的祖先;另外一部分則進入了東南亞,在這兒成為了佛洛勒斯人的祖先。

這些人的大腦容量非常低。

而留在非洲的匠人才逐漸演化成先驅人,然後成為了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與智人都是由海德堡人演化而來。

40萬年前,幾種人種才開始固定追捕大型獵物,10萬年前智人才逐漸進入食物鏈頂端。

大約7萬年前,智人從東非擴張到阿拉伯半島,並且很快席捲歐亞大陸。

智人就 不斷取代了其他所有人種,因為技術進步,社交技巧高,在狩獵,採集上都更為熟練。

每當他們抵達一個新地方,當地的原生人類族群就會滅絕。

為何他們能做到這一點呢?因為社交和協作的能力更強。

也就是說,並不是以前的人不會社交與協作,而是他們的程度比較淺,而智人可以進行更深度的社交與協作。

其中有一個標誌性的認知就是共同想像的深化。

打個比方,這非常像當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引發了工業革命。

以前也有蒸汽機,可是只有往深度探索之後,才能引發質的飛躍。

而共同想像的深化,引發的是認知革命,具有跨時代的影響力。

而共同想像在現代的應用之廣,可以說是各個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比如宗教,政治,經濟等都是共同想像的產物。

再往深里說,何為智能?

智能就是深度學習與探索的能力。

這在現在的人工智慧大熱的時代,更有借鑒意義。

而通過這個智能,就可以把人群有效地分開了。

即使到了現代,這種深度與淺薄的區別,也是各個領域內人群劃分的依據,最顯然的是精英與普通民眾的劃分。

亞當斯密告訴我們,分工產生效能,也就是說只有把人群分開,才能有組織性的力量。

智人最大的優勢是能夠迅速根據環境變化改變行為,並將新的行為方式傳給下一代。

這正是智人成功的關鍵。

也就是說,如果在一開始一對一,智人打不過尼安德特人,但是只要放在時間長河之中,智人更新並矯正的能力會讓尼安德特人崩潰。

這真的很像圍棋九段與人工智慧的對決。

尼安德特人由於無法建構虛幻故事的能力,也就無法有效大規模合作,也無法應對快速改變的挑戰,調整社會行為。

前文說過,建構虛擬想像是敘事自我的功能,也是理性的特徵,同時也是男性思維的表現形式。

也就是說,正是男性思維的大幅度應用,才讓智人真正走上食物鏈頂端,併產生之後的包括宗教,國家,政治,經濟,道德等一系列文明。

而尼安德特人因為沒有對主管敘事自我的左腦進行相應地改良,被淘汰出局。

當然,演化並不僅僅是人類的專利,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在不停地演化。

達爾文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而男性思維地出現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它和女性思維互相博弈才讓人類能夠繁衍至今。

如今,人工智慧的出現,反而是男性思維被虛擬化了。

人類在建構虛擬想像方面遲早會被人工智慧超越。

這個時候,人類當年戰勝其他動物的能力反而成了弱勢,那麼,反而可以做當初沒有經過深度思維改造的智人。

以體驗自我為主,盡情地顯示並享受著動物性的真實感。

每個人來這個世上,都是為了尋找真實的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會越來越清醒。

總結起來,用王東嶽先生描述的,每一種動物器官都有功能餘量。

當人類被迫直立行走之後,大腦出現了緩慢的增大,尤其發展到智人之後。

大腦增大,造成了智能餘量的出現,也造成了大腦皮層的空白記憶模塊,這些模塊都是靠後來人類的各種各樣的行為軌跡去補足的,比如視覺和聽覺在大腦皮層里占的比例非常大,就是因為直立行走帶來的。

這裡就形成了思維模式,男人用的理性模式多,他們獲得的食物就多,遺傳基因傳承下來的幾率就大。

女性用的感性模式多,她們預防危險的能力就較強,遺傳基因傳承下來的幾率更高。

最後總結一下,

理性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依據,感性是人類區別於人工智慧的依據。


推薦閱讀:

大自然的尖牙利爪
B、進化論三大證據的破滅
人類的前世今生(一)生物的起源
第六章 創造論與進化論(1)

TAG:哲學 | 進化論 | 人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