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 我老了,但並不過時

《終結者》—— 我老了,但並不過時

來自專欄將軍映畫3 人贊了文章

??1984年由Hemdale Film電影公司製作的低成本科幻片《終結者》在院線上映。

隨後1991年的《終結者2》更是讓這樣的一個系列電影走向巔峰,僅在國內就拿下了兩億美元的票房。

而詹姆斯·卡梅隆也正是由於該片開始走向知名,影片還捧紅了另一位好萊塢巨星——阿諾·施瓦辛格。

作為一部史無前例的里程碑式的科幻電影,影響的絕對不僅僅只有一代人。

感嘆它在在科幻電影里的前無古人,惋惜的是後無來者,哪怕是《黑客帝國》我也只能說是遜色於它的。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克里斯托弗-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的敘事語言和框架,而詹姆斯-卡梅隆負責革新電影的技術。」

的確,雖然卡梅隆導演的作品並不多,從他的第一部導演作品1981年的《食人魚2》開始,到2009年的《阿凡達》,中間雖然過了28年的時間,但是只有10部導演作品。

而從1997年的《泰坦尼克號》之後,卡梅隆更是沉寂了12年,才推出他的第十部導演作品《阿凡達》。

從這樣的電影推出速度來看,我們也很容易看出他精益求精的專業態度,如若不然,在《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近22億美元的背景下,相信很多企圖圈錢的導演都不會放過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

但是在沉寂12年後的2010年,當我們從影院的大屏幕中看到來自潘多拉星球的納美人時,我們就知道這一切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也是從2009年開始,一場席捲全球的3D電影狂潮在《阿凡達》的影響下熱火朝天的展開了。

而另一位則是在電影《終結者》系列中飾演T-800型號的未來機器人——阿諾·施瓦辛格。

他原本是冷血的機器人殺手,不用殺死這個詞,只用終結,在他看來那只是結束,因為他並不理解何為生命。沒有恐懼,沒有感情,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執行指令——機器的本質。

導演所表現的最直接的就是殺人的問題。在機器的眼中,人命只是一些無關的雜物,和路燈、電話亭或是路邊的一輛車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他偏偏碰倒了並不那麼理解和相信這些本質的約翰。當體內學習的程式啟動後,T-800開始學習,同時也有了最基本的疑惑。

對一個沒有疼痛感,只懂得具體度量和邏輯思維的鋼鐵機器來說,人性是不可理喻的。

但最終T-800還是懂得了。

在理解笑容、信任和誓言以及生命的時候,也漸漸理解了人性。於是當約翰不讓他離開的時候,他沒有再像以前那樣笨笨地問他「why?」,而是說「I』m sorry.」,因為他知道他的離去會讓約翰傷心,也就在那一刻,他理解了眼淚的含義。

或許他仍然不懂得恐懼和絕望,但至少他懂得了愛和傷痛,那是他和那個孩子共同創造的奇蹟。

於是這個以前拉人進屋都要用拎的「大老粗」輕輕地抹掉了約翰臉上的淚,將他摟在懷裡,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成就了溫柔,這一幕也成為了經典,永遠留在了觀眾心中。

影片結尾的一句「I ll be back」成了施瓦辛格的終結者標籤。

施瓦辛格參演《敢死隊2》時在影片中還不忘《終結者》的梗,被布魯斯·威利斯吐槽,「you will be back enough,i will be back」。(每次都是你會回來,我也會回來的。)

阿諾·施瓦辛格憑藉《終結者》系列還有之後的《鐵血戰士》、《真實的謊言》等大片,在當時好萊塢動作片領域與史泰龍、史蒂芬辛格爾、尚格雲頓並稱為四大金剛。

我對《終結者》系列有太多的崇拜及看法,不得不承認隨時間的推移,這部經典慢慢已經完全屬於了那個年代,再也進入不了現代年輕人那顆浮躁的心。

他老了,但並不過時。

希望我們在接下來的歲月里讓我們用自己的光和熱去儘可能的幫助我們的朋友。在他們絕望的時候告訴他們一句話「I』ll be back」

「I』ll be back。」是的,他還會回來。

?

?

文章轉自公眾號:將軍映畫(jiangjunyinghua)? 歡迎關注!?

每個人的一生都可以說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

?????

推薦閱讀:

TAG:終結者電影 | 科幻電影 | 阿諾德·施瓦辛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