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葯神:願有良藥,治癒疾病和人心

我不是葯神:願有良藥,治癒疾病和人心

1 人贊了文章

《熔爐》時,國人高呼「我們什麼時候能拍出這樣的片子」,《摔跤吧!爸爸》時,國人疾首「連印度都已經趕超了我們」。如今,《我不是葯神》的出現似乎給出了答案。

今天朵妹就陪大家聊聊這部口碑爆棚、成功刷屏的電影。

目前豆瓣有超過15萬人給《我不是葯神》打分,近六成觀眾給出了五星的評價,綜合評分9.0,是國產影片中難得一見的豆瓣9分電影。什麼概念呢?連5月份上映的《復仇者聯盟3》在豆瓣的評分也才8.2分。

《我不是葯神》在上海電影節提前展映時看哭全場,被譽為「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的突破之作」。韓寒稱其為「一部了不起的電影」。

01 現象級電影背後的真實案例

《我不是葯神》取材自2015年轟動一時的陸勇案。

陸勇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吃了兩年格列衛,花費五十多萬。後來他改用印度仿製葯,價格只要二十分之一,他把這些葯推薦給其他病友,還幫忙代購,結果因「涉嫌妨礙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被捕。

陸勇的遭遇得到廣泛同情,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說陸勇「使更多的患者獲得了自救路徑,從而逐步走出人生災難深淵」。

2015年1月27日,陸勇在被關在看守所117天後,沅江市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兩天後,陸勇重獲自由,對於這段經歷,他不願多提,只是說:「人嘛,總是想活下去的。」

在病友的聯名信中有一段這樣的話:

「進口格列衛費用昂貴,吃不起如同等死,印度仿製葯的出現,才增加了活下去的勇氣,請給慢粒白血病患者一些活路吧,以人為本才是正路。」

可以預測,《我不是葯神》這部國產現象級電影勢必將在國內颳起一輪強勁的輿論風暴,「天價葯」觸碰到的是中國的醫藥領域中最敏感、最痛楚的部分。而處在「天價葯」背後的「委屈」卻來自於不同的方向。

2 中國患者的「委屈」

瑞士諾華的「格列衛」在國內售價23500元一盒,這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住的,而印度的仿製葯僅200元一盒。

價格低廉的仿製葯,一直是印度的支柱產業,它的價格一般都只有正版葯價格的1/20,藥效卻能達到90%左右,但因為不合法,並不能拿到內地出售。

印度街頭的藥店

電影里的一個片段朵妹記憶猶新,一位患病的老年婦女對警察說:

「我生病三年,吃掉了家裡的房子,吃垮了全家,但我想活,不想死。」

當然,她後面又跟了一句,「你就能保證自己這輩子不得病?」

是啊,沒有人可以一輩子不得病,而最可怕的不是窮人吃不起葯,而是在大病面前,大家都是窮人。

「有病沒有葯是天災,有葯買不起是人禍。」

這是一名湖南慢粒病人去省委要求格列衛入保的時候說的話。

而電影全片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是假藥販子張長林說的,「世上只有一種病最難治,窮病」。

可是,是大家本來就窮,所以吃不起葯,還是因為吃了葯,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

3 中國為什麼沒有仿製葯?

為什麼印度有便宜仿製抗癌藥而中國卻沒有呢?是因為中國的仿製技術不行嗎?

正常情況下,仿製葯必須在品牌葯的專利過期以後才能上市。比如「格列衛」全球專利到期是2013年,在那之前,理論上其它廠家都是不能賣仿製葯的,不然就是侵權。

價格昂貴的正版格列衛

但印度政府搬出了專利法中最狠的一招:強制許可。由於醫藥行業的特殊性,在一般的國家,一些緊急救命的新葯可以獲得專利侵權豁免,通常用於傳染性疾病暴發如艾滋病、埃博拉等。但對抗癌藥使用「強制許可」,還存有較大爭議。而印度政府的「強制許可」卻包含了幾個歐美藥廠最重要的抗癌藥物,授權給印度本土製藥廠仿製,包括「格列衛」、「易瑞沙」、「多吉美」等。印度政府給出的理由是這些葯實在太好了,但印度人民買不起,所以不好意思了。

印度仿製葯

印度仿製葯出現後,這幾種藥物在印度的價格瞬間降了90%以上。由於印度的仿製葯公司水平非常高,藥物質量非常好,這些仿製葯不僅滿足了印度國內需求,同時成為走私藥品的熱門源頭。

但「強制許可」的弊端也很明顯,它導致葯企對開發針對發展中國家疾病的藥物毫無興趣,因為做出來了也賣不了多少錢。

在我國因為專利保護等因素,沒有啟動過藥物強制許可制度。「如果政府願意啟動強仿,或者平行進口印度仿製葯,去印度買葯或自己製藥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陳敬博士說,強仿製度和平行進口制度我國都有,但都缺少實施細則,無法實際操作,而且涉及國際法、大國關係和國家政治等方面,執行起來會有相當難度。

沒有專利葯的創新,哪來仿製葯的拯救生死?

4 我們的努力

一個事實是,如果有一種葯,理論上可以用於患上某一種疾病的人身上,而且國外確實也已經開始用了,但國內在沒有臨床驗證前提下,是不會上市的。這當然也是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護病患們的人身安全。

我們看到的是廉價「救命葯」帶來的希望,但如果缺少了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把控,很多時候就是在用患者生命來買單。

而現在,格列衛已經於2017年2月成功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乙類目錄,支付範圍為「限有慢性髓性白血病診斷並有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檢驗證據」和「胃腸道間質瘤」的患者。納入乙類目錄後,格列衛報銷比例達80%左右(各地市不同),大大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負擔。

而且,不止是格列衛。

在政策方面,5月1日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實施不久,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確定了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葯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葯供應保障。

5 AI加速我國仿製葯及創新葯研發進程

國外新葯進口到國內,平均要耗資1800萬美元。如果再算上進醫保所需時間,國外新葯平均需要6-8年才能被中國患者用上,而目前新葯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是15年左右,上市後專利保護期就沒剩下幾年了。因此,一些國外新葯索性選擇不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國內醫藥審批標準與國際接軌,國外的新葯將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中國的新葯也能更快走出國門。而在創新葯研發方面,利用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加速我國的仿製葯以及創新葯的研發進程。目前人工智慧已應用於新葯發現階段對於靶點發現、藥物篩選、藥物優化等方向中,並在加快藥物研發周期及降低成本上顯現出作用。

在臨床研究階段,利用人工智慧對疾病數據深度研究,可以更精準挖掘目標患者,快速實現患者招募;利用移動技術和面部識別技術可以對患者服藥依從性做出精準管理;而應用可穿戴設備與機器學習分析可以實現更多、更有效的患者數據收集,加快新葯研發進程。

「人工智慧+藥物研發」,在促進專利保護、保障藥物安全、加速新葯研發上,也就有了非常現實的價值,能讓仿製葯儘早在國內上市,避免由於此前不徹底的研究可能導致的專利紕漏與藥品安全問題。

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真的會像影片的結局一般:

「別再賣你那葯了,沒人吃了。」

「為什麼?」

「正版葯進醫保了!」

患者再也不用提心弔膽地吃「仿製葯」了!

誰說貧窮是一種最難治的病?這個世上,我們努力活著,總會等來治癒疾病和心靈的良藥。


推薦閱讀:

在兒科遇到哪些病例,希望分享給同行借鑒?
胃出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幼學瓊林·疾病死喪原文|翻譯
精於手法,善治脊源性疾病

TAG:疾病 | 影視 | 社會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