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

中國青年

題記一:中國青年這樣發問。

一、信息思想

隨著網路的誕生和普及,信息傳播的速度也是愈來愈快,由信息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已經發展的無比壯大,當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也已然成為了信息時代。這就為信息的交流與碰撞創造了十分便利的條件,不同甚至對立的觀點通過互聯網可能會被同時接收到。網路就像一個擂台,不同信息相互對壘、進步,最後產生一個真理,為人們所信服(這就十分契合新民主主義革命前期中國思想界的發展到最終成型的過程,從歷史角度來講,真正適應當時宏觀形勢的思想就變成為了真理,這同時也印證了馬克思真理的歷史性)。

然而現實並不是純粹的,而是具有複雜多變性的。由於信息鏈條所牽扯出的巨大利益,在信息的交融與發展中會有許多不利於發展進步的信息,喊著響亮的口號、找准「易感人群」被人們在網路中瘋狂傳播,從而導致已被公認的相對錯誤信息在思想間泛濫(就像現如今部分網路大V就藉助聲勢,發布吸引人眼球的信息,內容看似科學又有道理,但其實很多都是錯誤的)。青年作為國家最富有活力的血液,同時也具有易被信息影響的特點,很容易就會成為某某事件的先驅力量,五四愛國運動的例子就再明顯不過了。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其實大部分取決於最開始接受的信息的正確性。

所以說青年如何正確地認識信息,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二、面對外部

有人曾這樣說「……我們的『90 00後』已經開始平視這個世界了。」這無疑是對國力增強以後青年的自信力隨之增強所給出的極大肯定,這種變化是偉大的、空前的。我們可以追溯上幾代人,雖然他們也是有民族自信力的,但是仔細些會發現他們的內心並不是把中外放在一起平等看待的,這樣的自信力是禁不住文化的相互碰撞的,也正因此那份自信力是脆弱的。

之前,人們對於外國大多持一種較抵觸的態度(可能是近代的洋槍洋炮過於猛烈地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罷、又也許是毛主席時國家性質和政策的原因罷、也可能像柏楊說的那樣中國人血液里流著什麼罷……),這種抵觸的態度隨著開放的步子邁得越來越大,在青年心中漸漸地被淡去了。年輕人開始摘掉他的眼鏡,並且開始停止排外、開始交朋友、開始平視。

越是這樣轉折的時候,越是危險的時候。隨著年輕人的平視,他們開始發現外國的玩意原來這麼好玩,並不斷地為之奮鬥追求。這不是一件壞事,記得魯迅曾提過「拿來主義」,看到外面的世界有什麼好的東西就應該忘家裡拿。但是拿的時候要看清什麼是能拿的什麼是不能拿的、什麼是適合自己的什麼是不適合自己的。當今國際背景下,因為某些國家的和平演變和改革開放後國家沒有從一開始就重視本國的精神文化,許多的年輕人已經走入了和平演變的圈套,開始忘記自己、盲目崇外,給自己再次帶上了一款不同款式的眼鏡。這亦是不正確的。

從盲目排外我們戴著眼鏡到我們盲目崇外我們也戴著眼鏡,究竟如何摘掉這眼鏡也漸漸成為了青年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

三、社會憤青

社會一向被稱之為大染缸,黑白兩道交織、臧否不論異同。這實際又虛無的存在,無時無刻不向我們彰顯著唯利唯己主義的思想,浮躁與喧囂充斥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這種思想氛圍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通過一代一代的傳遞形成的,更遺憾的是,它已經紮根於中華民族的肌體中了,對下一代的影響也變得十分深重。

而青年剛剛從溫馨的學校家庭中走出,身上還散發著甜膩氣味的純粹,就邁進了社會這個「雜糅之地」。這便如前一秒還徜徉在「我的祖國地大物博」的情懷中,又一秒就看到了晦暗。這巨大的差距造成了青年心中的極大落差,也就導致社會上一批我們的同齡人成為了「憤青」。

憤青作為時代的產物,是社會發展所不可避免。瞄準社會問題後,憤青又應何去何從就又是一個問題了。

題記二、中國青年這樣立身。

上文中所示的三個問題:

1、青年應如何判斷的接受紛亂觀點。2、應如何對待中外文化交流。3、憤青應如何適應社會並使其改變。

在這個信息爆炸化全球化的時代,青年想要很好地分辨接受各種信息,就必須要了解這種信息所產生的背景及其產生後的影響。這就需要青年在理解信息,處理信息,甚至於根據信息行動時,多去留意思考,不要不加分辨就聽信流言而傷害了自己,甚至社會。而說到底這對信息正確性的判斷依據,還是要從信息對於發展的作用入手。

來自外國的機遇和挑戰自然更是數不勝數,鄧時國家積極應對機遇挑戰決定了改革開放這一道路,它的優勢畢竟大於弊端,可有人藉此叫囂稱這會加快中國青年被外和平演變,並且導致信息過於紛亂繁雜。我們並不這樣認為,我們認為中外文化交流是重要且必須的,又有人會問:戈爾巴喬夫支持這一觀點,並用其進行改革使社會主義文明與資本主義文明對碰,卻最終導致國家分裂是為什麼?失敗並不能證明最初的觀點完全錯誤。我們認為失敗的原因是改革與背景間的不協調,在一個思維存在危機的背景下,國家應該強硬控制思想而不是放開。所以蘇聯最終只得解體(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關於憤青,正確做法不在客觀在於主觀意識。如果憤青是經過理性處理大腦分析後卻是認為制度或其他方面存在弊端,才開始進行批判,那麼這些憤青才可能是有意義的,因為他們歸根結底是愛這個祖國的。但現在,在學校社會上存在的大多數憤青都只不過是只有嘴巴沒有心靈的「怪物」罷了。所以說憤青的利弊主要在於主觀意識,而意識間正確錯誤的界限又在哪裡呢?

究其本源,三者都歸結於青年的價值觀。

價值觀的正確性就可以借鑒與鄧的三個「是否有利於」,可改為:是否符合主觀意識和客觀約束,是否利於自身發展,是否無社會公害。當然也可以輔之以:自我道德修養的更高升華,即我為集體而奮鬥,這也應該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鼓勵。

以上,中國青年這樣立身。


推薦閱讀:

為什麼轉專業要學好原專業?
學校青年說——悲劇篇 | 讀者專欄
中國青年知識份子
青年實力派畫家張宏金作品欣賞
青年圖摘0410

TAG:教育 | 青年 | 中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