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未來 (上)
來自專欄虛擬現實3 人贊了文章觀察今天身邊發生的一切,我常常在想,在溝通這件事上,我們整個人類已經做很極致了。這個時代,我們每個個體之間想要取得聯繫,中間只隔著一個號碼,或者一個社交賬號的距離,電話和網路都是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發明。那在溝通這件事上,還有什麼是屬於未來的,我們還不曾親歷的呢。
要思考這一問題,甚至做到對未來趨勢有自己的理解,我們需要先回顧歷史,回顧溝通和社交的發展。找到這一切進化的規律。
需要說明的是,社交類產品發展到今天,形式非常之多又都各有融合,簡單區分並不容易,你可以從很多個角度去復盤這一切的發展,我希望將時間的維度拉長之後,得以發現透過現象反映出來的價值本質,因為形式不重要,就如140字不足以讓Twitter成功。因此,這篇文章我個人將這些年來溝通、社交的方式變化從一個核心價值的層面去梳理。把過去的互聯網社交產品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以其代表性產品來闡述。先畫個圖~
互動
在互聯網最初興起的那個階段,早期IM工具和各大聊天室滿足的需求就是最原始的溝通需求,那時候的人們除了打電話發簡訊來交流之外,在線上主要就是聚集在各大聊天室。我們直接在「網上發消息」,不需要簡訊,沒有費用限制,還可以一群人一起聊啊聊。當然受限於電腦和網路的普及,當時的這種線上互動更像是一種娛樂互動的新方式。這個時期的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沉澱
為什麼我認為BBS論壇的出現,代表了信息在網路上的沉澱呢。起初我們聚集在聊天室中聊天,或者和好友通過IM工具一對一交流,所有的信息都是時效性很高的碎片,在群裡面有價值的觀點難以回朔,也難以形成有效傳播。而在論壇中區分了板塊,以帖子的形式進行討論回復和分享,作為了社區的內容沉澱。沉澱,恰恰是IM工具和聊天室做的不好的地方。
個人
如果說我們在論壇上的XXX屬於社區,那個人博客的大規模興起,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個人博客提供了,每個用戶都能在網路上擁有自己的空間,分享生活、知識、思想和見解。這進一步使得我們的分享變得純粹,博客更加專屬,所以更加能激髮網民在線上的存在感。這是跟你在聊天室中和一群人閑聊、在BBS中蓋樓參與話題,都不同的體驗。
關係
Facebook的出現是一個轉折點。今天我們所說的社交網路,其實指得就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關係」型社交。它是第一個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關係結構」延伸到網上。還記的當初試著在Facebook中輸入你小學同學的名字,就能從茫茫人海中找出你多年未聯繫的朋友。通過朋友的朋友,能夠和那個你傾慕已久的女孩子取得聯繫,這一切不就是我們在真實生活中社交的形式嗎,在Facebook出現之前,這一切關係都反映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和電話簿中,並沒有在線上重構過,也更加沒有公開出來過。當我們所有人都完成了個人社交關係鏈往線上的遷移,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我們的生活和溝通方式已經被徹底改變,連接變得無比空前的高效,仿如魔法。在這一點上,我們已經完全生活在線上了。
在我看來,我們今天的社交網路依然是停留在關係型社交範式的基礎上。回顧從【沉澱】到【個人】到【關係】,這一步一步的發展和變化,在舊模式的基礎上,新的產品形態都做到了之前無法做到的事情,我認為正是這個價值鏈,才是社交網路發展的核心。所以我認為到了一個時間節點的互聯網上,沒有Facebook出來做關係,也一定有其它一款產品以這樣的形式成功,因為它是更大意義上的真正的需求。
那社交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是什麼將在這條價值鏈上做到今天的社交所不能的呢?虛擬現實的出現,會是帶來這一變革的關鍵嗎?我在下一篇文章中將討論這一新的社交時代的主題。
推薦閱讀:
※TED 年度大會開到第 28 次,對未來不再那麼樂觀了 | TED 2018 現場報道
※4· 全網日報|2016年9月7日網路大電影全網市場分析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13篇(2018-06-01)
※Arxiv網路科學論文摘要12篇(2018-03-06)
※為什麼在社交網路上男性關注美女比較多,而女性關注帥哥的數量相對較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