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公用廁所不能再「男女平等」了

公用廁所不能再「男女平等」了 前日是第三個「世界廁所日」,該節日旨在通過全世界人民的努力,共同改善世界環境衛生問題。國內媒體也多聚焦在提高如廁文明、農村舊廁改造等問題上。事實上,男女廁位嚴重失衡問題同樣突出。

女廁浩浩蕩蕩,男廁空空蕩蕩女性如廁難,難於上青天女廁大多「擁堵」,廁所外排長隊的情形幾乎每個女性都曾遭遇過

說起如廁問題,人們往往羞於啟齒。但這件羞於啟齒的小事常常是生活中不能迴避的難題。而女性如廁難問題,尤為突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公用女廁所外排長隊的情形幾乎每個女性都曾遭遇過。在學校,女生的課間休息,常常全用來等廁所,女廁浩浩蕩蕩,而男廁空空蕩蕩;在飯店、電影院、商場等場所,女士排隊等著上廁所,廁所外,男士拎包百無聊賴等女士的情形也屢見不鮮;每到黃金周,各景區的女廁更是被擠爆,候廁隊伍常常長達十幾米,法制晚報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各景區女性上廁所的等待時間普遍為男性的3至5倍,部分景區男女性上廁所的等待時間最高相差8.75倍。

內急之下,各種尷尬甚至極端的事件便出現了。女性搶佔男廁所、內急當眾小便或因插隊爆發衝突等類似新聞不時見諸媒體,去年國慶黃金周,廈門鼓浪嶼景區就發生了一名女遊客上廁所插隊遭其他遊客拍磚頭破血流的新聞。「要知道上個廁所這麼難,剛才就不喝那瓶水了。」

因上廁所插隊,一婦女在鼓浪嶼被遊客拍磚至頭破血流 圖片來源:網路女性對廁位「剛需」更強,而現有廁位比例對女性不公平

遇到這種情況,多數人將原因歸結為女性「磨蹭」,卻忽略了男女廁位的比例問題。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結構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直接導致如廁方式和時間的差異。美國康奈爾大學曾計算出兩性小便時在廁所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其中男性39秒(±6秒),女性89秒(±7秒),女性如廁時間是男性的2.3倍。而實際生活中,孕期或經期的婦女,上廁所更為頻繁,所花時間更多。此外,一般小孩都跟母親上女廁,又佔用了部分廁位。因此,女性如廁需要更多的時間,也需要更多的空間。

但是,在現實情況中,對廁位「剛需」更強的女性擁有的廁位卻更少。一般廁所是男女蹲位一樣多,甚至女廁的蹲位還更少,但男廁還有小便位,總廁位就遠多於女廁。2013發布的《全國九城市公共廁所男女廁位狀況調查報告》選取了北京、天津、濟南、蘭州、西安、鄭州、武漢、杭州、廣州等9個城市的公共廁所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被調研城市男廁位全部多於女廁位。就算是比例最為均衡的北京,男女廁位比為1.22:1。各地的調研數據也同樣不樂觀。

為什麼到現在我國還是男廁多於女廁?

沒有人會懷疑「人有三急」的基本常識,同樣不容置疑的是,在如廁這一點上,任何群體都應被無差別地予以對待。為什麼到現在我國還是男廁多於女廁?

國家標準長期滯後,好不容易更新了,還是個「軟柿子」

公廁,顧名思義是供出行在外的人使用。傳統社會女性出行少,廁位「男多女少」似乎還說得過去,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女性早已從「家庭人」走向「社會人」。反觀我國的公廁標準,沿用多年的第一個標準《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規定,「根據使用情況的不同,男、女蹲(坐)位設置比例以1:1或3:2為宜。」這一以男性使用為主的設計理念嚴重滯後也缺乏基本人性關懷。

2005年12月《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實施,規定「公廁男蹲(坐、站)位與女蹲(坐)位比例宜為1:1—2:3,獨立式公共廁所宜為1:1,商業區域內公共廁所宜為2:3」。且不說新標準男女廁位的比例是否能夠滿足需求(如2003年《國際廁所標準》就要求,公共建築物內的女性廁所數量應該相當於男性廁所的2倍)。更關鍵的是,雖然這一標準對女廁所蹲位比例有傾斜,卻並沒有對其蹲位比或蹲位數進行強制規定,還是停留在建議層面,更不談國家法律、部門規章的修正。

如此一來,對於地方政府來說,擴建女廁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事

既然國家並沒有將男、女廁位比例1:1.5設為明確且硬性的標準,對地方而言,這一標準自然缺乏強制力。迄今為止,除了重慶、珠海等將男、女廁位比例1:1.5的要求作為強制性執行條款納入地方專項條例當中,再無其他地方如此實質性地跟進。擴建女廁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事兒。

這並不難理解。對很多地方政府來說,擴建一座公廁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在規劃布局早已定型的老城區,想增加或改變公廁的布局,當然難;而新城區的規劃布局雖然還未定型,但公廁只是公益設施不產生經濟效益,自然也沒有動力去布局規劃。即使為了響應中央的「廁所革命」,對於男性佔有絕對話語權的城市規劃設計部門、規範制定部門和建設管理部門等來說,女性如廁難也不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極易被忽略,因為實在沒有切身體會。

2012年,幾名女性志願者在廣州城管委前擺馬桶陣,吐槽男女廁位比例 圖片來源:南都網在商業建築結構設計時,商家出於自身成本等考量,也不願增加女廁的面積和廁位

國家沒有強制標準,地方部門也沒有動力去布局規劃,商家更不願增加女廁的面積和廁位了。

對於商場、飯店等經營場所,廁所是屬於房租結算的面積內。也就是說,廁所面積越大商家營運成本越高,同時還擠佔了營業面積,以商場為例,五十平方米出租給商家搞經營,月租金可達五萬十萬,搞個廁所,只有付出沒有回報。所以,出於成本效益的考慮,商家是恨不能連廁所都不要。並且,相對於男廁只要增加站位來說,女廁要增加就是一個坑位,不管是佔地面積還是造價都高出不少,商家自然更不願意增加女廁的面積和廁位了。而一旦建築結構成型,再想增加或改變廁所的布局,就會變得難上加難。

關愛女性,增加公用女廁的面積和廁位,政府應當有所作為重新定義合理的公廁廁位比例,並將其作為強制性執行條款加以落實

社會在發展,女性也早已從「家庭人」走向「社會人」,從女性的角度重新審視城市公廁建設,滿足女性最基本需求、改善女性的生活質量自然是應有之義。在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新加坡等這些具有先進理念的國家和地區,皆立法以提高女性衛生間比例。

在美國,有12個州於上世紀90年代初通過了保證「如廁公平」的法案,這些法案要求興建更多的公共廁所,並將女廁所的數量增加兩倍。其他州陸續跟進,並為年輕父母提供「父母房」、為女性提供豪華專用洗手間、女士優先上廁所等方式體現新世紀對女性的尊重和關懷。台灣地區在2006年也修正了「建築技術規則」,明確規定車站、學校、電影院的「男女公廁比例為1:3」,還規定未來新建築都要依照規定辦理,否則拿不到建築執照。

當然,這個比例究竟是多少?並不是簡單一刀切的,除了應與女性對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需求的日益增長保持動態平衡,還要考慮到該公共場所男女客流量的比例。這就需要城市規劃設計部門、規範制定部門和建設管理部門等,根據社會的發展及時作出修正。

除了硬監管,政府還可通過掏錢回購、增加無性別廁所等方式保障女性的如廁權

對於規劃布局早已定型的舊城區而言,地方政府應考慮掏錢回購一些中心地段的商業或辦公物業,加以增量利用改造,建設公廁。2009年,韓國首爾市推出了「幸福女性」計劃,投資1278億韓元打造一個「女性感到幸福的都市」,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回購老城區經營場所的物業,以增加女廁所的數量。

「廁所開放聯盟」也是有益嘗試,即利用社會公廁和其他單位的廁所滿足日益高漲的公眾如廁需求。這一模式已在濟南實行,具體辦法是,城管局牽頭組織市區沿街單位建立聯盟,通過相應的政策補償措施,鼓勵他們對外開放廁所。

無性別公廁,背後是女性的廁所煩惱 圖片來源:網路

除此之外,還可考慮適量增加無性別廁所的辦法。作為一種採用單體隔間式設計、不分男女皆可使用的廁所,只要廁所的安全設施過硬,無性別廁所其實是解決女性如廁難的途徑之一。任何性別的人士只要發現輪候時間較長,同時不介意男女共享廁所,即可轉用無性別廁所。

結語 上廁所的問題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是人們對一座城市的基本需求及社會公共服務的底線,要比斥重資砸來一個「XX文明城市」來的實際。

分享
騰訊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新浪微博
手機閱讀分享話題

新聞立場 你認為公共廁所是否應該提高女廁位比例?

  • 11465是
  • 1813否
  • 推薦閱讀:

    性這方面,男女是真正的不平等
    404 待宰的沉默羔羊
    【king來傾去】如此的男女平等,你怎麼看?
    開示集錦 ? 龍多仁波切:如何對老母有情修平等心?
    道是修出來的?平等心、平等觀也是修出來的嗎?

    TAG:廁所 | 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