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來了:高智商真的是遺傳嗎?頂級心理學家用實驗告訴你
媽咪讀呀原創
#真相來了#
最近,吉林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教授在畢業典禮時對學生們的演講,發人深思。其中一個重要論點,就是如何培養人的創新力。他認為,好奇心和想像力塑造著一個人的偏好和喜好。沒有自身喜好的人生或者有自己的喜好卻被父母和其他人強行改變的是非常恐怖的。
這句話里隱藏了3個含義:一是好奇心決定人生的高度,沒有好奇心的人無法保持前進的步伐;二是缺乏目標,意味著個人對人生失去把控,這樣的人生岌岌可危;三是中國父母喜歡強行改變孩子的愛好。
兒童心理學家的一次觀察關於好奇心和創造力,毋庸置疑在我的文章里多次提及過。在美國讀書期間,耳濡目染了很多美國媽媽對孩子的創造力,也閱讀了不少相關文章。其中有一篇讓我至今印象深刻。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育兒專家溫蒂摩爾在開設的育兒專欄中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她去登山,當所有人都氣喘吁吁卻又魚貫前行時,有一個小女孩忽然蹲下來。她那樣「不合適宜」地蹲在了地上,饒有興趣地撿起地上的小石子。彷彿,那些小石頭猶如一塊塊珍寶,吸引了她。
她的媽媽安靜地站在一旁,既沒有催促她趕緊走,也沒有鼓勵說「孩子你真棒」,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守護著孩子。溫蒂摩爾認為,小女孩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中,樂於觀察和發現,專註自己感興趣的事,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她媽媽的表現,她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願意讓她花點時間停留。這樣的耐心,保護了孩子敏銳的觀察力。
在當前社會激烈的工作競爭和快速變化面前,創造性的思維和勇於去做一件事,對於成功至關重要。顯然,孩子的媽媽深諳此理。
頂級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思維是後天能培養的
很多人固守一種想法,認為聰明、高智商這樣的孩子來自父母先天遺傳。但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特曼的研究,他曾進行了心理學史上最長的縱向研究,研究那些高智商兒童有哪些突出特點。他發現,這些孩子最顯著、集中呈現的特點在於——有創造力。比如莫扎特、愛因斯坦、皮亞傑。
創造力的核心來源於發散思維。與聚合性思維相比,發散思維的特點是要求人們發現問題,並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那些發散思維高的孩子,往往獲得很多父母的鼓勵。父母願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並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去深入探索。因此,學者認為,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區別於普通智力的認知技巧,是可以後天進行培養的。
讓我們試著做一道發散思維的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挑戰:
你認為這三個圖是什麼?
回想一下我們的孩子,當他們還在兩三歲時,是不是特別聰明、有好奇心、搗蛋調皮,不墨守常規,甚至有些叛逆……你會發現,孩子們大多是有這樣的特點。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在後天成長中漸漸分化?以往標準化教育容易扼殺了他們的想像力。
研究也表明,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主陣地應該在家庭。當孩子開始對世界產生好奇心時,家長們應該更多強調把問題復盤,然後討論。甚至幫助孩子探討可能解決辦法的多樣性,使得他們發展發散性思維,增強對模糊問題的耐受性。
重要的話題再強調一下,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應注意以下3點:
l、增強孩子的學習獨立性,保持應有的好奇心。
2.鼓勵他們提出問題,注意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注重思維的發散。
美國父母培養孩子創造力的10招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上,美國的父母們似乎特別有招。接下來是一些方法論,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不妨試一試:
1、角色扮演遊戲。不僅在學校,在家庭中,父母也樂於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比如某一個漫威英雄、比如某一個社會名人。通過模仿、朗誦、小品等,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2、鼓勵孩子動手做小實驗、小製作等。一些愛動手的孩子,父母還在家裡設置科學角,供他們動手嘗試。學校也鼓勵孩子們創造發明。
3、每逢節假日,比起買的禮物,父母更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個禮物。
4、生日宴會是一個重要聚會。家長一般會讓孩子自己決定主題,包括邀請孩子、組織孩子等,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如果需要去超市選購宴會食材,媽媽還會事先與孩子開家庭會議,確定去超市的購買清單。通過組織一個party,鍛煉孩子的交際禮儀和生活技能,同時也培養了思維能力。
5、鼓勵孩子們把想法「上牆」。有的美國孩子在牆上開闢自己的樂園,他們會貼上一些今年的旅遊計劃、今年自己想實現的願望(比如買一輛自行車、買一個限量玩具等等),支持孩子用圖文甚至張貼畫的形式表達自己。
6、帶著孩子多玩遊戲。做智力測驗、steam遊戲之類的家庭遊戲。
7、把回答問題的權利教給孩子。當孩子對某一個問題產生疑問時,父母不著急回答,而是說「你可以先通過自己的努力找找答案」。
8、鼓勵孩子去觀察。比如在雞蛋上畫畫,讓孩子照著做,然後塗上顏色。
9、經常對孩子提問。如「結果怎麼樣?」「與什麼有關?」等。
10、對孩子創造性地「搗蛋」不會批評,會帶著孩子復盤,告訴他正確的做法。少批評、多鼓勵是美國家庭育兒的原則。
推薦閱讀:
※有人能給我講個毒雞湯嗎?
※生活中大家最落魄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你們是怎麼挺過來的?
※老年人的心理特徵
※無法向他人敞開心扉,情感一直壓抑,生活毫無幸福感可言,該如何解決?
※環境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