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爭論不休?讓科學來解答思維與存在之謎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讓哲學家們爭論不休,而隨著神經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則開始從生理層面探究人類的感覺、意識和思維活動。本研究第一次用腦電刺激實驗證實思維的產生有確切的神經迴路。

編譯 紫薇

恩格斯說:「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對思維和存在孰為第一性被很多哲學家視為一種哲學理論是具有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色彩的依據,而關於思維能否反映客觀存在的討論則作為認知論的核心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

不幸的是,哲學本身的抽象性和批判性特點使得哲學家們的辯論永遠沒有結果,而隨著神經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則開始從生理層面探究人類的感覺、意識等思維活動。當我們把思維活動看成是由特定外部信號激發一組特定的神經元的信號傳導過程時,思維的神秘性便逐漸消失,物質與思維的關係變得好像電腦的輸入與運行一樣機械,二者的不同之處只在於人腦具有電腦所無法比擬的複雜度,從而使得我們的思維具有了某種超驗色彩(transcendentalism)。

人類的自我意識是哲學家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根據經驗常識,我們可以對人的自我意識做出現象學的描述:我們知道自己在時空中是一個具有一致性的個體,知道自己是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的發出者和實施者,知道自己是不同於他人、獨立於環境的存在…… 這些「知道」是如此理所當然,以至於我們難以覺察,只有當某些病理條件使大腦的自我意識功能受到干擾時,種種怪誕的精神現象才向我們彰顯了大腦的自我意識功能的重要性。

自我意識障礙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問題,精神病學家將自我意識障礙分成五類。第一類是自我存在意識障礙(ego-vitality),這類病人無法正確意識自己的存在,認為自己經歷了死亡或世界毀滅;第二類是自我行為意識障礙(ego-activity),這類病人無法正確感知自己的感覺、思維和行為,認為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被外界所控制;第三類是自我一致性意識障礙(ego-inconsistency),即病人同時經歷多種感覺和思維,看到多個自己,產生分裂的人格等;第四類是自我界限意識障礙(ego-demarcation),病人無法分清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界線,將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認為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第五類是自我身份意識障礙(ego-identity),這類病人遺忘或改變自己的性別、外貌、家庭背景等身份特徵。

精神分裂病人自我意識障礙的分類對應著人類自我意識的不同方面。從哲學和心理學角度分析自我意識並不容易,而從科學的觀點來看,人類關於自我的信息是在大腦的不同區域進行處理,最後整合形成的。神經科學家通過定位腦損病人的損傷區域並分析其癥狀,鑒別了一些涉及對自我信息加工的大腦區域。例如,大腦頂葉區域的損傷導致病人對自我相關信息的忽略(右頂葉損傷導致視覺性自我忽略,而左顳頂損傷導致語言性自我忽略);側前額葉損傷導致病人不能正確認知其自身狀態,缺乏自發行為和自察能力,科學家認為該區域與高級自我認知和自我控制功能有關。

識別自己的臉是自我感知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自己的臉,但我們對自己面容的熟悉程度卻超過對其他人臉的熟悉程度。神經科學理論對此的解釋是,人腦中有一個強有效的識別自己面容的神經迴路。比利時魯汶大學神經學家Jacques Jonas等人在2014年進行的一項臨床研究中,通過深部腦電刺激鑒別出了人腦中與自身臉部識別有關的確切區域。

參與該實驗的受試者是兩名接受深部腦電刺激治療的癲癇病人。實驗中,由5到18根2毫米長的電針組成的顱內電極被植入病人誘發癲癇的大腦區域,治療電流通過其中兩根電針進行施加。與此同時,研究者對電刺激條件下病人感受的描述進行記錄分析。結果表明,在病人對刺激的起止時間、刺激部位均不知情的條件下,對大腦枕頂皮層右中部的右楔前葉(right precuneus)和枕頂溝(occipitoparietal sulcus)施加電刺激,會導致病人產生像照鏡子一般眼前浮現自己的臉和上半身幻像的現象。

電刺激產生自臉幻視的大腦區域。1號病人是一位46歲男性,2號病人是一位24歲女性。研究發現,只有在位於右枕頂溝區域內的電針(O1-2和04-5)施加電流刺激時才會使病人產生自臉幻視。圖A為1號病人電針位置的軸狀圖,圖B顯示了相應的矢狀圖(分別顯示了其中一個電針位置)。圖B中的第3幅為2號病人腦部電針位置的軸狀圖。

該研究是第一例關於顱內電刺激誘導產生自臉幻視的報道,其意義在於比較準確地鑒別出了與自身臉部識別有關的大腦區域。科學研究給我們提供了理解自我意識的另一種途徑,甚至對我們的一些傳統概念產生顛覆性的影響。雖然神經科學對人類思維的研究才剛剛開始,但從科學角度去探索思維和自我似乎比哲學家的辯論更具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Jacques Jonas, Louis Maillard, Solène Frismand, et al. Self-face hallucination evok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human brain. Neurology 2014; 83(4): 336-8.

2 Tilo Kircher and Anthony David. The self in neuroscience and psychiat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刊物和機構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事宜:

iscientists@126.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dll2004@163.com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通過回復"年份+月份"的形式接收精彩往期文章,比如回復"201410"即可接收2014年10月份的所有文章。您也可以返回主頁點擊屏幕下方子菜單獲取最新文章、往期文章或直達賽先生微博。謝謝!

賽先生由百人傳媒投資和創辦。上帝忘了給我們翅膀,於是,科學家帶領我們飛翔。

微信號:iscientists


推薦閱讀:

「哲學」範疇的中國化及其內在問題
基督教哲學何以可能?
生之有涯,人之有異
經驗之路:培根與笛卡爾論現代科學的方法與哲學基礎︱李猛
女人必須要學的10個穿衣哲學!

TAG:科學 | 思維 | 哲學 | 哲學家 | 存在 | 爭論 | 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