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的美國家庭教育

引用 世界一流的美國家庭教育

2008-11-28 15:48:19|分類: 域外的教育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引用

青陽正剛 的 世界一流的美國家庭教育

1、為什麼要探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石性作用。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也是終身教師。父母的教學理念、方法、內容不僅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而且還影響,甚至衝擊學校教育。

我是家庭教育的熱心探索者,曾於1998年主持編寫了家庭教育理論著作——《全才家教指南》,該書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從素質教育角度研究家庭教育,在全國屬首創,在省、市是絕無僅有的,是上栗縣第一本教育理論著作,被確認為上栗縣家庭教育正式教材,填補了我縣家庭教育的一項空白。

2、為什麼要探討美國一哈佛家庭教育?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一流的國家,擁有一流的科技,源於一流的教育。

哈佛大學是美國,也是世界超一流大學。據統計,美國的歷屆總統大多出自哈佛;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是美國科學家,而這些獲獎的美國科學家中,有90%是哈佛培養出來的精英。

哈佛大學之所以成為美國乃至世界英才的策源地,得益於她悠久的素質教育傳統,得益於她領先的素質教育理念,得益於她不懈的素質教育實踐。

哈佛大學的成功與哈佛大學教育家的遠大的眼光密不可分,他們沒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策略封閉在校園,而是推向社會,推進家庭,使每位家長都深諳科學教子的方法,清楚家庭教育的內容。

應該看到並承認,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是舉世無雙的。就這一點說,美國父母不如中國父母。但中國父母的家教內容與方法遠不及美國父母先進。

中國有句古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讓我們一起虛心地學習美國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吧!

一、美國父母科學的教子方法

(一)最重要的方法是賞識與激勵孩子

「沒有激勵就沒有教育。」這是美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哲理的論斷。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彷彿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讚賞,更何況孩子呢?多給孩子賞識和激勵,孩子的進步將會令你大吃一驚。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為優秀的孩子;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不求進取。孩子需要賞識就象植物需要陽光雨露。

1、人都渴望賞識,何況孩子?

(1)成年人需要賞識。

(2)精神病患者需要賞識。美國精神病專家發現,至少有50%的病人,精神崩潰的原因是由於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賞識,平時沉默寡言的人,一旦精神崩潰,就喜歡站在街頭,當眾演講、唱歌、跳舞,過足賞識癮。

(3)孩子更需要賞識。心理學、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兒童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是依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得來的。

2、孩子需要賞識就象植物需要陽光。例如:孩子哭哭啼啼,吵吵鬧鬧時,父母將孩子抱在懷中,對孩子講他是一個多麼可愛的孩子,父母多麼喜歡他,孩子大都會停止哭鬧,轉為正常。

3、用賞識激活孩子的天賦與潛能。哈佛一位教育家指出:「其實所有的孩子生來都是天才,但我們卻在他們生命的最初的6年磨滅了他們的天資。」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孩子都有無窮的潛能,關鍵是能否發現發揮這種潛能。大多數孩子成績不好不是高年級才落後,而是剛入學便被壓抑、否定。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為優秀人才,關鍵是看家長、教師能否通過賞識激活其天賦與潛能。

例:德國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念書時,自己認為完全缺乏數字才能,對數學毫無興趣,因此考試經常不及格。後來偶爾發生的一件事讓他的潛能迸發出來了。那是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老師都沒有解出的數學難題,使他找到了「數學天才」的感覺,結果他成了學校里的數學尖子。孩子的潛能需要父母賞識的星星之火點燃。怎樣點燃呢?

(1)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2)仔細觀察孩子的閃光的一面。

(3)創造孩子發揮才能的機會。

(4)耐心等待發揮潛能。

(5)給孩子讚美和掌聲。

4、成功的家長是表揚孩子的藝術家。表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可以說是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成功的家長都深諳此道,都是表揚孩子的藝術家。

表揚孩子應做到:

(1)表揚應是客觀的,真心實意的。

(2)表揚應及時。

(3)表揚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

(4)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應用不同的方式表揚。幼兒傾向於公開表揚,物質表揚,青少年傾向於含蓄表揚,精神表揚。

(5)表揚孩子不應以偏概全。

5、通過激勵培養孩子主動進取的方法。身為家長,你是子女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給子女鼓勵,無條件地接納他們,激勵他們,從而使孩子的主動進取。琳達·梅林要獨立撫養3名子女,經濟上左支右出,可是幼小馬克渴望參加球隊。雖然孩子患有嚴重的哮喘,梅森依然鼓勵他堅持下去,自己即節衣縮食為他購置球衣。她說:「如果孩子對某件事真的有興趣,我會想辦法,讓他得償所願。」馬克讀高中時,哮喘病大致好了,且成為了球隊的主力。有位叫唐·雷利的家長說:「孩子並不是樣樣都能的,但我只要見到一些會使孩子雙眼發亮的事情,我便會鼓勵他去干。」

6、精神上的鼓勵更能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人和動物的明顯區別在於:人具有更高級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動物則單純是滿足生存需要。例如,一些孩子更願意得到一句真誠的讚美,而不是十元鈔票,特別是大人當著別的孩子的面表揚和讚許。

7、多一些讚美,少一些指責。許多美國的父母認為,多一些讚美,少一些指責,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父親深諳個中巧妙。據說她在陪弗洛伊德洗澡的時候,總是對他說:「你長大後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從小就這樣不停地暗示她。一個美國教育專家曾做過一個試驗,將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班級的學生,當作學習優秀班級的學生對待,而將一個優秀班級的學生,當作問題班級的學生來教。一段時間下來,發現原來成績相差很遠的兩班學生,在試驗結束後的總結測驗中平均成績相差無幾。如果父母動不動就對孩子橫加指責,甚至罵孩子「笨蛋」,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8、賞識孩子要把握一個「度」。賞識孩子,如果沒有標準,沒有明確的教育指向,一味地賞識,就會演變成一種精神「毒品」,而現實世界是不可能永遠提供給孩子賞識這種毒品的。一味賞識孩子,可能使孩子產生「賞識依賴症」,會造成他們奔跑不是為了前面的目標,而是為了身後拉拉隊的喝彩。

9、鼓勵孩子,而不要事事誇獎他們。[美國]海倫·R·考爾頓:有一點家長應明白,孩子是十分看重我們對他們的行為的反應的,因此要格外謹慎地說出我們對他們的評價。作為家長,對孩子要注意讚賞,但不能事事讚賞。

10、有效地獎勵與懲罰孩子的原則。獎勵和懲罰是激勵孩子進步的這塊金幣的兩個面。獎勵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是防止在無意中強化其不良行為,懲罰是為了減少或消除某些危險行為,但應適可而止。

(1)獎勵良好行為。社會獎勵包括微笑、擁抱、拍肩、親吻、口頭表揚、目光接觸以及注意等。物質獎勵包括小點心、小玩具、零花錢等。活動獎勵包括去遊玩等。

(2)不要「無意中」獎勵不良行為。孩子任性是因父母或他人無意中獎勵了這種不良行為。例如孩子哭泣、發脾氣時,父母最終讓步,並答應孩子不合理要求,這便是獎勵了不良行為。

(3)溫和地懲罰不良行為。例如,一位母親給4歲的小女孩買了一輛小三輪車,並規定女兒不準騎到馬路上去,一次小女孩將小三輪車騎到馬路上去了,這位母親對小女孩說:「你這周不準再騎三輪車,因為你違背了諾言。」

11、獎勵要大膽,懲罰要小心。美國家長教育孩子運用的原則是:「大膽獎勵,小心懲罰,公開獎勵,私下懲罰。」

12、以靈活多樣的方法獎勵孩子。獎勵孩子的方法很多,而每個孩子的自身特點又千差萬別,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因人而獎,因材而勵,靈活地運用各種獎賞和激勵孩子的方法,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進步和成長。

(1)預先獎勵

如在孩子未開始行動前便說:「你是個認真、用心的男孩子,做這件事一定會使我們滿意!」

(2)事後獎勵

A、微笑、手勢、點頭或親切的話語。

B、贈送玩具、書籍等禮物。

C、當著他人的面褒獎其良好行為。

(二)民主與平等地對待孩子

美國父母們對民主與平等有足夠的認識,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多能自動地用民主、平等的方法,充分尊重孩子,做孩子大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自由健康地發展。

1、從孩子一生下來,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相互平等及尊重的關係不只存在於成人之間,也存在於成人與兒童之間。從幼兒一出生開始,做父母的就應該意識到孩子是一個有自己權利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他而不僅僅是擁有他。我們常常看到父母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幼兒,逼迫他們向陌生人做各種動作或者微笑,做父母的滿臉笑容,但孩子卻哭哭啼啼,這便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表現。

2、尊重孩子,從放棄成人主義開始。成人畢竟是成人,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如打掃衛生,小孩與大人的結果肯定是不同的。

3、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有一首小詩這關寫道:

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

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

譏諷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

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

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

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

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

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

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

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

這首有哲理的小詩,揭示了孩子成長與家庭環境之間的關係。那麼,如何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呢?我們應聽聽孩子的心聲。有位學者對美國家庭小孩作了調查,總結了美國兒童對自己父母、家庭的最重要的要求:

(1)對每個孩子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

(2)不能對孩子失信或撒謊,說話要算數;

(3)父母之間要謙讓,不要相互責怪;

(4)父母對孩子要關心,關係要親密;

(5)孩子的小朋友做客時,要真心歡迎;

(6)對孩子不要忽冷忽熱,不要發脾氣;

(7)家裡要尊老愛幼,全家的大事決定前要徵求大伙兒意見,要有家庭民主;

(8)家裡要搞文體活動,星期天最少玩半天;

(9)父母有缺點,孩子也可以批評。

實際上,把上述要求作一個歸納,就是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和諧、民主和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一定要記住:「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4、做孩子最可信賴的知心朋友。在美國,家長在孩子面前大都沒有架子,家長與孩子朋友式的相處,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孩子民主意識強,強調公平、自由、科學,注意講事實,擺道理,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和積極選擇的能力;他們處理問題比較全面,有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他們為人心胸開闊,能與人友好相處,而這些方面正是當今社會所應具有的。父母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平等成員,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讓孩子獨立思考,自由選擇。

(2)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

(3)爭取理解孩子。

(4)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來解決。

(5)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並不是要遷就孩子的錯誤。

5、用平等交流來了解孩子。想創造民主、和諧、友好的家庭環境,就必須平等地做孩子的朋友;要做好孩子的朋友,就應該了解、理解孩子,平等交流是了解、理解孩子的手段。有調查顯示,20.1%的獨生子女與母親天天交談,而非常願意與母親交談的比例為48.5%;有15.1%的獨生子女天天與父親交談,但非常願意與父親交談的比例為43.8%。從以上調查統計可以看出,父母與獨生子女交流不夠充分。為此,作為父母應注意:

(1)擠出時間與孩子交流。

(2)傾聽孩子的心聲。有一項研究表明,許多父母在一周之中,聽孩子說些什麼的時間不到30分鐘。現在不是缺少對孩子的教育,而是缺少雙向交流。

(3)掌握與孩子說話的技巧。

A、少指責。

B、求簡短。

C、要坦誠。

D、正態度。

E、講方式

作為父母,你們是否做到了與孩子平等交流呢?不妨自己思索幾個問題:

A、你在聽孩子說話時,能專心一致,全神貫注嗎?

B、在孩子說話時你是否有一股急於打斷孩子說話的念頭?或者是急於尋找別的話題與孩子交流呢?

C、是否傾向於用說教、訓斥之類的方式貫徹談話的始終?如果以上問題的回答不是令人滿意的,那麼你與孩子的交流肯定是不成功的。

6、蹲下來,同孩子面對面講話。家長蹲下來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談話,同孩子臉對著臉,眼對著眼談話,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體現了家長與孩子的平等相待,這樣孩子會自然地與你合作。

一個周末,湯姆遜夫婦請了一對青年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到家裡吃晚飯,當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吃飯了,下地去玩時,孩子的母親也立即離開餐桌,蹲下來面對著孩子說:「你是不是坐在離餐桌遠一點的地毯上去玩?」孩子高興地坐到那邊獨自去玩了。

有一對夫婦帶著自己的小孩到公園裡玩耍,小孩異常興奮,手舞足蹈,跑跑跳跳,不一會,絆了一跤。只見眼淚在他的眼睛裡滾動著,馬上就要流出來。小孩的媽媽蹲下來,親切地對兒子說:「你已經不是小寶寶了,是不是?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絆一下是沒關係的對嗎?」這時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淚,自豪地玩去了。

由此可見,蹲下來同孩子面對面講話,更能爭取孩子的合作。

7、聆聽並肯定孩子內心的感受。善於聆聽的父母能夠運用想像力從孩子身上透視整個狀況,他們用語言以安撫的、非批評的方式反映他們所聽到的,並幫助孩子認識自己。但最重要的是他們用內心真正地去感覺孩子的感受。[美]巴菲·鄧克:「孩子表露他的情緒時,你就回應所聽到和留意到的事情。這樣是向孩子保證你在仔細傾聽,同時你肯定他的感覺。」

下面是一位母親與她9歲的女兒萊溫凱麗的對話。注意這位母親最關心的事就是認可他女兒的感覺:

女兒:明天我不想去上學。

母親:你不想?那真奇怪,通常你是喜歡上學的。我很納悶,想知道你是否擔心著什麼事情。

女兒:(含著眼淚)對呀。可能是朵恩和白蒂的緣故吧。

母親:今天在學校跟朵恩和白蒂發生了一些事情吧?

女兒:今天在休息時,朵恩、白蒂兩人都不理睬我。

母親:啊,那一定讓你很難過。

女兒:是呀。

母親:看來你明天不想去學校是因為你擔心朵恩和白蒂可能在休息時間裡又不理睬你。

女兒:對呀。我每次朝他們走過去,她們就走開並做其他事。

母親:哎喲,我的天呀。我的朋友如果這樣對我,我一定傷心透了。

女兒:就是呀。我覺得自己好想哭。

母親:啊,我的寶貝(擁抱著她)。你發生這事我真的感到好難過,對於你的朋友這樣對待你,我能夠了解你的悲傷和憤怒。

女兒:我就這樣,明天我真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我不想去學校。

母親:因為你不希望你的朋友再傷害你。

女兒:對呀,而且她們是我一向的玩伴。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朋友。

母親:你希望我幫你想些可行的辦法嗎?

女兒:對呀。

母親:或許你可以跟朵恩和白蒂談談當他們不理你的感受。

女兒:我想我做不到,那太尷尬了。

母親:對,我能了解你為何會有那樣的感覺,那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老天,我也不知道,讓我想想吧。

母親:或許你可以等著,看會發生什麼事。你也知道朵恩她們今天可能很差勁,明天或許就會比較友善。

女兒:但萬一她們不會呢?

母親:有沒有其他人想跟她們一起玩?

女兒:沒有。

母親:我曾經在篝火討論會上看到你跟克麗斯塔在一起,而且你跟她在一起完全不會感到羞怯。或許你可以請她教你如何玩球。

女兒:或許吧。

母親:好,那你就有另外一個辦法啦。

女兒:對呀,或許行得通。但萬一不行呢?

母親:看來你還是很擔心。好像你害怕到時候沒人跟你玩,你不知所措似的。

女兒:對呀。

母親:你可以想出一些自己一個人玩的有趣事情吧?

女兒:你是指跳繩嗎?

母親:對呀,跳繩。

女兒:我可以帶著跳繩去學校,以防萬一。

母親:對呀。

女兒:我可以這樣做。

母親:那麼現在何不把跳繩放進背包里,就不至忘了。

女兒:OK,那麼我可以打電話問克麗斯塔明天放學後可以過來吧?

母親:這主意好極了。

9、別讓孩子感到你有偏心。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應該樹立起公正公平的形象,這樣有助於孩子公正態度的形成。如果孩子感到你有偏心,那不僅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更會妨礙孩子心靈的塑造。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感到家長不偏心呢?

(1)用討論代替簡單粗暴的回答。

(2)表明對孩子的關心和擔心。

(3)增強孩子的信心。

(4)在日常生活中做表率。

(5)對兄弟姐妹不能絕對平等。

(三)引導與啟發孩子成長。

教育家繆爾·布丁斯說:「父母的最大成就,就是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長處,並及時給予引導與支持。」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自己特有的發展方向。

孩子的進步需要父母的引導與啟發,只要對孩子有耐心、信心和期望,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出類拔萃。引導和啟發是促進孩子成才的一種科學而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要時時注意引導孩子自己展露某些天賦或自己十分感興趣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再著重去引導、啟發孩子去思索,去實踐。

培養孩子猶如治理奔騰的江河一樣,疏導才是上策,否則將會造成惡果。引導勝於強制,啟發重於灌輸。在教育孩子時不妨多用引導和啟發的方法,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遵循尊重個性,啟發引導的教子原則。美國父母認為,科學的家教應遵循的原則為:尊重個性,啟發引導。所謂尊重個性,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性格特徵,氣質特徵,興趣愛好,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因為適合孩子的個性特徵,孩子才能樂意接受,進而才能樂學愛學,在學習上逐步達到自覺主動。家長切不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強迫性地塑造孩子,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否則,久而久之,只能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甚至和家長公開對抗。試想,如果是這樣,還能指望孩子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吧?

所謂啟發引導,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啟發式,堅決摒棄「注入式」。「注入式」也稱「填鴨式」,就是不分青紅皂白,給孩子強塞硬灌,孩子只有被動接受的份,而沒有主動思考的餘地。久而久之,不僅使孩子因學習的枯燥無味而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而且使孩子對家長、對老師產生依賴性,進而抑制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方式。

啟發式的教學原則,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兩千多年前便提出了。孟子:「引而可發,躍如也。」就是說在教育孩子時,要善於引導,循循善誘,誘發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興趣,使他們躍躍欲試。父母的責任在於引導孩子,至於啟發是孩子在父母的激勵和鼓舞下,自動自「發」。在這個原則的指導下,家長必須掌握以下教學原則:

(1)引導孩子確立志向,樹立目標。

(2)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求知興趣。

(3)激發孩子的旺盛的求知慾望。

(4)引導孩子養成樂觀自信的積極心態。

(5)慷慨地賞識和激勵孩子。

(6)大膽放手,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情。

(7)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

(8)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9)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0)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讓孩子輕鬆愉快地面對學習。

(11)鼓勵孩子直面挫折,戰勝挫折。

2、用提問的方法啟發孩子思考。提問是一種啟發孩子思考的方法,家長為了啟發孩子思考,可以在自然的情況下,以聊天的方式進行提問。美國父母認為:提問是親子間的聊天,而不是父母對孩子的考試。提問不能有損孩子的自尊與自信,同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則:

(1)預做答案,及時校正。

(2)開明開放,自由發揮。

3、用示範的方法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簡單明了的示範遠勝繁複抽象的說教。無論你要引導孩子做什麼,都需要經過示範,然後再讓孩子練習,學習的效果才會大大提高。如要教孩子寫字,就得確確實實地把握筆、筆順、構字等示範得清清楚楚。孩子看過之後,依照要領練習,才容易學會。父母要怎樣示範,才能引導孩子做有效的學習呢?

(1)先講解,後示範。

(2)示範動作要慢,要讓孩子看清楚。

(3)孩子在示範後要緊跟著練習。

(4)練習時間不宜太長,以免造成疲倦。

4、引導孩子親近自然,促進其身心的發展。自然是神奇而美妙的,引導孩子親近自然,就如同讓孩子走進了一個神奇而美妙的智慧迷宮。在這一智慧迷宮中,他又將會感受、發現、體驗、驚喜、質疑、探究……同時,他們在親近自然的時候將會更加熱愛自然,珍視生命,進而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例如,在生活中,小孩大都對蚯蚓、昆蟲等產生興趣,進而將這種興趣發展為質疑、探究的精神,從而更加熱愛動植物,熱愛自然,同宇宙融為一體。聰明的家長應注意:

(1)引導孩子觀察生命現象。

(2)引導孩子深愛大自然。

5、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的技巧。一個人生下來,除了在襁褓中,在搖籃里,一切由父母照顧之外,長大一點,直到老死,都有個學會管理自己的問題。這是因為人都是作為社會的一員而存在的。家庭、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工作單位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你所去的公共場所,如商店、影劇院、公園、公共汽車等,也都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人離不開社會,從大的方面來說,都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規;從小的方面來說,社會各組成部分的規章、守則等需要遵守。注意去遵守,就是在管理自己。因此,可以說,人都需要管自己,實際上人人也都隨時隨地在管理自己。

孩子的自我管理是相對於社會管理而言的。它是按照社會行為規範進行的自我調節活動。其實,自我管理是一種自覺的個人行動,這種行動是在社會大環境的制約下來進行的。

孩子的自我管理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從低級到高級,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發展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水平的增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會逐步提高。

孩子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家長應指導他們不斷與他人比較和自己的過去比較,並以此調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習慣,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不足,最後達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調節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如果達到了這種境界,就不用別人管束,自己就能調節自己的言行,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便進入了自我管理較成熟、較完美的境界。

6、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事情。社會是現實的。我們應該允許我們的孩子有機會接觸生活的各種側面並學會如何對付它們,而不是將他們與現實隔離開來,用我們的希望來操縱現實。

下面的例子中,母親就沒有注意到這些,而是越俎代庖,剝奪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建立人際關係的機會,無意中干擾了孩子對自己事務的處理:海倫雖然才11歲,卻是一家夏令營的輔導員助手。由於她公正、熱情、待人細緻周到,這是第三次被聘到夏令營做助手,照顧年幼的夏令營成員。媽媽一向相信海倫的自理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對她的整個暑假都在夏令營生活很放心。這天媽媽忽然接到了海倫的電話,媽媽很高興問她情況怎麼樣,海倫有些情緒不佳。

「親愛的,有什麼不對嗎?」

「媽媽,我們原來的輔導員走了,新來的輔導員莉沙小姐很粗魯,對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很厲害。」

「那麼她怎麼對你厲害呢?」

「今天早晨我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我的隊員召集到早的面將我訓斥了一番,讓我在隊員面前抬不起頭。」

海倫的聲音有些沙啞了,媽媽為女兒難過,「你是義務去幫助她們的,她沒有理由這樣待你,我馬上給你的營長打電話,叫她去同你的輔導員談談,好嗎?如果不行的話,不如辭了工作回家來,反正假期里應休息一下。」

7、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獨立做事。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早早訓練他們生活的技能,就能充分地發揮他們的天分,孩子越能獨立去做事,他們的自信心就越強,而自信心卻是每個孩子走向成熟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素質。如不少家長讓1歲以上的孩子自己吃飯,上廁所,系鞋帶,穿衣服等,讓大一點的孩子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等,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

8、引導孩子應把握十個恰當的機會。美國父母常抓住以下十個時期引導和啟發孩子:

(1)新學期開始時 新環境,新感受,新意識,新動力,新起點,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

(2)成功喜悅時 信心足,心情好,樂於接受更高的要求,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和任務,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3)受委屈時 家長以冷靜、寬容、同情的態度幫助孩子解釋,換回局面,孩子感激,最容易接受長告誡。

(4)老師登門告狀時 不要落井下石,而要協調教育,共商用優點克服缺點的良方。

(5)有困難、失敗時 理解、關心、鼓勵、幫助孩子,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6)有較大過失時 要理解同情,循循善誘,幫助孩子從中吸取教訓,振作精神。

(7)對某事物懷有濃厚興趣時 是培養孩子好奇心、創造力,鼓勵他們深入鑽研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的好時機,要誘導深入,促其遷移。

(8)有較大集體活動時 是培養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等的好機會。

(9)他人取得成績時 是鼓勵孩子暗下決心,超越現狀,提出目標,快速發展的難得機遇。

(10)做客或有客時 孩子喜歡聽好話,當著客人的面引導、鼓勵孩子特別有效。

9、正確引導孩子解決同夥伴間的衝突。孩子間的衝突是難免的,同時孩子間的衝突也是一種特別的人生教育。當衝突發生時,家長要注意:

(1)不要過多干涉或承擔解決衝突的責任。

(2)幫助你的孩子開動腦筋。問問你的孩子,用另外的辦法能否解決他們的問題或者問問他們能否達成妥協。

——[美]大淦·烏思

(3)設法將壞事變為好事。教導孩子檢討自己,分析責任,學會原諒,學會寬容,養成豁達開朗,不拘小節的胸懷。

二、美國父母獨特的教子內容

(一)激發孩子的各種興趣和求知慾

日本教育家本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對興趣的頑強入迷。」

美國家教專家:「製造庸人的方法是極為簡單的,那就是不讓孩子熱衷於某一事物,只這一點就夠了。」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說:「興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點,其力量好比炸藥,立即把障礙物炸得乾乾淨淨。」

我們說:「一旦孩子擁有了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那麼他人實際上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位有教學經驗的美國父親講過:女兒5歲時,我正在自學法語(大學時學的是俄語)。為了便於記憶,我把能見到的家裡的東西,例如門、桌子、鬧錶等貼上用紙條寫好的相應法語單詞。滿地跑的女兒對此很感興趣,我便教她讀,女兒讀得很認真。很快,她就能指物讀出一些法語名稱來,我們很高興。於是便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培養起女兒學習法語的興趣。有了一定基礎,她在以後學習法語中,從來沒有壓力,越學越來勁,越學成績越好。

有一次,女兒在家裡因一件小事被媽媽批評了,她有點不高興。我陪女兒到她們的校園裡散步。她一聲不吭地走在前面,見到地上的小石子,一腳踢得很遠。不一會兒,來到教學樓前,看見一片片盛開的小桃紅,蜜蜂在花朵里飛來飛去,美麗的花蝴蝶翩翩起舞,時而落在鮮艷的花瓣兒上,時而雙雙你追我趕地飛向藍色的天空,她高興極了,氣也消了,她說:「今天天氣真好。」我及時啟發女兒說:「心情與客觀環境很有關。心情不好連路上的小石子都看不順眼;環境的好了,心情自然就好了。」趁熱打鐵,我讓女兒寫一篇小作文,果真寫得很好。正好趕上州電視台少年兒童節目徵文,投去後被選中,在電視台播放了好幾次。我們很高興,女兒高興勁就不用提了。這件事在她心靈里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使得她對作文很感興趣,從此在學校里寫的作文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二)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書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可以使孩子終生受益。作為家長要遵循孩子閱讀的規律,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注意引導孩子閱讀。

據埃及艾因·舍姆斯大學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說,8-11歲的兒童最好選擇一些圖畫的書。

在對1200名小學三、四、五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研究之後發表的研究報告說,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學生應閱讀以下四類圖書:一、童話故事書;二、科幻故事書;三、傳奇人物和英雄人物故事書;四、數學遊戲、發明創造、科學知識、動物世界、海洋、旅行、戰爭、歷史、笑話、娛樂、詩歌、傳記和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書。

孩子自發地愛書的時間極短,專家認為,一般為七、八歲到十二三歲之間。

激發孩子愛讀書的方法是朗讀與講故事。美國的吉姆·特利里思一直致力宣傳一個他認為當今最有效的秘決——給孩子讀書。他說:「大多數人初次聽到時都不相信。原因有三:一、簡單;二、不費一分一毫;三、小朋友喜歡。」

一般來說,課外讀物分為書籍,報紙、雜誌。

書籍是孩子接觸最多的讀物,可分為以下幾類:1、娛樂類;2、學習參考類;3、科普類。

指導孩子閱讀的方法有:

1、精讀法 (1)邊讀邊思考;(2)理清結構;(3)讀懂書上「沒有」的東西。

2、快速閱讀 (1)以默讀代替朗讀;(2)不要逐字逐句地閱讀;(3)學會簡化一繫結構複雜的長句。父母還應該引導孩子培養循序漸進,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複述等閱讀習慣。

(三)塑造孩子的良好品德與愛心 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與愛心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證,而且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需要。

1、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1)勤勞;(2)儉樸;(3)善良;(4)謙讓;(5)知恥。

2、引導孩子做個有教養的人 教養是進入社會的通行證。使孩子從小養成有教養的良好習慣,成年後才會在社會中處處受歡迎。

有一則美國總統教育孫子的故事:有一天,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先生和他的孫子一起騎馬外出。路上,有一位奴隸向他們脫帽鞠躬,總統也脫帽還禮,但他的孫子卻不理睬這黑人。這位祖父對孫子說:「你怎麼能讓一位奴隸比你文明得多呢?」

3、教導孩子有責任心。

4、讓孩子懂得奉獻自己的愛心。

5、引導和培養孩子善良的同情心。

(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自立能力。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劑,將人們的一切潛能都調動起來,將各部分的功能推動到最佳狀態。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適應社會的能力,更缺乏自主的主動積極性,一個人從小到大,從家庭到社會,要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面對世界,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過程。一個缺乏自信心與自立能力的人又怎能在社會上站穩腳根,扮演自己應當扮演的角色呢?因此,對孩子自信心與自主能力的培養,應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給孩子自信,讓孩子自立是每一位家長應該做到的。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應給予的是理解和鼓勵,使孩子敢於正視和迎接困難,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父母在給予肯定和讚許的同時還要加一些忠告與提醒,使孩子在自信中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平衡。可以說,每個孩子都具有天生自立的本能和把事情做好的自信,家長的作用是保護、培育、發展孩子的自信與自立能力。

有人問居里夫人:「你認為成功的竅門在哪裡?」居里夫人肯定地說:「恆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

美國的哲學家愛默生說:「自信是導向成功的第一要訣。」

在美國,家長對孩子常說的話是:「你是最美麗的,最聰明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當總統!」「失敗怕什麼,這次不成,下次不就成了嘛!」「啊,考了80分,不錯啊!比老父當初強多了。」更多的是從家長嘴裡吐出「孩子,我為你驕傲」之類的話。

在美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問題,即使家庭不重視,但美國的大環境會時刻提醒家長和孩子關注自己。

曾有一個三口之家到餐廳用餐,服務生先問母親要點什麼,接著又問父親要點什麼,之後問坐在一邊的小女兒:「親愛的,你要點什麼呢?」

女兒說:「我想要熱狗。」

「不可以,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母親非常堅定地說。

「再給她一點生菜。」父親補充道。

服務生沒有理會父母的提示,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女兒問:「親愛的,熱狗上放什麼?」

「哦,一點西紅柿醬和黃醬,還要……」她停下來怯怯地看一眼父母,服務生一直微笑著耐心等著她。女孩在服務生的目光鼓勵下說:「還要一點炸土豆條。」

「好,謝謝。」服務生轉身徑直走進廚房,留下兩位半張著的,吃驚不已的父母。

可以想像,這服務生給女孩的不單單是平等,更多的是自信。

那麼怎樣培養自信心呢?

(1)讓孩子品嘗成功的滋味;

(2)過程重於結果;

(3)以鼓勵代替責備;

(4)給孩子合理的期望;

(5)父母自信示範。

(五)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 孩子的學習任務好比河,高效的學習方法好比橋和船,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就永遠過不了河,同樣,不解決方法的問題孩子就很難將學習真正搞好。

愛因斯坦說:「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院「學習方法」研究課題組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學習成績的提高不僅需要學習熱情、勤奮、毅力和堅強的意志力,而且更需要正確的學習方法。該項成果中指出:學習水平與學習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影響學生學習的二十個因素中,學習方法居第三位!

美國有影響的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五字訣:找、查、歸、整、體又稱邁哈民學習法。

(1)「尋找」學習法 把要學的東西找出來。明白「學什麼」「如何學」。

(2)「調查」學習法 把不明白的問題調查清楚並做好筆記。明白「學什麼」,「如何查找資料」。

(3)「歸納」學習法 在學習書本知識時,認真注意學習這些方法並將共運用到新的學習中去。

(4)「整理」學習法。預習中,對「哪兒不明白?」「哪兒不懂?」「想知道什麼?」「重點是什麼」等進行整理。

(5)「體會」學習法 「體會」就是把學校學到的知識不斷運用於實踐,運用到學習中,運用到生活中。

2、SQ3R讀書法:瀏覽、發問、閱讀、背誦、複習一條龍。註: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學習新內容時的五至十分鐘內是記憶的最高峰期,隨後便會忘記。在二十四小時後便會忘記大部分內容,所以孩子要在學習的十分鐘內背誦重要內容。

3、多感官學習法:眼、耳、口、鼻、手、腦齊上陣。

4、鈴聲學習法:巧用「條件反射」促進學習的自動性。

5、互相幫助學習法:讓孩子體驗教學相長的快樂。

6、勞逸結合學習法:永葆孩子旺盛的學習勁頭。曾有句名言:意思是:光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會變傻。

學習效率公式:7+1大於8,就是每天7個小時學習,1個小時娛樂鍛煉,效果大於8個小時連續不斷的學習。

科學家調查表明:大多數人認為,他們一天中最適合的時間長度是五個小時。

愛因斯坦疲勞後,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幾首喜歡的曲子,使自己從那些符號中解脫出來。當有人問他的業餘愛好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小提琴。」

馬克思在研究中一旦感覺到疲勞,就找出一張草紙,畫一些圖,藉助這種方法轉移大腦的興奮區。

家長教育孩子善於轉換學習內容,用其他活動轉移興奮熱點,把緊張和放鬆交替在一天的學習中,使孩子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

(六)發展孩子勇於創造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對一個人來講非常重要,這決定著一個人一生能否取得成就和取得多大的成就。縱觀歷史,只有那些不拘一格,獨闢蹊徑,異想天開和具有反叛精神的人才有創造和創新。

每個孩子都有創造與創新的潛能或天賦。

美國孩子的創造力在世界上是有名的,要想了解他們是如何培養出有豐富創造力的孩子的,請了解伯頓的「十要點」。

1、創造一種氣氛,使每個兒童被作為一個人來看待,使他受到敬重,並作為小組的成員受到重視。

2、使每個兒童都懂得自尊並學習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3、每個兒童應當獲得自己去創造成就的勇氣和信心,並應當允許他們進行創造性的償試。

4、兒童需要利用和體驗其能力和環境的自由,以及學習自由。

5、兒童需要對他的新奇念頭,想像力和別出心裁進行稱讚和鼓勵。

6、應當鼓勵兒童去探究,選擇新途徑,不停留在已經明白的事物上。

7、好的態度應當是教育的主要目標。

8、應當避免引起兒童害怕的壓力,害怕會禁錮兒童的智力活動,阻礙兒童通向新的思想,而敢於認識可導致探險,不安全感會導致兒童產生模糊主張和阻塞兒童選擇答案的途徑。

9、父母、老師應當做到傾聽、觀察和沉默。

10、應當在評價兒童中避免迷信權威的做法。

(七)鼓勵孩子應對各種挫折。優勝劣汰的社會,競爭殘酷的現實,是每個孩子必將面對的嚴峻考驗,未經鍛煉的翅膀難以搏擊人生的風雨,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要想孩子在將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從小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受到艱難困苦的磨鍊,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下面是一位美國學者對女兒進行挫折訓練的例子。孩子小時候,我們常擔心她跑丟了,於是,我們教她說:「找不到親人時,不要哭,去找警察叔叔。」她能不能掌握這個要領呢?在她四五歲的時候,一次,我們趁她玩得高興,突然躲避起來。她找不到我們,先是驚奇,後是大哭,最後想起了找警察叔叔。在她快到民警跟前時,我們出現在她面前。

還有的美國父母注意創造機會,給孩子「劣性刺激」:(1)飢餓;(2)勞累;(3)困難;(4)批評。

(八)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和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品質,孩子擁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將終生受益。作為父母要注意激發孩子勞動興趣,引導孩子甘心情願去勞動,從而培養孩子自謀生路的能力。

在美國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相當重視勞動教育。美國南部的一些州立中學為培養學生獨立適應社會的能力,特別規定,學生必須不帶分文,獨立謀生一周才允許畢業。美國中學生的口號是:「要花錢,自己掙!」不管家庭經濟狀況如何,美國孩子從上初中起便開始試探著走進社會,如超市打工,給人送報,幫人打掃庭院、剷除積雪等。

日本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賜予的,其餘的一切都是通過勞動才能獲得。

(九)從小引導孩子學會理財 理財教育是當今社會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理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家長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激發孩子的理財興趣,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美好生活奠基。理財包括掙錢、儲蓄、用錢、借錢、投資等等。

在美國,按大綱要求,從七年級起便開始學習投資課程。這種被稱為「—O—」的投資課程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進行投資訓練,大多數孩子對投資課有濃厚的興趣,躊躇滿志的孩子為自己的小組起了諸如「未來投資家」「未來百萬富翁」「投資娛樂城」等響亮的名字,名字中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十)教導孩子懂得禮貌與禮儀 禮貌禮儀,是一個人的外在美。有了這種美就可以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美國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和培養,美國兒童教育專家所開列的十六歲之前青少年禮儀教育方案,被大多數美國家庭採用。

1、三歲到四歲:說「喂,你好!」「請」「謝謝」「再見」、握手。

2、四歲至五歲:說「對不起」、正確使用叉子和匙子、請人夾食物、用餐巾、嘴塞著食物講話。

3、五歲到六歲:在公共場所,在一定的時間內,舉止得體。例如不會大聲嚷嚷或旁若無人地大聲說話。

4、六歲到十歲:會打斷別人交談。當必須打斷別人講話時,會說:「對不起」。殘疾人很尊重。必要時會助人為樂。尊重老年人。不再作出傷人的評語,例如:「你的耳朵太大」、「這件衣服太丑」。在拜訪客人時,舉止十分得體。會鋪床。會寫「感謝條」。

5、十歲到十二歲:分辨話題:不泄露家庭秘密。當被問及時,會作出得體的反應。在叫某人聽電話時,會輕聲慢語地說話;得體地回電話;收拾自己的房子,並且很整齊;既守時又有效益,愉快地完成分配的家務;演奏樂器時會自覺降低音量;排隊等候;撞倒別人時,會說:「對不起!」會做客;會對別人的禮物,昨夜的拜訪,美味的點心等寫感謝條;很守時;尊重司機;把垃圾分類放置;走路、騎車對動物很友好,滑冰時遵守安全規則;尊重別人的隱私,包括兄弟姐妹。

6、十二歲到十六歲:意遵守居家規則,例如噪音。不堵塞車道;晚會後自動收拾打掃。不接或打深夜電話。父母不在時不接受朋友的拜訪。

(十一)教孩子恪守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見規矩的重要性。作為父母必須教育孩子遵守法律法規,行為規範。只有知道哪些該干,哪些不該干,才能贏得人生舞台上的競爭資格。

美國家長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就會教他們識別交通標誌,孩子入園後,便會教他遵守幼兒園規範,孩子長大後教孩子遵守法律法規,行為規範等。

(十二)青春期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母對孩子的性教育,其主要目的在於讓孩子對「性」有一個健康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性刺激控制,從而避免孩子發生性罪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以性生理知識為起點,性心理指導為特點,性道德教育為重點。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堅持以下原則:

1、性生理知識的教育可稍稍超前於孩子的生理髮育。一般應在7-12歲這過渡年齡期進行,女孩有的應在10歲以前進行。

2、性心理知識應與孩子的心理發育同步進行,即在青春一期進行,一般為12-18歲,女孩適當提前。

根據性教育學者的建議,性教育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1、性生理知識教育:性生殖器官構造、功能、性反應系統的特點以及生殖器官的衛生保健知識。

2、價值觀教育:如反對性的自私和濫用,在性方面不受他人損害,也不損害他人等。

3、婚姻與家庭生活教育。如異性交往,戀愛擇偶,家庭責任等。

4、健康教育:避孕,墮胎,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等。

對於性教育,美國雖然很重視,但由於性解放思想的衝擊,性教育是失敗的。據說,曾有一位初中學校的老師曾對班上25位學生進行調查,問:誰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在一起?全班只有3個同學舉手,而其他同學或跟母親,或跟父親生活在一起。有的即使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也不是原裝家庭,不是後媽,就是後爸。

根據美國國會有關孩子和家庭的報告:68%的女孩和86%的男孩在20歲前有性經歷,其中不足一半的人承認使用過保險套。每年有300萬青少年染上性病。這一切應引起中國父母的高度警覺!

(文章來自:http://kmjinju.blog.163.com/blog/)

推薦閱讀:

自由散漫2.0
記兒子的一次暴怒
家庭問題可以逼死人,所以想和父母斷絕關係的,去做吧,在一旁說你的,他們永遠都不知道你是什麼感受!?
如何能做到讓孩子覺得他的父親不是一個庸碌的人?讓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每當想到父親,就會有一種自豪感?
熊孩子是進化物種,「升級打怪獸」的父母必備秘笈 | 開講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國家 | 美國 | 家庭 | 世界 |